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电大《古代小说戏曲专题》作业1—4答案小抄【精心编辑】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31733948 上传时间:2022-09-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9.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电大《古代小说戏曲专题》作业1—4答案小抄【精心编辑】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最新电大《古代小说戏曲专题》作业1—4答案小抄【精心编辑】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最新电大《古代小说戏曲专题》作业1—4答案小抄【精心编辑】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最新电大《古代小说戏曲专题》作业1—4答案小抄【精心编辑】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电大《古代小说戏曲专题》作业1—4答案小抄【精心编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电大《古代小说戏曲专题》作业1—4答案小抄【精心编辑】(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大古代小说戏曲专题作业14答案小抄(精心编辑)古代小说戏曲专题作业作业1一、话本,就是说话人说话的底本,它主要包括讲史和小说两大类。前者是用浅近的文言讲述历史上的帝王将相的故事;后者指的是用通行的白话来讲述平凡人的故事。宋代的讲史话本有五代史平话、大宋宣和遗事、全相平话五种等。这些话本以正史为主要依据,但也采入一些传说、异闻等,同时也不免虚构,以增强吸引力。它们的情节往往较曲折,篇幅较长。元明清的历史小说正是由此演变而成的拟话本是明代兴起的短篇小说的一种创作形式,它是由文人模拟宋元话本而创作的。它与话本的共同点是它们都是白话小说;其不同点是拟话本不再是说话艺人说唱的底本而是专供人们阅读欣赏的

2、文学作品。拟话本的出现标志着宋元以来的讲唱文学已逐渐脱离了口头创作阶段进而发展成为作家的书面文学。其代表作品主要有:冯梦龙的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喻世明言(简称三言),凌蒙初的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简称二拍),陆人龙的醒世言,周清源的西湖二集于霖的清夜钟以及佚名的石点头醉醒石等。二、书上P107的其一、其二、其三。三、【市井之作 心为物役】如前所述,话本“说话”艺术的文字底本或记录本,而话本的作者往往就是“说话”人或底层文人。细究一下流传下来的有记载的“说话”人民。如粥张三、酒李一郎、张墨踢等,大半是他们的绰号,或是以前曾做过街市的买卖人后改行“说话”人而仍袭其旧称,或因擅长在演出事效仿买卖的

3、动作和语言而得名,或因形容他们说话的技巧而得名的诨名,总之,从这些名称可以断言他们的身份都是出身市井的下层人民,他们以“说话”为生。即使有的话本作者不是“说话人”本身,那么他们也往往是卖艺人或不第的举子暨所谓文人,他们也是为创作而不得不贴近市井阶生活的人,他们的作品主题思想也必离不开市井生活,故所以小说家话本又都可概称为市井之作。四、书上P124的“精心构思巧合成功关键就是“太湖”这一地理环境”。古代小说戏曲专题作业2同学发言摘要一:水浒传的核心内容就是写一群江湖好汉,基本精神就是宣扬江湖义气。南宋时期,朝廷腐败,贪官当权,政治黑暗,民不聊生。水浒传中许多重要人物都是被官府所迫,逼上梁山。所以

4、说,梁山好汉的大聚义绝非偶然。但要说这是一场农民起义,还是十分勉强。 同学发言摘要二:以宋江为首的梁山并没有真正起义。一开始就那么几个好汉加几百兵马,可能没有起义的资本。过了一段时间,兵马有几千了,却并未像一般的起义军,有攻城略地的方略,有“均贫富”之类的纲领,带领群众,杀向皇都,夺取政权。好汉们只是聚义于梁山,在周边小城打打仗,然后去大城中闹闹事,仅此而已,怎谈得上起义?最后,兵精粮足,连朝廷都认为梁山“贼势浩大”,可宋江却想投降朝廷。同学发言摘要三:宋江举着“替天行道”的大旗,要“反贪官不反朝廷”。其实这很可笑。贪官在哪里?在朝廷;谁能管得住贪官?朝廷;贪官为何腐败?因为朝廷腐败,皇帝无能

5、,所以形成了朝廷是贪官、贪官是朝廷的尴尬局面。正因如此,宋江攻击的目标也出现问题,“反贪官不反朝廷”就自相矛盾了。梁山好汉的悲惨结局其实早就被这“反贪官不反朝廷”的方针牢牢锁定!这大旗一举,更谈不上什么起义。自己观点:水浒传不算农民起义“农民起义”是个很有魄力的词汇,判定是否农民起义,需具备三个条件:是否设定了推翻旧皇权国家体制的政治纲领,是否颁布了一套用以治国安邦的法度体系,是否以正式的政治集团名义与朝廷分庭抗礼划地而治。 水浒传的核心思想,无非是施耐庵的招安大计,此大计不具备农民起义的三大属性,因此非属农民起义,相反江南方腊的起义军才是真正的农民起义,而梁山好汉的所谓“替天行道”,终究不过

6、是绿林草莽的一厢情愿。 宋江没有政治纲领,只有满腔的忠君思想,何来起义之说?所谓的“梁山好汉”,大多时间干的事儿无非是杀人放火抢掠财物。招安之后,又恰是朝廷鹰犬,竭尽做奴做狗之事,何来政治集团? 农民起义的特征是以武定国,以文安邦,可惜梁山之中,文者不多,武夫到是不少,定国也是帮着赵宋王朝定国,而非以起义的方式定国。 宋江一心一意为招安,其核心理论是:归顺朝廷,为梁山好汉们在庙堂上觅得一处安身立命之所,更推崇诸如“为朝廷尽忠,以光耀祖宗门楣”之类的玩意,这和农民起义的本质相差甚远,更何况,梁山108将中,真正农民出身的鲜有几人,半数以上都是犯了死罪的朝廷命官,还有不少是生性喜欢杀人越货的强盗,

7、加上一些喜欢打抱不平的武侠,甚至还有一些根本就是地主阶级出身的破落户或没落贵族,如此散乱的绿林组织,农民何在?农民起义的说法又从何来?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作业3答案三、红娘形象之我见在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中,“家生婢女”红娘聪明、伶俐、热心、正直的形象,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且在后来的剧作中一再出现,取得了远较莺莺为重要的地位。剧中的红娘有着过人的胆识和才干,心直口快,泼辣爽直,重情重义。可以说,西厢记没有红娘,情节将惨淡无光,而崔、张的婚事也可能只是个泡影罢了。红娘形象代表了正义、智慧和力量,也代表了在当时社会前提下女性理性的觉醒和主体意识的萌动。红娘性格中最能打动人心的是她的心地善良助人为

8、乐的高尚品质和她的正义感,这也是她性格中最闪光的地方。剧中一开始就说她是相国之女莺莺的贴身丫鬟,老夫人让她服侍莺莺,让她“行监坐守”。但是,在莺莺和张生一见钟情,两情相悦时,她主动站了出来为两人穿针引线。比如在“酬韵”一折中,莺莺和张生隔墙吟诗,红娘催促道:“姐姐,有人咱家去来,怕夫人嗔着”。此时连张生都怨她“不做美的红娘忒浅情”。但是,当两个人历尽坎坷即将成婚之时,老夫人的赖婚,激起了她的不平和正义感,于是她更加义无反顾的帮助,尽一切力量将两人撮合到一起。当张生绝望不知所措时,红娘主动为其出谋划策,让张生在夜晚趁莺莺在后花园烧香时通过琴声以明心志,并且不再催促莺莺回去,而且借口“瞧夫人一会”

9、,有意让出空间让他们充分的交谈。当莺莺请她去看望张生,她没多作推脱就答应了。她感谢张生一封书信救了“俺一家儿性命”,她同情莺莺、张生婚姻的受挫,她更为夫人的“失信”而不平。显然,红娘是一个恩怨分明,重情重义,有着强烈正义感的奴婢,而不是一个惟命是从、唯唯喏喏的丫鬟,这也是她最终违背夫人之命,热心帮助莺莺、张生走向团圆的根本原因,也是她个性之所在。 红娘的正义还表现在她充满反叛精神。按常理来说,崔、张的“自由”婚姻,在充斥着封建礼教的社会背景下,应该算是大逆不道的,但红娘作为一位老夫人派来看守小姐的丫头,不仅不提醒“主子”,反而“推波助澜”,还成为这场婚姻得以美满结局的主要的牵线搭桥之人。在愿天

10、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宗旨下,红娘是一个美好的化身,是美满婚姻的代言人。在这场叛逆的婚姻中,红娘不畏老夫人严词,几次三番周转于崔张之间,为他们安排月下听琴,并有晓夜奔走,传书递简等一系列行动,反映了她对这场恋情的支持,对真情的尊重,以行动表现了红娘的反叛精神。红娘的可爱之处还表现在她机警聪明,有高度的警惕心和保护意识又富于同情心,她常在崔、张的爱情处在“矛盾期”的时候,以其特有的机警使矛盾获得解决。在为崔张二人撮合过程中,她知道莺莺有“撮盐入火”的性子,有“心肠儿转关”的狡狯,于是她处处试探、揣度,照顾着小姐的自尊心,忍受着怀疑和指责。而张生是个缺乏社会经验的青年书生,在追求莺莺时不时流露出狂热

11、的态度,他的深情和弱点都呈露在外面。于是红娘又不得不警惕着张生。同时,做为这场婚姻的一大障的老夫人,红娘依旧需要谨慎着,这样,一个小小的人心丫鬟夹杂在小姐,张生,老夫人三者之间,她担承着种种压力,却义无反顾地为别人合理的追求竭心尽力。而王实甫愈写红娘的 “两下里做人难”,愈写这“缝了口的撮合山”在困境中巧妙周旋,就愈能生动地表现她机智倔强的个性,这也是她能在相国府应变自如,独善其身的诀窍。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如此的一个代表着健康的生命,富有生气的丫鬟形象是带着理想化成分的。剧中说她是个丫鬟,但是我们却很难看出真实的尊卑主仆身份,放眼望去几乎“人人平等,富有民主”,说她是丫鬟,她却老是处在居高

12、临下的地位上,无论张生的酸腐、莺莺的矫情,还是老夫人的固执蛮横,都逃不脱她的讽刺、挖苦乃至严辞驳斥。主子小姐一会儿叫她“小贱人”,一会儿改口叫她“姐姐”;老夫人骂她“小贱人”,但是一番理论过后,又不得不服软的说“这小贱人也道的是”,马上又肯定了她。如此的一个敢与老妇人抗衡,与小姐戏弄的“放肆的大胆的”丫鬟形象在当时实难找的到。这不得不说是作者理想化的塑造,更进一步来说是对女性命运的同情,或者叫对女性独立意识觉醒的期望和呼唤吧! 在西厢记的时代里,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是十分艰难的,千百年来她们一直处于一个依附从属的地位,“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亡从子”以及“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教条更为沉重的制约

13、着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然而,在红娘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女性在“礼与法”道路上探求个体的人生价值,主宰自己命运的真实情况。她是这个社会正义的化身(即使有理想成分),是这个社会的一把钥匙,为我们打开了元代女性理性的觉醒以及主体意识萌动的现状,而这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古代小说戏曲专题作业4一、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故事是古代小说戏曲的主要题材。请用二百字左右的篇幅介绍三篇关于这一题材的古代小说戏曲作品。1、长恨歌传:唐人著名传奇小说之一。作者陈鸿。本篇有几个传本,文字各有异同,以载于文苑英华的较好,选入唐宋传奇集和唐人小说里。本篇是历史题材的小说。它追述了开元年间杨妃入宫,在安禄山叛乱后,她跟

14、唐玄宗在入蜀路上死于马嵬坡的始末,以及道人索魂天上与杨札相见的事情。故事情节和长恨歌一样,不过白居易采用的是诗歌的形式,作者采用的则是散文的形式,两者实相得而益彰。读了本篇可以明白故事的原委,更可以欣赏歌辞的深美。2、杨太真外传:宋代传奇小说,分上下两篇。乐史撰。收入顾氏文房小说、唐人说荟。鲁迅校辑唐宋传奇集收入此篇。作品写杨贵妃,字玉环,原为寿王妃,后归玄宗,册封为贵妃。玄宗宠爱异常。贵妃姐妹兄弟皆受封,一时杨氏权倾天下。后安禄山起兵,潼关失陷,“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后肃宗即位,大驾还京,太上皇日夜思念贵妃,有蜀中方士,在蓬莱仙阁寻得杨太真,“钿合金钗寄将去”。把玄宗、贵妃生死

15、相恋写的回肠荡气。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著名的长恨歌也是这类题材的作品。3、惊鸿记:明代传奇剧本,作者不详,但一般认为是吴世美所作,内容主要是写唐明皇同梅妃、杨贵妃的故事。根据宋人小说梅妃传及多种关于杨贵妃的文学作品、传说加工而成。唐明皇好色,宠爱梅妃。梅妃在宴席上得罪皇弟薛王,薛王与高力士杨国忠合谋献寿王妃杨玉环以夺其宠。杨妃得宠,梅妃被黜。安史之乱起,杨妃死于马嵬坡,梅妃几经乱离与唐皇相聚。后诸人于天界相会,得知彼此原是仙人,尽释前嫌。二、洪升的传奇长生殿和白朴的杂剧梧桐雨的结局有何不同?谈谈你对两个不同结局的看法?梧桐雨描写安史之乱前后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悲欢离合,是一部宫廷爱情悲剧,共四折一楔子

16、。梧桐雨的第四折,是全剧最精彩的部分。李隆基退位后在西宫养老,他满怀愁绪,思念着死去的杨玉环,怀念着过去的月夕花朝。他想到“无权柄”的苦恼,“孤寿限”的凄惶。他在梧桐树下盘桓,“常记得碧梧桐阴下立,红牙箸手中敲”,到如今,“空对井梧阴,不见倾城貌”,一切美好的事物和时光,都成了追忆。在落叶满阶,秋虫絮聒的气氛中,李隆基做了一个朦朦胧胧的梦,梦中杨玉环请他到长生殿排宴,不料才说上一两句话,梦就被惊醒了。梦醒后,“窗儿外梧桐上雨潇潇”。这雨声紧一阵慢一阵,淅淅沥沥,“一点点滴人心碎”,淋漓尽致地烘托了李隆基凄楚悲凉的心境。此剧中的“梧桐”是李杨爱情的见证,梧桐的形象,本身即包含着伤悼、孤独、寂寞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