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异彩纷呈——黄梅戏在新加坡汇编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31813502 上传时间:2024-02-0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版异彩纷呈——黄梅戏在新加坡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新版异彩纷呈——黄梅戏在新加坡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新版异彩纷呈——黄梅戏在新加坡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新版异彩纷呈——黄梅戏在新加坡汇编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新版异彩纷呈——黄梅戏在新加坡汇编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版异彩纷呈——黄梅戏在新加坡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异彩纷呈——黄梅戏在新加坡汇编(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版异彩纷呈黄梅戏在新加坡汇编 【内容提要】从黄梅戏近几年在新加坡所推出的些剧作,即历史故事剧、神话故事戏、现代题材戏、童话故事剧等可以看出:改变旧有模式,选择新加坡的题材内容,创新舞台表现手法等,这些都是戏曲易于被新加坡观众所喜闻乐见并焕发其艺术创造魅力的有力举措。在这方面,黄梅戏丹心谱是个成功的案例。 【关键词】黄梅戏 新加坡 本土化 中华戏曲除了在中国本土繁衍生息之外,还随着*的迁徙及文化交流飘扬过海,在欧洲、美洲、大洋洲、东南亚等地区发扬光大。东南亚是中华戏曲向海外传播的最繁盛地区。东南亚各国的种族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教育、语言习惯和审美取向等,必然对戏曲的传播发展造成影响。 新加坡是

2、戏曲在东南亚国家薪火相传的一个重镇。 语言的隔阂是影响戏曲在新加坡传承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另外,特别值得强调的是,随着新加坡社会环境的变化以及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以中国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忠孝节义、神仙鬼怪等为题材的剧作已经渐渐淡出新加坡华人的视野,脱离了他们的审美情趣,这无形之中严重地影响了戏曲的承传。戏曲作为高度发展的表演体系,也是富有活力、不断流变、包容性强的综合性艺术,在漫长的移植传承过程中,为了适应新加坡的现实之需,戏曲一方面必须保留其“中华性”的艺术本质,一方面还得不断进行改革创新。戏曲内容题材上的更新,特别是从中国化走向新加坡本土化、现代化是激发戏曲活力的重要举措。只有从内容题

3、材上努力开创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并在表演形式方面力求革新,戏曲才能在新加坡生生不息。 在这方面,黄梅戏在新加坡众多剧种中脱颖而出,做了许多有力的尝试,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黄梅戏在新加坡已经带上了鲜明的新加坡特色,异彩纷呈,以一种不同于戏曲母体的姿态出现在新加坡观众面前,被新加坡观众所喜闻乐见,并焕发出艺术创造的青春。 一、黄梅戏在新加坡的传播 在东南亚11个国家中,新加坡是黄梅戏和越剧唯一得到移植并发展*以外的国家,其中,黄梅戏发展的状况比越剧好一些。另外,加上很早就在新加坡落地生根的京剧,在新加坡这个方圆二百多平方公里的国家,几乎每周都有大大小小的戏曲演出,而且如今还繁衍生息着中国五大剧种中

4、的三个(即京剧、越剧和黄梅戏),这是非同一般的。 黄梅戏是安徽省主要地方戏剧种,如今也成了新加坡华人比较喜爱的舞台演出形式,其中包括不少中小学生和大专院校的学生,这种局面和新加坡的戏曲教育离不开。黄梅戏原称黄梅调,又叫采荼调,发源于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黄梅山或湖北省黄梅县,主要流布于安徽省安庆市及其周边地区,在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苏等省亦有黄梅戏的专业或业余的演出团体。新中国成立以后,黄梅戏先后推出了许多经典剧目,随着天仙配、女驸马、玉堂春和牛郎织女等剧目相继搬上银幕,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黄梅戏已成为深受观众喜爱的著名剧种。在台湾和*地区也出现了一些黄梅戏演出团体,拥有不少的受众。黄梅

5、戏表演艺术家,如严凤英、王少舫、马兰、韩再芬等相继在舞台上、银幕上和电视屏幕上展现了各自的英姿,得到了海内外观众的青睐。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来自中国大陆、*、台湾黄梅戏的影响和培养加深了新加坡人对黄梅戏的兴趣。 戏曲电影天仙配、女驸马和牛郎织女等的传播对新加坡华人的冲击最大,这种唱腔委婉清新、富有浓厚生活气息和民歌风味、适合于搬演多种题材的戏曲剧种逐渐缩短了和新加坡观众的距离。这三个剧目也成了新加坡华人耳熟能详的保留节目,“天仙配”和“牛郎织女”如今已经成为黄梅戏的代名词。 新加坡大多数剧种都是跟随着早期*的到来而在本地得以传播的,黄梅戏到新加坡则有所不同。早期随着*的迁徙,传播到新加坡并得到培

6、育的戏曲剧种,主要是来自福建和广东的地方戏(包括海南的琼剧)剧种。这些剧种的传播与移植最初是由一些民间的戏班或艺人完成的,其载体是新加坡华人民间的节庆民俗和宗教祭祀。 黄梅戏的传播与移植较晚,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黄梅戏传播到新加坡,主要是来自中国大陆和*、台湾的黄梅戏剧团到新加坡演出所带来的影响。黄梅戏的正式移植是90年代后期的事,主要通过正规的戏曲教育的渠道,把这种本来和福建、广东籍华人生活联系不那么紧密的剧种移植到新加坡这个国际化大*。这种传播和移植与华人的宗教祭祀无关,主要是艺术层面和审美层面上的文化行为。在二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不菲的成绩,新加坡黄梅戏在内容和题材方面的变革与创新,

7、为戏曲在新加坡乃至于东南亚的本土化建设提供了借鉴。 二、黄梅戏在新加坡的本土化教育 黄梅戏在新加坡的移植主要是通过系统科学的戏曲教育来完成的。这种通过专业院校体系培养的戏曲教育模式在东南亚最有名也办得最成功,除了普及和提升戏曲艺术水平之外,在戏曲的变革与创新的本土化进程中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新加坡的戏曲教育主要由新加坡戏曲学院、城隍庙艺术学院、新加坡传统艺术中心等单位承担。新加坡戏曲学院历史较悠久,对戏曲事业的传承与发展起了关键性的作用。该学院于1995年在国家艺术理事会的支持下成立,它是一个从事戏曲培训和研究的教育学术机构,肩负着承传与推广戏曲的重任,也积极促进国内外戏曲文化交流活动。学院

8、自创办以来,在大专院校与中小学中开展艺术教育活动,至今已在一百多所学校举办讲座和示范表演,为青少年提供了认识和学习戏曲的机会。戏曲学院目前开设黄梅戏、潮剧和越剧的专业课程,包括剧目教学、化妆、把子功课程等。城隍庙艺术学院、新加坡传统艺术中心创办的时间相对较短。 纵观新加坡的戏曲教育,其宗旨如下: 第一,努力引导青少年欣赏和认识地方戏曲。 第二,积极培训新一代的地方戏曲演员。 第三,发展有新加坡特色的创作剧目。 第四,广泛融汇和吸收其文化传统精华,以丰富华族地方戏曲。 第五,提供专业训练与开展研究工作以提高本地地方戏曲水平。 第六,积极与本地艺术团体合作,开展教育性节目与创意性活动。 第七,通过

9、地方戏曲开拓新加坡艺术的国际舞台。 在长期的探索过程中,新加坡的戏曲教育深刻意识到本地创作的重要性,更侧重于戏曲的本土化建设,推出了一系列具有新加坡特色、东南亚特色的优秀剧目,为本地创作提供了典范。 三、新加坡黄梅戏在题材内容方面的更新 黄梅戏在新加坡的演变,除了用汉语普通话代替安庆方言之外,还突出地表现在剧目的更新、内容的东南亚色彩上。这些年来,新加坡戏曲学院等戏曲教育机构善于挖掘崭新的题材,结合当地的现实生活以及人们的审美取向,特别是各级学生的兴趣爱好,创作演出了一些具有南洋本土色彩、鲜明时代气息的剧作。这类剧作主要有四个类型,分别为: 第一类,历史故事剧。创作与新加坡或东南亚有关*剧,旧

10、瓶装新酒。这个“瓶”指的是黄梅戏,“酒”指的是当地*故事。 历史故事中宣扬儒家传统文化,讴歌忠孝节义、爱国爱民、尊老爱幼等的传统美德,这是新加坡华族后裔所必须学习和弘扬的。为了给新加坡的年轻人传授历史知识,树立民族的文化形象,激发民族情感,建构其宏大*观,并古为今用,以古鉴今,新加坡戏曲学院、新加坡传统艺术中心等结合本地*人文、风土人情创作或改编人物形象鲜明、主题思想深刻*故事戏。 郑和就是一部由新加坡戏曲学院创作演出的优秀黄梅戏历史剧作。郑和下西洋主要经过东南亚地区,经过漫长*岁月,当地各族群对郑和的热爱与崇敬,已发展成为今天东南亚文化的一个特色。把这个曾经*世界*故事搬上黄梅戏舞台,对当今

11、的新加坡华人后裔具有重要的教育激励作用。 首先,再现了一段新加坡人熟悉*,重塑了一个新加坡人敬仰的英雄。郑和是明朝的航海家和外交家,他七下西洋的壮举不仅是中国大陆,更是东南亚华人必须家喻户晓的光辉历史。郑和率领的*宝船队到过30多个国家和地区,如果按照现在的国家划分,则分别属于: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柬埔察、印度尼西亚、文莱、印度、孟加拉、伊朗、也门、北也门、阿曼、沙特阿拉伯、索马里、马尔代夫、斯里兰卡、莫桑比克和肯尼亚等国家。其中有七个国家属于现在的东南亚地区。郑和在东南亚奉行的和平外交政策,深得当地民众的怀念。600多年过去了,郑和的形象永远彪炳史册。东南亚国家建立了许多民间庙宇,

12、成立了纪念馆或树碑立传来缅怀他为东南亚带来的福音。东南亚各地还有许多以“三宝”命名的地方,如泰国有三宝港,马来西亚有三宝山、三宝井,菲律宾有三宝颜,印尼有三宝垅、三宝庙等。 202x年是郑和首次下西洋(1405年)600周年,在全球盛情重温与隆重纪念这一和平使者的时代背景下,202x年由戏曲学院蔡曙鹏为新加坡博理中学、崇文中学和博理小学学生所编写的郑和是第一次以黄梅戏舞台的艺术形式纪念郑和的一种特殊的方式,艺术地再现了这位民族英雄的丰功伟绩。 其次,以黄梅戏旧有的戏剧结构承载重大的社会命题。黄梅戏郑和的戏剧结构较为庞大繁复,它把有关郑和的宏大历史叙述浓缩在九场戏中表现,在现代语境中赋予历史故事

13、以重大的现实意义。 很显然,在戏剧所创造的特殊场域里,华人大中小学生能感同身受,深入理解郑和的贡献:开辟远洋航线;为明朝增加友好的邦交;促进商业发展等。从剧作的布局看,该剧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挖掘主人翁所处的特殊位置,从宫廷的钩心斗角、尔虞我诈,反对派的强烈攻击阻挠,以及智取海盗等的情节来凸显郑和的领导才华和运筹帷幄的大将风度。他下西洋增进国与国的友好往来,建寺庙以促进种族和谐,伸张正义以维护和平,600多年前的郑和尚有如此的宽广胸怀,更何况是今人呢?对种族亲善,世界和平的呼唤是不同时代的主旋律,当今风云变幻的东南亚时局更要遵循和平、和谐的世界公约。小舞台,大世界,这部具有史诗的宏大与人性厚度的

14、戏传达出了一个当今时代的最强音。 正如202x年6月5日在吉隆坡举行的“郑和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上,马来西亚住房和地方政府部长、最大华人政党马来西亚华人公会总会长黄家定发表讲话所强调的:郑和勇于实践、崇尚科学的态度,不屈不挠、勇于开拓、征服海洋以及坚定不移勇往直前的精神,特别值得东南亚当代入学习。马来西亚艺术、文化和遗产部副部长黄锦鸿也在会上说,郑和“以和为贵、以邻为富”的伟大精神,是东南亚以及全人类的精神财富,更应该在今天全球化的发展格局中大力提倡。 第二类,神话故事戏。根据印度和马来的神话故事创作改编黄梅戏剧作,也是新加坡黄梅戏本土化的一个特色。黄梅戏这个本来充满中国地域特色的古老剧种因此

15、着上了东南亚本土色彩。在新加坡,马来族和印族是人数仅次于华人的两个大的民族,其文化底蕴深厚,对华人的影响深远,对新加坡多元文化的建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两族有名的神话故事对华人学生并不陌生,成了他们共享的文化遗产。在多元种族的新加坡,戏曲学院很自然地从印族和马来族的文化传统中寻找神话故事的资源。因此,就出现了不少取材于印族神话故事的黄梅戏。其中最先推出的是1999年创作的放山劫。该剧取材于印度史诗罗摩衍那,导演把它变成新加坡学生喜闻乐见的神话故事形式搬上黄梅戏舞台。1999年底该剧到泰国参加国际艺术节,在泰国国家剧院上演。202x年,受印度外交部邀请,该剧还到过印度新德里等四个城市巡回演出,得到观众的好评。 华人用黄梅戏的形式表演异族题材的戏,目的在于创新黄梅戏的内容题材,吸取多元文化的精华,创造出新加坡当地观众喜欢观赏的、具有新加坡特色的戏曲剧目,这样做,有利于吸引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来参与,推动了不同种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促进了种族之间的和谐。黄梅戏因此承担了更大的时代使命。 第三类,现代题材戏。把新加坡现代社会生活的题材注入黄梅戏中,这是黄梅戏在新加坡寻求发展的另一举措。真正具有时代感的现实题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