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31733926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4.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的组成教学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水的组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摘要:水的组成是九年级化学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对学生后续学习化学有着长远影响。传统的教学设计无论在理念,还是教学效果上都存有着较大的缺陷。作者针对存有的问题,大胆创新,精心设计,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引入学生学习过程,有效的改进了以上缺乏,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关键词:九年级 水的组成 教学设计一、问题的由来 水的组成是九年级化学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教材将其安排在自然界中的水这个单元教学主题之始,有其深刻用意。首先,在教材编排体系上,教材将看得见、摸得着、“有形”的水安排在看不见、摸不着、“无形”的氧气之后,分子和原子、水的净化、保护水资源之前。这样的编排方

2、式不但贴近生产生活实际,很好的表达了“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重要理念。而且这种物质选择从“无形”到“有形”顺序以及用“有形”的水这把“钥匙”开启学生理解“无形”而又“神秘”微观世界大门的方式,降低了学生对后续概念、理论学习的畏惧心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其次,在知识表现上,教材以水为载体,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及结论的获得,将物质的组成、构成、单质、化合物等基本概念及物质的检验等基本实验技能贯穿期间,同时又与“水的净化”、“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物质构成的奥秘”、“溶液”等知识遥相呼应。既保持了知识体系完整,又兼顾学生接受知识的阶段性、既分散了难点,还促动了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最后,从学

3、生发展角度看,本节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水平,敏锐的观察水平和分析推理的思维水平,引导学生逐步学会从宏观到微观,从定性到定量,实行科学研究的方法。特别是在对“通过科学探究研究身边化学物质”的方法、技能实行提升与延伸的同时,还为学生准确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形成埋下了重要伏笔。能够说本节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学好本节内容,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效果及科学素养的形成将产生重大影响。不过,作者发现,因为此时学生还未理解到“化学反应中元素的种类不发生变化”这个重要规律,所以绝绝大局部教师在实行水的组成教学时基本都高度遵循了较为一致的模式,即先由教师演示电解水实验,然后再根据实验中产生了氢气与氧气这个事实直

4、接告诉学生:水是由氢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作者认为,以上的教学模式有如下的缺陷:一是水的组成结论的获得有牵强附会之感,很容易给学习者造成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认知错误;二是违背了课程标准“根据电解水实验现象探究水的组成”的根本要求,削弱了电解水实验在知识获得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最后,因为学生对知识的获得是在机械、被动的方式中完成的,学习结果往往是低效甚至无效的。这与新课程所倡导的“学生的学习活动理应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而富有个性的过程”理念是背道而驰的。基于以上理解,我在教学中,努力改进水的组成传统教学模式的缺点,大胆创新,在对教材内容做适当调整的同时,将建构主义学习理念使用于教学设计中,通过组织

5、学生自主阅读情境素材,小组讨论问题、交流启示感悟等方式,使学生达到了对水的组成形成准确理解的目标,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将本节课教学设计与各位同行分享,以期持续改进、精益求精。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2)学生能够通过水电解实验理解到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水的组成形成准确理解的探究过程,进一步学习借助“实验”探究物质性质的重要方法(2)通过水电解实验及阅读信息材料,初步学习对获得事实实行分析、得出结论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感受探究成功的喜悦(2)学生进一步形成认真思考,尊重实验事实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

6、 重点:探究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难点:对水的组成实行实验探究的方案设计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展示谜语:一家兄弟三人,性格迥然不同。大哥平易近人,表面明朗似镜; 二哥喜欢高温,常在空间飞腾; 三弟生在冬天,性情比较生硬。列举 水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引入 通过大家的发言,我们能够深切的感受到水是我们生产生活中最常见、最重要的物质之一,所以我们很有必要从化学的角度对水实行一些研究,首先我们共同来探究水的组成。设计意图:利用谜语寓知识于游戏之中,将科学性、逻辑性、哲学性和趣味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深受青少年儿童的喜爱特点,创设谜语情境并联系实际,感受水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性

7、,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环节二:氢气检验、构建支架演示 Zn与稀硫酸制取氢气,并用燃着的木条点燃氢气。观察操作方法以及描绘实验的现象,发现氢气的检验方法并与氧气检验方法实行比照、区别。设计意图:发挥实验优势,利用直观手段指导学生学习氢气的检验方法,为电解水实验中产物的检验做好铺垫教学环节三:温故知新、猜测假设设疑 氢气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水之间存有怎样的关系?水到底是由什么组成的呢?阅读材料一:物质由元素组成,如氧气(O2)由氧元素组成,氮气(N2)由氮元素组成,二氧化碳(CO2)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过氧化氢(H2O2)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你认为水(H2O)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作答 H2O是

8、由氢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设计意图:学生在学习水的组成之前,已经理解到“物质由元素组成”,但还比较肤浅,很多学生对所学知识已有所遗忘,所以在上课时教师要适当对该局部知识实行复习与唤醒。同时通过类比的方法猜测水的组成。教学环节四:类比推理、引导发现设疑 如何用实验来证明你的猜测?阅读 材料二:回忆写出碳、硫、磷与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与各物质的符号,分析它们的组成。在化学反应中元素的种类改变了吗?交流各反应文字表达式与物质符号,描绘各物质的组成并得出结论:化学反应中,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不发生改变设计意图:使学生知道在化学反应中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不发生改变,从而为后面由电解水实验得到氢气和氧气的现象来推

9、断水是由氢元素与氧元素组成提供可靠地理论依据。阅读 材料三:1977年11月9日,在印度东南部的马得利斯海湾南部的水域里,发生了一次大火。当时海上的风浪已经数日没有停息了,这天一阵飓风过后,海上突然燃起了大火,颇为壮观。火光照耀四周数十公里,剧烈的燃烧使海天连成了一片,形成了半壁彤红的景象。目击者无不目瞪口呆。俗话说,水火不相容,海水为何会燃起大火?科学家研究后发现,引起大火的原因正是水的组成。时速高达250公里的飓风和水发生剧烈的摩擦,由此产生的能量使水发生了分解,产生了一种能够支持燃烧的气体与一种能够燃烧的气体。设疑你认为水分解产生了什么气体?由以上的材料你感悟到了什么?作答水分解产生了氢

10、气与氧气;水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发生分解过渡实验室中我们无法模拟时速高达250公里的飓风。在其它条件下水是否也能够发生分解呢? 阅读 氯化钠(NaCl)钠(Na )+ 氯气(Cl2) 氧化铝(Al2O3 )铝(Al)+ 氧气(O2)设疑 结合以上2个反应你又想到了什么?作答水在通电的条件下也能够发生分解设计意图: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协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直接要求学生设计实验证明水的组成对学生来说是完全陌生与不习惯的,有相当大的难度。所以在教学中,我为学生提供了一些与教学内容适当相关的、包容性较广的、概括性较高的引导性材料并精心设计了一组环环相扣

11、、层层递进的“问题连续体”,旨在化难为易,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类比推理的方法,逐步理解、感悟直至找到验证水的组成的方法,以期使学生在对水的组成形成准确理解的过程能够“水到渠成”。同时考虑到九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及同学的肯定的典型年龄特征,所以小组交流与师生双边活动的设计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表现自我机会,提升语言表达水平、增强自信心。展示 实验仪器与药品, 实验设计 学生绘制装置图分组实验电解水并检验产物描绘电解过程现象及产物检验现象、结论学生分析水通电生成了氢气与氧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得出结论依据化学反应中元素的种类不发生变化推知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

12、成的设计意图:实验探究是学习身边化学物质的重要方法。化学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的主要手段,实验探究过程蕴含了很多潜在的教育价值,教师要擅长发现与挖掘。学生对水的组成形成准确理解应该通过“电解水”实验形成。考虑到水电解实验现象可见度低,不利于学生观察,会削弱甚至浇灭学生探究的欲望,使实验在探究过程中的巨大作用不能有效彰显。所以,我将课本中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来改进以上缺乏。此举在锻炼学生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观察水平同时,还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教学环节五:化学史话、培养品质阅读课本48页水的组成揭秘设计意图:进一步理解水在一定的条件下是能够分解的理解。使学生体会科学家不迷信权威、敢于

13、质疑、敢于探索的宝贵品质与精神。教学环节六:反思交流、升华新知师生交流 今天学到知识与收获以及还想学习的内容及困惑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归纳、概括水平,进一步加深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完成对知识的内化、顺应与升华。参考文献1. 关文信、耿淑贤、王凤英,新课程理念与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施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2. 王后雄,新概念化学教学技能训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3.刘彦昆,教师如何提升说课艺术M,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年作者简介:曹先,教育硕士,兰州市第八届教学新秀,市级骨干教师,兰州市教育局优秀教师,兰州市优质课一等奖、甘肃省说课比赛一等奖获得者。通讯地址:兰州市南滨河东路937号 兰州民族中学教导处电子邮箱:lzcaoxiansina 934282565qq联系:1511719916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