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市场分割与增长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31768008 上传时间:2023-12-1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内市场分割与增长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国内市场分割与增长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国内市场分割与增长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国内市场分割与增长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国内市场分割与增长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内市场分割与增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内市场分割与增长(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Domestic Market Fragment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国内市场分割与中国经济增长Sandra PONCET (March,2003)目录介绍1、中国国内市场一体化 1.1、中国市场改革 1.2、中国市场一体化的文献回顾2、实证方法和估计 2.1、实证方法 2.2、数据和基本模式 2.2.1、数据来源2.2.2、基本统计2.3、实证估计3、市场一体化与经济增长3.1、模型3.2、方法问题3.3、实证估计4、结论摘要:论文分析了国内市场分割与中国国内经济绩效之间的关系。论文分两个过程:第一,论文以Engel和Roger(1996)和近期

2、Parsley和Wei(2001)扩展的方法为基础,估计了市场分割的一个省际水平指标。具体来说,论文集中分析价格差而不是经典文献中关注的贸易流动。他们认为,在统一经济中,跨区域间的价格扩散不必依靠市场的相对位置。文章运用了28个省的170个城市在1987-1997年间的7种农产品的三维月度价格数据集。在控制距离和市场特征两个因素之后,当位于不同省份边界的市场比位于省内市场间的价格差量大时,那么该省的市场统一性较差。第二,论文通过运用广义矩法(GMM)把测算的市场分割指标纳入经济增长的框架中。结果发现,在中国省际边界效应很重要,这意味着省际边界在价格套利交易过程中存在巨大的非连续性,从1987年

3、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国内市场统一没有多大的改进。文中通过关于省际的动态增长分析,强调了市场统一对经济绩效和农业增加值的正面影响,论文提出了反对省际间保护主义的有意作用。关键词:中国;价格规律;边界效应;国内市场一体化介绍论文研究了中国国内市场分割是否会阻碍经济增长。市场分割涵义是商品、服务、资本和劳动生产要素在地区间不容易发生流动。中国传统的政治和经济是以分散的地区计划经济为基础,各省是自主的经济参与者,政府控制了大部分经济活动,政府手中有巨大的调控、经济和财政力量。大量的实证工作经常认为在中国市场改革过程中,由于市场保护主义和省份间的自主权和有限的经济统一,认为中国省份是独特的。然而

4、,作者并不同意中国市场绩效的改进,特别不赞同20世纪90年代中国市场改革的深入会导致更大的市场统一的观点。市场绩效评估及其发展已经融合在一起。一方面,观察者认为中国中央当局积极促进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建造,Naughton(1995)进一步强调了通过私人和集体部门的发展以及价格自由化创立一个统一的竞争市场所作的巨大努力。另一方面,不仅认为地区间缺乏市场统一(Zou,2000),而且认为中国国内市场变得更加分裂(Cheng and Wu,1995;Young,2000;Poncet,2002)。自从中国加入WTO以来,地区间经济统一问题显现出了特别的重要性,它也引起了对中国市场统一的越来越多的研究

5、。遗憾的是,这些分析存在四个缺点:第一,到目前为止,研究主要限于单一产品或具体地区,导致研究结果丧失一般性;第二,与各种场所和几种产品平均和总体信息相关的数据存在问题;第三,他们一般在具体的时间来检验市场是否统一,而很少估计时间变化时市场统一情况以及省份间市场统一情况。然而,关键问题在于处理改革对省份间市场统一的影响;第四,他们缺乏对测量的市场统一程度内涵的研究,特别是缺乏市场统一对经济增长影响作用的研究。本文的研究旨在通过借助一个非整体数据集克服上述缺陷。文中集中分析价格差而不是贸易流动,本文用了中国28个省的70个市场在1987年1月到1997年12月的7种同类农业产品(大米,玉米,鸡蛋,

6、花生,猪肉,牛肉,羊肉)的月度价格的三维面板数据。正如Parsey和Wei(2002)所提出的一样,研究跨区域间的基本流通价格差对研究产品市场统一是个很有用的方法。它有一个理论背景,但并不依赖于经典的以贸易流动为基础的方法限制。诚然,市场统一与贸易流动之间的联系不太紧密,贸易数量不仅仅依赖于引力因素(如规模、距离等),也依赖于每个贸易伙伴间产品的替代程度。如果两个国家生产高替代的产品,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每个国家生产低替代性的产品贸易数量更多。如果贸易壁垒在后者中是正确的话,这可能是正确的。Engel和Rogers(2000)进一步研究传统的贸易理论。缺少贸易成本并不意味着贸易的数量大,因

7、为它还依赖于像资源禀赋和市场规模等因素。仅仅在和市场统一相比较的其它因素的变化精确控制的情况下,贸易活动的数量才能作为衡量开放度的一个有效的方法。无论贸易是否发生,产品的替代程度、市场规模和要素禀赋如何,价格反映市场统一的变化,它是反映价格波动范围的套利交易的替代因素。本文采用了以价格为基础的方法,集中于分析相类似的农产品的价格差来衡量中国市场统一。这种方法类似于Heckscher(1996)的最初观点:套利成本的存在对地区间价格不平等约束产生影响,更大的市场统一(低关税、下降的运输成本和其他套利成本)毫无疑问会使相同产品的价格差更低。本文认为中国缺乏市场统一的主要原因就是分离中国国内市场的省

8、际边界。文章使用了Engel和Rogers(1996)开创性的边界效应文献,研究了与边界相关的省际间贸易壁垒如何阻碍价格套利。在统一经济中,其它情况相同,市场的相对位置特别是分离市场的边界的存在并不影响他们的相对价格,因为它并不对非套利组合产生影响。文中的回归方法运用了市场间价格差省际边界效应的研究,通过时间的变化而推断中国市场经济的统一度。通过把跨省间市场的价格差和跨边界市场价格差相比较,认为一旦运输成本(用距离替代)和市场特征控制后,当边界对同一价格法则的偏离没有影响时,省份间是市场统一的。测算随时间变化的省际边界效应来评估市场绩效如何随时间而变化。文章通过用GMM方法对传统的增长回归框架

9、分析,表明市场分割如何影响GDP和农业增加值的增长。论文可能是首次运用了这种方法。实证结果证明了中国省际边界对经济统一的重要性是真实的,因为他们在解释价格法则的偏差方面是重要的解释变量。发现边界效应对价格差的影响在不同省份间是很大的。所计算的市场统一的省际指标的整个层次和中国市场发展的全部文献中是一致的。中国省际边界对非套利的宽度的影响并没有随时间而消失。市场统一对经济绩效的实证分析证实了空间非连续性的决定性特征,证实了省际市场分割对平均农业增加值的增长和全球人均GDP增长具有负面影响。1、中国国内市场一体化 1.1、中国市场改革对中国改革的一个完整描述,集中分析中国价格体制和农业市场的演进已

10、经超出了本论文的范围。在这儿,文章很快的总结直接影响在1987到1997年间的市场发展的重要政策,目的是预期和解释估计结果,这部分的材料主要来源于农业市场发展政策的全面总结。在农业改革上,由两个传统的阶段所组成。一是20世纪70年代末期的农业集体生产向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市场自由化的转变。市场自由化过程在中国进展的不很顺利。价格和市场自由化政策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价格水平和减少对市场的调控。早期的措施实质上是关注非策略性的商品(非大量生产的农作物诸如果类、蔬菜以及牲蓄),几乎很少触及主要的农作物(如谷物等)。然而,由于政府允许自由市场体制的出现,允许几乎所有农业产品的过剩产品的私人交易,政府间市

11、场体制的基础开始削弱。作为第一阶段,改革对生产者有益,并且带来生产的显著增长。政府在1985年被迫采取了大胆的农业改革政策,改革明显趋向于限制政府干预,进一步扩大市场分配的作用。农业生产的增长和食物价格通货膨胀迫使新的政策在20世纪80年带末期停止下来,当地官方政府很快地恢复市场控制而保护居民的购买力(特别是城市居民)。一旦生产和价格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稳定,市场自由政策以及广泛的商业改革、配额和定量配额几乎完全消失。当食物价格通货膨胀重新出现时,政策在1993年末期又重新打断,政府试图通过发行价格上限和限制私人商品购买和销售而重新调控市场。在1995年初,各省政府责任制建立的目的是鼓励各省

12、的谷物的自我供给能力,接着就是对私人交易进一步进行限制的价格控制。改革过程在推进中国市场统一方面是否成功到目前为止仍是值得讨论的问题。1.2、中国市场一体化的文献回顾关于中国市场统一的实证研究文献很少,他们主要是对单一产品的价格统一进行检验而且使结果很难一般化。所有研究文献不能对中国国内市场统一程度的演进提供一个明确的答案。各种研究对中国市场绩效水平和演化存在分歧,有些学者认为中国市场缺乏统一性,而有些学者则认为尽管存在体制限制,但是统一水平仍然很高。这些研究的主要缺陷就是缺乏考察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他们没有计算市场绩效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大多数都是考虑在给定的时期内产品市场是否统一,充其量,他们

13、也只估计了在具体的时期里,给定产品的价格收敛的一般速度。一个例外就是Park et.al(2002)关于中国谷物市场套利的研究。作者借助各省间大米和玉米价格,运用极大似然估计方法,估计了在88-89、90-91、92-93和94-95四个年段地区间贸易的模型。他们的模型估计了每个年段的套利率、交易成本、自给自足比率三个不同的国家市场发展措施。他们发现,20%-25%的市场表明价格有共同的变化趋势。国家大部分地区特别是贫困的地区并没有形成完全的统一市场。他们表明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市场统一程度提高的证据。Huang和Rozelle(2002)改进了1996-2000期间的研究,试图理解WTO将

14、如何影响中国农业生产部门。他们认为,市场统一的数量将大大增加。他们的研究结果仅仅依赖于两种具体的谷物产品。一般来说,中国价格统一的检验主要是对具体的农业产品市场的作用进行研究,很少对中国国内市场统一的全球程度进行评估。Young(2000)考察了消费者商品、工业原料、农业商品省际间价格差的一般趋势,他的研究以大量的个别商品的个别价格序列为基础。他考虑到更高的价格差反映较低的市场统一,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分割市场的贸易壁垒将增加市场间的价格变化,作者得出结论:他的结果与地区间自给自足的结论相一致,认为在过去20年的经济改革中,中国已经发展到由当地政府控制的一个分裂的国内市场。当然他的结论受到

15、中国专家的批判。杨的研究特别是运用的价格的总体水平受到挑战,因此结论也缺乏说服力。Huang和Wei(2002)认为,如果杨的地区间价格差的非收敛趋势的论断对构建工业原料价格和农业市场价格有效的话,那么它对个别高的价格水平不一定有效。当考虑到中国国内市场统一时,真正的问题不仅仅是各省的市场统一是多少,而且首先是它变化的方向以及如何随地区而变化。本文依靠以价格为基础的方法计算1987-1997年间各省的所有市场统一指标。2、实证方法和估计 2.1、实证方法正如Engel和Rogers(1996)认为的那样:“相似物品的价格在不同地区间有不同价格是市场分割的标志。基本经济理论主张,除了交易成本、税

16、收和城市间贸易壁垒外,相同物品应该有相同的价格,当物品的自由流动受到障碍时,价格不会相等。两个市场统一程度如何的一个综合衡量就是在这些市场中价格如何紧密的调节。单一价格规则偏离的一个首要的解释就是套利成本。正如Heckscher首次认为的那样,相似物品的价格由于套利成本的不同导致在不同城市的价格不同。更重要的是由于在套利发生之前施加了更低的差别范围的运输成本。运输贸易物品的成本的出现对相同物品K的价格在两个场所i和j施加了两个不同的约束:和 因此获得了一个非套利约束:只要价格偏差小于套利成本,价格偏差一定为零,在没有套利成本时可能为正也可能为负。本文就是通过在整个时期价格偏差的测算,研究边界效应对阻碍套利的重要性。文章运用中国市场发展的目的是研究省际边界所暗含的空间非连续性。因此除了考虑运输成本之外,还研究与边界相关的价格套利的障碍。文章的实证方法与边界效应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