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范文(2篇)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31734113 上传时间:2024-01-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范文(2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范文(2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范文(2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范文(2篇)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范文(2篇)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范文(2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范文(2篇)(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范文一、课程标准对科学的目的要求教学目的:指导学生获得一些浅显的自然科学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科学兴趣,以及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使他们受到爱家乡、爱祖国等思想品德教育。教学要求:1、指导学生认识周围自然界常见的事物及相互之间的联系,了解自然的概貌和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指导学生获得浅显的生理卫生知识,促进他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2、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主要包括初步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启发他们的创造能力。3、发展学生对自然界和科学技术的兴趣爱好,对学生进行相信科学,破除迷信等科学自然观的教育,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认真细致,追求新知识等科学态度

2、,热爱大自然,爱劳动的思想感情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二、本册教学目的要求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以地球上的物质及变化、生物体的外部表象及内部结构、机械与物体的运动为主要内容,展开科学探究活动,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起来,促使学生在“事物宏观的外部表象与微观的内部特征”之间建立联系。三、全册教材分析全册共23课,外加两课研究与实践。从知识结构上分七单元:物质的变化、人的一生、微小的生物、地球和地表变化、物体的运动、生活中的机械、研究与实践。物质的变化单元在学生了解常见物体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对物质的多样性进行观察、实验,用辨证和联系的观点看待事物的变化。人的一生单元通过搜

3、集、整理自己生长发育过程中呈现的特点,从微观处认识生物的基本的构造和功能,理解遗传和变异是生命呈现出的共同特征。四、教学重点、难点五、课时安排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3课时第二单元人的一生3课时第三单元微小的生物4课时第四单元地球和地表变化7课时第五单元物体的运动2课时第六单元生活中的机械6课时研究与实践2课时六、改进教法提高教学质量的设想引导学生借助他们不断丰富的间接的生活经验,切入到科学探究活动之中。培养学生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不断创新的意识。引导学生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新事物,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范文(二)本册内容由“工具与机械”“形状与结构”“能

4、量”和“生物的多样性”四个单元组成。第一单元机械和工具本单元介绍了常用工具杠杆、轮轴、滑轮、斜面的原理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尤其是结合常用工具和实验器材设置了许多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探究活动,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掌握各类机械和工具的特点和作用。第二单元形状和结构学生要认识身边常见的梁、拱形、框架等形状结构,研究物体不容易倒的形状特点,探究怎样用纸做一座,能承重的桥。认识到不同的形状和结构的承受力的特点,能够应用这些特点在满足不同的需要。第三单元能量学生要制作和研究电磁铁,探究玩具小电动机怎么会转动起来,研讨各种能量形式及其相互转化。通过研究初步建立起能量的概念,知道电可以生磁,能量的相互转化,最

5、后了解太阳能的转化与储存。在本单元从实验材料的选取到各种不同的设计都能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第四单元生物的多样性本单元学生要调查校园里的生物的种类和分布,探究不同环境对生物种类和性状的影响,了解生物多样性与环境的关系,已经生物多样性的意义。一、教学指导思想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的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科学探究方法,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二、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分析、推理能力也有明显的提

6、高。然而学生的抽象思维仍需要借助直观形象的支撑,在教学中仍需要借助大量的实物或模拟实验来帮组学生形成科学概念。大多数学生具有基本的探究学习的方法,也形成了初步的过程与方法意识。小组合作的模式基本形成,但在合作技能、协作、交流的方法上还缺乏相应的技巧。四、教学目标分析(一)科学概念、掌握常用的机械和工具的特征,并能设计和制作机械和工具。、观察和研究常见的形状和结构,并设计和制造自己的“桥梁”,体验科学与技术结合的乐趣。3、研究热和燃烧的关系及其原因,并能结合日常生活进行分析和阐述。4、了解能量以及能量的变化,并能在实验操作中亲自去感受。(二)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

7、题的能力,使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实验中的观察能力、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4、培养学生利用书籍、网络、报刊等查阅资料,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保持和发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数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8、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培养学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的意识,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学生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3、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的意识,敢于争辩的胆识,同时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合理的表达自己的见解。五、本期教学重难点(一)重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假设能力。、在实验中,培养学生认真收集数据,尊重数据,以严谨的态度得出结论,杜绝主观臆测。3、本册的许多内容在三年的学习中已有积累,应注意将已有知识与现有知识相结合,进行梳理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知识网络。(二)难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假设能力。、在实验中,培养学生认真收集数据,尊重数据,以严谨的态度得出结论

9、,杜绝主观臆测。3、落实教材中的实践和创新活动。六、具体的措施、把握学生科学学习的特点,因势利导。增加学生主动参与研究的机会,在问题创设中注重学生更深入的思维参与。、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3、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4、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5、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6、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生物的多样性”单元实验操作较少,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呈现,丰富学生的直观印象。也是培养学生搜集信息能力的好机会。7、利用评价导向,鼓励学生参加科技小制作、小研究活动,。本学期的课时共_节,前_个单元安排_个课时,后一个单元安排5课时,个课时的复习课,个课时的机动时间,对于某些典型的过程与方法活动进行充分的探究活动。第页共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