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有效回归生活的几点思考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31735221 上传时间:2022-12-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2.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德育有效回归生活的几点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德育有效回归生活的几点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德育有效回归生活的几点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德育有效回归生活的几点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德育有效回归生活的几点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德育有效回归生活的几点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德育有效回归生活的几点思考(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德育有效回归生活的几点思考鲁洁教授在再论“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向生活世界回归一文中指出:“课堂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它的生活化只能是它回归生活世界的一个前提条件,却不是它的充分条件我们这门课的改革不能到此为止,作为一门生活实践的课程,从生活出发还必须让它再回到生活中去,使它在与生活的其它方面不断发生动态联系和作用中真正融入于生活世界,成为其中的一个活性因子去改善生活、生活方式,促使人们去学过一种有道德的社会生活。这才是本质意义上的回归。”然而,在我们大多数的实际教学中,“生活化”仅止于课堂,仍然忽视引导在课堂之外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参与社会,忽视在实际生活中的品德提升。那么该如何使我们的品

2、德教育从生活中来,真正回到生活中去,切实提高德育的有效性呢?本人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有如下几点思考:思考一:有效德育需要“回家作业”“把课程带出课堂,使课程延伸,扩展到课堂之外,让课堂教育的作用辐射于整个生活,而不是仅仅满足于课堂上的效果。”鲁洁教授一针见血的观点,拨去了蒙在我们心头的冗云,豁然明白品德课也需要一定的“回家作业”,它可以将学生的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的生活融为一体,可以让学生在一个开放的空间里,去自由体验、去自主探究、去主动建构,去尽情展示自己,去获得鲜活的体悟与认知,建构主义也认为,只有当学习需要与生活内容紧密结合的时候,这种建构才是有效的,才能使道德之花盛开在生活的沃土中。于是

3、,我把理论思考与自己的教学实践结合起来,针对不同的学习主题,给学生布置适当的“课前作业”和“课后延伸” 作业。“课前作业”帮助学生从生活中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用心去感受生活。“课后延伸”作业帮助学生将课堂所学运用到生活中去,用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提升其对生活的认识、态度、价值观等。我想:这样的品德作业只要持之以恒,措施到位,就将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履历和心灵的鸡汤。实践1:课前渗透促感知在教学“我爱我家”这一主题时,课前布置学生一个特殊的作业给妈妈洗脚,并要求写成日记,还要家长反馈。结果从日记中了解到他们从真实的生活中去触摸、感知家人,明白了父母为我们无私的付出。还发现虽然

4、自己只给妈妈洗过一次,却让妈妈激动不已:有的一个劲地夸自己长大了;有的吃饭时不断给自己夹菜;有的激动地哭了从孩子们的话中,读出他们知道了该如何去孝敬长辈,如何用感恩的心去对待生活,对待生活中的人和事。实践2:课后实践促深化这课前作业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课堂上涌动的是真情,突显的是亲情。在课后的延伸实践作业中,让学生每天为亲人做几件事,可以扫地、洗菜,可以给远方的亲人打电话等实践作业。家长反馈学生实践认真,不仅学会了理解父母,学会了关心别人。在生活中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如吃饭快了,有礼貌了实践3:课外活动促养成学生的品德是在接受外部影响并通过主体内化过程才形成的,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越强,道德认识

5、就越深入,道德内化的程度就越深,教育的效果也就越好。如教学规则在哪里后,笔者根据教学要求,结合学生在大队活动中所学的交通法律法规知识以及亲身经历的交通实践和演练活动,课外组织学生查看城乡各条公路的车辆、行人的交通情况,查看通过本镇的几个主要国道道口的行人横穿马路情况,向协警询问此道口近期出的交通事故及事故原因,到繁忙的道口当一次小交警等,通过实地调查,具体的事例和直观的数据说明,只要不遵守交通规则,就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不幸,通过活生生的事例,使学生认识到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收到了课堂上难以获取的效果。同时让家长带孩子去超市和自己的单位了解各种规则,通过实地了解,明白规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由

6、此联系到自己的学校生活,认识到我们必须要遵守学校的规则,使“规则”深入人心。这样的课前、课后实践作业,使我的品德课堂不仅成了联系生活的桥梁,还成了我们的精神补维站,为学生的德育有效实践搭建了一个平台。思考二:有效德育需家校合力本人认为,要提高德育的有效性,除了需要一定的“回家作业”,还需要品德教育主动与家庭教育结合,加强品德课与家庭教育的紧密联系,努力使家校联系成为制度化和经常化,有利于形成教育合力,提高实效。实践1:请家长当好配角以“我爱我家”的教学为例,在布置学生课后实践作业时,为保持活动的有效开展,我向家长写了一封信,请家长当好配角,帮忙记录孩子在家的表现,根据表现的好坏,在相应栏目以加

7、星的方式进行评价,通过“家校联系手册”,及时反馈孩子在家的表现。渐渐地学生的行动也感染了自己的父母,很多家长都认为这个活动很有意义,他们抓住机会与孩子交流感情,并表示要与孩子一起孝敬长辈,关心他人此类活动让家、校联系更紧密,对提高德育的有效性起了促进作用。实践2 :请家长走进课堂请家长走进课堂,参与到我们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来,让家长共同来关注生活中的共同问题,了解我们品德课中的学习内容,了解我们的教学方向,了解课堂中的孩子。在教学节约用水时,我发现“浪费水资源”不仅是孩子中的普遍问题,更是全人类的普遍问题,于是,我就大胆地请家长走进课堂,通过和孩子五次“共切苹果”的共同体验,来知道我们全人类可使

8、用淡水资源只有1/32苹果上切下的苹果皮上的一点点,从而来认识到淡水资源的匮乏,再通过反思自己的行为来进一步形成节约用水的共识;最后,通过请家长和孩子共同制订力所能及的节水计划(课后实践作业),使德育的功效不仅体现在孩子的身上,更是体现在家庭行动中,真正提高德育的有效性。实践3:请家长走上讲台新课程改革鼓励教师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以寻找更受孩子欢迎,更适合他们的教育手段。那么,“家长”是我们课程资源中一个可充分利用的资源。我们不仅要请家长当好配角,参与学生在课外的评价活动,请家长走进课堂来共同体悟,还可以请家长走上讲台。家长的悉心讲述不但可以深深系住孩子们的心,促进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亲情交流

9、,而且能让孩子从不同角度认识自己的父母,从而产生无以名状的自豪感!从而,使德育工作深入心中,德育实践有效提高。在教学餐桌上时,其中有一环节,请家长带着自己孩子的用餐录像走上讲台,讲述自己孩子的用餐习惯和用餐态度。当某一家长上台时,他的孩子会情不自禁地带头鼓掌,并听得特别认真。当家长讲到他用餐习惯上的缺点时,他会红一下脸并低下头表示不好意思,有相同不足点的小朋友也会红一红脸,并偷偷地讲一句:“原来我这样吃饭挺难看。”当讲到他们的优点时,他们会开心笑,并用食指和中指作出“V”状。通过家长用事实讲述身边的故事,使小朋友深深感悟到在餐桌上该如何做,才能使自己营养全面,健康成长。在课后反馈中,家长纷纷反

10、映孩子有进步,不吃蔬菜的小朋友,也会勉强让自己多吃点,爱吃油炸食品的,也相应地减少了,总而言之,由于家长的参与使我们的德育功效得以彰显。除此之外,还可以“家校联系手册”、“家长学校”等方式架构起学校与家庭的桥梁,实现家校互动、共同育人的目的。思考三:有效德育需加强横向联系德育课程强调要回归生活,对学生来说,各科学习就是其现实生活的主要内容。从这个意义上讲,学科教学必然是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随着道德学习心理研究的逐步深入,人们也已经越来越感到仅仅依靠专门的课程渠道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德育问题,德育必须整合其他学科教学资源,借助各学科教学进行道德教育,既是开发德育课程的需要,同时也是淡化教育痕迹,提

11、高德育艺术性,实现道德内化效力的途径,最终实现德育的有效性。实践1 :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燕子去了,有再回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是在教学珍惜时间时,上课伊始请孩子们欣赏的配乐散文诗匆匆,整堂课在朱自清的这段关于时光匆匆的经典感叹中拉开序幕,引发孩子们在充分感受时光宝贵的同时开始了珍惜时间的思考。在教学你我他时,结合美术中常用的线条和色彩帮助教师达成让孩子赏识、悦纳自己的目标。在教学纸的心声时,和孩子们一起进行了以下计算:生产1吨纸需要木材0.875吨,煤0.5吨,水375吨,造成35%的水污染,如果每人

12、节约1张16开的纸,全国约有1.3亿个小学生,就可以节约1.3亿张纸。而1千克16开的纸大约是400张,这样全国小学生节约的纸就有:1.3100000000400=325000(千克)=325吨,它可以节约284.40吨木材、162.5吨煤和121875吨水。利用数学课中的计算,让孩子明白了不节约纸张会造成这么大的浪费,节纸观念深入人心,同时让我们深深感悟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总之,品德可以加强同语文、美术、音乐、科学等学科的联系,还可以在课堂上实现地理、品德、人文、历史、自然等多学科、多领域的交叉,实现多重教育的价值。实践2:加强与学校活动的联系把品德课程学习与班级生活

13、、班级活动、节日庆祝活动等结合起来,有利于促进学生品德和社会性的发展,有利于品德课程目标的实践。在教学了“我爱秋天”这一主题课时,将教材中我爱秋天的内容与班级秋游、野炊活动中学生的表现、体验结合起来,引导着学生积极投入到一个个的秋游活动中,有的用相机拍取秋景,有的用画笔画,有的收集秋叶、秋果、秋花,小心珍藏,有的干脆躺在草地上,享受秋风和秋日,还有的在避风处搭起“灶台”烤蕃薯呢。在整个活动中,他们以主体的身份实践着自己的生活,积极主动地创造和发展他自己的生活。教学中秋节时,如何让学生能在一种自然的情境中自觉地学习,主动地探究,积极地感悟?我有意将这课教学内容安排在中秋节的前一周开始,让学生去超

14、市感受过节的气氛(铺天盖地的月饼),收集跟中秋有关的故事、古诗,欣赏不同形状的月亮到了中秋节的时候,他们就能主动地参与活动了,讲嫦娥奔月的故事,念古诗背童谣,欣赏圆月,品尝月饼“每逢佳节倍思亲”,在活动即将结束时,有外地的学生想起了家长的亲人,有学生想起了在外做生意的父母经过这样的结合,拓展了品德教学的时空,提升了节日活动内在价值,更从本质上充实了学生的精神生活。其实,我们的品德课程还可以同“传统教育活动(雷锋日)”、“社会实践活动(去敬老院)”、学校的“开门红”、少先队“献爱心”、“诚信月”等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过有德性的社会生活,从而实现德育的有效性。总之,品德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并不能一蹴而就,要将品德课程向课外延伸,使德育有效回归生活,一定还有许多更好的做法,我们只有且行且思,且思且行,不断探索,不断提升,才能达到理想的德育境界。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