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电教设计马海芳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31854969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电教设计马海芳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电教设计马海芳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电教设计马海芳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电教设计马海芳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电教设计马海芳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电教设计马海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电教设计马海芳(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电教设计迎旭小学 马海芳教学设计理念: 新课程理念强调:“人人在数学学习中有成功的体验,人人都得到发展”。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发展。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发展。教学内容分析: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学生系统认识立体图形特征的开始,它是在学生初步识别长方体、正方体,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

2、表面积、体积,以用其他立体图形作准备,使学生由认识二维空间发展到认识三维空间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本节课我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动手能力非常强,所以本节课我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自己动手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亲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策略:让学生摸一摸、看一看、想一想等活动中,主动参与新知识的构建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掌握了知识,发展了能力。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竞争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分解表:目标范畴教学内容学习水平知 识理 解应 用分析反应价值判断认知让学生直观

3、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或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技能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初步的归纳概括能力。/情感精心组织学生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和创新精神。/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竞争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教学难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联系与区别。教学准备:师:多媒体课件、土豆、小刀、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媒体选用情况表(见后面的表1) 教学过程:一、 直接导入,初步感知。师:“我们周围许多物体的形状是长方

4、体和正方体。”(课件1)展示砖块、冰箱、粉笔盒等实物。师:请你说说上面哪些物体是长方体,哪些物体是正方体?学生回答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带的是长方体还是正方体?最后教师直接点题并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评:认识长方体的正方体的特征和学会看立体图形是建立空间观念的基础。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多媒体与实物相结合,使学生初步感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二、组织探究掌握新知1、认识面、棱、顶点。教师切土豆(一刀出面,两刀出棱,三道出顶点),引导学生看一看、说一说等,同时结合电脑的演示(课件2)初步感知、体验长方体、正方体面、棱、顶点的概念。2、研究长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1)教师让学生4人为一组,动

5、手动脑探究长方体的特征,同时出示温情问题导向: 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的大小、形状一样吗?长方体有几条棱?每条棱的长短一样吗?长方体有几个顶点?每个顶点有几条棱相交?你还有什么发现?(2)小组交流,达成共识当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能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出长方体特征后,教师利用电脑演示(课件3):一个长方体匀速转动,清晰、有序地显示长方体六个面,接着排开、分解;十二条棱也分组排开;八个顶点也进行闪烁;验证了学生的认识:长方体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教师运用计算机动画的闪烁、移动、重合功能,演示长方体相对的棱的长度和相对面的面积关系。 (3)教师小结:通过大家的讨论可

6、以知道:长方体是六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在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评:心理学研究表明,新颖的、活动的、直观形象的剌激物,最容易引起儿童大脑皮层有关部位的兴奋,形成优势兴奋灶,认识长方体这一学习环节中,教师正是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做一做中,感知长方体;在学生互相争论、互相补充、互相启发中建立长方体清晰的表象;再通过课件相验证学生的认识,促使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这样,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有利学生掌握新知,发展能力,培养创新意识。3、认识长、宽、高。师:长方体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它的长、宽

7、、高,通常把水平方向的两条棱分别叫做长和宽,把竖直方向的一条棱叫做高。(课件4演示)教师拿长方体模型横放、竖放、侧放,并让学生指出在不同摆放的情况下的长、宽、高,告诉学生不管相交于哪个顶点的三条棱,都可以叫做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评:在学习长方体的长、宽、高时,计算机出示标有长、宽、高的长方体直观图,教师指导学生观察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联系,同时计算机显示顶点并闪烁,使学生思考后很容易地概括出相交于一点的三条棱就是长方体的长、宽、高这一抽象的几何概念,使学生自觉地达到从直观到抽象的认识飞跃。4、探究正方体的特征。师:“正方体有什么特征?”让学生在看一看、说一说的活动中,归纳、表述正方体的

8、特征。师生共同归纳,重点让学生知道正方体的长、宽和高都相等,我们就把正方体的长、宽和高都叫做棱长。评:这部分采用直接演示,学生观察特征,让学生在看一看、说一说的活动中,归纳、表述正方体的特征。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及初步逻辑思维能力。5、联系本质,引导辨析 小组讨论长方体和正方体相同点和不同点?老师引导学生按照面、棱、顶点的次序,引导学生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整理成表格。(板书在黑板上)相同点不同点面棱长方体都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6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正方体6个面都是正方形12条棱的长度都相等评: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各自的特征,

9、所以可以引导学生按照面、棱、顶点的顺序,通过讨论交流,来总结和概括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最后整理成表格,使学生明确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渗透子集思想。表格的设计把本节的重点内容以图文表结合的形式生动形象直观地展现出来,给人铭刻记忆,融会贯通。三、实践运用巩固新知1、练习五的第一题。请学生思考后,回答题中的问题。(多媒体5出示面巾纸的图形,并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运用计算机动画的闪烁、移动、重合功能,演示长方体相对面的面积关系等,再一次感知长方体的特征。)2、比赛(摆长方体)。用12个小正方体摆成一个长方体,你有几中摆法?学生摆完后,请学生汇报。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操作展示。(多媒体6)3、量一量数

10、学书的长、宽、高各是多少,然后说一说每个面的长和宽是多少?4、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6分米,棱长总和是多少分米?评:通过电教媒体的直观展示,结合教师的点拨、启发,引导学生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观察、思考,帮助学生积累了丰富的表象;同时借助现代教育媒体的优势提示事物的本质属性,拓展了学生的主动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品质,推动了学生空间观念的逐步形成。五、全课小结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板书设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相同点不同点面棱长方体都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6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正方体6个面都是正方形12条棱的长度都相等教学反思:

11、1、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引导学生直观感知长方体、正方体与长方形、正方形的区别,从而将面与体区别开来,使学生从整体上初步感知新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起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2、给学生更多的时间与空间动手操作,引导学生通过摸一摸长方体,在学生感受的基础上认识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在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反馈,进行再认识。并且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一步强化对于顶点、面以及棱的巩固。3、小组讨论找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最后交流总结得出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通过学生的再观察,讨论、辩析、进一步巩固了对长方体、正方体特征的认识,同时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多媒体选用情况表:教学要点学习水平媒体类型

12、媒体作用媒体内容要点使用时间使用方式资源来源1知识CAI课件(1)和正方体和长方体实物。利用多媒体与实物相结合,使学生初步感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使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初步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2CAI课件和正方体和长方体实物。教课书27页的图和正方体和长方体的教具。2知识和技能CAI课件(2)(3)(4),土豆和剪刀。1、认识面、棱、顶点。2、掌握长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3、认识长、宽、高1、切土豆并结合电脑的演示(课件2)2、一个长方体匀速转动多媒体机动画的闪烁、移动、重合功能,演示长方体的特征。(多媒体3)3、长方体的长、宽、高闪动,并标出它们的名称。5CAI课件和切土豆。教课书28和29页的部分画.3理解应用CAI课件(5)(6)。解决抽象问题面巾纸的图形实物投影。3CAI课件练习五中部分题和一些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