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与子上交模板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31798792 上传时间:2022-08-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8.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震中的父与子上交模板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地震中的父与子上交模板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地震中的父与子上交模板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地震中的父与子上交模板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地震中的父与子上交模板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地震中的父与子上交模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震中的父与子上交模板(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五(1)班 徐建凡课题地震中的父与子课时第一课时教材分析课文讲述的是有一年发生在美国的大地震中,以为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之中救出儿子和同学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本单元训练主题父母之爱。这篇课文是第六组的第一篇课文,承担了使学生正确认识父母的爱,加强与父母的沟通的任务。本课训练重点是“一是让学生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染;二是引导学生在读中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表现父子之情的,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提高阅读能力。”教学建议1、如有条

2、件,可让学生查阅有关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的资料。2、初读课文时,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借助工具书特别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还要引导学生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事情是怎样发生的,经过怎样,结果如何?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请作者写作思路和课文的脉络层次,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3、深入阅读时,要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词句引导学生理解,深究为什么说“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动作描写的重点句的品读,理解内容,体会情感。对这些句子的理解体会,一是要注意引导学生想象当时情境,如孩子们所处的环境,如何恐惧,7岁的阿曼达怎样鼓励同伴。二是要引导

3、学生体验,如父亲当初“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的悲伤与绝望,接下来的坚定与决不放弃,儿子生还后的无比幸福喜悦。三是要加强朗读训练。披文入情,以读促思,在读中悟。父亲坚持在废墟中寻找儿子这部分课文,朗读中语调宜轻,以表现他的绝望与悲伤。“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语气应非常坚定。发现儿子后父子的对话,语气应是兴奋的,表现他们劫后重逢的喜悦与幸福。4、要抓住课文中有特色的语言现象,在阅读中学习表达:如“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有人再来阻挡他。”为什么不直接写挖了38小时?父亲为了救儿子,整整挖了38小时,突出了挖的时间之长,之艰难。这句话不是直接写38小时,而是从8小时

4、写起,这样写,表现出艰难的过程,更能体现父亲执著的信念和父救儿所克服的巨大困难。5、在品读文本,体验文本的基础上,可适当开展拓展活动:如编排课本剧,深化对课文的理解;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一方面锻炼孩子的复述能力,内化语言,一方面可营造关心孩子、勇于担当责任的育人环境氛围;采用读一篇带一篇的方式,读其他表现父爱或母爱的文章,等等。 教学目标1、 认识8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正确读写“混乱 血迹 瓦砾 废墟 爆炸 颤抖 昔日 绝望 破烂不堪”等词语。2、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3.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教学重难点1. 有感情地朗读课

5、文,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2. 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教学准备悲伤地背景音乐,地震过后的小视频,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 1.上课前我们来欣赏一些温馨的图片。2.出示地震视频。出示课件:1994年,美国洛杉机发生大地震,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师: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预习检测:出示词语: 混乱 血迹 瓦砾 废墟 爆炸 颤抖 昔日 绝望 破烂不堪师: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说说哪些词语容易错。齐读词语。同学们,地震过后,不仅仅留下的是满地的废墟,更给人们留下了无尽的

6、伤痛。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近洛杉矶大地震,一起去认识一对地震中的父与子。(二、)细读品析,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说说你认为课文里是一对怎样的父子?师:请同学们画出最后一句话,自己有感情地读一读。师: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谁先来说说父亲为什么了不起?你从哪个地方感觉到父亲了不起?读一读你找到的句子。 (三)领悟父亲的了不起课件出示(他顿时感到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师:好,同学们,此时此刻,自己心爱的儿子阿曼达正被废墟压在下面,作为父亲的他,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师:是啊,此时的他有着撕心裂肺的痛,所以才会有着那一声撕心裂肺的大喊,带着这样的痛来

7、自由朗读这句话。(指名读,齐读)师:是什么让这个过度悲伤的父亲转而坚定地向废墟走去。师:请同学找到这句话,把它画下来。(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师:从这句话中,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父亲。(齐读)师:一句承诺,让我们看到父亲由痛苦无助转而向废墟坚定地走去课件出示第五自然段。师:自由读第五自然段,找一找哪些句子描写其他父母,哪些句子描写父亲。(指名读,男女生合作读)师:想一想:为什么其他父母都“绝望地离开了,是他们不爱自己的孩子吗?出示文中的一个关键字。师:废墟是什么意思?出示课件,废墟:城市村庄遭受破坏或灾害后变成的荒凉的地方。按照常识,学校变成一片废墟后,生命就不复存在了。学习:(反称

8、的手法:反衬,就是利用与主要形象相反、相异的次要形象,从反面衬托主要形象。)师:为什么这位父亲后来的表现会与众不同呢?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这么做?出示关键句:(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师:可惜呀,父亲因为悲伤过度都精神失常了。课件出示(人们摇头叹息着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因为失去孩子过于悲痛,精神失常了。)师:没有精神失常吗?那要有证据的呀,请同学们小组讨论一下,如果认为父亲精神失常了,从课文找出证据来,觉得没有,也请找出证据来。(就是说,父亲看起来精神失常是因为跟其他人不一样)(父亲是正常的,他只是太爱自己的儿子了)课件出示: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9、。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师:这句话作者就写得不好了,明显就在凑数字呀。要我说,要这样写:出示课件,(他挖了8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对比得出第一句这样写,表现出挖的时间长,父亲挖掘的过程很艰难,更体现出父亲执著的信念和救儿子所克服的巨大困难。文中神态描写语言生动形象,给人画面感,使人想象出父亲不顾危险和伤痛,坚持不懈抢救儿子的感人画面。)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四)书写训练1.出示生字:颤 堪 砾 2.学生分析字形结

10、构。3.师范写难写的字,生练写。4.评价反馈。作业设计 1、找出课文中描写父亲外貌、语言、神态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2、小组合作分角色读父子对话。板书设计地震中的父与子了不起父 子绝望-坚定 反衬教学反思 关于地震,孩子们是没有生活体验的,但对此又并非零起点。他们在影视作品、报刊杂志或是课堂学习中对此还是有一定了解的,这应是学生的学习起点,所以课堂切入的视频就是从地震开始的。接着再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中的第一自然段,了解这场大地震。从对地震的一般了解到具体某一次地震的理解。为进一步阅读文本中的故事,走进故事中的人物内心做好好的铺垫。然后根据教学重点来设计提问。先找出课文中评价父与子的句子“这对了

11、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设计提问,父亲的子不起体现在哪里?抓住“了不起的父与子”品读全文,及其它重点句,如“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等等描写父子语言,动作,外貌的句子,指导读,体会,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另外,关于本课的教学我还有一些不足之处,最近听了单志明老师的“学为中心”的讲座,感受颇深。新课改理念认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简单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想的过程与结果,被当成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之一。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就是通过构建自主、合作、学习型课堂,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金凤珠老师的课堂也让我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但是我在课堂上不敢大胆放手,步子迈得不够大,总觉得要先把课文讲透,再去实践,再去阅读。想一想,阅读的多了,理解能力不是更能提高了吗?理解能力要靠“悟”,理解能力和老师讲得多少没关系。针对这节课,如果压缩课堂讲课的时间,让学生多阅读几篇同类文章,目的不单纯指向于本课的体会几种描写方法的作用,而只是体会单元目标“父母之爱的深厚与宽广”,这样对于本单元的学习一定是有帮助的。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