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得性无助实验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31770055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2.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习得性无助实验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习得性无助实验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习得性无助实验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习得性无助实验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习得性无助实验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习得性无助实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习得性无助实验(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44周习得性无助实验:告别无助,体验成功“习得性无助感”是指个体经历了挫折和失败后,再度面临各种问题时会 产生一种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与行为表现,并把这种无助感扩散到生活中的各 个领域。心理学家马丁塞里格曼做了一项非常富有创造性和开拓性的实 验,生动地演示了形成绝望心境的过程。塞里格曼将狗分成两组,一组是实验组,另外一组是对照组。首先,塞里格曼将实验组的狗放进一只笼子里,狗逃不出这只笼 子,笼子里面放着电击设备。然后,给狗施加电击,电击能引起狗的 痛苦,却不会伤害其身体。他发现,这只狗在最初被电击时,拼命地 挣扎,想逃脱这只笼子,可是经过多次努力之后,发现依旧不能逃脱, 挣扎的程度就渐渐降低了

2、。接下来,塞里格曼将这只狗放入另外一只笼子内,该笼子由两部 分组成,中间以隔板隔开,狗可以轻易地跳过这块隔板。隔板的一边 有电击,另外一边没有电击。当把经过前面实验的狗放入这只笼子时, 塞里格曼发现它除了在头 30秒惊恐一阵外,之后就始终卧在地上接 受着电击的痛苦,在这样容易逃脱的环境,它连试都不去试。而把对 照组中的狗,也就是那些未经过首次实验的狗直接放入这只笼子内, 它们全都能够轻易地从有电击的一边跳到安全的另一边,从而避免了 电击的痛苦。研究表明,反复对动物施以无法逃避的强烈电击会导致其产生无助与绝望的情绪。在20世纪80年代时,心理学家依然在继续着“习得性无助感” 的实验。费城天普大学

3、的菲立普啪希与助手训练一批老鼠去认识警 示灯,让它们知道 5秒钟内将有电击。一旦老鼠明白了警示灯的含义, 就可以走入安全区以躲避电击。当老鼠学会这一步之后,他们又将安 全区挡住,让老鼠遭受比原先更久的电击而逃脱不了。可想而知,就 算后来可以逃脱了,老鼠还是不能重新迅速逃避。习得性无助感”是指个体经历了挫折和失败后,再度面临各种问题时会产生一种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与行为表现,并把这种无助感 扩散到生活中的各个领域。这种扩散了的无助感会造成个体的抑郁并 使其对生活失去希望,在这种感受的控制下,生命个体会因为觉得自己无能为力而不去做任何努力与尝试。大量心理学研究表明,“习得性无助”不仅会发生在动物身上

4、, 也同样会发生在人类身上。1975 年,心理学家塞里格曼用人进行实 验,结果发现人也会产生“习得性无助”。塞里格曼将许多大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将他们分成三组:让甲组 听一种噪音,该组学生不管怎样都无法让噪音停止;让乙组也听这种 噪音,但通过努力他们可以让噪音停止;丙组学生是对照组,不听噪当测试者进行一段时间的实验以后,随后参加另一种实验:实验 设备是一只“手指穿梭箱”,当他们将手指放进穿梭箱的一边时,便 会听到一种强烈的噪音;而放进另外一边时,就听不见这种噪音。结果显示,乙丙两组测试者在“穿梭箱”的实验过程中,学会了 将手指移到箱子的另外一边,让噪音停止;而甲组测试者,即在之前 的实验中不管如

5、何努力,也无法让噪音停止的一组人,他们的手指依 旧停在原处,任凭刺耳的噪音响下去,却不将手指移到箱子的另外一 边。为证明“习得情无助”对日后学习产生的消极影响,塞里格曼又 做了另一个实验:他让学生将指定的字母排列成单词,例如ISOEN、 DERRO可以排成NOISEGN ORDER。如果学生要完成这项任务,就必须 掌握34251种排列规律。结果显示,之前实验中产生了无助感的测试 者难以完成这项任务。“习得性无助”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十分普遍。从生到死,人们在 漫长的岁月里经历着各种艰难险阻,会遭遇种种失败与挫折,比如失 恋、离婚、疾病、下岗失业、失去亲人甚至身患不治之症。经常听见 有人说“我没希望

6、了”“听天由命吧”这些就是当人处于无能为 力的情形下而表现出的“习得性无助”状态。同理,在家庭教育中,倘若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不对,也极易让 孩子产生这种习得性无助感。例如,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见到这样 的场景:当孩子正自告奋勇地摆放餐具时,可是因为他发育尚未完全 的小手总不听使唤而将碗摔碎了,于是父母就说:“孩子,不要动那 些餐具!看你将碗都打碎了。你乖乖坐好,妈妈来就好了。”孩子帮 爸爸拿拖鞋,却将鞋架上的鞋子拖落一地时,然后他们耳旁常常会响 起这样的声音:“行了,孩子,不要再动那些鞋了!看你弄得一团糟。”每次妈妈的呵斥都等于给孩子一次记忆深刻的“电击”,在经过 多次“电击”以后,孩子就会慢

7、慢地对自己失去了信心。“我做不好 这事,做当了那事,我真的非常笨!我总让妈妈担心。”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受到批评的孩子常常会失去信心,由于害怕 再犯错误,当他面对原本力所能及的事情时,也会产生一种退缩消极 的行为。在这种“电击”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会逐渐丧失主动性,养成 一种对任何事物都漠不关心的态度。事实上,孩子天生就好奇,不管任何事,他都想自己去尝试一下,而他们在尝试的过程中总是无法避免地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若父母 总以一个教育者的姿态出现,动辄就用“不许”、“不要”等来对其尝 试横加干涉,就让他们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甚至影响到性格的形 成。因为习得性无助所产生的绝望、抑郁、意志消沉等情绪,正

8、是很 多心理和行为问题产生的根源。同理,有的孩子产生厌学情绪,害怕去学校,害怕写作业,害怕 见老师,害怕开家长会,更怕期末考试。这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学习 上的“习得性无助”。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的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后天慢慢 培养的。如何才能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呢我们知道,对一个有一定社 会实践经验的人而言,他的忍耐力、意志力和抗挫折的能力都较强; 可对孩子而言,因为身心发展尚未成熟,他们自我控制与约束的能力 相对较弱,倘若总经历失败,那么他们对事情的兴趣便会大大降低, 特别是像学习这种需要付出长期努力的活动。而孩子一旦对学习丧失 了信心,就很难再为之努力,当个体很不愿意去学习时,当然他也

9、不 会取得好的成绩。本周总结在塞里格曼的实验中,实验组的狗因为曾有过被电击而无法逃脱 的经历,所以很快就放弃了挣扎,放弃了逃脱的希望;而对照组的狗 因为没有类似经历,从而相信自己一定会摆脱痛苦,这就使得它们心 存希望,不容易陷入绝望和沮丧之中。在日常生活中,一个人若长期经历失败,无论怎样努力,无论做 什么都以失败而告终,他就会觉得自己无法控制整个局面,精神支柱 就会倒塌,斗志也会丧失,导致最终放弃一切努力,并陷入绝望之中。在现实生活中,因绝望而悲观、意志消沉、整天借酒消愁甚至想 一死了之的人并不少见。而一个人要想远离绝望,必须要有成功的体 验和丰富的生活阅历,这些能帮你从生活的各种磨难中学到应

10、付恶劣 环境的技能和信心,从而坚持信念,永不放弃希望,并最终踏上成功 之路。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说过:“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是由 两类人组成的:一类是意志坚强的人,另一类是意志薄弱的人。后者 在面临困难和挫折时,总是选择逃避、畏缩不前,他们极易受到伤害, 从而灰心丧气,放弃了自己的希望,等待他们的也只有痛苦和失败; 意志坚强的人则完全不同,他们内心有着一股坚强的特质,在面对困 难时,他们仍有勇气承担外来的压力与考验。”那么,你究竟想做一个懦夫,还是想做一位勇士是想做一个意志坚强的人,还是想做一个性格柔弱的人呢答案一目了然。电视剧士兵突击中有一句经典台词:“不抛弃!不放弃!”一 个人只有具备了

11、永不言弃的精神,才能成为意志坚强的人,才能不畏 惧任何困难,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记住本文实验中那只绝望的狗的教训吧,其实它只需轻轻一跃, 就能免受电击的痛苦。千万不要在受到一次挫折后就放弃了逃脱的希 望。不管我们以前曾经遭受过怎样的磨难,现在仍要细心地呵护心中 的希望之火,也许只要我们稍加努力一下,就有可能“柳暗花明又一 村”。在教育孩子方面,“习得性无助”告诉我们,要让孩子在成长过 程中更多地体验成功,获得精神上的喜悦,从而使繁重的学习任务成 为他们内在的动力。只有这样,孩子在体验了更多的成功以后,才会 提高应付任何困难的自信心,才会更加自觉地去面对挑战、克服困难、 排除障碍、战胜自我,才会出现良性循环,从而不断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