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刚度调平法设计原理探究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31797829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X 页数:1 大小: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变刚度调平法设计原理探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变刚度调平法设计原理探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变刚度调平法设计原理探究(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变刚度调平法设计原理探究作:晋壬亚军许髙暉王先东0 引言現如今超高层建筑经常附带底层裙房结构或大面积的地下室结构,主楼与裙 房间高差差别较大,由于建筑功能多要求采用整体筏型基础。对于地基基础,往 往造成基础内力和地基沉降的差异及变化大,如果只是增加桩长或者板厚,基础 造价过高,不仅经济上浪费,也并不能很好地解决差异沉降问题。因此如何经济、 安全又合理的选用主楼与裙房的基础形式,如何利用主楼与裙房荷载的差异来优 化基础设计,即桩基变刚度调平法在工程运用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1 变刚度调平法设计原理对于传统的高层建筑桩筏基础,均匀布桩及筏板厚度,由于天然地基和均匀 布桩的初始支承刚度是均匀分布的,设

2、置于其上的刚度有限的基础(承台)受均 布荷载作用时,由于桩、土相互作用导致地基或桩群的竖向支承刚度分布发生内 弱外强变化,沉降变形出现内大外小的蝶形分布,而基底反力出现内小外大的马 鞍形分布。如图1 所示。当上部结构为荷载与刚度内大外小的框架-核心筒结构时,蝶形沉降会更趋 明显,为避免上述负面效应,通过调整地基或基桩的竖向支承刚度分布,促使差 异沉降到最小,基础或承台内力和上部结构次应力显著降低。这就是变刚度调平 概念设计的原理。2 工程运用实例 - 某商业办公楼基础设计2.1 工程概况某 34 层商业办公楼,主楼总高度 143.45m ,采用框架 - 核心筒结构,裙房为 三层,高度15.4m,地下室共三层,地下建筑面积约22500m2,为典型的大底 盘带裙房框架-核心筒超高层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 6 度设防,设计地震分组为 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05g,设计特征周期0.65s,场地类别为IV类软 土地基。2.2 基础设计本工程基础底板结构顶标高均为-16.150m,主楼采用桩筏基础,板厚2300mm, 裙房及地下室采用防水板加承台桩基结构,防水板厚800mm。基础底板模板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