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动物——鸟类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31752419 上传时间:2023-10-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4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动物——鸟类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课题动物——鸟类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课题动物——鸟类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课题动物——鸟类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课题动物——鸟类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题动物——鸟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动物——鸟类(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海市生命科学初中第二册教学设计课题:动 物 鸟 类卢湾高级中学 崔欣一、设计思路本节课将理论教学模式从以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主的讲授型向学生主动积极探究、提高思维能力的探究型转变。在教学过程中紧紧围绕问题“鸟类有哪些形态结构特点与飞翔功能相适应”为主线,以影响飞行因素的探究实验和关于鸟类的形态结构的各种素材为载体,探究鸟类适应飞翔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使学生在探究与思考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念与情感、态度、价值观。根据上述指导思想,通过提问“能够飞翔的鸟在飞翔时需要克服哪些困难”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设计实验,探究、验证自己的假设,培养学生设计、预测、分析、讨论、描述

2、、交流等科学探究的基本能力;以飞鸟典型结构(体型、气囊等)为载体,结合丰富的多媒体材料,组织、引导学生思考与讨论问题“鸟类的哪些形态结构特点能够克服上述困难而适应飞翔”,调动学生主动思考与分析的兴趣,启发学生把问题与材料相联系,提高学生理性思维的品质,培养学生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能力,使逐步形成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同时,通过观看鸟类与人类关系的图片、视频,引导学生的讨论与反思,激发学生尊重生命、热爱自然的可贵品质。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鸟类的主要特征;2.理解鸟类与飞翔功能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二)过程与方法1.探究鸟类在飞翔时需要克服一些困难;2.探究鸟类有何

3、形态结构特点有利于飞行,透过现象把握本质。(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形成用探究实验去验证假设或结论的意识;2.形成自然界中生物的形态结构是与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3.体会人与动物、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三、重点和难点(一) 重点:1.探究鸟类在飞翔时需要克服哪些困难;2.培养学生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能力;3.形成自然界中生物的形态结构是与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二)难点:1.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基本能力; 2.形成自然界中生物的形态结构是与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四、教学准备1.教师预先设计实施探究实验,记录实验数据;2.搜集材料(实物拍照、视频、图片、文字材料等),制作PPT课件五、教学过程教学内容

4、教师活动学生行为教学说明引入鸟儿是人类的好朋友,全世界现存鸟类约有9000余种。有些鸟类之间的形态差别很大,比如企鹅和鸵鸟。请比较两者的异同。学生进行思考与讨论,找出两者的不同点和相同点,但不用起立回答问题。教师要关注学生观察、对比的能力,引导学生达成共识:虽然鸟类之间的差异很大,但都有其共同特点。引出下面的教学内容:鸟类有哪些主要特征。鸟类的主要特征提问:鸟类与鱼类、两栖类、爬行类比较,归纳鸟类的主要特征。思考作答:都有角质的喙体表被覆羽毛前肢特化为翼新陈代谢旺盛,体温高而恒定(学生回答可不按顺序,每人答出一、二点即可。第点可由教师启发后答出)关注学生的前期知识。引导学生比较前三类动物,找出

5、鸟类不同于它们的主要特征,答出划线部分。关于第点:可启发学生,鸟飞行时需要大量的能量,是由新陈代谢提供的。探究鸟类飞翔时克服的困难鸟儿为什么能够飞翔呢?是不是只因为它有翅膀呢?在研究鸟类为何能够飞翔之前,我们来一起探索这样一个问题:提问:能够飞行的物体在飞行时需要克服哪些困难?学生思考与讨论后作答:克服空气阻力克服自身重量提供持久动力维持身体平衡(学生回答可不按顺序,但教师为了配合接下来的教学流程,板书按如上顺序)引导学生根据物理常识,并适当举例、启发进行推测。关注学生推测的合理性。上述四点,理论上是飞行物体飞行时需要克服的困难,但是有谁亲自验证过呢?请学生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推测是否正确,以

6、第点为例,探究飞行物体自身重量对飞行距离的影响。指导学生探究的一般步骤: 假设:自身重量越大飞行距离越短 设计实验方案 实施、记录 分析得出结论有哪个小组设计好实验方案了?待学生阐述完毕,出示预先制作的实验装置照片:课堂上不进行实验的实施过程,由教师展示预先做好的实验数据。请学生通过两组数据的对比、分析,得出结论。如果有学生验证过,可让学生简单的介绍验证的过程和结果。学生分组讨论,探究思考,积极参与设计方案小组代表阐述设计方案:制作两组相同的纸飞机,即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增加一定重量。使其同时飞行,测量距离,得出数据。通过数据对比,得出结论。思考作答:飞行物体的自身重量能影响飞行的距离。自身

7、重量越大,飞行距离越短。(从而验证了假设的正确。)不足:初始动力可能不同;实验组重量不均衡等。办法:改用电动飞机;均匀增加机身重量等。教师应鼓励这种敢于怀疑并乐于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教师巡视,关注学生讨论的内容和交流能力。关注学生的实验描述能力,和语言的规范性。提醒学生实施实验的注意事项。强调对照实验只能有唯一变量。关注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学生对于此设计方案可能会有各种看法,教师可以让学生针对此方案提出不足和改进办法。或者提出更好的设计方案。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鸟类适应飞翔的形态结构特点克服空气阻力克服自身重量提供持久动力我们已经知道了鸟儿至少要克服四点困难才能够在空中

8、飞翔,那么请思考:鸟类有哪些形态结构特点能够克服上述困难与飞翔功能相适应?提供鸟的形态和羽毛图片通过看图分析,得出鸟类能够克服空气阻力的形态结构特点:思考作答:身体呈流线型,体表覆盖羽毛。教师可以以鱼类的身体形态以及体表的鳞片功能与鸟类作对比,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应用和类比学习法。提供家鸽图片,文字材料展示人骨模式图和鸡骨实物照片通过看图和文字分析,得出鸟类能够克服自身重量的形态结构特点:思考作答:消化快,直肠短。思考作答:骨薄而轻,长骨中空,有利减轻重量。启发学生把问题与材料相联系,关注学生从材料中精炼提取知识和归纳的能力。教师预先制作鸡骨模型,但因为体积小,考虑到后排同学可

9、能看不清楚,所以拍照展示。引导学生把两种骨作对比,并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中观察和发现问题的能力。请学生阅读教科书P28信息库:“家鸽的气囊及其双重呼吸”(两分钟左右)提问:肺的作用是什么?那么,吸入的氧气对机体有什么作用呢?有谁能够介绍家鸽的气囊,以及它的工作原理呢?由此得出双重呼吸的意义。*必须注意的是,气囊能进行气体交换吗?*气囊还有其他作用吗?播放视频:小鸟的试飞、鸽子的起飞提供几种动物食量的文字材料*展示鸽子与鸵鸟的骨骼图片*展示鸽子的肌肉解剖图阅读并思考:家鸽的双重呼吸对于飞翔的意义。回忆作答:进行气体交换,提供氧气。学生可能回答不出,可由教师简单的讲解:在氧气的参与下,细胞进行化学反

10、应释放能量,为机体供能。学生作答:(可照书上内容回答)满足飞行时对氧气的大量需求,提供足够能量。*不能。贮存氧气,协助肺呼吸。*散发热量,调节体温,减少摩擦。观看小鸟试飞失败了和鸽子起飞瞬间的视频,得出结论思考作答:前肢特化为翼,煽动时产生巨大的升力和推力。对比几种动物的食量,得出结论思考作答:食量大,消化能力强。为飞翔提供更多能量对比鸽子与鸵鸟的骨骼,找出区别? 思考作答:鸽子具有龙骨突*龙骨突:飞翔的动力器官,增大胸肌固着面。对比鸟类与人的胸肌占体重百分比的不同,得出结论思考作答:胸肌发达,为飞翔提供动力。充分利用教科书材料,通过提问使学生理解双重呼吸的意义,并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教师预测

11、学生可能对于氧气与能量的关系有疑问。因此要先解决这个疑问,才能更好的理解双重呼吸的意义。*教师根据学生程度取舍教学。引导学生比较两个过程的差异,归纳原因关注学生的对比分析、归纳能力。*教师根据学生程度取舍教学。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龙骨突对于鸟类飞翔具有什么意义。培养学生对比分析能力展示鸟飞翔时形态特征图片维持身体平衡据图分析思考作答:两翼对称,保证身体平衡。学生可能还会想到骨骼对称,肌肉相对集中,保持重心稳定等。对于上述四点的教学过程中,时刻注意培养学生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能力,逐渐形成生物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教师根据课堂时间取舍教学。其他继续思考,鸟类还有哪些特征与飞翔功能相适应。

12、*思考作答:眼睑及瞬膜;四趾,母趾向后,适于树栖;羽色,保护色等。(参考)教师可给学生适当的提示,启发学生发散式思维。鸟与人类的关系播放图片、视频:展示鸟与人类的和谐画面图片视频学生看完图片和视频后讨论、思考,说出感受学生感受:海边小镇,海鸥抢夺游人手中的冰淇淋。看似霸道的行为,暗示出人们对于鸟儿的喜爱与呵护,使人感觉非常温暖。小男孩救出被渔网困住的鸟;老婆婆喂食路经家门的候鸟。展示了人与鸟和谐相处的温馨场景。我们应该关爱生命,保护这些与我们共同生活在同一个星球的生物。(参考)预期学生的感受基本相同,都会被这些温馨的场景感动。学生体会人与鸟,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播放被人类捕获的鸟和其

13、他动物的视频提供“鸟撞事件”新闻学生看完视频后反思,说出感受学生感受:这些鸟儿和其他动物被捕获,关在笼子里,失去了本该属于它们的自由,非常可怜。人们不该为了自己的利益或者喜好而随意捕获野生动物,他们需要的不是我们尽心的呵护,而只是一片净土加拿大雁与美国客机相撞,一些美国网友称加拿大雁为“恐怖分子”,并严厉谴责和谩骂。俗话说“天高任鸟飞”,天空本该是鸟儿的家园,只是人们越来越发达的空中交通工具打破了鸟儿们宁静的世界。我们应该采取有效手段尽量避免此类事故的发生,而不是责怪鸟儿自由的飞翔。(参考)激发学生尊重生命、热爱自然的可贵品质。学生可能会有各种不同的感受,教师可以不进行纠正,但可以表示赞同某位同学的想法。还可以引导学生为避免“鸟撞事件”而出谋划策。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