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的发展及与人类意识关系的哲学研讨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31789063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8.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工智能的发展及与人类意识关系的哲学研讨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人工智能的发展及与人类意识关系的哲学研讨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人工智能的发展及与人类意识关系的哲学研讨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人工智能的发展及与人类意识关系的哲学研讨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工智能的发展及与人类意识关系的哲学研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工智能的发展及与人类意识关系的哲学研讨(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工智能的发展及与人类意识关系的哲学研讨作者:冯胜平摘要: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机器人是否有真正的意识以及机器人“意识”与人类“意识”的关系的问题日益凸显,为了使科学技术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就必须理性地分析人工智能发展的目的、过程和意义,与人类意识进行细致深入的对比,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指导以后的发展方向。关键字:人工智能,人类意识,区别,挑战1引言人工智能,英文ArtificialIntelligence,缩写为Al。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

2、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人工智能可以说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领域。小到电脑游戏里面的NPC大到战胜国际象棋世界冠军的计算机“深蓝”,这都是人工智能发展所带来的产物。2人工智能的界定和发展历史2.1人工智能的定义人工智能的英文表示是“ArtificialIntelligence”,简称Al。从字面上理解,人工智能就是用人工的方法在计算机上实现人类的智能。人工智能既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又是一项广泛应用的技术。作为科学,它除了与计算机科学技术紧密联系外,还涉及数学、信息论、控制论、自动化、仿生学、生物学、心理学、数理逻辑、语言学、医

3、学和哲学等多门学科;作为技术,它运用于各行各业,减轻了人们体力脑力的劳动。德国著名哲学家海德格尔认为:技术不仅仅是手段,“乃是一种解蔽方式。”,技术的发展逐渐沿着从肢体、器官的延长到躯干、直到大脑的延长的逻辑轨道行进。人工智能即是思维研究成果的运用,又是人脑思维的延伸。人工智能分为强、弱两种形式,弱人工智能(WeakAI)旨在发展研究人类和动物智能的理论,并能通过程序来测试这些理论,而强人工智能(StrongAI)是人工智能的最高形式,它的目标是建造能够思考、拥有意识和感情的机器。本文所讨论的即是强人工智能研究下的哲学思考。2.2人工智能的诞生和发展1956年美国达特茅斯学院举行了有关机器模拟

4、人类智能的学术研讨会,会上夏麦卡锡、明斯基等10多位数学、心理学家和信息论等方面的学者第一次使用并确立了人工智能这一术语,它标志着人工智能这门新兴学科的正式诞生。人工智能的发展经历了两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19681986年),符号主义一支独秀。符号主义又称为逻辑主义,其原理主要为物理符号系统假设和有限合理性原理,认为人的认识基元是符号,而且认知过程即符号操作过程。第二阶段(1986年以后),联接主义复兴及人工智能枝繁叶茂。20世纪80年代传统人工智能理论发展面临困境,人工神经网络理论出现新的转机,基于结构演化的人工智能理论联接主义迅速成为人工智能研究的主流之一。1997年,IBM的“深蓝”并

5、行智能机在六局棋的比赛中,战胜了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这是人工智能取得的巨大成就,在随后的10年中,棒球机器人、餐厅服务机器人、时装走秀机器人等智能机器产品层出不穷,为人工智能研究注入活力。3人工智能与人类意识关系在人工智能面向大好前景的同时,人们不禁对这种高科技的产物产生了一系列的思考。比如,伦理,道德方面的问题就是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也是关系到人工智能这种东西能否继续高速发展的一项重大因素,也即我们正在研究的这一哲学命题。科学的研究使人类掌握自然规律、通晓事物原理,技术的运用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和舒适。然而,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进步的同时对人的侵犯也不断加深,能不能做是技术问题,该不该

6、做是伦理问题。人工智能在探寻人类思维奥秘,追求高技术发展的同时,个人隐私可能荡然无存。个人的大脑思维只属于本人,如果在人工智能产物中给予这种能力和思维的话,隐私又何在呢?如果它们真能如我们一样思考,他们的社会属性又该如何界定?3.1 人工智能有可能侵犯人类思维隐私随着人工智能对人脑研究的深入,人们希望通过人脑思维的运行数据来探知人类的所思所想。2009年,日本本田、国际电气通信基础技术研究所和岛津制作所三家公司公布了其研制的Asimo系列的最新智能机型,该机型已经能够探测并解读人脑活动图和脑电波。简单来说,测试者看到某张图片(左手、右手、脚或舌头)后,在脑中想象这个动作,Asimo侦测得到数据

7、,进行分析和解读,破解出你想象的是哪个动作,并随之做出相同的反应。这项研究可以看成是利用意念控制机器,也可以认为机器已经读懂人类的想法。那么人类还有所谓的秘密吗?新一代Asimo智能机,已经能够根据人类大脑的运行情况知道人类所想所思,虽然Asimo的识别能力还处于初级阶段,只能够辨识出人类简单思维活动,但随着研究的深入,人类思维将可能被完全破解,如果人工智能的发展使得大脑的侦测变得极其容易,终有一天人们任何所想所思都将完全地反映在机器中,人类的思维隐私将不复存在。科学的研究使人类掌握自然规律、通晓事物原理,技术的运用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和舒适。然而,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进步的同时对人的侵犯也不断

8、加深,能不能做是技术问题,该不该做是伦理问题,人工智能在探寻人类思维奥秘的同时,个人隐私可能荡然无存。隐私不只是人类尊严的基础,也是所有其他人权的基础,没有隐私权,其他权利就无从保证,就根本谈不上自由、民主和平等。而思维的隐私更是超出日常生活中的信息隐私范围,它不再仅仅是与羞耻心相关的、与个人情感相联系的、与个人生活安宁相关的所有信息,而是人脑中所有的想法、意识、理想、信念等都将会成为智能机中可以查阅的信息。这是极其可怕的事情,马克思早就指出,未来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人既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手段,又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如果人脑中的想法都得不到保护,人就像生活在透视镜下没

9、有安全感,如果这个社会人人自危,缺乏信任,就会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因此,深入研究人工智能的同时,也要考虑其将会给人类带来的问题。人工智能对人的存在的挑战3.2.1人工智能研究对人脑思维的复制强AI论者坚信创造出具有思维意识的机器是可能的,计算机科学之父、人工智能之父图灵曾经说过,“现在,我承认这种可能性即要复制人的思维过程,必须复制人的大脑。当然,如果这种复制是可能的,那么,基于同样的事实,这样的一个机器脑大概能够像人一样思维。”其次,从生物学研究知道,承载思维意识的最终物质基础就是大脑中无数相互联系的神经元,而每个神经元之间通过神经兴奋来相互传递信息,兴奋和抑制的状态恰好可以表示为二

10、进制中1或者0,并且神经元中的没有任何神秘的东西是不能用电子元件来代替的。如今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已为复制人脑思维提供了条件。基于以上可能,2004年,瑞士洛桑理工学院的科学家就开始了名为“蓝脑”计划的研究项目,希望通过对哺乳动物大脑的复制研究寻找出思维意识产生的真正奥秘。2009年8月,瑞士洛桑理工学院的科学家、“蓝脑”计划的负责人亨利马卡兰教授宣称,该项目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研究小组创建了一个可以模拟近一万个脑神经元的三维模型,成功模拟了老鼠大脑皮层的活动,模拟过程中探测到了一种信号模式,这种信号模式和他们扫描真老鼠大脑时探测到的“思想”信号非常吻合,这意味着这台“电子鼠脑”中可能也出

11、现了一种老鼠似的“意识”。下一步小组将会继续对猫、猴等哺乳动物大脑进行复制模拟,如果模拟取得成功,最后将进行人脑的复制研究。我们试想,如果复制后的“电子人脑”能像“电子鼠脑”那样正常运行,并有意识产生,那么“电子人脑”中产生的思维能否当作人来看待呢?或者说思维的存在是否就是人的存在呢?3.2.2 思维的存在是否就是人的存在?3D活动模拟图在结构上与人脑皮层相同,如果复制后的“电子人脑”能够产生思维意识,思维的存在是否就是人的存在呢?部分人认为思维的存在不等于人的存在。首先,人是一种自然存在物,自然属性是人存在的基本属性,人的自然性首先是指人对于生命的拥有。正如马克思指出:“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

12、。而且作为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一个人如果离开了对于自己生命的拥有,那么他将不复存在。其次,在自然存在的前提下,人是一种社会存在物和精神存在物,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是人类特有的属性。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同时,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强调实践作为人的存在的基本方式,是实践创造人本身,人类的思维意识在实践活动中得到了丰富,并且实践使人的活动具有社会性。人的存在既是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的统一,又是认识活动、实践活动的统一,然而,“电子人脑”仅仅复制的是人脑的承载思维的物质基础,没有了生命和身体,离开自然环境,脱离了社会环境,即使

13、存在思维意识也将变得孤立,认识无从谈起,实践无从谈起,更不能当作是人的存在。另一方面,认为思维的存在即人的存在。黑格尔认为人的本质是一个能够“思考自己”,即具有自我意识的精神实体,是一个能够摆脱物质必然性的束缚而实行独立自决的自由的精神实体,人即精神,精神即人。宗教哲学中将人看是有灵魂的生物,他们认为每个人都是有灵魂的,灵魂所指就是人类的思维意识。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思维意识更是标志一个人存在而永恒不变的东西,思维的存在即人的存在。“电子人脑”即使不能达到与人类相同程度的思维意识,即使是低一级或者迟钝的思维意识,都同样可以看作强AI研究的成功,因为思维意识产生规律的发现将使人工智能逐渐向着人

14、类智能迈进,高级智能的产生也将仅仅是时间问题。其次,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使得网络对人们的影响不断加深,认识方式与实践方式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而改变。列宁曾经简洁地提出一个公式:“人的实践=要求+外部现实性”,网络恰好满足这种“要求和外部现实性”,为虚拟实践提供可能。因此,我们可以设想如果“电子人脑”与网络相联接,即使在缺少自然生命和身体的情况下,其思维意识同样能够与现实社会的人沟通、交流,并在网上进行认识实践活动,而且认识实践活动中将逐步建立起相应的社会关系,其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都将得到实现,如果那样我们还能将这些没有生命的“电子人脑”当作机器看待吗?3.2.3 人的意识是否有被取代或超越的危险

15、?机器是否有摆脱被控制的可能?针对上面的两点问题,首先要从对于意识的概念说起。按照马克思的观点,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反映,这是物质意识关系问题上的唯物主义。意识对于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这是意识、物质关系问题上的辩证法。而无论是物质决定意识,还是意识反作用于物质,都离不开实践。由此我们通过对比可以发现人工智能与人类意识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区别:1、意识是人的精神活动,而人工智能是机械的物理过程,是对人的部分意识活动,思维活动的模拟。由于人脑的极端复杂性,人工智能只能模拟人脑的部分功能。2、人工智能不具有人类思维的心理素质。机器思维是人们利用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等电气元件和线

16、路所组成的机械的、物理的装置,纯属无意识的机械物理过程。3、人工智能没有人类意识所特有的能动创造性。机器模拟人的意识活动,却毫不理解这一活动,更不会提出新的问题来。可是,这只是在我们理解范围内的一些推论。据有关报道,人工智能生物是完全有可能实现的,那时,也就无所谓谁比谁更智能,谁比谁更高级,也就是说,那时,也就真正触到了人类能够接受的人工智能的底限了。以上便是人工智能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给人类生活带来的隐忧。当然,人工智能的诞生发展并不只是关系到伦理道德方面的负面影响,乐观主义者认为它实则有着极其重要的哲学意义。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人工智能及其发展有力地证明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正确性。一方面,它打破了精神活动的神秘性,人脑思维活动之所以可以模拟,就在于它有其一定的物理机制和运动规律,证实了意识来源于物质的唯物主义原理;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及其发展进一步丰富了意识能动性原理。第二、人工智能强化了思维形式、思维功能过程在意识活动中的作用,提出了哲学和科学研究的新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