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学案5新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31734117 上传时间:2024-01-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学案5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学案5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学案5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学案5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学案5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学案5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学案5新人教版必修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 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课标点击】1. 以碳循环为例,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2. 尝试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3. 说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4. 关注碳循环平衡失调与温室效应的关系。学习重点 :分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学习难点 :说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自主探究】1、 学海导航:知识点观察与思考归纳与结论一. 碳循环1.物质循环的概念2碳循环1.物质循环的范围2.物质循环的“物质”指什么?3.物质循环的特点1.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 等化学元素,不断的进行从无机环境到 ,又从_回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2. 物质循环的特点是一方面具有 ,另一方

2、面可以被生物群落 利用。4.观察图511思考碳在自然界中的主要存在形式碳是如何分别进出生产者、消费者、消费者各个环节的(以什么形式、通过那种生命活动、形成那些产物等)?3.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 的形式循环的。4.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通过 作用或 作用,从生物群落进入无机环境通过 ,在生物群落之间主要以 的形式通过 或 传递。5.温室效应的成因,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5. 温室效应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烧,打破了生物圈中 的平衡,使大气中 含量迅速增加造成的。二. 实验: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仔细阅读思考探究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的区别探究性实验的一般步骤(1)

3、(2) (3) (4) (5) 三.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阅读课文找出二者不同点及联系不同点:物质循环的特点是 , 能量循环的特点是 。联系: 物质作为能量的 ,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 ,使物质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2、 精析:大 气例1我国北方处于稳定状态的某森林生态系统,其碳循环如右图,箭头和字母分别表示碳元素的传递方向和转移量。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b d动物物物植物五A.夏季,abce B.秋季,efg gC. 春季,gbef D.冬季,dcf c e f 土壤中的微生物 c解析:我国北方的夏季昼长夜短,气温较高,生产者同化作用占优势,生长较快,因此

4、abce ;在秋季,植物的遗体、残枝、败叶相对增多,动物粪便增多,而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相对稳定,由于气温变低,土壤中的微生物代谢变缓、繁殖变慢,因而efg ;在冬季,动物呼吸作用加强以维持体温,即d值增大,而动物可摄入的有机物相对减少,即c值减少,可能的关系是dfc。答案:A 例2右图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D为大气, C请据图回答问题 (1)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 固 D定太阳能开始的。 (2)碳元素在大气中与A、B、C、之间的流动是以 A B 形式进行的,在生态系统的各成分中,A为 ,B为 。 (3)图中DC过程是通过 作用实现的,CD过程是通过 作用实现的,BD过程是通过 作用实现

5、的。 (4)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碳返回大气中,而另一部分则以 形式储存在地层中,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 的形式循环。 (5)碳循环的同时一定伴随着 。解析:在生态系统中,碳元素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始终伴随着能量流动,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开始的,并进入生物群落随食物链而流动。生物群落中的碳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返回到大气中,但其中一部分碳则以化石燃料的形式储存于地层中。答案:(1)C 生产者 (2)二氧化碳 消费者 分解者 (3)光合 呼吸 分解(4)化石燃料 二氧化碳 (5)能量流动【自我诊断】基础题1.切断下列哪一过程,生态系统中的碳循

6、环将会停止( )A化石燃料的燃烧 B.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C动物的细胞呼吸 D.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2.(2003年高考江苏卷)火灾常给森林带来较大危害,但是在某些国时对寒带地区森林中的残枝落叶等进行有限度地人工火烧,以对森林进行资源管理,这种人工火烧的主要目的是( )A.消灭森林病虫害 B.刺激树林种子萌发 C.加速生态系统的分解过程 D.提高森林的蓄水能力3图示生态系统中a, b, c三类微生物参与碳循环和氮循环的部分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 c过程可增加土壤肥力B硝化细菌可参与c过程C参与b过程的生物属于异养厌氧型生物D. b过程导致土壤肥力下降而对氮循环不利4.在自然生态系统中,

7、物质是能量的载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能量可驱动物质循环 B物质和能量可循环利用 C能量只能在食物链中流动 D能量和生物数量金字塔均可倒置5.在适宜的温度光照条件下,在同时盛有水生动物和植物的养鱼缸中,当处于下列哪一种情况时,整个鱼缸的物质代谢恰好处于相对平衡 ( ) A动物的呼吸作用等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 B动物呼吸作用吸收的氧气等于植物的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C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CO2输出量等于植物光合作用CO2的吸收量D动物CO2的输出量等于植物CO2的输出量6在碳循环过程中,使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相联系的生理作用是 ( )光合作用 蒸腾作用 呼吸作用 化能合成作用ABCD7右图某生态

8、系统部分物质循环的简图,其中F表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下列各项正确的是( )A若F为大气中的CO2,则碳元素在图中过程中均以CO2形式传递B若F为大气中N2,则过程不存在,过程中表示固氮蓝藻的固氮作用C若F为大气中的SO2,则图解可表示硫循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是过程的加剧D若F为无机环境中的NH3,则过程一般不存在,过程可表示硝化细菌的化能合成作用8.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的 B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物质在整个生物圈的循环 C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能在生态系统中循环 D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没有任何联系9.生态系

9、统的物质循环,其物质是指.( )A.细胞中的蛋白质和核酸 B. 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基本元素 C.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元素 D.组成细胞的各种化合物10下列哪一项不是维持大气中CO2含量平衡的因素( )A火山爆发、岩石风化B食物链的传递C有机物的分解D含碳物质的燃烧拓展题11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是 排泄物、杂屑(肥料) 太阳辐射作物蚯蚓食用菌家畜 秸秆 粪屑 杂屑 籽实 (饲料) 产品输出 产品输出 产品输出A.物质经过多级利用,实现了良性循环B.每一级生产环节都获得产品,提高了经济效益C.由于食物链延长,能量逐级损耗,系统总能量利用率降低D.由于各级产物都可以利用

10、,减少了废物和污染12下图是生态系统种碳元素循环模式图。图中的箭头表示这种元素的循环利用,但图中缺少了一个重要生理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CO2 O2 A B C 动植物遗体和排泄物 D 煤和石油(1)A、B、C、D各是什么生物? A B C D (2)写出所示过程的名称 (3)图中缺少的生理过程是 。用箭头在图上表示。(4)参与过程的生物种类有 。这些生物的新陈代谢类型:同化作用方式属于 ,异化作用方式属于 。(5)由此可见,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具有以下特点: 。 。13. 给你下列材料用具,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探究土壤微生物是否对淀粉有分解作用。材料用具:土壤,纱布,烧杯,试管,酒精灯,淀粉糊,斐林试剂,蒸馏水,清水。(一)补充实验步骤:(1)制备含微生物的土壤浸出液; (2)(二)预测可能的实验现象及结论:相关链接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关于生物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可以概括为右图(物质循环以碳循环为例)(图8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