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母题题源系列专题06补写句子含解析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31775196 上传时间:2023-04-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母题题源系列专题06补写句子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考语文母题题源系列专题06补写句子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考语文母题题源系列专题06补写句子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考语文母题题源系列专题06补写句子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考语文母题题源系列专题06补写句子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母题题源系列专题06补写句子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母题题源系列专题06补写句子含解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补写句子【母题来源】2019年高考新课标卷【母题原题】1【2019年高考新课标卷】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研究发现,人们所受压力会增加血液中糖皮质激素的含量,而糖皮质激素可将前体细胞变为脂肪细胞,所以_,但人们过去不清楚,为什么白天压力大不一定会变胖,而上夜班之类的压力则常与肥胖相联系。最近一项研究揭开了谜底:健康人的糖皮质激素水平在24小时内呈节律性涨落,早8点最高,凌晨3点最低。如果打破节律,在糖皮质激素水平_,糖皮质激素的增加就会导致更多前体细胞变为脂肪细胞。如果顺应节律,在糖皮质激素水平本来就是峰值时,即使增加很

2、多糖皮质激素,也不易引起脂肪细胞增加。可见,_非常重要,夜间长期经历持续性压力体重会明显增加。 【答案】压力大的人更容易变胖 本来应该是低谷时 压力产生的时间 【试题解析】空,分析句子,前后是因果关系,关键词是压力大糖皮质激素增多-脂肪细胞增多,很容易得出答案。空,打破节律,就是夜晚加班,夜晚糖皮质激素水平相对低,加班压力增大,会变高,结合后面句子,可知答案为糖皮质激素水平低时。空,找关键词。前面提到“打破节律”“顺应节律”及对应的结果,人们基本都不想变胖,所以就要保持有节律的生活。【命题意图】这是一道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题目,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题目通过一个语境

3、,去掉几个语句让学生根据上下文的内容填写,既考核学生的分析语言材料的能力,有考核学生的语言表能力,因为填写语句时有具体的字数限制。【考试方向】这类题目出现很多次,课标卷中第一次出现是在2010年,可能选材有问题,停二年2012年又尝试在前面提供语言材料填空,反映较好,2013年去掉材料直接以语段填空的形式出现,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2019继续出现,这是经过多年尝试定型的题目,2018年、2019年被浙江卷选用。【得分要点】“补写句子”是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

4、材料,另有字数限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来源:文本。具体说,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词语从文本中来”“引领、总结、衔接”这两层意思一综合起来,我们发现答案已呼之欲出,而且答案几乎是唯一的。补句的命题规律:(1)“根据材料内容”要求补写句子应联系前后文语境。(2)空出的句子大多有特殊位置和性质。(3)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4)不能照抄材料,有字数限制。有效的答题技巧:(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确定中心。(2)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

5、确定句子的性质。(3)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含义、选词、句式。(4)结合文本,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题源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义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古代中国人穿着很有讲究。古人穿衣,上身叫衣, 。服装不仅仅用来区分男女, 。宋朝石林燕语记载:中丞至御史与六曹郎中,可以在斗笠前加皂纱,把斗笠围上一半叫“裁帽”,其他人只能带斗笠不能围纱,叫“席帽”。不过,规矩都是人制定的, 。就拿蟒袍来说吧,这种接近皇家专享的服装,最早也是一般人不能穿的,可后来太监们居然穿起蟒袍。到了弘治年间,皇帝开始赏赐内阁大臣们穿大红花蟒袍,这衣服的穿着面就逐渐

6、展开了。【答案】下身叫裳 还可以来区别身份 是人定的就能变化【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补写句子能力。补写句子,一定要根据所要补写的句子所在的上下文,也就是具体语境进行。本题,处,根据前文“古代中国人穿着很有讲究”“古人穿衣,上身叫衣”,推断此处填写“古人穿衣,下身叫什么”,再结合常用词语“衣裳”,上身叫衣,那么下身就叫裳,所以此处填写“下身叫裳”。处,根据下文“中丞至御史与六曹郎中,可以在斗笠前加皂纱,把斗笠围上一半叫裁帽,其他人只能带斗笠不能围纱,叫席帽”,再结合前文“不仅仅用来区分男女”中“不仅仅”,推断出此处填写“还可以来区别身份”。处,横线前说“规矩都是人制定的”,而横线后是以蟒袍穿着对象的

7、变化,来说明规矩的变化,所以此处填写表示“是人定的就能变化”意思的句子。【题源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网络, ,只是改变了思考的方式。面对触手可及的庞大信息,是迷失方向还是有效整合,取决于思考习惯的养成。满足于当复读机、传声筒, ;满足于浅阅读、浅吸收,不会思考;满足于囫囵吞枣、一知半解,不善思考,最终是人云亦云、亦步亦趋。即便是碎片化阅读,也需要系统性积累,才能把握住背后的思维路径、认识方法,从而将知识转化为智慧;如果是简单化观点,更需要想想其中的逻辑误区、认识盲点, ,而是要深入地理解分析。【答案】并未(没有)

8、改变思考(思维)的实质 不愿思考 不是肤浅地作判断/下结论 【解析】本题考查表达的准确、连贯。考生做题时要注意话题的一致性、连贯性。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同时要注意句子间的逻辑关系,确定空格的句式以及内容。第一空结合空格后“只是改变了思考的方式。”可知前后是转折关系,句式可以是“没有改变”而且主题是讲思考,与“方式”相对的应该是“本质”、“实质”,所以可以写:没有改变思考的实质。第二空结合后文“不会思考”、“不善思考”可知此处句式也应是“不思考”;结合上文“满足于当复读机、传声筒”可知此处可填:不愿思考。第三空由后面“而是要深入地理解分析。”确定句式应是“不是”,内容上是相对的,与“深入”相对的

9、是“肤浅”、与“理解分析”相对的可以是“判断”、“下结论”。所以第三空可以填:不是肤浅地作判断/下结论。【题源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当电荷聚集在某个物体上或表面时就会形成静电。 :正电荷聚集在某个物体上就形成了正静电,负电荷聚集在某个物体上就形成了负静电。 静电的累积不可避免,严重时会对工业、医疗等产生较大危害。 ,但我们不能笼统地认为所有的静电都是有害的。 做好预防措施避免静电伤害的同时, ,如静电除尘、静电复印等。【答案】静电分为正静电和负静电 尽管静电存在上述危害 也可以利用静电造福人类 【解析】本题考查学

10、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后通读整段文本,抓关键词语,注意上下句的衔接,话题的统一等。本题中,第处抓上句的“静电”和下句的“形成了正静电”“形成了负静电”;第处抓“危害”和后文的“但”,知道是对上文的总结;第处抓后文的“静电除尘、静电复印”,知是静电的造福人类。【题源4】阅读下列文字,根据前后语意,补写出空缺处语句。有时候,我们反复整理房间,但当我们环顾四周时,却发现没啥进展。其实这个问题可以解决,你只需遵守一个简单的原则: 。每次家里增添新物品时, 。这个策略可以确保你家里的东西不会多得泛滥成灾。一物进一物出的策略可以帮助你拒物于门外而不是待这些物品退休后收留它

11、们。新的物品一进家门,立马和旧东西说再见。这个方法没什么秘诀,但它确实需要我们自律。 ,你家里的物品数量就已经稳定下来,只要你坚持下去,就永远不会堆积无用之物。【答案】有进必有出 必须去除一件功能相似的旧物品 从你遵守该原则的那一刻开始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连贯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要先看补写句子的位置为句中,依据则应该是上下句内容的提示,从主语一致、时间逻辑等顺序、词语搭配、意境氛围是否一致等角度判定出正确选项。注意前文“原则”和后文“一物进一物出的策略可以帮助你拒物于门外”,可以很容易推知答案;依据“增添新物品时”和后文“新的物品一进家门,立马和旧东西说再见”,可以得出答案;依据“就已经稳

12、定”“只要你坚持下去,就永远不会堆积无用之物”,特别是关联词,可推知答案。【题源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我谓江南文化以灵动,水的灵动;我谓西北文化以沉稳,山的沉稳。求之于诗,若江南文化是轻盈明快的七绝,是 ;西北文化则是古朴厚拙的五古(五言古风),是杜甫的沉郁顿挫。求之于词,若江南文化是柳永的缠绵悱恻,是“杨柳岸,晓风残月”;西北文化则是 ,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求之于时序,若江南文化是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阳春三月,是温飞卿的鲜艳秾丽;西北文化则是 ,是王安石的朗肃内敛。上天以水的灵动和山的沉稳分别

13、滋润着江南文化和西北文化,使得中国文化不至于太单调、太寂寞。【答案】李白的清新俊逸 东坡的旷达豪放 秋风萧萧、雨雪霏霏的深秋严冬 【解析】本题既考查句子的连贯性,又考查学生对文段的总结概括能力,及文段的推断能力。首先浏览语段,把握语段的中心话题,如这段文字的中心话题是“文化”,以“江南文化”和“西北文化”为例来阐述不同地域文化的特点,然后浏览横线前后句子的内容及句式,以此来推断拟写。这段文字主要围绕“江南文化”和“西北文化”展开,所以考生拟写的时候要注意两种文化的特点,同时根据一种文化来推断另一种文化。第一处,前面说“求之于诗”,可见后面是用诗来形容江南文化和西北文化,要求拟写的是江南文化,考生要根据西北文化的特点进行推断,“西北文化则是古朴厚拙的五古(五言古风),是杜甫的沉郁顿挫”,前面已经说“江南文化”是“轻盈明快的七绝”,考生要根据“杜甫的沉郁顿挫”而联系另外一位诗人,自然想到李白,李白的七绝是“清新飘逸”的;第二处,前面说“求之于词”,这是用词来形容两种文化,要求拟写的是西北文化,前面说“江南文化是柳永的缠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