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小学化原因及对策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31798794 上传时间:2024-02-0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7.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教育小学化原因及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学前教育小学化原因及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学前教育小学化原因及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学前教育小学化原因及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学前教育小学化原因及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前教育小学化原因及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教育小学化原因及对策(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范文模板 可修改删除撰写人:_日 期:_学前教育小学化原因及对策摘要:学前教育“小学化”已是当前社会热议的话题。本文简要分析了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原因:家长错误的教育观念;幼儿园的利益导向和薄弱的师资力量;应试教育大背景下,人才竞争激烈,教育资源稀少。针对以上原因,提出了几点针对性的策略: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幼儿教育观念;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加强学前教育“小学化”监管,建立健全相关法规。关键词:学前教育;小学化;“减负”近年来,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日趋严重,并带来了一系列隐性的危害。最新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开展幼儿园“小学

2、化”专项治理行动,坚决克服和纠正“小学化”倾向,小学起始年级必须按国家课程标准坚持零起点教学。1可见,学前教育“小学化”问题已愈演愈烈并亟待解决。本文致力于深入分析“小学化”原因及其危害,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促进学前教育可持续化发展。一、学前教育“小学化”的概念及主要表现所谓学前教育“小学化”,主要是指幼儿园及家长在对幼儿的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形式上接近小学的模式,提前教授小学的课程内容,以小学标准严格要求幼儿,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学前教育“小学化”主要体现在观念的“小学化”,内容的“小学化”和形式的“小学化”。首先,观念的“小学化”。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家长、学校都采取

3、急功近利、拔苗助长的态度,错误地认为超前等于发展,忽视了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其次,内容的“小学化”。如幼儿园提前教授汉语拼音、识字写字、加减乘除、英语单词等超出幼儿现有接受能力的知识,甚至在一些偏远地区的农村幼儿园直接以小学课本为教材对幼儿展开教学。又如,当前家长们掀起的学习班热潮,让孩子在学前阶段就接受小学阶段的学习内容。这些超前知识都不利于幼儿的健康发展。最后,形式的“小学化”。课程安排上过于紧密,时间较长,缩短了幼儿游戏及户外活动的时间;教学形式上以直接指导为主,机械式地向幼儿灌输知识;教学评价上重视最后的结果,忽视过程;作息制度上向小学看齐,如幼儿不得随意在课堂上说悄悄话,去厕所等。二

4、、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原因分析造成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主要从家长、幼儿园、社会这三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与探讨。(一)家长错误的教育观念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他们对孩子的教育尤为关键。“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现在家长们普遍对孩子的期望,认为要让孩子从小就赢在起跑线上。这种高期望就导致了家长对孩子的高要求,给孩子报各种超出他现有能力的学习班,教孩子小学课本的知识,剥夺了幼儿本应该享有的游戏时光。此外,部分家长还存在攀比、盲目跟风心理。看到其他孩子补课了,自己的孩子也必须补,而且要比其他孩子补的更多,补的更难,以为是超过了他人,但却没有考虑到这到底适不适合孩子,忽视了幼儿的接受能

5、力和兴趣,使其身心受到巨大影响。(二)幼儿园的利益导向和薄弱的师资力量幼儿园作为基础教育的奠基阶段,承担着重要的教育任务。然而现在很多幼儿园,尤其是民办幼儿园,其倡导的办学理念就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完全以市场为唯一的根据进行教学,导致在教学实践中一味追求名利。2并且为了吸引更多的生源,部分幼儿园迎合家长的心理,采取“小学化”的教学模式,开设英语、数学、语文等课程,呈现出外显的知识成果来取悦家长。同时,教师力量薄弱也是“小学化”的原因之一。在我国部分地区,幼儿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有待提高,并缺乏专业的教育理论和教学能力。不能在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展开教学,以学科中心为导向,重学习结果

6、,轻学习过程。(三)应试教育大背景下,人才竞争激烈,教育资源稀少虽然现在社会都强调素质教育,但应试教育的浪潮一直都没有退却,以“分数论英雄”已在我们心中根深蒂固。家长们也因这一点,不得已让孩子们提早学习小学知识,害怕孩子进了小学跟不上,重点关注孩子们的成绩而不是兴趣。再加上当前社会人才济济,竞争激烈,家长们更加地急功近利,拔苗助长,在某种程度上又进一步地加剧了“小学化”现象。同时,现社会教育资源分布不均,优质幼儿园数量少,家长们挤破了头都想把孩子送进好的幼儿园,竞争从幼儿园就开始了。并且部分幼儿园的环境设施条件较差,孩子们游戏活动的区域较小,所以只能在教室里开展教学活动。三、学前教育“小学化”

7、的危害忽视幼儿现有水平对幼儿开展“小学化”教育,不仅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而且给家长、学校乃至整个社会都带来了巨大的危害。(一)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发展学前教育“小学化”不利于幼儿的身体健康。学前阶段的幼儿处于生长发育的初期阶段,神经系统、身体机能都还不成熟。超前的知识灌输,超出了幼儿的现有认知水平,会使幼儿用脑过度,损害其神经系统。同时,在紧密的课程安排,长时间的学习以及高度的注意力集中这样的高压状态下,幼儿会出现身体疲惫,精神萎靡等现象,阻碍其正常的生长发育。此外,大量的学习任务占据了幼儿游戏以及户外活动的时间。长期处于室内,身体缺乏有效的锻炼,导致幼儿免疫力降低,不利于其健康成长。学前教育“

8、小学化”也不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学前幼儿的思维特点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学习。而“小学化”采取直接教学的方式,教授的知识都是单一的,教条的,不利于幼儿创新性思维的发展。同时,“小学化”的模式加强了教师主体的地位,削弱了学生的自主性,这阻碍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依赖教师学习,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高难度的学习内容也使幼儿难以理解吸收,从而产生厌学情绪,不利于终身学习的发展。此外,封闭高压的学习环境,加大了幼儿的心理压力,使幼儿情绪波动较大,并且也不利于其社会性的发展。(二)给家长带来沉重的负担家长总是想给孩子最好的,但同时也给自己带来了巨大的负担。首先,心理上,家

9、长常常会把自己置身于一个焦虑的状态,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害怕孩子上了小学跟不上,并把这种情绪传染给孩子或家里人。其次,盲目报班也会带来经济上的压力,有些父母一个暑假在孩子学习班上的花费就高达上万元,对于家庭条件相对较差的家庭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负担。同时,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这种心理,也会加剧自己和孩子之间的矛盾,影响家庭的和谐。(三)不利于幼儿园教育及小学教育的发展幼儿园作为基础教育的奠基阶段,教育内容应具有启蒙性,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小学化”模式会扰乱幼儿园的正常秩序,给教师增加负担,摧残幼儿的天性,违背了幼儿园发展的宗旨,虽能看到短期效益,但不利于一个幼儿园的长远发展。小学也是学前

10、教育“小学化”的受害者。幼儿在幼儿园提前学习小学的知识内容,到了小学后,初期感觉学习很轻松,养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但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习内容难度的加深,孩子的“储备知识”用完,这时就出现了适应困难,导致学习“没后劲”等问题,不利于后期的学习。此外,幼儿教师因没有受过专业的小学教育培训,他们传授给孩子的知识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这些错误知识已在学前期被幼儿习得,所以到了小学,他们很难再改正这些错误知识,给小学老师也带来了难题。(四)不符合当前社会对人才建设的要求21世纪我们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我们倡导建设一个人才强国。那什么样的人才是我们所需要的呢?新世纪人才必须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心理素质,还需

11、要有开拓创新的精神。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学前教育对人一生的发展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学前教育“小学化”培养出来的孩子大多都是“乖孩子”、“书呆子”,只具备应试能力,没有朝气与活力,缺乏自信,内心脆弱,更不用说创新突破了。因此,这一批“小学化”培养出来的孩子是难以适应我们社会的,是难以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有所建树的。四、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应对策略学前教育“小学化”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并愈演愈烈,成为了社会热议的话题。针对以上危害,笔者提出了几条应对策略。(一)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幼儿教育观念家长首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态,不应对孩子有过高的期望,更不应该拿孩子与其他家长盲目攀比,满足自己的

12、面子。学前阶段的孩子有其自己的学习特点,对幼儿的教育需要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展开。一般来说,处于学前阶段的儿童身心发展有以下特点:探索事物时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地向逻辑思维过度;学习以无意性注意为主,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好奇心强却不能坚持;情绪控制能力差,波动起伏较大等。因此,“小学化”的教育模式还不适合他们此时的发展。但这并不意味着家长无所作为,相反,家长可以有意识的适当地帮助幼儿培养入学方面的准备能力。比如循序渐进地耐心引导,鼓励幼儿接受一些符合其年龄段的基础知识,激发其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可以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洗自己的小袜子,帮妈妈倒垃圾,整理自己的房间等

13、,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习惯及能力。家长还可以多带孩子出去走一走,去动物园、博物馆、艺术馆等具有学习意义的地方或是小朋友们之间的聚会,鼓励幼儿勇敢表达,提高其人际交往能力。不要把孩子束缚在家长编织的牢笼里,要解放孩子的天性,塑造健康人格,还孩子一个美好的童年。(二)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只有具有科学教育理念和成熟教学能力的优秀教师,才能真正以幼儿为中心,开展有效的教学。源头上,开设学前教育专业的各大院校应该制定出严格完备的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学前教育师范生的教育理论知识,注重其教学能力、教学理念的培养,重视培养师范生的游戏教学能力以及唱、跳、画等技能,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为未来幼教事业的健康发展注入

14、新鲜的血液。3同时,各地方、各幼儿园应提高对幼儿园教师的准入门槛,提高幼儿教师的薪资待遇,把高质量的幼教人才吸引进来并愿意留下来。其次,幼儿园应做好教师的在职培训工作,鼓励教师多参加相关讲座及培训并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研讨活动,总结正确的教学方式,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素养。最后,幼儿教师也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丰富自己的教育知识,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坚持以幼儿为中心的原则,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开展教学。(三)扩大学前教育资源现阶段,我国学前教育资源稀缺,分布不均,且优质幼儿园数量少。国家需要加大普惠性幼儿园的办学力度,在发展公办幼儿园的同时大力扶民办幼儿园。在追求数量的同时也要保证质量。各地

15、方教育部门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对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育方法等提出具体的要求。对不具备办园资格或没有取得办园许可而私自招生营业的个人和单位应给予严厉的处罚。4学前教育规模较小也是现阶段我们面临的难题之一。尤其是城市幼儿园,由于土地资源紧张,幼儿园的规模被大大缩小了。对此,相关部门应引起重视,采取相应的策略,进一步扩大学前教育规模。根据各地方的幼儿生源建设相应规模的幼儿园,科学规划,充分合理利用好各方资源,建构起科学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同时,优先发展一批示范幼儿园,发挥其榜样带头作用,奠定幼教事业良好的基础也是工作的重点。(四)加强学前教育“小学化”监管,建立健全相关法规在各方做

16、出努力的同时,我们还要加强监管,通过相应的惩罚措施或法律法规遏制学前教育中的“小学化”现象。教育行政部门应出台具体的,可操作的监管制度,以明文规定禁止学前教育“小学化”。对于市场上盛行的各种幼儿培训机构,要进行大力监管,对于那些不符合要求的机构要进行通告、罚款等严厉惩罚。同时,现国家部门虽已出台了如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这样的政策,在各大会议上也频频提到“小学化”的治理,但是明确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我们做的还是不够。亟需在“小学化”上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制度,增加治理的权威性。此外,幼儿园也要加强自我评价,正确的审视自己,从幼儿园长远发展的角度入手,不能只追求眼前的利益,坚决抵制学前教育“小学化”,还幼儿一个健康、美好的童年。作者:胡凯丽 单位: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