考文参考资料言文专题集训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31856466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114.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文参考资料言文专题集训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考文参考资料言文专题集训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考文参考资料言文专题集训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考文参考资料言文专题集训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考文参考资料言文专题集训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考文参考资料言文专题集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文参考资料言文专题集训(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江省2013届各地高三月考文言文专题集训(一)(杭高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 1-5题。(共19分)墨妙亭记(宋)苏轼熙宁四年十一月,高邮孙莘老自广德移守吴兴。其明年二月,作墨妙亭于府第之北,逍遥堂之东,取凡境内自汉以来古文遗刻以实之。吴兴自东晋为善地, 号为山水清远。其民足于鱼稻蒲莲之利, 寡求而不争。宾客非特有 事于其地者.不至焉。故凡守郡者,率.以风流啸咏投壶饮酒为事。自莘老之至,而岁适大水, 上田皆不登.,湖人大饥,将相率.亡去。莘老大振廩劝分,躬自抚循.劳来,出于至诚。富有余 者,皆争出谷以.佐官,所活至不可胜计。当是时,朝廷方更化立法,使者旁午.,以为莘老当 日夜治文

2、书,赴期会,不能复雍容自得如故事.。而莘老益喜宾客,赋诗饮酒为乐,又以其余 暇,网罗遗逸,得前人赋咏数百篇,以为吴兴新集,其刻画尚存而僵仆断缺于荒陂野草之间者,又皆集于此亭。是岁十二月,余以 .事至湖,周览叹息,而莘老求文为记。或以谓余凡有物必归于尽而恃形以为固者尤不可长虽金石之坚俄而变坏至于功名文章 其传世垂后乃为差久今乃以此托于彼是久存者反求助于速坏。此既昔人之惑,而莘老又将深檐大屋以锢留之,推是意也,其无乃几于不知命也夫。余以为知命者,必尽人事,然后理足 而无憾。物之有成必有坏,譬如人之有生必有死,而国之有兴必有亡也。虽知其然,而君子 之养身也,凡可以久生而.缓死者无不用,其治国也,凡可

3、以存存而救亡者无不为,至于无可奈何而后已。此之谓知命。是亭之作否,无足争者,而其理则不可以不辨。故具载其说,而 列其名物于左云。(选自私刻古文观止)注孙莘老:名觉,曾任吴兴(湖州)太守,熙宁五年二月建造墨妙亭,以藏古代碑刻法)(3 分)帖。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而岁适大水,上田皆不登B. 躬自抚.循.劳来,出于至诚C. 不能复雍容自得如故事.D. 使者旁.午.2 .下列加点的词意义、用法相同登:登上,到达。抚循:抚恤。故事:先例。旁午:交错频繁。的一组是()(3 分)A .寡求而不争凡可以久生而缓死者无不用B .宾客非特有事于其地者.不至焉富有余者C.率以风流

4、啸咏投壶饮酒为事将相率亡去D .皆争出谷以佐官余以事至湖3.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A. 文章第一段是点题,交代孙莘老建造墨妙亭的时间、地点和用意。B .文章第二段记述孙莘老在勤政之余,用心搜罗古文碑刻。C.文章第三段是议论,主要是批判孙莘老的做法糊涂。D .物必归于尽”一句,画龙点睛,是全文的主旨。4.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或以谓余凡有物必归于尽而恃形以为固者尤不可长虽 金石之坚俄而变坏至于功名文章其传世垂后乃为差久 今乃以此托于彼是久存者反求助于速坏。5. 把文中画线的语句译成现代汉语。(7分)(1)其刻画尚存而僵仆断缺于荒陂野草之间者,又

5、皆集于此亭。(3分)(2 )此既昔人之惑,而莘老又将深檐大屋以锢留之,推是意也,其无乃几于不知命也夫。(二)(第一次五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 10题。(佃分)交州都督遂安公寿以贪得罪,上以瀛州刺史卢祖尚才兼文武,廉平公直,征入朝,谕以“交趾久不得人,须卿镇抚。”祖尚拜谢而出,既而悔之,辞以旧疾。上遣杜如晦等谕旨曰:“匹夫犹敦然诺,奈何既许朕而复悔之! ”祖尚固辞。戊子,上复引见,谕之,祖尚固执不可。 上大怒曰:“我使人不行,何.以为政!”命斩于朝堂,寻悔之。它日,与侍臣论“齐文宣帝何如 人? ”魏徵对曰:“文宣狂暴,然人与之争,事理屈则从之。有前青州长史魏恺使于梁还,除 光州长史,

6、不肯行,杨遵彦奏之。文宣怒,召而.责之。恺曰:臣先任大州长史,使还,有劳无过,更得小州,此臣所以不行也。文宣顾谓遵彦曰:其言有理,卿赦之。此其所长也。 上曰:“然。向者卢祖尚虽失人臣之义,朕杀之亦为太暴,由此言之,不如文宣矣!”命复其 官荫。徵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善回人主意,每犯颜苦谏;或逢上怒甚,徵神色不移,上 亦为霁威。尝谒告上冢,还,言于上曰:“人言陛下欲幸南山,外皆严装已毕,而竟不行, 何也? ”上笑曰:“初实有此心,畏卿嗔,故中辍耳。”上尝得佳鹞,自臂之,望见徵来,匿怀 中;徵奏事固久不已,鹞竟死怀中。初,上令群臣议封建,魏徵议以为:“若封建诸侯,则卿大夫咸资俸禄,必致厚敛。又,

7、 京畿赋税不多,所资畿外,若尽以 封国邑,经费顿阙。又,燕、秦、赵、代俱带外夷,若有 警急,追兵内地,难以奔赴。”礼部侍郎李百药以为:运祚.修短,定命自天,尧、舜大圣, 守之而不能固;汉、魏微贱,拒之而不能却。今使勋戚子孙皆有民有社,易世之后,将骄淫 自恣,攻战相残,害民尤深,不若守令之迭 .居也。”中书侍郎颜师古以为:“不若分王宗子, 勿令过大,间以州县,杂错而居,互相维持,使各守其境,协力同心,足扶京室;为置官寮, 皆省司选用,法令之外,不得擅作威刑,朝贡礼仪,具为条式。一定此制,万世无虞。”十 一月,丙辰,诏:“皇家宗室及勋贤之臣宜令作镇藩部贻厥子孙非有大故无或黜免所司明为 条列定等级以

8、闻。”(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九)6.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匹夫犹敦然诺敦:敦厚、淳厚B. 上亦为霁威霁:止、收敛C. 运祚修短祚:福分D. 不若守令之迭.居也迭:交替、轮换7.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若尽以封国邑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B. 文宣怒,召而.责之爱其子,择师而.教之C. 我使人不行,何.以为政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D. 为置官寮,皆省司选用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因卢祖尚居功自傲违背皇命,太宗下令立斩于朝堂;魏徵援引齐国文宣王纳谏的事例规劝,最终太宗幡然醒悟,下令让卢祖

9、尚官复原职以荫庇其子孙。B. 在魏徵告假去祭扫祖墓期间,太宗曾有临幸南山的打算,后因怕受魏徵责备而取消 了南山之行,可见直谏之臣对当国者的影响之大。C. 一次太宗正在把玩鹞鸟,望见魏徵前来,将鸟藏于怀中。魏徵上奏朝政大事,经久 不停,结果鹞憋死怀中。从中可见太宗对魏徵的敬畏。D. 群臣对封建之事各抒己见,或忧经费短缺,或患子孙相残为害,或主张有序地分封亲王宗子,他们从不同层面为皇上的决策提供了有益的借鉴。9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皇家宗室及勋贤之臣宜令作镇藩部贻厥子孙非有大 故无或黜免所司明为条列定等级以闻。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1 )徵状貌不逾中人

10、,而有胆略,善回人主意,每犯颜苦谏。(4分)(2)若封建诸侯,则卿大夫咸资俸禄,必致厚敛。(3分)(三)(慈溪中学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115题。(18分)送徐无党南归序欧阳修草木鸟兽之为物,众人之为人,其为生虽异,而为死则同,一归于腐坏渐尽泯灭而已。而众人之中,有圣贤者,固亦生且死于其间,而独异于草木鸟兽众人者,虽死而不朽,逾远 而弥存也。其所以为圣贤者,修之于身,施之于事,见之于言,是三者所以能不朽而存也。 修于身者,无所不获;施于事者,有得有不得焉;其见于言者,则又有能有不能也。施于事 矣,不见于言可也。自诗书史记所传,其人岂必皆能言之士哉?修于身矣,而不施于事,不 见于

11、言,亦可也。孔子弟子,有能政事者矣,有能言语者矣。若颜回者,在陋巷曲肱饥卧而 已,其群居则默然终日如愚人。 然自当时群弟子皆推尊之,以为不敢望而及。而后世更百千 岁,亦未有能及之者。其不朽而存者,固不待施于事,况于言乎?予读班固艺文志, 唐四库书目, 见其所列, 自三代秦汉以来, 著书之士, 多者至百余篇, 少者犹三四十篇,其人不可胜数;而散亡磨灭,百不一、二存焉。予窃悲其人,文章丽矣,言语工矣, 无异草木荣华之飘风, 鸟兽好音之过耳也。 方其用心与力之劳亦何异众人之汲汲 营营而忽然以死者虽有迟有速而卒与三者同归于泯灭夫言之不可恃也盖如此。 今之学者, 莫 不慕古圣贤之不朽,而勤一世以尽心于文

12、字间者,皆可悲也!东阳徐生,少从予学为文章,稍稍见称于人。既去,而与群士试于礼部,得高第,由是 知名。其文辞日进,如水涌而山出。予欲摧其盛气而勉其思也,故于其归,告以是言。然予 固亦喜为文辞者,亦因以自警焉。 (选自居士集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归于腐坏渐尽泯灭而已一:都B. 不见于言可也言:著作C. 予窃悲其人悲:悲痛D. 稍稍见称于人稍稍:渐渐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其所以为圣贤者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B 一归于 腐坏渐尽泯灭而已冰,水为之而寒于 冰C 而 散亡磨灭惑而 不从师D 亦因 以自警焉不如因 而厚遇之13 下列对原

13、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作者感慨于当时学者“立言传世以求不朽”的世风,强调了“修身为本,精神不朽” 的观点,具有振聋发聩的警示作用。B 颜回无甚功和言,竟然受当世和后世如此推崇。文章以此为例,有力地说明了君子务 本,修身立德,精神不朽的道理。C 文中用“草木荣华之飘风,鸟兽好音之过耳”来比工丽文辞,意在说明立言是不能传 世永存的,尽心于文字是可悲的。D. 文末“然予固亦喜为文辞者,亦因以自警焉”一句,意味深长,增添了劝诫的力量, 更激励人自省自醒。1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方其用心与力之劳亦何异众人之汲汲营营而忽然以死者虽 有迟有速而卒与三者同归于泯灭夫言之不可

14、恃也盖如此1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 )若颜回者,在陋巷曲肱饥卧而已,其群居则默然终日如愚人。(2)予欲摧其盛气而勉其思也,故于其归,告以是言。(四)(东阳南马高中第二次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620题。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初为司徒侯霸所辟,举高第,累迁北海相。到官,以大姓公 孙丹为五官掾。丹新造居宅,而卜工以为当有死者,丹乃令其子杀道行人,置尸舍内,以塞 其咎。宣知,即收丹父子杀之。丹宗族亲党三十余人,操兵诣府,称冤叫号。宣以丹前附王 莽,虑交通海贼,乃.悉收系剧狱,使门下书佐水丘岑尽杀之。青州以其多滥,奏宣考.岑,宣坐征诣廷尉。在狱,晨夜讽诵,无忧色。及当

15、出刑,官属具馔送之,宣乃厉色曰:“董宣生平未曾食人之食,况死乎! ”升车而去。时同刑九人,次应及宣,光武驰使驺骑特原宣刑, 且令还狱。遣使者诘宣多杀无辜,宣具以状对,言水丘岑受臣旨意,罪不由之,愿杀臣活岑。 使者以闻,有诏左转宣怀令,令青州勿案岑罪。岑官至司隶校尉。后江夏有剧贼夏喜等寇乱郡境,以宣为江夏太守。到界,移书曰:“朝廷以太守能擒奸贼,故辱斯任。今勒兵界首,檄到,幸思自安之.宜。”喜等闻,惧,即时降散。外戚阴氏为郡都尉,宣轻慢之,坐免。后特征为洛阳令。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而以 .奴 骖乘,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扣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箠,请得自杀。”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 俯。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藏亡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 ”帝笑 曰:“天子不与白衣同。”因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