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进校园 讲稿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31837338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5.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治进校园 讲稿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法治进校园 讲稿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法治进校园 讲稿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法治进校园 讲稿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法治进校园 讲稿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法治进校园 讲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治进校园 讲稿(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法治进校园”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来自新丰县人民检察院,我 是新丰县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办公室(简称未检办)的 一名干警,接下来由我和大家一起学习“远离违法犯罪,学会自 我保护”这节课程。大家看下了 pp t上面的这个图标,有没有哪 个同学知道这是个什么机构?或者说大家有没有听说过检察院 这个名字?知不知道检察院主要与什么打交道呢?同学们,不要搞错了,检察院可不是检查身体的。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我们打交道的主要一个是法律,一个是违 法犯罪的人。现在,大家只要知道检察院要做的一件重要的事就 是让违法犯罪的人得到法律的严惩,让好人的权利得到法律

2、保护 而检察院内负责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的未检办,我们做的工作 主要是教育挽救和感化未成年人犯罪嫌疑人,保护未成年人被害 人的合法权益,同时还负责这次的法治进校园工作。而今天检察 姐姐过来也是和同学们一起学习跟我们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的 法律知识,希望大家能够在这节特殊的课程中有所收获。在正式开始课程之前,我们准备了一些和法律知识相关的题 目,先考考大家。知道答案的同学可以举手,谁先举手我就请谁 回答并有奖品送出。【问答和未成年人有关的法律知识】第二道 题,我们这次不请举手的同学回答,而是请和今天日期一样的座 位号的同学回答。一、违法犯罪离我们并不遥远在网络发达的今天,我相信大家都已经有自己的微信,

3、玩起 自己的微信群聊和微信朋友圈。下面大家看看这个案例:李某和小颖是同班同学,李某平时 觉得小颖和她不合,很不喜欢小颖。同学们刚开始组建微信群, 李某就一直不愿意小颖进群,不让她参加班里的聊天群,后来小 颖还是进入了班上的微信群,李某又多次在微信群上对小颖进行 辱骂,最后甚至发一些有损小颖形象的照片。后来,李某觉得做 的这些小事没能满足自己,越发过分完全不够后果地将有损小颖 的 4 张照片 P 上一些辱骂的文字发到自己的“朋友圈”里,即使 小颖多次要求其删除,但李某一直不听。后小颖忍无可忍便告诉 其目前并报了警。上述这种行为就是典型的网络校园暴力行为,骂人就是侮辱 他人,是不道德行为。在微信聊

4、天群或者在自己公开的朋友圈内 辱骂他人都可能触犯法律,应当受到治安处罚,情节严重的则构 成犯罪。我国刑法也规定了,侮辱罪,是指使用暴力或者以其他 方法,公然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根 据刑法第 246 条规定,犯侮辱罪的,处 3 年以下有期徒刑、 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我们平时听到的“打群架”,也是典型的校园暴力行为,对于 “打群架”如果造成了严重后果的很可能会涉及法律上什么罪名 呢?法律规定一个罪名叫做聚众斗殴,是指出于私仇、争霸或者 其他不正当目的而纠集众人成帮结伙地互相进行殴斗,破坏公共 秩序的行为,多表现为流氓团伙之间互相殴斗,少则几人、十几 人,多则几十人,

5、上百人,约定时间、地点,拿刀动棒,大打出 手,往往造成伤亡和社会秩序的混乱,是一种严重影响社会公共 秩序的恶劣犯罪行为。聚众斗殴的法律后果是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二条规定,聚众斗殴的, 对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 管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 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一)多次聚众斗殴的;(二)聚众斗殴人数多,规模大,社会影响恶劣的;(三)在公共场所或者交通要道聚众斗殴,造成社会秩序严重 混乱的;(四)持械聚众斗殴的。检察机关在办案过程中发现,未成年人常见的犯罪类型有故 意伤害、聚众斗殴、寻衅滋事、盗窃、抢劫。二、法律知识【

6、解释的过程中附上案例】下面,我要和大家分享几个法律小知识: (一)谁是未成年人?什么是刑事责任年龄?未成年人是指 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在这里的同学都是不够 18 岁的,而且有 些是不满 14周岁的人,那是不是有些同学会不以为然,犯罪和 我们有什么关系?同学们,如果这样想那就错了,因为你们很快 就会达到承担刑事责任的法定年龄,并且在我们身旁,我们办过 的案件中,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例只增不减。(二)不良行为有哪些?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 四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 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为:(一)旷课、夜不归宿;(二) 携带管制刀具;(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四)强行向

7、他 人索要财物;(五)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六)参与赌博或 者变相赌博;(七)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 物等;(八)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 业性歌舞厅等场所;(九)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 为。(三)严重不良行为有哪些?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第三十四条规定,本法所称“严重不良行为”,是指下列严 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一)纠集他人 结伙滋事,扰乱治安;(二)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三) 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四)传播淫秽 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五)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 动;(六)多次偷窃;(七)参与赌博,屡教不改;(八)

8、吸 食、注射毒品;(九)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请各位同学自我检查自己是否有上述所说的不良行为, 甚至是严重不良行为。如有,则要尽快改正。我们检察机关 在办理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中发现,未成年人走上犯罪的一 般规律是:不良习惯-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犯罪。(四)什么是犯罪? 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 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 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 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 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 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 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

9、罪。简单的说,犯罪就是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比如偷东西、 打架、抢劫等就是一种犯罪行为,会受判刑、抓进监狱的严 重处罚。(五)什么是共同犯罪? 我们国家法律还有一个概念叫共同犯罪。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条件:二人以上;共同故意;均构成犯罪。未成年人参与共同犯罪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拉帮结派, 和“哥们”讲义气。如果你知道别人要去打人或者实施其他 犯罪(偷/抢/贩毒),你参与其中,加油助威,提供犯 罪工具,那么对别人造成的危害后果,你也是要负责任的。 也就是法律不单单惩罚那些真正拳打脚踢的人,也惩罚在一 旁助威帮助的人。(六)什么是法律责任?法律责任,是法律规定的惩罚 重则判刑关进监狱,或关进入拘留所受到行政拘留,轻则也 要对你自己做过的事进行赔偿、恢复原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电气技术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