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 《农药环境毒理学》课程的建设与改革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31781651 上传时间:2023-12-0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word】 《农药环境毒理学》课程的建设与改革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word】 《农药环境毒理学》课程的建设与改革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word】 《农药环境毒理学》课程的建设与改革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word】 《农药环境毒理学》课程的建设与改革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word】 《农药环境毒理学》课程的建设与改革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word】 《农药环境毒理学》课程的建设与改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word】 《农药环境毒理学》课程的建设与改革(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药环境毒理学课程的建设与改革农药环境毒理学课程的建设与改革罗兰(青岛农业大学农学与植物保护学院,山东青岛266109)摘要:农药环境毒理学是植物保护等专业的选修课.同时也是一门新兴学科.该课程的建设与改革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作者通过制定教学大纲,改革教学方法,革新教学手段,加强实践环节,改进考核方式,增进了师生的交流和互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效益显着提高.关键词:农药环境毒理学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农药环境毒理学是植物保护,制药工程和药学专业的本科专业选修课,同时也是农药学硕士研究生的专业选修课.农药环境毒理学是利用毒理学的方法研究农药在

2、环境.特别是空气,土壤和水中的代谢及其对人体健康和其它生物有害影响的一门科学.它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涉及化学,物理,环境科学和生命科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正确评价农药对生态环境的安全性,为农药的合理使用,防止农药的污染和指导开发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新农药品种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以青岛农业大学农药环境毒理学课程建设为例,探讨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的一些实践经验.1.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必要性近年来,人们的环保意识加强,对农药的要求也愈严格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资料,农药与食品安全,农药与环境,农药与生态平衡,与生物多样性都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学习农药环境毒理学,掌握该方面的基本

3、理论与研究方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有必要进行农药环境毒理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进行改革,使教学内容体现当前本学科的发展水平.使学生能很好地掌握农药环境毒理学的理论知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2.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实施2.1课程内容的确定“农药环境毒理学”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是一门新兴学科,同时也是交叉学科,涉及化学,物理,环境科学和生命科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由于没有现成的教材可供教学使用,我们通过对其他农业院校的调研及相关资料查阅ElH,制定了农药环境毒理学教学大纲,共32学时,2学分,其中理论学时24.实验学时8.详见表l.表1农药环境毒理学课程教学时数分配表2.2教学方法的改革改

4、革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效益的有力保障.本课程内容比较杂,难度大,既有化学方面的知识,又需要生物学方面的知识.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才能事半功倍,学好,用好.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启发诱导方法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6.如我在介绍农药环境毒理学的起源及发展时引入具体的事例,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激发起强烈的学习热情.再适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为什么有机氯类杀虫剂禁用了?通过这种方法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我的引导下一步步找答案.从而对该课程的学习有了激情.要达到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方法

5、的灵活运用尤为重要.多种方法的灵活运用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可以提高教学效益.如在农药在生物体内的代谢章节中,比较同一种杀虫剂在不同生物体内的代谢类型,找出共性,分析差异点.使学生了解研究农药在生物体中的代谢不同有何意义,这样既可总结课堂的内容,又使其有连贯性和系统性.2_3教学手段的革新注意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黑板板书与多媒体课件相结合.黑板板书传统的教学方法有其优势,相对现代教学手段而言速度慢,范围窄.多媒体教学手段集声音,图像,视频和文字为一体,具有形象性,多样性,新颖性和趣味性等特点.前者重现性好,学生印象深刻,而后者学生不便记笔记.传统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可达

6、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课堂讲授与网络课堂相结合,通过学校统一建立的教业机构合作,共同开发口泽资源.4.结论和建议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改革传统的口译教学模式提供了技术可能.构建网络化课堂新模式,建立网络教学虚拟社区,建立动态的网络资源库能够解决传统口译教学中所存在的缺乏师生互动,口译教学资料陈旧,教学模式单一,缺乏现场感等弊病.然而,网络的不足之处也值得我们警醒.首先,过度依赖网络会影响师生间或学生问的面对面交流,继而阻碍学生人际交流能力的发展.其次,网络资源良莠不齐,要建立网络资源库.我们一定要对资源内容的正确性,准确度,思想性等做全方位的考虑.最后,在网络环境下的口译教学模式不能排斥传统的

7、课堂教学.例如,在口译笔记训练过程中,传统的利用黑板公开演示口译笔记,将口译范例进行对比,分析,讲解,可以使学生更为直观地学习做口译笔记的技巧.因此.二者应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课堂教学的人际交流和网络强大的辅助功能提高教学效率.参考文献:1杨承淑.口译教学研究: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2马继红.口译课堂教学策略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26,(5).3庞密香.多媒体环境下口译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河南农业教育版,2008,(4).4闰怡恂.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口译教学改革.J.辽宁教育研究,2008,(7).f5张军阳.课堂口译教学模式探讨J.山西财经大学学

8、报(高等教育版),2007,(1O).6王胜等.基于多媒体网络的口译教学模式构建J.辽宁师范大学,2010,(7).13高等师范院校分子生物学教学改革探讨刘勇姜双林王荣(阜阳师范学院,安徽阜阳236000)摘要:分子生物学是高等师范院校生物学的核心课程为了提高分子生物学的教学质量,满足生物学专业21世纪人才培养的要求.必须加快课程教学改革的步伐本文从选择教材,大纲改革,教师培养,教学模式的改革等方面,对分子生物学教学改革作出具体的分析.关键词:高等师范院校分子生物学教学改革分子生物学是高等师范院校在生物学,生命科学,基础医学等学科开设的核心课程之一.本学科理论研究深.前沿性强.不但是生物学研究

9、与教学的基础课,而且广泛应用于生物实验的各个领域分子生物学主要研究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形态,结构及其相关性与变化规律的学科.分子生物学的理论体系演变发展步伐很快.也对高校的教学与科研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高等师范院校的教学与一般高校不同,在科学研究与科学教育的同时还肩负着培养教师的任务.因此,各学科在教学过程巾,不仅仅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让学生掌握研究方法与教学技巧.高等师范院校在教学中更要重视学生知识的传承转向能力的培养.我国很多的高等师范院校都在推行教学改革,在分子生物学教学方面如何联系科学发展的实际应用与理论教学是高等师范学院在分子生物学教学改革方面所要研究的课题.高师院分子生物学教

10、学改革实践要做好以下几点.1.选好教材.加强专业英语教学教材是学生学习与教师备课的基本资料,分子生物学在市面上的教材有很多,由于分子生物学的知识涵盖面广,不同的教材编写的侧重点不同.其中赵亚华老师编写的分子生物学教程,陈启民等主编的分子生物学,朱玉贤等主编的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大学比较常见,这些都比较适合本科教育.各种各样的教材要求老师在选择教材时要根据时代发展特点,师范学校办学风格来综合考虑.很多学校在未经开会探讨的情况下,根据个别人的观点来购买教材,这是不合理的.在选教材方面也不能一味求新.新同学没有专业基础,选择既理论基础深厚.又能反映分子生物学新进展的教材是有效教学的前提.分子生物学是

11、门基础理论与科技前沿结合紧密的学科,在大学推行双语教学的今天.选择教材也应该搭配一本外文教材.开设一门分子生物的专业英语是必要的.如果师范院校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提高了,当走向社会,对提高我国的基础教育水平也有很大的帮助.在外文教材的选择上,各高校一般选择Gkarp的cellandMolecularBiology.RobertWeaver的MolecularBiology,P.C.Tu1Tier的MolecularBiology.教材的选择也要根学网络平台,将教案,讲义放在网络上,可使学生能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学生可在网上提问,教师回答,师和互动,提高学习效果.2.4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实验教学的

12、主要任务是通过实验巩固,理解理论课所学的方法原理,培养学生动手,观察,创新的能力.本课程有8学时的实验课,其414学时农药对非靶标生物毒性实验,是验证性实验;2学时农药对作物的安全性测定的实验,是设计性实验,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设计出实验方案,然后动手完成.调动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和实验动手的积极性,创新能力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有助于学生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理解掌握;2学时环境中农药的监测实验,是综合性实验,有利于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实践中掌握理论知识.表2农药环境毒理学实验教学时数及实验类型2.5考核方式的改革考试不仅仪在于检查学习成效,更重要的还在于发展深化学

13、生对本课程的认识,备考及考试过程应该是巩固提高过程.农药环境毒理学课程共2学分,其总成绩将由理论课学习成绩,平时成绩(实验成绩,课堂提问,课堂讨论)和上课出勤成绩三部分组成.各部分在总成绩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50%,30%和20%.理论课学习成绩通过闭卷或开卷考试或提14交课程论文的形式来判定.3.结语我针对农药环境毒理学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与探索,并在该课程的教学中进行了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农药环境毒理学课程建设及教学方法的改革是一项长期而且艰巨的任务,需要教学工作者合作,探索和交流.为了培养知识经济下的创新复合型植物保护人才,我们

14、仍需不断地探索,实践,争取更大的发展.参考文献:1徐汉虹主编.植物化学保护学(第四版)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2林玉锁编着.农药-9生态环境保护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3鲁明中,陈年春编着.农药生态学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3.4蔡道基主编.农药环境毒理学研究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9.5刘维屏.农药环境化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6郭方玲.启发式教学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6,(18).7j刘兵.多媒体教学-9传统教学相结合J1.大学时代教育研究版,2006,(6):67.8吴锦淑,杨从军,袁忠林等.浅谈高校考试改革的问题与对策J.考试周刊,2007,(30):2-3.基金项目:国家级植物保护特色专业建设项目f编号TS2279)和青岛农业大学教学研究课题(200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