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S7501智能化工程施工规范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31793573 上传时间:2022-09-04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HS7501智能化工程施工规范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HS7501智能化工程施工规范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HS7501智能化工程施工规范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HS7501智能化工程施工规范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HS7501智能化工程施工规范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HS7501智能化工程施工规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HS7501智能化工程施工规范(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程 序 文 件版本号:A0/2010-01-28QP/HS7501智能工程施工规范第 2 页 共 20页目录目录1第一章、施工流程21.1.施工阶段2第二章施工准备22.1.学习掌握相关的规范和标准22.2.熟悉和审查图纸22.3.施工工期的时间表22.4.技术交底32.5.施工组织设计32.5.1.施工组织总设计的内容32.5.2.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32.5.3.分部分项工程作业计划的内容42.6.工程预算42.6.1.工程预算分类42.6.2.编制依据4第三章、施工阶段43.1.与各施工单位的施工交叉配合43.1.1.预留孔洞和预埋管线与土建工程的配合53.1.2.线槽架的施工与土

2、建工程的配合53.1.3.管线施工与装饰工程的配合53.1.4.各控制室布置与装饰工程的配合53.2.施工工艺53.2.1.综合布线系统53.2.2.施工前的器材检验63.2.3.电气线路敷设73.2.4. 电源设备的安装133.2.5弱电系统的接地143.2.6设备安装技术要求17第四章系统调试运行184.1.系统调试的前提条件194.2.系统调试前的准备工作194.3.系统调试内容19第五章工程验收195.1.隐蔽工程验收195.2.分项工程验收195.3.竣工验收19第一章、施工流程1.1.施工阶段施工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即施工准备、施工阶段、系统调试运行和竣工验收阶段。结合本公司的实际

3、情况,制定本流程。第二章施工准备2.1.学习掌握相关的规范和标准严格遵守建筑弱电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和所在地区的安装工艺标准及当地有关部门的各项规定。本项目应遵守的规定主要有: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J50200-94)通信光缆的一般要求(GB/T7427-87)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16-92)建筑及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CECS72-95)商用建筑线缆标准(EAI/TIA-568A)2.2.熟悉和审查图纸熟悉和审查图纸包括学习图纸,了解图纸设计意图,掌握设计内容和技术条件,会审图纸后形成纪要,由设计、建设、施工三方共同签字,作为施工图的补充技术文件。

4、核对土建与安装图纸之间有无矛盾和错误,明确各专业之间的配合关系。2.3.施工工期的时间表根据工程特点和要求,制定完备的施工进度计划表。2.4.技术交底明确所承担施工任务的特点、技术质量要求、系统的划分、施工工艺、施工要点和注意事项等,做到心中有数,以利于有计划、有组织,多快好省的完成任务。2.5.施工组织设计2.5.1.施工组织总设计的内容(1)工程概括和工程特点的说明。(2)施工总进度计划和主要单位工程的进度计划。(3)总的施工部署和主要单位工程的施工方案。(4)分年度的各种资源的总需要量计划(包括劳动力、原材料、加工构件、施工机械、安装设备等)。(5)全场性施工准备工作计划(包括“三通一平

5、”的准备,临时设施施工的准备,原有道路、房屋、动力和加工厂条件的利用,机构组织的设置等)。(6)有关质量、安全和降低成本等技术组织措施和技术经济指标。2.5.2.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1)工程概况和工程特点分析(包括工程的位置建筑面积,结构型式、建筑持点及施工要求等)。(2)施工准备工作计划(包括进场条件、劳力、材料、机具竿的准备及使用计划,“三通一平”的具体安排,预制构件的施工、特殊材料的订货等)。(3)施工方案的选择(包括流水段的划分、主要项目的施工顺序和施工方法,劳动组织及有关技术措施等)。(4)工程进度表(包括确定工程项目及计算工程量;确定劳动量从建筑机械台班数;确定各分部分项工

6、程的工作日;考虑工序的搭接;编排施工进度计划等。(5)各种资源需要量计划(包括劳动力、材料、构件、机具等 (6)现场施工平面布置图(包括对各种材料、构件、半成品的堆放位置;水、电管线的布置;机械位置及各、种临时设施的布局等)。 (7)对工程质量、安全施工、降低成本等的技术组织措施。2.5.3.分部分项工程作业计划的内容(1)工程特点 (2)主要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3)进度计划表 (4)材料、劳力及机具的使用计划 (5)质量要求 2.6.工程预算 2.6.1.工程预算分类工程造价编制按阶段可分为:设计概算、设计预算、施工图预算等。2.6.2.编制依据设计施工图纸、设计变更单、现场签证单;经批

7、准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措施;建设项目的具体要求如招标文件、工程量清单、主要设备及材料的限制规定;当地或专业预算定额或预算基价及相关取费、调价文件规定;当地工程造价信息及主要材料的市场价格情况;施工单位的企业定额、预期利润和本项工程的市场竞争情况等。以及安全防范工程费用概算编制办法(GA/T70-94)由国家公安部发布作为公共安全行业标准在全国推行,参照执行。第三章、施工阶段3.1.与各施工单位的施工交叉配合配合土建工程及其他工程,注意和遵循其施工规律。3.1.1.预留孔洞和预埋管线与土建工程的配合在土建基础施工中,应做好接地工程引线孔、地坪中配管的过墙孔、电缆过墙保护管和进线管的预埋工作。

8、3.1.2.线槽架的施工与土建工程的配合线槽架的安装施工,在土建工程基本结束以后,与其他管道(风管、给排水管)的安装同步进行,也可稍迟于管道安装一段时间,但必须解决好弱电线槽架与管道在空间位置上的合理安置和配合。3.1.3.管线施工与装饰工程的配合配线和穿线工作,在土建工程完全结束以后,与装饰工程同步进行,进度安排应避免装饰工程结束以后,造成穿线敷设的困难。3.1.4.各控制室布置与装饰工程的配合各控制室的装饰应与整体的装饰工程同步,弱电系统设备的定位、安装、接线端连接,应在装饰工程基本结束时开始。3.2.施工工艺在施工全过程中严格按照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逐项检查操作质量,在工程完工后,对施工

9、质量进行评定,并备好质量保证资料,保证交付使用的工程达到设计要求和满足使用功能。3.2.1.综合布线系统(1)施工前的环境检查在安装工程开始以前应对交接间、设备间的建筑和环境条件进行检查,具备下列条件方可开工:1)工作区房屋地面平整、光洁,门的高度和宽度应不妨碍设备和器材的搬运、门锁和钥匙齐全。2)房屋预留地槽、暗孔、孔洞的位置、数量、尺寸均应符合设计要求。3)对设备间铺设活动地板应专门检查,地板板块铺设严密坚固,每平方米水平允许偏差不应大于2mm,地板支柱牢固,活动地板防静电措施的接地应符合设计和产品说明书要求。4)交接间、设备间应提供可靠的施工电源和接地装置。5)交接间、设备间的面积,环境

10、温、湿度均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规定。3.2.2.施工前的器材检验(1)器材检验一般要求1)施工前,施工单位应对工程所用线缆器材规格、程式、数量、质量进行检查,无出厂检验证明材料者或与设计不符不得在工程中使用。2)经检验的器材应做好记录,对不合格证的器件应单独存放,以备核查与处理。(2)型材、管材与铁件的检验要求:1)各种型材的材质、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表面应光滑、平整、不得变形、断裂。2)管材采用钢管、硬聚氯乙烯管、玻璃钢管时,其管身就光滑无伤痕、管孔无变形,孔径、壁厚应符合设计要求。 3)管道采用水泥管块时,应符合邮电部通信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YDJ39-90)中相关规定

11、。4)各种铁件的材质、规格均应符合质量标准,不得有歪斜、扭曲、飞刺、断裂或破损。5)铁件的表面处理和镀层均应完整、表面光洁、无脱落、气泡等缺陷。(3)线缆的检验要求:1)工程使用的对绞电缆和光缆规格、程式、形式应符合设计的规定和合同要求。2)电缆所附标志、标签内容应齐全、清晰。3)电缆外护套须完整无损,电缆应附有出厂质量检验合格证。如用户要求,应附有本批量电缆的电气性能检验报告。4)电缆的电气性能应从本批量电缆的任意三盘中截出100m长度进行抽样测试。5)剥开缆线头,有A、B端要求的要识别端别,在缆线外端应标出类别和序号。6)光缆开盘后应先检查光缆外表有无损伤,光缆端头封装是否良好。7)综合布

12、线系统工程采用62.5/125m或50/125m多模渐变折射率光纤光缆和单模光纤光缆时,现场检验应测试光纤衰减常数和光纤长度。a.衰减测试:宜采用光时域反射仪(OTDR)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如超出标准或与出厂测试数值差异太大,应用光功率测试,并加以比较,断定是测试误差还是光纤本身衰减过大。b.长度测试:要求对每根光纤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应一致。如果在同一盘光缆中,光纤长度差异较大,则应从另一端进行测试或做通光检查,以判定是否有断纤现象存在。8)光纤调度软线(光跳线)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a.光纤调度软线应具有经过防火处理的光纤保护包皮,两端的活动连接器(活接头)端面应装配有合适的保护盖帽;b.每根光

13、纤调度软线中光纤的类型 应有明显的标记,选用应符合设计要求。(4)接插件的检验要求:1)接线排和信息插座及其他接插件的塑料材质应具有阻燃性。2)保安接线排的保安单元过压、过流保护各项指标应符合邮电部有关规定。3)光纤插座的连接器使用型号和数量、位置与设计相符。4)光纤插座面板应有发射(TX)和接收(RX)明显标志。(5)配线设备的使用应符合下列规定:1)电缆交接设备的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2)光、电缆交接设备的编排及标志名称应与设计相符。各类标志名称应统一,标志位置正确,清晰。(6)有关对绞电缆电气性能、机械特性、光缆传输性能及接插件的具体技术指标和要求,应符合设计规范。3.2.3.电气线

14、路敷设(1)一般规定1)电缆(线)敷设前,做外观及导通检查,并用直流500V兆欧表测量绝缘电阻,其电阻不小于5M;当有特殊规定时,应符合其规定。2)线路按最短途径集中敷设,横平竖直、整齐美观、不宜交叉。3)线路不应敷设在易受机械损伤、有腐蚀性介质排放、潮湿以及有强磁场和强静电场干扰的区域;必要时采取相应保护或屏蔽措施。 4)当线路周围温度超过65时,采取隔热措施;位处有可能引起火灾的火源场所时,加防火措施。5)线路不宜平行敷设在高温工艺设备、管道的上方和具有腐蚀性液体介质的工艺设备、管道的下方。6)线路与绝热的工艺设备,管道绝热层表面之间的距离应大于200mm,与其他工艺设备、管道表面之间的距

15、离应大于150mm。7)线路的终端接线处以及经过建筑物的伸缩缝和沉降逢处,应留有适当的余度。8)线路不应有中间接头,当无法避免时,应在分线箱或接线盒内接线,接头宜采用压接;当采用焊接时应用无腐蚀性的焊药。补偿导线宜采用压接。同轴电缆及高频电缆应采用专用接头。9)敷设路时,不宜在混凝土土梁、柱上凿安装孔。10)线路敷设完毕,应进行校线及编号,并按第一条的规定,测量绝缘电阻。11)测量线路绝缘时,必须将已连接上的设备及元件断开。(2)管线的敷设要求1)敷设电缆时的环境温度不应低于-7。2)敷设电缆时应合理安排,不宜交叉;敷设时应防止电缆之间及电缆与其他硬物体之间的磨擦;固定时,松紧应适度。3)多芯电缆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其外径的6倍。4)信号电缆(线)与电力电缆交叉时,宜成直角;当平行敷设时,其相互间的距离应符合设计规定。5)在同一线槽内的不同信号、不同电压等级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