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相关理论知识(三)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31734280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阅读教学相关理论知识(三)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阅读教学相关理论知识(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阅读教学相关理论知识(三)(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阅读教学相关理论知识(三)合山市河里镇中心小学 兰金美一、阅读教学设计 阅读教学设计要注重四个阶段:(一)启动准备阶段调动已有经验,进入课题情境。让学生从学习动机、情感态度和已有知识经验两个方面,做好阅读前的准备,人人带着积极的阅读期待进入学习情境。每次读书之前,教师都要精心设置一个导入过程,或用简洁生动的导语,或借助于挂图、实物、音像手段等把学生带入课题情境。要让学生主动接触课题,把“发现”的机会留给学生,让他们大胆猜测,提出问题,造成悬念,激起遐想,形成期待,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跃跃欲试的状态下进入阅读,而不是枯燥刻板地提出一、二、三、四的指令性要求,让学生去被动地完成。(二)主动自学阶

2、段自主读书探究,潜心感悟体验。 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形成的,不同的年级对自主读书探究的要求应有不同的层次等级。中低年级首先要让学生充分接触语言文字材料,切实过好认读关,在此基础上初步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步加深探究的深度,引导学生尽量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加工整理课文信息,捕捉课文要点,发现疑难问题,寻求独特体验。 1初步认读,整体把握。 (1)是要提高自学生字和自读课文的能力。在熟练掌握汉语拼音的基础上,教会学生联系课文语言环境主动自学生字,把识字与读书结合起来,尽快做到寓识字于读书活动之中,使识字读书可以同步进行,相互促进。要切实加强朗读、默读训练,特别要在读得正

3、确、连贯上下功夫。不但能读准生字新词,还要能快速辨认标点符号,合理进行词语组合,读出句子,形成语流,把书面文字符号“复制”转换为现实言语。 (2)是要注意语义疏通,快速捕捉课文内容梗概。要有意识培养学生的注意分配能力,读书时能合理调动多感官参与。目视、口诵、耳闻、心维,一边读一边快速检索贮成在记忆中的“心理词典”,联系课文上下文和生活实践理解词语,并对课文进行语义的疏通与整合,引导学生敏锐地察觉课文的主要话题,发现比较明显的主题词, 主题句和主题段,从而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精读探究,自求得之。 古人云:“学贵自得”。随着年级的提高,要逐步加强精读感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努力探究,自

4、求得之。通过语言文字,再现事物表象,进入课文意境,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了解写作意图和方法。即:循文、明象、体情、悟道。 (三)联动合作阶段学生讨论切磋,教师指点示范。 先让学生用读、说、演、试等多种形式,汇报、表现自己的探究所得与独特体验,提出自己所发现的疑难问题;再开展合作学习,通过 讨论交流,辨析评议。再由教师指点示范。这样,集思广益、协作解决问题,达到资源共享,互相促进,教学相长。 (四)能动转化阶段熟读背诵积累,积极迁移运用。 在这个阶段,要让学生选用自已适合的方式,欣赏品味课文的语言美、形象美、意蕴美、音韵美。背诵、摘抄自已喜欢的部分,有重点地整理读书笔记,积累语言材料,丰富语感经验,提高语文素养。积极模拟的交际情境,寻找和创造实践的机会,把从课文中学到的语言、观念、方法等投入周转、进行实际运用。 二、阅读教学中常用的方法1.讲读法; 2.熟读课本法; 3.朗读表演法; 4.创造性复述法; 5.预习课文法; 6.快速阅读法; 7.读写结合法; 8.探究性阅读法;9.换词操练法; 10.情境教学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