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学习笔记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31749399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18.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学习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学习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学习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学习笔记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学习笔记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学习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学习笔记(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的解答1.1信息化知识信息:信息的概念有两个基本的层次,即本体论层次和认识论层次。本体论层次是纯客观的层次,只与客观因素有关,与主题因素无关,认识论层次则是从主体立场来考察的信息层次,给与客体因素相关,也与主体因素相关而认识论层次即与客观因素相关也与主题因素相关。两个层次之间可以相互转换。人类认识世界的任务和先决条件之一就是要把本体论信息恰如其分地转化为认识论信息,为其后的决策提供依据。信息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高级进程,它的核心是要通过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在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充分应用基于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先进社会生产工具,创建信息时代社会生产力,推动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改革,使国家

2、的综合实力、社会的文明素质和人民的生活质量全面达到现代化水平。国家信息化体系要素:6个要素,包括信息技术应用、信息资源、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和产业、信息化人才和信息化法规政策和标准规范。(1)信息技术应用是龙头,向其他五个要素提出需求,其他五个要素又反过来支持信息技术应用。(2)信息资源、材料资源和能源共同构成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三大战略资源。信息资源在满足信息技术应用提出的需求时,对其他四个要素提出需求。(3)信息网络是前两个要素的基础,在满足前两个要素的同时,对其他三个要素提出需求。国家发展信息化战略要点:(1)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2)推行电子政务(3)建设先进网络文化(4)推进社会信息化

3、(5)完善综合信息基础设施(6)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7)提高信息产业竞争力(8)建设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9)提高国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造就信息化人才队伍1.2 电子政务电子政务的概念:是指政府机构在其管理和服务职能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重组优化,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得制约,建成一个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电子政务的内容:(1)政府间的电子政务。(2)政府对企业的电子政务。(3)政府对公民的电子政务。1.3企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在企业作业、管理、决策的各个层面,科学计算、过程控制、事务处理、经营管理的各个领域,引进和使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全面改革管

4、理体制和机制,从而大幅度提高企业工作效率、市场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4个发展阶段,基本MRP(物料需求计划),闭环MRP,MRPII和ERP。 ERP系统是一个以财务会计为核心的信息系统,用来识别和规划企业资源,对采购、生产、成本、库存、销售、运输、财务和人力资源等进行规划和优化、从而达到最佳资源组合、使企业利润最大化。 ERP系统的特点:(1)是一个集成到的系统 。(2)是面向业务流程的系统。(3)是模块化可配置的。(4)是一个开放的系统。ERP系统功能:(1)财会管理 (2)生产控制管理 (3)物流管理 (4)人力资源管理客户关系管理(CRM):CRM是基于方法学

5、、软件和因特网的以有组织的方式帮助企业管理客户关系的信息系统。CRM模型:目前比较流行的表示CRM组成的CRM三角模型。查看CRM体系结构:查看供应链管理(SCM):查看结构图 现代供应链要点:(1)关于核心企业 。(2)关于战略伙伴关系。(3)关于增值链。敏捷供应链的体系结构:是以基本功能为核心的,辅助以各种工具,通过这些工具的应用方便的对系统进行配置,从而实现系统的快速动态可重构性、快速适应性和敏捷性。 电子商务:现代电子商务概念,使用基于因特网的现代信息技术工具和在线支付方式进行商务活动。可以认为EDI(电子数据交换)是连接原始电子商务和现代电子商务的纽带。电子商务的类型:B2B(企业与

6、企业之间),B2C(企业与消费者之间),C2C(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以及G2B(政府部门与企业之间)。1.4商业智能:通常被理解为将组织中现有的数据转化为知识,帮助组织做出明智的业务经营决策。它是数据仓库,联机分析处理(OLAP)工具和数据挖掘等技术的综合运用。商业智能分为三个层次:数据报表,多维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考试(第二章) 2.1(1)信息系统服务的内容:所有以满足企业和机构的业务发展所带来的信息化需求为目的,基于信息技术和信息化理念而提供的专业信息技术咨询服务、系统集成服务、技术支持服务等工作,都属于信息系统服务的范畴。2.2 我国的信息系统服务管理的主要内容如

7、下: 1)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单位资质管理:系统集成资质等级从高到低依次为一、二、三、四级。 2)信息系统项目经理资格管理:分项目经理,高级项目经理和资深项目经理三个级别。 3)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单位资质管理:监理单位分为甲、乙、丙三个级别。 4)信息系统工程监理人员资格管理:分为高级监理工程师、监理工程师和监理员。 2.3 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管理(1)资质管理包括资质评审和审批、年度监督、升级、降级、取消及其他内容。信息产业部负责全国信息系统集成的行业管理工作,审批及管理一、二级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省、自治区、直辖市(简称省市)信息产业建设单位部门负责本行行政区域内信息系统集成的行业管理工作,审批及

8、管理本行政区域内三、四级信息系统集成单位资质,初审本行政区域内一、二级信息系统集成单位。(2)系统集成资质等级评定条件主要由综合条件、业绩、管理能力、技术实力、人才实力等5个方面描述的。2.4信息系统工程监理资质管理 (1)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是指在政府工商管理部门注册的且具有信息系统工程监理资质的单位,受建设单位委托,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合同,对信息系统工程项目实施的监督管理。(2)监理内容:(四控、三管、一协调) 四控:信息系统工程质量控制;信息系统工程进度控制;信息系统工程投资控制;信息系统工程变更控制。 三管:信息系统工程合同管理;信息系统工程信息管理;信息系统

9、工程安全管理。 一协调:在信息系统工程实施过程中协调有关单位及人员的工作关系。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考试(第三章之一)3.1简述1.信息系统集成的概念:是指将计算机软件、硬件、网络通信等技术和产品集成为能够满足用户特定需求的信息系统,包括总体策划、设计、开发、实施、服务和保障。2.分类:包括设备系统集成和应用系统集成(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3.2信息系统建设1.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立项、开发、运维、消亡。各阶段目标:立项阶段-需求规范说明书开发阶段细分为1)总体规划阶段,这个阶段应该形成信息系统的开发目标,总体结构,组织结构、管理流程、实施计划、技术规范)2)系统分析阶段,目标是为系统设计阶

10、段提供的逻辑模型,内容包括组织结构及功能分析、业务流程分析,数据和数据流程分析及系统初步方案。3)系统设计阶段:根据系统分析结果设计出信息系统的实施方案,主要内容包括系统架构设计、数据库设计、处理流程设计、功能模块设计、安全控制方案设计、系统组织和队伍设计及系统管理流程设计。4)系统实施阶段:将设计阶段的成果在计算机和网络上具体实现,即将设计文本变成能在计算机上运行的软件系统。5)系统验收阶段:通过试运行,系统性能的优劣及其他各种问题都会暴露在用户面前。运维阶段:系统正式移交用户。消亡阶段:需求变更,不可避免遇到系统更新改造、功能扩展、甚至报废重建等情况。2、信息系统开发方法常用方法:结构化方

11、法、原型法、面向对象方法。组合形式:结构化方法与原型法的组合应用、结构化方法和面向对象方法的组合应用、原型法与面向对象方法的组合应用。 3.3软件工程 1、软件需求分析:是一个为解决特定问题而必须由被开发或被修改的软件展示的特性。所有软件需求一个基本特性是可验证性。 2、软件设计:定义一个系统或组件的架构、组件、接口和其他特征的过程,并得到“这个过程的结果”。分为软件架构设计和软件详细设计。3、测试:测试是针对一个程序的行为,在有限测试用例集合上,动态验证是否达到预期的行为,需要选取适当的测试用例。可分为三大测试阶段: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4、维护:定义为需要提供软件支持的全部活动,包

12、括交付前的交付后运行的计划和维护计划等,和交付后的软件修改、培训、帮助资料等。类型有更正性维护,适用性维护,完善性维护和预防性维护。5、软件复用:利用已有软件的各种有关知识构造新的软件,以缩减软件开发和维护的费用。现在的软件复用范围扩大到包括领域知识、开发经验、涉及决策、架构、需求、设计、代码和文档等一切有关方面。复用级别:代码的复用、设计的复用、分析的复用、测试信息的复用等。6、软件质量:软件特性的总合,软件满足规定或潜在用户需求的能力,也就是说质量就是遵从用户需求,达到用户满意。7、软件质量管理过程包括:质量保证过程、验证过程、确认过程、评审过程、审计过程等。8、软件配置管理:是有益于项目

13、管理、开发和维护活动。配置管理活动有:软件配置管理过程的管理和计划、软件配置标识、软件配置控制、软件配置状态记录、软件配置审计、软件发布管理与交付。9、软件过程管理:启动和范围定义、软件项目计划、软件项目实施、评审和评价、关闭和软件工程度量。10、软件开发工具1)软件需求工具:需求建模工具和需求追踪工具。2)软件设计工具3)软件构造工具4)软件测试工具5)软件维护工具6)软件配置管理工具7)软件工程管理工具8)软件工程过程工具9)软件质量工具 3.4 面向对象系统分析与设计 ?1、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有:对象、类、抽象、封装、继承、多态、接口、消息、组件、模式和复用等。?2、统一建模语言UML:

14、是一个通用的可视化建模语言。9种主要图:用例图、类图、对象图、构件图、部署图、状态图、序列图、协作图、活动图。?3、面向对象系统分析面向对象的分析模型:1)用例模型:描述了用户和系统之间的交互,重点在于系统为用户做什么。2)类-对象模型:描述系统所涉及的全部类以及对象。3)对象-关系模型:描述对象之间的静态关系,同时定义了系统中所有重要的消息路径,它也可具体化到对象的属性、操作和协作者。包括类图和对象图。4)对象-行为模型:描述系统的行为,包括状态图、顺序图、协作图、活动图。面向对象分析的主要方法:主要目标:(1)描述用户需要(2)建立创建软件的基础(3)定义软件完成后可被确认的一组需求。面向

15、对象的分析的步骤:(1)发现角色/参与(2)发现用例(3)建立用例模型(4)进行领域分析(5)建立对象-关系模型(6)建立对象-行为模型(7)建立功能模型。4、面向对象系统设计:面向系统的系统设计阶段对分析阶段给出的问题域模型,用面向对象方法设计出软件基础架构(概要设计)和完整的类结构(详细设计),以实现业务功能。设计阶段主要包括用例设计、类设计和子系统设计等。1)用例设计主要目的:(1)利用交互改进用例实现(2)调整对设计类的操作需求。(3)调整对子系统(或)它们的接口的操作需求。(4)调整对封装体的操作需求。2)类设计:主要目的(1)确保类可为用例实现提供必须的行为。(2)确保提供充足的信息来明确无误地实施类。(3)处理和类有关的非功能性需求。(4)包括用于类的设计机制。3)子系统设计:主要目的(1)用所包含类的协作来定义在子系统接口中指定的行为。(2)记录子系统的内部结构。(3)定义子系统接口和包含类之间的实现关系。(4)确定对其他子系统的依赖关系。 3.5软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