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小学生厌学心理的原因毕业论文1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31733156 上传时间:2024-02-15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2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析小学生厌学心理的原因毕业论文1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分析小学生厌学心理的原因毕业论文1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分析小学生厌学心理的原因毕业论文1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分析小学生厌学心理的原因毕业论文1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分析小学生厌学心理的原因毕业论文1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分析小学生厌学心理的原因毕业论文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析小学生厌学心理的原因毕业论文1(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南民族职业学院毕业论文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初等教育系毕业生毕业论文 题 目:分析小学生厌学心理的原因 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生毕业论文诚 信 声 明郑重声明: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分析小学生厌学的心理原因 是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在文中均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毕业论文作者(签名):杨桂红 2013年11月22日目 录摘 要5关 键 词5前 言 6一、厌学产生的原因分析6(一)家长的教育方

2、法不当61.过分溺爱62.要求严格73.缺少关怀7(二)学校的教育失误81.教育观念落后82.教育教学方法不妥83.师生关系处理不当9(三)不良的社会环境9 1.外界的负面影响92外面世界的诱惑10(四)学生的自身原因101学生的学习障碍102乏良好的学习习惯10(1)缺乏学习动机10(2)注意力缺乏症和多动症11(3)慵懒症和心理惰性113.学生不良的人际关系44学习兴趣转移12二、厌学心理的矫正措施3(一)家庭教育方面31.倡导宽容,平等给予32.培养孩子坚韧不拔的意志43.给予孩子更多的爱护和教育4(二)学校教育方面41.争取与家长配合4二、厌学心理的矫正措施12(一)家庭教育方面121

3、.倡导宽容,平等给予122培养孩子坚韧不拔的意志133给予孩子更多的爱护和教育13(二)学校教育方面141加强家校配合142.减轻学业负担,缓解学生压力143.在“做”中“学”激发兴趣144.指导学法,培养信心145.捕捉亮点,学会欣赏146.敞开心扉,交流情感15三、结 论15参考文献15致 谢17(三)社会方面15 分析小学生厌学心理的原因摘 要:当前学生的厌学现象相当普遍,主要表现为对学习感到乏味,提不起兴趣,上课精神涣散,注意力不集中,消沉、不安、逃学、懒学并想辍学。厌学现象的存在,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业和成长,而且也严重阻碍了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消除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厌学现象,帮

4、助学生克服厌学心理,就成为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学生厌学主要受以下几种因素的影响:一、家长的教育方法不当;二、学校的失误;三、不良的社会环境;四、学生的自身原因。那如何矫正这些不利因素,帮助孩子们重回正常的学习轨道呢?本文试着从家庭和学校两个方面作一番论述。 关键词:小学生;厌学;原因;矫正措施前 言“厌学”是指学生在主观上对学校学习活动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和冷漠态度,并在客观上明显表现出来的行为,即学生不愿意主动学习甚至厌恶学习,以一种消极的情绪对待学习活动。有厌学心理的学生对学习存在认识偏差,他们相信“读书无用论”, 认为学习的好坏对自己未来的发展和理想的实现并无多大关系。学

5、生厌学主要表现为:学生以消极的态度、情感对待学习,在教师、家长的压力下勉强学习, 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有的学生谈到学习就头痛, 看到作业就心烦, 听到考试就害怕, 完全缺乏学习的兴趣、求知欲和好奇心。他们一般很少把精力放在学习活动中,不愿做作业、不认真听讲, 经常迟到、早退、旷课、逃学, 有时干脆放弃和辍学,对老师、家长提出的学习要求故意抵触对立。学生在读书学习上不能专心,效率低,易健忘,成绩差。一、 厌学产生的原因分析“人之初,本爱学。” 人从呱呱坠地后,他就不断模仿大人的表情、声音、动作,因此他学会了说话,学会了走路,学会了吃饭学会了许许多多他日后生活必需的技能。我们会惊讶地发现孩子竟然有

6、如此强烈的模仿欲和求知动力,那么是什么让他们一改初衷,变得不再爱学习了呢?(一)家长的教育方法不当1.过分溺爱。笔者带的班级当中,有许多此类孩子。如学生郑某,小学三年级学生,独子。父母经商,工作繁忙,顾不上教育孩子。该生活泼好动,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愿意写作业、学习成绩老是跟不上,对于生活中的小常识一无所知,生活自理能力极差。根据一段时间的了解,发现他每天上学都由奶奶背着书包带他到校门口,甚至到教室。该学生连整理书包、系鞋带等小事都常常需要帮忙。由于父母的放任自流与奶奶的过分溺爱,导致该生缺乏责任心与自制力,上课自由散漫,独立性较差,把不良的生活习惯带到学习中来,久而久之,学习自然跟不上了,越

7、是跟不上,越是不愿学习,形成了恶性循过分溺爱或放任自流。导致学生缺乏责任心与自制力,上课自由散漫,独立性较差。把不良的生活习惯带到学习中来。 二、(居中、小三号字、黑体)(一)(四号字、宋体加粗)我们应该重视孩子们的全面发展,更重要的是心理发展。因此,对于厌学问题我们要想出好的有效的方式方法来解决。给予孩子们积极向上乐于学习的良好学习的状态。2.要求严格。对孩子严格要求固然重要,但过份地严格特别是用粗暴的手段对待孩子,非但达不到要求,反而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笔者班级中有个女学生李某,小学三年级学生,一至三年级均是班级学习委员,酷爱学习,遵守纪律,是老师心目中的“尖子生”,父母的掌上明珠。但父

8、母对她的期望过高,父母要求女儿每门功课必须在95分以上。对于孩子的业余爱好,父母也抓得很紧,要求她“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带她四处找课外辅导,回家一有空就练习,稍不用功,就对其责骂。在父母的严厉管教下,李某的心理压力很大,学习丝毫不怠慢。自从三年级开学以来,她感到力不从心、疲惫不堪,学习成绩明显下降,对耀也产生了厌倦,尤其对考试产生了恐惧。从李某的学习问题中可以看到,这个小学生的厌学情绪完全是因父母的过分期望和粗暴的惩罚手段引起的。孩子考试考了97分,父母还不满意,课内学习和课外作业本来就够紧张,父母又用“琴棋书画”的古代淑女标准要求女儿,达不到父母的要求就要被责骂,结果使孩子疲于奔命,叫苦不迭

9、,以致造成严重的从教过程中发现,不少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过高,要求过严,父母要求孩子每门功课必须在多少分以上。对于孩子的业余爱好,父母都希望孩子“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在巨大压力下,孩子感到力不从心、疲于应付,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对学习也产生了厌倦,尤其对考试产生了恐惧。身心疲劳,在现代的家庭教育中还存在中这样传统的棍棒式教育,孩子怎么会视学习为乐事呢?3.缺乏关怀。我们都明白,温馨的家庭生活和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是孩子成长的阶梯。在这样自由、平等、和谐、充满着爱的环境中,孩子心情会舒畅、精神振奋,容易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和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往往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探求欲望,同时往往

10、也能充分认识自我价值,其独立学习、解决问题和适应社会的能力都能得到较好的发展。反之,一个充满“战争”气氛的家庭,只有给孩子带来焦虑和不安。孩子没有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心理上有压力,就容易引起厌学情绪。许多资料都表明,“问题家庭”中存在的“问题子女”的概率要大大超出正常的家庭,同样,产生厌学情绪的孩子也较多地出现在“问题家庭”中。(二)学校的教育失误1.教育观念落后。我们的课程改革工作已经进行了几年,但是我们必须承认在考试改革上还是相对滞后。很多学校仍然以分数为主要衡量标准来招生。还有一部分教师仍然没有转变观念,教学思想观念仍旧比较落后。部分教师认为只有让学生得高分,才会得到领导和家长的认可

11、。可是,教师没有去思考怎样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而是把解问题得办法放在了作业上。于是,几个学科的作业向幼小的学生铺天盖地而来,学生经常被老师们“追债”。新课程改革倡导多元评价体系,可是我们部分学校和教师仍然把考试成绩视为唯一标准。许多学生在其他方面都很有造诣,或者可以说有些天赋,但是学校和教师的兴奋点总是停留在考试成绩上。学生的长处得不到教师的肯定,自己的弱项经常又成为老师的“靶子”,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厌学心理也就随之产生了。2.教育教学方法不妥。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小心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今天教师承担的教学压力固然很大,但是如果教师为了片面地追求分数,

12、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不顾学生的身心健康,不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而是对学生进行“疲劳轰炸”或者冷嘲热讽,或者体罚(变相体罚),那么学生对这门功课就会产生厌倦、畏惧心理。有时候老师的一句漫不经心的话会严重损伤学生的自尊,严重地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位学生从此不喜欢上课,产生厌学心理。有的教师在教学时一直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一味地让孩子抄写生字新词,反复读背课文,长此以往,学生对这种千篇一律的学习方法会慢慢感到厌倦,疲惫,导致学生觉得学习很枯燥,提不起兴趣,因此尽管老师讲的很用心,很详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依然没有起色。在学校里学习,学生很容易受老师的影响。老师教学方法好,对学生关心,那么学生就会很喜欢那位老师。而有些老师整天板着脸孔,学生出错就斥责,有时候还会体罚来对待不听话的孩子,那么孩子对那位老师反感,表现在对那门课反感,以至于该课学习效果差,成绩不理想,使他学习的积极性慢慢下降,严重的会影响他对其他课程的学习积极性。现在不仅是学习困难生厌学,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学习亦不感兴趣,不少学生期盼双休日和寒暑假早日来临,想摆脱在校学习沉重的负担。那么,是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