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学习总结范文总结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31735862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6.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学习总结范文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初三学习总结范文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初三学习总结范文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初三学习总结范文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初三学习总结范文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三学习总结范文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学习总结范文总结(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三学习总结范文总结钱梦龙:实实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钱梦龙, 1931 年 2 月生,语文特级教师,兼任语文教育艺术研究会会长,中国教师报:语文教学纷争由来已久,教学目标就是争议的一个焦点。您认为语文课应该给学生什么?钱梦龙:从学科教学目标的角度讲,语文课就是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什么是语文素养?我概括了这样五个方面:一是对母语的情感态度; 二是语文(读写听说)能力;三是语文知识; 四是文字审美趣味和能力; 五是文化视野。我们国家以前什么都要“突出政治”,语文教学也不能幸免。现在语文教学是“突出人文”,其实人文还是思想意识方面的内容,“突出人文”是“突出政治”的变种,是“突出政治”的余威。一

2、直以来,加在语文教学上的要求太多了,领导的意图是要把很多的东西,思想、品德、政治、道德等都引入到语文教学中来。这些东西要不要涉及?肯定要,语文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决定语文教学必然会涉及这些方面。问题是,同时要顾及这么多教学目标,语文教学不堪重负。这些教育目标,应该通过课程目标制定、教材编写来体现。语文老师在教学中主要就是要教会学生自己读书, 学生在走入文本、 感悟语言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受到熏陶,没有必要把思想、政治、道德这些都纳入到语文素养中去。 中国教师报:请概括性地介绍一下你的语文教学方法?钱梦龙:我的方法叫导读法,这是我对自己几十年来语文教学的一个。“三主”,即“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

3、主线”是导读教学的指导思想;“四式”,即“自读式”、“教读式”、“练习式”、“复习式” 是导读教学的四种基本课型。 具体的内容可以参考窦爱君老师编写的钱梦龙与语文导读法一书。 我认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首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会读书了,思想、道德等这些自然也上去了。 我初中毕业不久就失学了, 靠什么打下的精神底子?无非是通过阅读, 阅读大量的经典作品, 与道德高尚的人对话,在阅读过程中,精神底子、 精神面貌受到感染,人文素养自然就提高了。因为我有这样的经历, 当了语文老师之后,我就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总之,实实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会学生读写听说能力,这是语文教学最根本

4、的问题。中国教师报:你在教学生涯中遇到过的最大的困惑是什么?钱梦龙:以前倒真没有什么困惑, 现在倒是有点了。为什么呢?我觉得,现在我们有些人对语文教学的阐释有点过度了,我们语文教学本来已经有的经验、好的传统被解构了。在有的人眼里,连叶圣陶都成了阻碍语文教学的绊脚石。 有人武断地认为所有语文教师都不合格,都要重新培训。在这种情况下, 依靠行政力量强行推进课改,对此我很忧虑。中国教师报:你感觉现在的语文教学主要存在着什么问题? 钱梦龙:现在是两张皮。展示课,公开课,大半是表演,是教师展示自己才艺,不是常态课。常态课呢,主要是应试课,为了考分,不管什么教学规律。新课标制定了,除了少数真正对语文教学感

5、兴趣的教师,没有几个教师按这个上课的。 除非是为了发表文章, 才拿起新课标摘一点时髦的话。平时上课, 新课标就像以前的教学大纲,对一般老师来说是个可有可无的东西, 路归路桥归桥。 这说明什么?课标脱离教学实际,课标抛弃了广大教师,教师也有理由抛弃你。制定课标本身是好事。但我对现在的课标不太满意,严格地说,这不是课标,其实还是教学大纲。 课标就好比是企业的产品标准,应该规定得非常具体、非常详细,对教师日常教学、命题各方面都有制约,人家拿来就可以对比、运用,不需要解读的。现在呢,课标解读的书满飞天,各人解释还不一样, 莫衷一是,这怎么能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有指导作用?当然,起步阶段, 我们也不能要求过

6、高,但是希望课标制定者能够实事求是,不要自我感觉太好,多听听各方意见,发现问题就应该及时完善。中国教师报:你如何评价这些年的语文教改? 钱梦龙:对教改我是非常支持的。上世纪 80 年代,我是第一个搞教改的,“学生为主体”就是我首先提出来的。当时老师们基本上没有这样的意识,上课是“目中无人”的情况很普遍。所以,我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认识的主体,是发展的主体,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帮助学生但不能代替学生。 现在的教改我觉得太洋化了, 缺少中国元素、民族元素,特别是语文教改。母语教学,完全用洋化的思想和方法教民族语言,把母语教学的传统全丢掉了, 这是不对的。 现在我们学美国等使用拼音文字的国家的语文

7、教学,学不像。他们是把学和语言分开教学的,语言课学习语法规则、拼写方法、一般的语言表达,文学课,按历史选取作品,让学生读经典。 我们的语文课既要学文学,又要学语言文字。现在又突出人文,轻视知识。一门课程没有知识框架支撑,叫什么课程?这样的导向是值得忧虑的。 这些年的教改成绩还是有的,但总的来说比较浮夸,口号喊得多,实际教学还是应试那一套。应试压力甚至已经转移到小学阶段, 连幼儿园都在所谓的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幌子下向小学教学靠拢了。 很多教育问题,不是仅靠教育内部本身的努力就可以解决的。 我们只能尽自己所能为语文教学做点事吧。李镇西:语文教学最富个性魅力李镇西, 1958 年 8 月

8、生,苏州教育哲学,语文特级教师,成都武侯实验中学校长。中国教师报:语文教学纷争由来已久,教学目标就是争议的一个焦点。您认为中学语文课应该教给学生什么? 李镇西:这个不好一概而论,小学语文、初中语文、语文目标应该有所区别,学生年龄不同,从语文中获取的东西也不尽相同。总体上来说,语文教学首先要让学生学会表达,包括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 学会倾听,学会阅读,学会交际;再往更深层次说,语文教学要给学生一个丰富的情感世界。我认为,一个语文素养高的人,一定是感情充沛的性情中人,这样的人不会对周围的人和事麻木不仁,而是既关注自己,也关注别人,关注社会和自然。当然,还不仅仅是充沛的感情, 还应该有充实的思想。语

9、文还应该激荡人的心灵,点燃人的思想。因此,由近至远,语文教学的目标可以分为知识、能力、情感和思想四个方面。当然,教学中这几个方面是不可能截然分开的。 中国教师报:你认为上好语文课最重要的是什么?现在中学语文教学主要存在着哪些问题?李镇西:上好语文课,需要一些基本的教学技能、技巧,比如课堂导入设计,教学语言的艺术, 更重要的是整堂课的教学设计。 一个智慧的教师应该把“教”的过程变为“学”的过程,着眼于学生的学。现在中学语文课最大的问题是缺少语文味, 在不少语文课堂上, 语文教学还以传授知识为主,以应试为根本目标,甚至把语文课上成数学课、 化学课,比如强调让学生画知识树、 强调知识体系和结构。 因

10、此现在缺少感染力、冲击力强的语文课,缺少催人泪下的语文课。虽然课堂中多了学生讨论、自由发言,其实学生所说的还是教师设定的答案,教师也不希望学生的回答超出自己划定的范围。 这种“伪对话”现在相当普遍,说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然处于强势地位, 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本位的教学思想还没有真正落实。 这些问题与教师的知识储备、文化储备有关系。语文教学内容涉及面很广,文学、思想、科技等领域在语文教材中都有体现。一个的语文教师应该是博览群书、视野开阔、学识渊博的人。如果教师的知识储备不足,没有教参就不会上课,对教材的解读与学生一个水平, 上课时捉襟见肘, 自然不受学生欢迎。中国教师报:你在教学生涯中遇到过的最

11、大的困惑是什么? 李镇西:要说最大的困惑,还是我的的语文教学和学生过去所受语文教学脱节,也和社会的语文环境脱节,中国教师报:你对语文课标怎么看?又如何评价这些年的语文教改? 李镇西:现在大家对课标的争议很大,我总体上是持肯定态度。中国这么大, 一个课标要得到所有人的认可是不太可能的。课标也不宜搞得太细,太细了反而不好操作,因为中国地域辽阔,各地区的情况也有差别,教师素养的差别太大,所以课标应该有弹性、灵活性。 我可以说是与改革开放同步发展的,是和我国的语文教学改革同步发展的。 1978 年我进大学,大学毕业后后就一直当老师,所以我是真切感受到中国的变化和语文教育的发展进步。 三十年前的语文教学

12、就是中心思想、 段落大意那一套,写就是“记一件有意义的事” 。现在不同了,教学内容贴近,与时代发展息息相关。因此我认为语文教学改革,从理论到实践都有了不起的进步,这从教材选编、教法变化等方面也能看得到。 课改着眼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现在没有哪个教师再会认同“满堂灌” 了,虽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能接受这个观念,就是非常大的一个进步。 现在是一个群星璀灿的时代名师辈出, 也是一个百花齐放的时代各种教学流派建立。 虽然语文教学还有这样那样的不足, 但我认为它正在逼近语文学科的特点, 逼近人的心灵。 语文教学将是最富个性魅力的精神创造过程。王君:语文课的青春气息很不够王君:

13、 36 岁,重庆外国语学校中学语文特级教师。中国教师报:语文教学纷争由来已久,教学目标就是争议的一个焦点。您认为初中语文课应该给学生什么?王君:语文课自然应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即提高听说读写能力, 这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同时初中阶段是学生生命意识形成的初级阶段,是一个启蒙阶段, 语文教师应该在完成传授学生语文知识,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基础上,使学生对生命有一种健康的认识,对人生有一种最初的规划, 对青春理想有一种最初的描模。在这三年时间里,在语文教育中,要给学生树立一个成人意识。 要让他们意识到, 初中与小学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他们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要对自己的青春生命负责,要让学生对生命具有

14、一种神圣感,一种责任感。可能有人会说这是思品课不是语文课,其实不然。一个好的语文课是没有办法把这些东西隔开的。对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一直争议很大,现在流行的说法是回归, 强调语文是工具,这无疑是正确的。但一堂语文课,一个语文教师只教工具绝对不行, 成不了好的语文教学。 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必须投入感情,必须把生命的意识、美的意识投入到语文教学当中。哪怕是初三高三的学习,也不能只落实工具性。两者事实上是不能分开的。中国教师报:你认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问题是什么?王君:主要问题有两个:一是没有语文味,或者说语文的个性不够;二是语文教学中青春的气息不够,非常死板,非常缺乏活力,没有找到突破自己瓶颈的途径。现在语文课经常受到质疑:这是语文课还是思品课。原因在于,语文学科的本体位置确认太模糊。语文说是核心学科,事实上也可以说是边缘学科。语文课到底要给学生什么,什么形式的教学才是语文教学, 语文味怎么界定, 对这些问题语文老师都很困惑。语文课不像其他学科的味纯真,一线教师越来越模糊,自然不知道到底应该怎么教。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