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幼儿分离焦虑的策率和方法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31756698 上传时间:2024-01-2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克服幼儿分离焦虑的策率和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克服幼儿分离焦虑的策率和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克服幼儿分离焦虑的策率和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克服幼儿分离焦虑的策率和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克服幼儿分离焦虑的策率和方法(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克服幼儿分离焦虑的策率和方法幼儿分离焦虑指的是幼儿因过度害怕以后不能与依恋对象相聚,担忧依恋对象或自己的身心安全,而在分离前后出现的焦虑现象。幼儿分离焦虑的主要表象有:哭闹不合作、不断打电话等不安行为,胃痛、头疼等身体不适,以及焦躁、抑郁等心理不良。如何克服幼儿分离焦虑呢?毫无疑问,幼师与家长是解决此问题的主导。其实,在幼儿分离焦虑这个问题上,幼师与家长在应对策略与方法上还存在诸多现实误区,需要在实践摸索中进行改进与完善。 变家长与幼儿“强迫分离”为“暂缓分离”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情绪尤其是不愉快的情绪,必须通过有效的途径加以疏导和排解,幼儿的身心健康才能得到切实维护。“强迫分离”,一

2、般会加剧幼儿的分离焦虑,特别是那些焦虑较重的幼儿还会因此形成对入园的恐惧;这不但丝毫无益于幼儿的心理健康,同时还会加重家长对幼儿在园生活的担忧。所以,针对“分离难”这个困境,特别是对于那些抗拒比较强烈的幼儿,在早上入园时,亲子之间应采取“暂缓分离”的缓延策略,即让家长与孩子继续短暂相处。对于个别不肯午睡还一个劲儿要找家长的幼儿,可让其家长先来园陪伴过渡一下。在此期间,幼师应热情地与家长交流,让在旁幼儿看到家长与老师之间的亲近关系;并不时主动与家长联系,了解幼儿在家动态。同时,引导家长明确地告诉孩子:你逐渐在长大了,该上幼儿园了,就像哥哥、姐姐上学、其他同龄孩子入园一样,这是任务;并向孩子承诺:

3、保证按时来接,说到做到,等等。对于那些仍然心存疑虑的孩子,还可以让家长适当提前一点来接孩子回家。这样,既可以让幼儿达理明事,又可以帮助幼儿自我心理逐步调适,最终对“上幼儿园”从消极抗拒转向逐渐接受。在此需要提请注意的是,家长切忌瞎编欺骗孩子,譬如说:我去上会儿厕所就来,爸爸去打个电话请个假,然后趁机逃之夭夭;或者说:等会马上接你回家,明天就再也不来了,等等;这样说与做,无论是对事还是对人都是有害无益的。 变探询幼儿需要为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 幼儿入园前,在家里一般都是“小皇帝”或“小公主”,生活方面几乎都是靠家人打理,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交往意识较差。所以,很多孩子一旦入园离开家庭环境,便会茫

4、然不知所措;在园时不知怎样向老师或同学求助,也就只能心里焦虑与吵嚷回家了。对此幼师要耐心引导,教会幼儿一些生活用语和基本交流技能。幼儿表达自己身心需求本是集体交往的基础,但由于新入园的孩子往往胆儿小,一般不会主动向老师或同学陈述。如,马小朋友有一个尿频的毛病,并且要尿尿时也不吱声,所以刚入园那几天经常尿裤子。面对这种情况,幼师若是一味地叮咛或提示幼儿,而不去养就幼儿自我需求表达与自理技能,便只能是治标不治本,也是费力不讨好的。这时,幼师应当诱导幼儿:有什么需要的时候就要说出来,有事情就要大声地告诉别人等等。并引导幼儿大声连贯地说一些简单的日常生活交流用语:老师,我渴了;老师我想尿尿;老师,他(

5、她)拿我东西了;老师,我尿裤子了;等等。幼师最好是通过教授容易记忆的儿歌、有趣易记的韵语等方式让幼儿琅琅上口、耳熟能详,并通过表演、模仿、竞赛等寓教于乐活动来达成这个教养目标。这样教习幼儿日常生活用语,不仅丰富和发展了幼儿的言语,而且让幼儿主动表达自我身心两方面的需求,能有效缓解幼儿家人离开后带来的生活改变及心理焦虑,并逐渐提升幼儿在园基本的社会生活交往意识和语言表达技能。 变单一安抚幼儿为多方让幼儿融入集体生活 社会学有关幼儿入园适应的研究表明:从家庭到幼儿园,由于环境的变换,致使幼儿的生活、心理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所以出现情绪焦虑的状况在所难免。为此,单一地安抚不是长久之计,只有培养他们的主

6、人翁意识,让他们积极参与幼儿园学习活动,分享在园集体生活的快乐,找到一种新环境下的心理归属感,才能很好地融入幼儿园的新生活。实践表明,有机让幼儿融入集体生活,以下几种方法能有机促成: (1)转移淡化法。当幼儿沉浸在新环境的愉悦之中时,焦虑就会逐渐淡化,由此可按幼儿心理需要去有机创设兴趣转移活动。转移幼儿注意力和淡化幼儿焦虑的方式方法很多,如,讲有趣故事、播放动画片、玩新奇玩具、到户外游戏、看大班活动等,此外还可以教习一些生活自理技能等。 (2)表扬鼓励法。当孩子取得进步时,及时地在集体面前夸奖孩子与众不同的优点或长处,如爱干净、舞蹈好或者长得可爱、聪明伶俐等等,授予他(她)小红花、红五星等,他

7、们会有一种满足感甚至自豪感。有时还可以让他(她)尝试当家作主,帮其他小朋友分勺子,做更小幼儿的哥哥(姐姐)等。 (3)氛围营造法。教一些幼儿喜欢且易于接受的儿歌、舞蹈,既可以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又可以通过这些活动让幼儿逐渐身心放松下来,以忘我地投入到自由自在的游戏之中,在积极、融洽的氛围中感受在园新生活的和谐与美好,那么幼儿园便会逐渐对他们生发情趣与引力。 变简单地表面判断为满足幼儿的真正需要 幼儿入园后的焦虑还具有一定的反复性,初期往往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反弹,有的年轻家长则会因此而出现送孩子入园“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情况。笔者认为,幼师要深入分析导致幼儿焦虑反弹的原因,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最终解决

8、幼儿分离焦虑问题。为此幼师要从长计议,一是做好幼儿入园前的家访工作。在幼儿入园前幼师至少要家访一次,以了解幼儿的家居环境、生活习惯、兴趣爱好、禀性特点,以及家长的文化素养、教育理念等。幼师通过与幼儿的身体接触与言语交流,留下好的第一印象和初步建立师生情谊,这样入园时便可以减弱幼儿的焦虑程度。二是在园要留心观察幼儿异常表现。幼儿入园后,要认真对待焦虑幼儿的身心变化,理解与尊重他们合情合理的身心需要。例如,王宝贝入园前两天从早哭到晚,整天一个劲地问“妈妈什么时候来接我”。后来,主管老师细心观察发现这个小朋友很有绘画天赋,于是就为他提供纸笔和颜料,设法让她坐下来静心画果然,她很快就沉浸到美术世界之中

9、,饶有兴致地描画和着色,还把太阳画成了彩色的呢。画完后,老师把她的这幅绘画作品在墙上张贴展览出来,结果赢得了其他小朋友的羡慕与称赞。王宝贝由此而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成就感,这种喜悦也是她在家里所未曾得到过的。这样,她更喜欢画画了,自然也就愿意上幼儿园了。幼儿一旦从心里接受这位老师,就会逐渐产生向师性,从而接受老师的安排与教导。 变厌烦家长情绪为引度“入园适应期”行动 其实,入园焦虑幼儿的家长也会有一个“入园适应期”。首先,幼师要耐心地与家长沟通和交流,给予家长及孩子面对与克服分离焦虑的信心。其次,家长与幼儿入园焦虑的克服工作其实可以并行不悖,其主要做法如下: (1)在离园时对幼儿的好表现进行肯定

10、和鼓励。以让家长为自己的孩子感到欣慰,坚定继续送孩子上幼儿园的决心。也可以将幼儿在园一天的学习、生活情况向家长作简要的描述,以让家长做到心中有数。 (2)通过电话、邮件等渠道让家长与幼儿保持有机联系。一方面使幼儿听到父母的声音缓解其不安情绪,排解幼儿心中的忧虑;另一方面也可缓解家长的紧张情绪,以让其投入工作或舒心生活。 (3)让家长在家配合履行在园要求。让孩子在家自己漱口、洗手、擦手、擦嘴、吃饭等,找到自己的衣、鞋、帽等并在家人的协助之下穿戴好。看到孩子学会了在园生活的各项基本技能,家长自然就会对孩子在园生活与学习放心了。 (4)幼师还要有意引导幼儿在家与家长分享其成长。幼儿跟家长讲述在园的有趣游戏,介绍自己新结交的好朋友,向家长讲授在园学到的诗、词、曲等,以让家人共享孩子在园的收获与进步。总之,幼师对待家长也要象对待幼儿一样充满关心和耐心,让家长觉得老师可亲可敬和孩子不断成长,进而从适应到满意孩子在园的发展势态。而家长一旦顺利度过“入园适应期”以后,家园联手共同应对幼儿入园其他问题便能事半功倍。 总之,幼儿初入园那段时间的“分离焦虑”往往较强,幼师与家长要关心他们,想方设法让他们放松,以积极的情感代替消极的情绪,并根据幼儿不同的个性需要,切实采取策略和方法克服幼儿的分离焦虑,用科学知识、技能和思想充实孩子的心手和头脑,以给孩子的终身教育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