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专业基础素描教学研究.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31760872 上传时间:2023-07-3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画专业基础素描教学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国画专业基础素描教学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国画专业基础素描教学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国画专业基础素描教学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国画专业基础素描教学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画专业基础素描教学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画专业基础素描教学研究.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国画基础素描教学的思考马岚1 , 王星2 ,郝静3(1.保定学院 美术系,河北 保定 071000;2.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数字传媒系,河北 保定 0710003.保定学院 教务处,河北 保定 071000)摘 要:西方具象写实的造型观念,光影为主的造型方法使中国的美术教学发生了巨大变化,它严谨准确的造型理念推动了国画教学的发展。然而,该体系并不完全适合中国画的发展要求,要使素描教学更系统的为中国画主干课服务,实现良性对接,进而提高高校国画专业教学水平。关键词:素描;中国画;线;意象造型 上世纪随着西方绘画教学体系的引入,素描成为了高校美术专业的必修课,意大利著名画家米开朗基罗说:“素描

2、是绘画、雕塑、建筑的最高点,素描是所有绘画种类的渊源和灵魂,是一切科学的根本。” 1186可见,在西方的美术教育观念里,素描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素描可以集中高效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和基本表现能力,所以,在中国的美术教育中,素描也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我国高校的美术专业中,也无一不把素描作为基础课和必修课。一、 高校国画素描教学现状分析1、适应中国画特点的课程模式有待进一步探索目前高校国画专业一般沿用的是西方的素描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是西方学院派造型艺术教学近400年来所形成的产物。具象写实的造型观念、光影为主的造型方法,使中国的美术教学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西方绘画严谨准确的造型理念推

3、动了中国画,尤其是人物画的发展。但这种教学模式主要的针对对象是油画、版画、雕塑等西方的造型艺术门类,并不是针对中国画的特点而设计,西方模式的素描课对于中国画的系统教学缺乏针对性和科学性,与中国画主干课难以形成良性对接,不能完全适应中国画教学的发展需要。也有些高校对国画专业的素描课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但笔者认为,因对国画的专业特点研究不够,也难以实现素描课与国画主干课的有效衔接。如何更加科学的组织教学内容,更大限度的挖掘学生潜力,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成为中国画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问题。2、西方素描教学对中国画发展存在局限性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期,康有为、陈独秀等提出中国画要变革,学习西方写实主义绘

4、画成为变革的主要途径。在这种趋势下,著名美术教育家和画家徐悲鸿先生,将自己在西方留学所学到的素描教学方法引到中国,以求弥补中国画造型准确性上的缺憾,对中国的美术教育产生重大影响。新中国成立后,前苏联契斯恰科夫式全因素素描教学传入我国,全因素素描就此成为我国美术院校素描教学最主要的教学方法。全因素素描又称光影素描,它有一套完整、科学的造型观念和方法,如空间、透视、光影等。光影素描是依赖光线对物体的影响所形成的光影规律来塑造客观对象的形体、结构、质感等,线条在西方的光影素描中没有实际意义,它被理解成缩小了的面。光影素描擅于深入表现物体的明暗、空间、质感、量感、色彩感等,其特点是画面丰富细腻。光影素

5、描有科学性和系统性,但也是因为过多的关注了光影,使得物体的内在结构被忽视,线条的独立价值也被大大削弱,这种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理解力和感受力。特别是对线条表现无足轻重的状态,更是对学生学习中国画很不利。在中国画的教学过程中,造型观是一个贯穿始终的问题。造型观是在美术基础训练中培养学生面对自然,塑造形象的观念和方法,是国画教学中的重要问题。受西方教育观念的影响,具象造型观打破了传统的观念与表现,增加了中国画的表现力度,使中国画造型更贴近真实的生活。在几代国画家的努力下,当代中国画的造型语言趋于丰富和多元化。当代高校中国画教学,多以面对面写生为授课的主要内容 ,而写生课多以西方写实造型为

6、教学要求。通过这种学习和训练,学生具备了较好的写实能力。不过,很多学生在进行了大量的写生训练后,不仅难以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反而陷入到一味的客观描摹中,淡忘了“以形写神”的造型理念,这其中的原因值得思考。一味强调具象造型,忽略意象表达,是中国画教学发展的方向吗?3、教师对素描需要进一步深入认识素描本身是一个发现、体验、创造的过程,画者在发现中产生主体与客体的心灵感应,通过感应与自己的心灵产生共鸣,再通过绘画语言将其诉说出来。而我们以往的素描教学往往不经意的扼杀了学生的发现能力和创造能力,不注重启发个人的知视觉,教师的引导也是单一式的,如“欲圆先方”、“直线起稿”等。这种教学方式对初学素描的学生建

7、立规范和培养方法是适合且有效的,但对于具备一定造型知识和能力,而且已经分专业的大学生来讲,如果依然延续这种方法就带来了问题。先入为主的造型理念将学生的身心手眼都限定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这既不是西方绘画的发展要求,更不符合中国绘画学习、创作和审美的规律。中国画专业的素描课是否应该将造型准确作为最终评价标准和教学目标,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二、 如何使素描更具国画专业性上世纪90年代,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院长唐勇力教授,提出了一个中国画基础素描教学的观念“线性素描”,这是源于他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的一套适合中国画教学发展的教学观念和方法。“线性素描”是以意象造型为理念,用以线造型的方法来解决中国

8、画教学中的造型问题。然而学术界对唐勇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他的创作,对他在教学方面的贡献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笔者认为唐勇力先生的“线性素描”对于国画专业素描课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唐勇力先生教学方法的研究,结合个人思考和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要想使素描教学更具国画专业性,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教学方向和内容的调整1以线为主的造型方法中国绘画离不开线,那么国画专业素描课的主要造型手法也应该是以线为主。线是面发展的基础元素,也是对面的概括与提炼的表现形式。是艺术家凭借视觉感悟,依据物象的形体结构特征,对面与面的起承、转折、衔接的一种界定,画家加以提炼和想象再抽象成形象化的符号因素。线在拥有几千

9、年历史的中国绘画中,始终作为组织绘画的主要元素和最基本的表现语言,如工笔花鸟画中的双勾、夹叶,线描人物画中的“十八描”,山水画中的各种皴法等,构成丰富的艺术语汇。线既是造型的基本手段,又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中国画的线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及特点,它不仅是作者描绘客观物象的过程,更拥有着深厚的美学思想和美学意蕴。中国画中的线已远远超出其塑造形象的作用,它承载着画者的思想情感,蕴藏着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所以,在国画专业的素描教学中,线毋容置疑的应该作为主要的造型手段。在以线造型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应依据客观物象的形体结构特点,借助自然光线对物体结构的影响去塑造形体。但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又不应被在物体表面

10、留下的明暗和阴影所左右。对中国画专业的基础素描而言,应该把西方素描的基本原理隐含在中国传统绘画的文化精神里面。因此,我们当今高校中国画专业的素描教学应以中国传统的“线”为主要表现手法,注重线面结合的表现方法,加少量调子,重点在于训练找骨点和结构,研究结构规则,不为不能体现结构的浮光掠影所左右。这种以线为主的造型方法,一方面能够表现客观物象的真实,另一方面,又更加注重画者的主观感受。正是由于作画过程中主观感受的注入,使得作品既客观表现着物象的外在结构,又主观传达着物象的内在意蕴和画者的内心思想和情感,这才更接近艺术本质。2强化意象造型的观念意象是一种形而上的艺术概念,是一种介于客观具象和主观抽象

11、之间的造型观念,我们无法给它一个确切的定义,因为它带有神秘、玄妙的意味,富于变化,充满想象力。“意”是指客体化的主观感思,“象”是指主体化的客观物象。“意象”即“意”与“象”的彼此交融,是中国画的造型特征。它不仅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心灵体验296。虽难以定义,我们却仍可以总结出它的一些特点。它以客观对象为依据,但又不是机械的描摹,强调把握主体特征,从客观对象寻找切入点,寻求一种新的形式语言和形式风格。它强调主动理解对象,却与纯抽象化的几何元素不同,使新的造型具有客体最本质的特征。如古人山水中的诸多皴法,披麻皴、卷云皴等,这些皴法就是对不同形态特征的山石的意象造型。这就是画家在观察研究对象造型特

12、征,关注个人感受,加之想象而形成的。这种造型观念下产生的所产生的艺术形象分外生动传神,它将自己的感觉和想象注入到客观物象中,诞生出或轻灵含蓄或粗犷厚重的意象造型之美。正确理解意象造型的特点不仅可以把握国画造型思维特征,更有助于国画教学与创作。严谨准确的写实功力为学习中国画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但基本功只是基本要求,却不是最终目的。中国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对象的描绘刻画,抒发内心情感,创作生动、丰富、感人的形象。 这需要让学生具备两方面的能力,一是写生的能力,二是主观造型的能力。当今高校国画专业的素描课往往对前者十分重视,却容易忽略后者。要让学生既有准确再现客观对象的能力,又有深刻感受与高

13、度概括客观对象的能力,将感性认识进行提炼和概括,用以线为主的方式表现出来。让学生在打好基础的同时,更能深入理解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作为民族艺术的中国画,“意象”思维正是中华民族经过长期思考与实践所形成的一种了解世界、创造文明的认识论与方法论,它对中国画教学有着深刻意义。 意象造型观的建构,在中国画的教学过程中意义重大。培养学生对意象造型观的正确认识和深入理解,对学习中国画课程会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3注重表现技法的多样性高校国画素描教学有许多采用的是单一的表现技法,这与中国画表现语言的多样性是不符的,要更加适应中国画发展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就需注意表现技法的多样性。拓展表现语言,丰富表现方法。中国

14、画从表现方法上,大致上可分为工笔与意笔两大类。两种绘画技法语言的很多不同,素描教学也应根据两者的特点有一些差别。工笔画的特点是精致工整,刻画细致入微,线条组织严谨。因此,适宜工笔画特征的素描要求线面结合严谨,强调深入观察研究对象,以客观物象中存在的线为本源去组织线条。关于线条的组织和表现,我们可以从西方素描大师那里学习一下。安格尔是一位擅于用线表现对象的新古典主义大师,他的素描作品帕格尼尼像,每根线条都十分准确、生动,充分体现了这位画家一丝不苟的艺术态度和高超的用线技巧。他曾说过,在刻画人物时“如果基本线条未能揭示出个性特征”,所取得的只能是“似是而非的形象” 。317西方素描中类似的例子还有

15、很多,这种素描训练也必将为学生的工笔课程学习打下良好基础。意笔画更重要的在于韵味的捕捉,要迅速地抓住物象的主要特征,用笔要求简洁、概括、准确,锻炼学生敏锐的感受能力和敏捷的思维能力。意笔素描造型的基本原则是要做减法,调子的运用犹如用墨有干、湿、浓、淡的变化,有质、色、肌理的体现338。 工笔画与写意画在中国的美术发展史上都有极大的成就,对中国画教学也都有重要的作用。但时代在发展,社会环境和人的内心情感都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表现方法如果表现现代人的外貌服装、气质情感显然已是力不从心,而中国传统人物画线描的造型风格“逸笔草草”、只求“神似”、“聊写胸中臆气”439,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对人本体

16、的深入研究。所以,在素描学习中,我们既要具备扎实的写实基本功,又要了解中国传统绘画语言,同时更要关注客观现实与内心情感,以求获得更丰富、更具个性的表现语言。以线为主的造型手法,强调意象造型观,具有多种表现手段的素描,它的价值在于具有中国画的专业性,对高校中国画专业建立更加科学完整的教学体系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2、提高教师认识,促进教学发展1拓展教师对素描的认识国画素描教学的任课教师要求对中西方的造型观念、造型方法要有全面的了解和认识。素描能够有效的解决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但西方的观察方法和造型观念不能代替中国传统的观察方法和造型观念,这种基本的认知方式是西方素描体系无法涵盖的。当代的高校学生入学时只具备西方的绘画基础和知识,而且这些基础知识还是有限的甚至是片面的,对中国画的特点和内涵知之甚少,这就需要教师在训练技法的同时传授中国传统绘画的知识,并与西方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