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知识的海洋2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31781802 上传时间:2023-09-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走进知识的海洋2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走进知识的海洋2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走进知识的海洋2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走进知识的海洋2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走进知识的海洋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进知识的海洋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走进知识的海洋江西 瑞金内容提要 当前的美术教学却存在诸多的苦恼,对于存在的种种弊端,本文阐述了美术教学中几种将课堂内容打开话题的方法。让一个知识点引起学生的兴趣,需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使每一个知识点都出自同学们的身边,从而打开话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关键词 兴趣 周围 开拓思维有人说:世界上只有艺术和美食是没有国界的。艺术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他对学生身心诸方面都发挥着积极影响。然而当前的美术教学却存在诸多的苦恼;从老师到家长到学生都不重视、美术课草草打发、到考试前则成了其他学科的复习课、班主任的讲事课等等问题。对于以上存在的种种弊端,需要我们美术教师用更高的热情

2、、更认真的态度对待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情感、人格等各方面的素质和修养。一.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动画、服装设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于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能够很快集中注意力,而对于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同学们也会主动去思考和探究,从而更深入的了解这些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与艺术有关的知识应该说孩子们都是有兴趣的,怎样让一个知识点引起学生的兴趣呢?作为引导者的教师需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使话题变得与学生切身有关,理解到艺术无处不在,从而打开话题。现在的中学生已经有了欣赏美的能力和选择美的意识,作为自己的穿着和日常使用的物品、文具,他们有选择自己喜欢的愿望。服装设计是学生非常喜欢的内容,还有

3、初一年级的手工制作也是他们感兴趣的课堂内容。同样每个学生都喜爱动画,动画伴随着孩子们度过童年的时光,关于动画的知识内容非常广泛,它包括动画的发展、动画的形式、动画的制作(其中又包括了物理原理、现代科技)、以及漫画的制作等等。每一个内容都是同学们感兴趣的话题,我们可以步步展开、层层深入,让美术课成为知识与娱乐的结合。其中动画片的技术语言的发展就讲到每一次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动画片的发展,每一个时期都可以深究到技术、制作方法以及当时的作品。二.从我们的周边找题环境艺术、标志 艺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运用是非常广泛的,为了使教学更好的开拓学生思维,让艺术变的并不象想象中那么抽象,可以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从

4、我们的周围入手找题,进而分析、评述。同学们对标志的树立鲜明的企业形象对内增加全体员工的凝聚力、对外进行传播、提升企业的社会知名度难以理解。要让他们理解一个标志向人们传递出怎样的信息、标志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可以通过对标识图形的学习来做进一步的了解。标识图形代表一个明确的含义,在社会公共事业中起提示、警醒等作用,例如斑马线对面的行人通过和禁止通过的标识、高速公路上前方有交叉口的提示、以及公共场所中卫生间指示牌、禁止吸烟、禁止停车等等图形,它们虽然是一些简单图形,但却在无形中指导交通,维护社会的公共安全。通过对标志、标识的学习,学生便会留意自己的周围,以校园规范指导自己的学习生活,以社会标

5、识指导自己的社会行为。在学习我们温馨和谐的学习空间时,可从环境艺术角度着手分析。大环境可以拓展到全球环境,小环境就是我们的身边。试想想:当你早晨打开窗户看到窗外垃圾成堆、蚊虫漫天飞,你作何感想;当你漫步于林荫小道,迎面吹来附近工厂的排污臭气,你是否还有心情再走下去。面对种种的不满我们是不是都必须排除。垃圾场、工厂是我们社会生活和工作必不可少的,如何使得这些场所的存在不会影响到我们的生活呢?这就需要我们对各个公共设施进行合理的规划,小到校园、小区的规划,大到城市建设。作为一名社会人,我们每一个人都应有建设城市、美化环境的责任心。通过以上的启发,引导学生开拓思维,把每一个场所的功能、特点结合起来,

6、分析、讨论校园的规划,并绘制。三.教学生动、形式多样、思维大胆也是活跃学生思维和课堂气氛的方式。 对于同样的课堂内容,由于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分析角度、不同的表述以及不同的课堂语态,会产生出不同的课堂效果。或让学生昏昏欲睡、或让人听之如同享受、或让学生为之振奋、跃跃欲试。这样不同的课堂效果直接导致同学们对美术课的不同态度。同学们的思维和想法是开放大胆的,在很多时候他们会有出乎意料的想法让你始料不及,这就要求我们有求同存异的思想,倡导发散性思维的开拓。四. 绘画指导做到用鼓励、关心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尤其关爱不听讲、爱捣乱的调皮学生。美术课的课堂纪律不好很大的原因是有少部分调皮的学生在上课的时候

7、捣乱,而很多老师对这些学生给予了横眉冷对,或者是大声呵责,如此态度大多时候却适得其反。从青少年的心理角度考虑,他们除了贪玩以外,还有试图要吸引他人注意的心理。认真、关心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他们的作品和人格,正确引导其在玩中学习,在学习中找到乐趣。在我多年的教学中,也让学生画过不少临摹,却发现了不同的现象。在临摹的过程中,让我大开眼界,殊不知临摹也可以这样画的。学生的想象是无穷的,学生的那些“不听指挥”的画作在这时变成了有意思的、带有孩童情趣的作品,那些“不象话”、“捣蛋”的画向你放肆的张扬着自己的个性。许多不象范画或是很走样的作品被同学拿来相互取笑,学生相互对作品的取笑并无恶意,相反,我们可以

8、在这样的被人取笑的作品中发现潜藏的创作欲望。许多学生在临摹范画作时喜欢画些与众不同的东西,他会改变范画的某些细节或外形、甚至于完全脱离原作,画成一些连自己都觉得好笑的东西,在同学面前显摆,于是,改变原作的画越来越多,学生自己想象的东西也越来越多。这就形成了我们所说的创作或者说是想象画了。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有一课舞台道具面具的设计,在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告之可以怎样画,比如可以画什么什么等等。教师在说比如时是希望他的举例能够开拓学生思维,使学生能够沿着其思路有新的想法。但结果事与愿违,学生交上来的作品大多是老师提示的“什么什么”。有时侯,教师的举例往往会抑制学生的思维,也许学生早有想法,但由于

9、教师的举例而把自己原来的想法否认了,从而使其想象力不能得以发挥。教师什么都不说而先让学生照着书上画一个面具,然后再根据舞台剧情设计面具。照着书上画的过程就是学生选择、分析、理解、最后就是设计创作的过程。尽管是临摹但我们却无法从学生的作品中找到原作的影子,这些画作我们能说是不好的作品吗? 对于临摹我们不应该认为只是照抄照搬,而是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去画。教师在教学中对待学生的作品要有开放的思维方式:自己的作品特殊,怕同学起哄,更怕得不到老师的认可,因此,在绘画时小心翼翼。创作需要勇气,需要有一定的气氛烘托,就要求老师敢于表扬标新立异的同学,提倡学生有创造创新意识,在作品中有自己的想法。发散性思维的

10、开拓是美术教学的目的,现代教学不是束缚思维,而应该是解放思想。二是评价开放。现代中学美术教育是通过一定的技能训练,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造型手段和技巧,同时促进智力和各种潜在创造能力的提高发展。但这只是美育教育的一个方面,它真正的作用是培养和提高人们各方面的素质和修养。一直以来,我们在临摹一幅画作时总是模仿范本的结构、色一是思想开放,对待“不象话”的作品要有“宽容”之心。在创作活动中,有的学生怕彩、甚至笔触,尽其所有能力做到与范画一模一样。当然,这样的评判的标准无疑是抹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因此,在评判作业时,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学生的美术作品,更不能用“画的像与不像”来衡量学生的作品,不以干净规矩为唯

11、一标准,而鼓励不随大流,有独到之处的作品,谁的作业就是最好的作业,成功的作业。三是给学生展示的平台。在作品评讲课上,让学生欣赏这些优秀的作品,并让同学间互相评析,吸收他人好的想法。教师要对有创新、有个性的想法给予充分的肯定,即使是其创新在画面上并不明显,需要作者口头解说。好的作品要成为老师树立的典型,要不吝啬给他赞美,并要时时提起,从而带动性格小心、保守的同学,激发其创作的勇气。创作并非凭空想象,他是在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对物体形体十分了解的基础之上的,没有知识的储备,脑袋则一片空白,也很难理解老师所说的;没有对物体形体的理解,则无从下笔,更谈不上创作了。我们最初的学习是在模仿,只有吸收了前人绘画精髓,进而打开思维,逐步发展,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作品来。总之,美术教育作为一种素质教育,不但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美术知识、技能和创造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接触大量的、丰富的世界美术优秀作品,从中提高自身对世界和人类的认知能力,继承人类的文明成果,而且还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情感、人格等各方面的素质和修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