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味地黄饮网络推广策划书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31850443 上传时间:2022-09-09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味地黄饮网络推广策划书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三味地黄饮网络推广策划书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三味地黄饮网络推广策划书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三味地黄饮网络推广策划书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三味地黄饮网络推广策划书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味地黄饮网络推广策划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味地黄饮网络推广策划书(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味地黄饮网 络 推 广 策 划 书 策划人:璀璨星空 目录1. 前言-22 .四大怀药的渊源和药用价值-33.怀药营销推广策划的目的-64.市场状况的分析-65.市场机会和问题分析-106.三味地黄饮的营销方案-117.网络推广方法-138.预算-159.进度表-1510参考文献-1611.附录:三味地黄饮调查问卷-17 前言四大怀药之乡-河南焦作,“四大怀药”在焦作地区具有悠久的种植和药用历史。焦作地区种植怀山药、怀地黄、怀菊花、怀牛膝已有近3000年的历史,因焦作古属怀庆府管辖,所以史称“四大怀药”。 四大怀药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也是很好的保健品,虽然在焦作有很多的企业在做有关企业的产品

2、,但这些公司所进行生产的规模要大,与其它的保健品相比没有竞争优势。如焦作大学科苑公司所生产的 “三味地黄饮”、“鲜山药汁”等产品,虽在焦作地区众多的怀药生产企业中影响颇大,但是,与其它公司的推广相比,该科研公司的网络推广程度明显不足,产生的效益也相对比较小,不能很好的发挥以科研促发展、以产业带动教学这样的效果。本次策划将通过对怀药市场状况的分析,营销状况的分析,搜索引擎的推广、电子商务网站的推广、社区论坛的推广和其他的推广方式。本次网络营销推广策划旨在推广“三味地黄饮”在河南以及在全国的品牌知名度,在保健品行业中扩大市场占有份额,占据主导竞争地位,以此来提高该产品的销售额。努力实现在2012年

3、产品销售额翻两番.正文一、四大怀药的渊源和药用价值1、 四大怀药的历史背景常言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生一方草药。这句话好像是专为钟灵毓秀的焦作量身定制的,韩愈、李商隐、司马懿、朱载等在中华文明年的历史长河中无一不是灿若星辰,因焦作古称怀庆府而得名的地域特产“四大怀药”:怀山药、怀地黄、怀菊花、怀牛膝,更以药材地道、疗效神奇成为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的瑰宝,独领风骚数千年。焦作,夏时称“覃怀”,后称“怀州”,元称“怀孟路”,明清为“怀庆府”。今原怀庆府属地建为焦作市(中华文明怀川寻根)。北依巍巍太行山,南临滔滔黄河形似牛犄角的一片平川,世称“牛角川”,而“怀”贯地名之始终,或许取的就是太行

4、与黄河的怀抱之意。“牛角川”的平原也因之被称为“三百里怀川”,采撷了黄河上游各个地区不同地质条件的丰富营养,又吸纳了太行山岩溶地貌渗透下来的大量微量元素,加上太行山的蔽护,集山之阳与水之阳于一体,土地疏松肥沃,排水快捷,雨量充沛,水质奇特,光照充足,气候温和。“春不过旱、夏不过热、秋不过涝、冬不过冷”的气候环境,最适宜山药、地黄、牛膝等蓄根类药材的生长;菊花虽以花瓣入药,但其生长环境也与怀川的气候与地理环境相吻合。相传上古时代,炎帝神农氏身患重病,为医治,他带领文武百官,妻室家眷,跋山涉水,广走民间。在一个秋高气爽、晨气沁脾的季节,神农氏一行来至怀川时,当看到绿叶如盖、花团锦簇的美好景色和秀丽

5、奇绝的灵山(今之神农山)风光时,大发感叹:“真乃神仙福地,药山矣!”遂在此辨五谷尝百草,登坛祭天,终得四样草根花蕊和水服之,不日痊愈。又令山、地、牛、菊四官护值,因人而得名“山药、地黄、牛膝、菊花”。这也就是后人所传“四大怀药”的最早起源。传说是美丽的,而焦作境内沁阳神农坛风景区的老君洼一带,至今还保留有“山药沟”、“地黄坡”、“牛膝川”、“菊花坡”等古地名。有史料表明,自公元前年封建诸侯卫桓公以怀山药为贡品进献周王室起,据此可以推断,古怀庆府的人民,用他们的勤劳和智慧把四大怀药培育成独有的外观和质地,再加以精式炮制一脉相传,把四大怀药的历史演绎了将近年。公元前年,鲁宣公又以怀地黄向周王室进贡

6、;后又将怀牛膝、怀菊花列入贡品。一直到清代“怀药”都被列为皇封贡品,岁岁征收。历代统治者征收怀药贡品时,大都指地道名,即非要留驾庄和大道寺地黄、大郎寨山药、皇甫村菊花和小庙后牛膝不可。清时乾隆五十四年,怀府河内县令范照黎曾写诗赞誉:“乡民种药是生涯,药圃都将道地夸。薯蓣蓠高牛膝茂,隔岸地黄映菊花”,最为真实地描绘了古怀庆府人民种植四大怀药的丰收画面。二、 四大怀药的药用价值古人以太行为“天脊”,以黄河为“地脉”,山为阳,河为阴,成就了古老的太极文化。太极拳只是这种文化的一个载体,而滋阴补阳、非覃怀之地而不生的名贵地方特产“四大怀药”则是这种文化的另一个载体,她们共同秉承了中华古老文化的精髓“养

7、心、养性、养生”。 中医药学是建立在古代哲学之上的具有深厚文化积淀的古老学科,在号称“千年补养第一方”的六味地黄丸中,怀地黄和怀山药的比重达到48%。中医药历来讲究药材地道且遵古法炮制,因此可以说,没有四大怀药,就没有六味地黄丸。四大怀药在中医药学中的重要地位,及其悠久而又独特的地域文化属性,使其完全有能力承担起焦作市地区品牌的角色。 (1)、怀山药神农本草经称薯蓣,一名山芋,药用其根,因其药效可与人参相比,又称“怀参”。 山药系重要滋补药品,它能滋补益肾、健胃化痰、补中益气、祛冷风、镇心神、安魂魄、长肌髓。近代科学分析,山药含有大量蛋白质、淀粉、赖氨酸、胆硷、皂甙、脂肪等。 怀山药临床常用于

8、治疗泻痢、遗精、肾虚健忘、虚劳瘦弱、神经衰弱等症。生山药也常用于手足冻疮、痰喘、尿频等症。是中药方剂中常用补药之一。(2)、怀牛膝神农本草经称牛膝,又名百倍,宋朝称怀牛膝为怀州牛膝,明朝后称怀庄牛膝,通称怀牛膝。李时珍曰:“本经又名百倍,隐语之,言其药之功,如牛之多力也。” 牛膝,药用取其根茎。近代科学分析,怀牛膝含有大量生物硷,其功能可以补肝益肾、强壮筋骨、通经络、散恶血。 怀牛膝 临床常用于治疗寒湿,腰膝骨疼、腰膝酸软,四肢拘挛、经血不调、产后瘀血腹疼、血淋、跌打损伤及屈膝碍等症,是中药方剂常用通络活血药物之一。(3)、怀地黄地黄,原系野生,最早生长于咸阳一带,后传至各地。中国数省均有生产

9、,但其最佳者为怀地黄。李时珍本草纲目:江浙壤地黄者,受南方阳气,质虽光润机时力微;怀庆府产者,禀北方纯阴,皮有疙瘩而力大。所以古今中外人们都以怀货为贵,产地因历史上的怀庆府而得名,位于今河南焦作一带。 怀地黄地黄可分为生地和熟地两种,本草纲目载:地黄生则大寒,而凉血,血热者需用之,熟则微温,而补肾,血衰者需用之。男子多阴虚,宜用熟地黄;女子多血热,宜用生地黄。尤其是熟地,药用填骨髓,长肌肉。生精血,补五脏,利耳目、黑须发、通血脉,确系祛病延年之佳品。 (5)、怀菊花菊花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怀菊就属于药用菊。祖国医学认为,菊性寒,历经寒暑,得天地之清气,有清熟、解毒、祛风、平肝、明目等功效。根据中

10、医的传统经验,白菊花长于平肝明目,黄菊花多用于散风清熟。 怀菊花因此,明目多用怀菊,清熟多用杭菊。神农本草经:菊服之轻身耐老。说明菊花有一定的补益作用。从汉代起,重阳节有饮菊花酒的习俗;而今,菊花不但有清香 之气,使人神怡,而且有明目、祛暑的作用,可缓解两眼昏糊、头晕、头痛等。将菊花晒干,装入布袋中作枕芯,名菊花枕 ,枕之使人闻到芳香,有清脑明目,降低血压之功。本草纲目就有菊花作枕明目的记载。 二、怀药营销推广策划的目的 2008北京奥运会期间,“四大怀药”入选北京奥运食谱,焦作市推荐的5道用料包含“四大怀药”的菜品全部成为08年北京奥运会运动员食谱。其用料包含了焦作地方特产“四大怀药”中的“

11、三味”(牛膝、地黄、山药)。从奥运会以后,更多的人了解了“四大怀药”了解了焦作,但是,四大怀药作为一个能够入选奥运食谱的地方特产,但纵观焦作众多做“四大怀药”相关产品的生产企业,这些企业市场定位不明确,不清楚自己是在做地方特产还是在做保健品。在这些企业中做有影响力的焦大科苑商贸有限公司生产的“三味地黄饮”、“鲜山药汁”等产品。但与其他公司相比,该公司的网络推广力度明显不足,甚至在河南省就很少见到“三味地黄饮”,产品的效益也较低,销售额较少,市场知名度较低,品牌知名度较低,基本上产生不了品牌效应,在保健品行业所占市场份额比较低,产品销路也不好。为此,本次网络推广策划就是要系统全面的分析该产品的市

12、场状况,更好的进行市场定位,确定目标市场,通过一系列的推广方式,例如,搜索引擎推广、电子商务网站推广、社区论坛推广等方式,来实现“三味地黄饮”在河南以及全国的知名度,通过推广扩大其市场占用份额,来增加销售额,以此提高在保健品行业的知名度,产品明确定位为中高档的保健品。力争在五年内做成河南省名牌产品,力争十内做成中国驰名产品。三、市场状况的分析1、市场宏观环境的分析 政府为精心打造“四大怀药”金字招牌。 作为焦作的传统特色农产品,“四大怀药”(怀地黄、怀山药、怀牛膝、怀菊花)在焦作已有3000多年的种植历史。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四大怀药”又被赋予了新的内涵,贴上了旅游的“标签”,成为焦作市的特色旅游商品,并受到游客的青睐。 但是,市场的火暴也对“四大怀药”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大量假冒伪劣产品迅速流入焦作市场,给“四大怀药”产业和品牌造成了严重损害。为保护“四大怀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