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练习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31734893 上传时间:2023-10-2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最新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最新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最新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最新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练习(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资料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练习.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练习一、终不知车 方孝孺 越无车,有游者得车于晋楚之郊,辐腐而轮败,辊折而辕毁,无所可用。然以其乡之未尝有也,舟载以归而夸诸人。观者闻其夸而信之,以为车固若是,效而为之者相属。他日,晋楚之人见而笑其拙,越人以为绐己,不顾。及寇兵侵其境,越率敞车御之。车坏,大败,终不知其车也。 【注释】越:越国。“辐”(f)”与下文的“辊(n)”、“辕(yun)”均是古代大车上的部件。诸:相当于“之于”。相属:一个接着一个。绐(di):欺骗。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4分) (1)辐腐而轮败 ( ) (2)以为车固若是( )(3)效而为之者相属( )(

2、4)越人以为绐己,不顾(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舟载以归而夸诸人。 (2)及寇兵侵其境。3读了这则故事后,你从越人身上吸取了哪些教训?(3分) 二、投笔从戎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王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之志哉?”久之,显宗问固:“卿弟安在?” 固对:“为官写书,受直以养老母。”帝乃除超为兰台令史。(后汉书班超传)注

3、释徐令:徐县县令。执:操持,做。研:通“砚”。32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1分)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学习)有口辩,而涉猎书传(广泛搜寻)尝辍业投笔叹曰(停止)帝乃除超为兰台令史(罢官)为官写书,受直以养老母(报酬)A BC D33下列句子中的加粗字与“不耻劳辱”中的“耻”字活用情况相同的一项是( )(1分)A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B居家常执勤苦。C外连横而斗诸候。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34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相同的两项是( )( )(1分)A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B卿弟安在C兄固被召诣校书郎D立功异域E豫州今欲何至35“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这句话的正确

4、翻译是 ( )(1分)A家境贫寒,班超常常替官府雇佣人去抄写来供养(母亲)。B家境贫寒,班超常常被官府雇佣去抄写来供养(母亲)。C家境贫寒,班固常常被官府雇佣去抄写来供养(母亲)。D家境贫寒,班固常常替官府雇佣人去抄写来供养(母亲)。36根据文意,回答下面两个问题。(2分)(1)班超、班彪、班固这三个人是什么关系?(2)班超在为人、品行方面有哪三点比较突出?三、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阅读训练】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书遂大进( ) 平生于书( )或答人简札( )少不当意( )2翻译少不当意,必再

5、三易之不厌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3下例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饮于河、渭 平生于书B书遂大进 肃遂拜蒙母C日以十本为率 自为其名D故日月星辰移焉 故愈老而愈益精妙4. 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四、【原文】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注:媪(o)年老的妇人。杵(ch)棒槌。卒业完成学业【阅读训练】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去:( ) 方:( )欲( ) 还:( )2、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各指代什么1)问之,曰:欲作针。( )2)学而时习之(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6、4.补充下列句子省略的成分( )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问之,( )曰:欲作针。5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答:五、薛谭学讴【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注解】讴:这里是歌唱。饯行于郊衢:饯,设宴送行。郊衢,郊外的大道边。抚节悲歌:抚节,打着节拍。薛谭乃谢求反:谢,道歉。【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未穷青之技( ) 秦青弗止( )响遏行云( ) 薛谭乃谢求反( 2翻译: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3这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4薛谭身

7、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六、守株待兔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16分)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兔走触株( ) 因释其耒而守株( )冀复得兔( ) 而身为宋国笑( )2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与“而身为宋国笑”中的“为”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B、为人谋而不忠乎 C、始悟为山市D、此何遽不为福乎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4、为什么宋人不会再得到兔子?(七)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8、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1、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蜀之鄙有二僧:_ _ 吾欲之南海:_ _顾不如蜀鄙之僧哉:_ _ 是故聪与敏_ _2、翻译划横线的语句。子何恃而往3、作者分别举“贫者”“富者”的例,采用的是一种_方法,这样写,是为了说明人之为学,关键在_ _。(八)王冕僧寺夜读宋学士文集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

9、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暮归 归:回来 B.父怒挞之 之:代词,代王冕 C.执策 执:拿,握 D.冕因去 去:到2.翻译下列句子。(听已,辄默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3.从本文中可以看出,王冕后来之所以成为著名的画家、诗人,其根本原因是4.我国古代有许多勤学的故事,除了王冕好学,你还知道哪些勤学的故事?(至少写出2个)九、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

10、绩,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苦也。”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 。孟母曰:“自废学,若吾断斯织也。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今而废之,是不免于厮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何以异于织绩而食,中道废而不为?宁能衣其夫子而长不乏粮食哉?女则废其所食,男则堕于修德,不为盗窃则为虏役矣!”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师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1、 解释词语孟母方绩 孟子惧而问其故 问则广知宁能衣其夫子而长不乏粮食哉 孟子之少也2、 翻译句子孟母以刀断其织。 旦夕勤学不息3、 孟子“遂成天下之名儒。”他成功了,你能从文中探知孟子成功的原因么? 4、孟母对儿子的谆谆教导,使人信服,

11、你能对她的教育方法加以评点么?十、顷岁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以文字问之。云:“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见之。”1、 解释下列词的意思 尝 工 过 疵2、 指出下列句子中“之”指代的含义尝乘间以文字问之 唯勤读书而多为之 多作自能见之3、欧阳修认为写好作文的诀窍是十一、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1、在文中括号内解释加点的字2、翻译句子。 华捉而掷去之:十二、

12、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1、解释词语 或 弗受 以示玉人 尔以玉为宝 若以与我 丧宝 人有其宝2、翻译句子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3、你是怎样看待子罕“珍宝”观的?十三、揠苗助长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注】闵:担心,忧虑。揠:拔。芒芒然:疲劳的样子。槁:枯死。1、 文章第二段批评了哪两种人?他们的错误实质是什么?2、 说说这则寓言的现实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