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31731488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号: 课程论文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关系课程名称自然辩证法姓 名专 业电子与通信工程班 级 目 录1. 引言- 1 -2. 技术、制度都是实现经济增长的重要创新要素- 2 -3. 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的互动关系- 3 -3.1 技术创新决定制度创新- 4 -3.2 制度创新决定技术创新- 4 -3.3 社会制度环境决定着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关系- 5 -3.4 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二者的辨证互动关系- 5 -4. 历史演化视角的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互动规律- 6 -5. 中国企业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的现状- 8 -6. 建设创新型国家应注重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互动- 8 -6.1 改变过去重科学技术创

2、新、轻制度创新的倾向- 10 -6.1.1 以企业制度创新推动科学技术创新- 11 -6.1.2 以市场制度创新推动科学技术创新- 11 -6.1.3 要完善推动科学技术创新成果交易的市场制度- 11 -6.1.4 要培育能有效激励科学技术创新的市场竞争制度- 12 -6.1.5 以政府政策创新推动科学技术创新- 12 -7. 结语- 13 -参考文献:- 14 -1. 引言技术创新是指从新产品或新工艺的设想产生到市场应用的完整过程。它由新设想的产生、研究、开发、商业化生产到扩散这样一系列的活动组成。制度创新则是制度的创立、变更及随着时间变化而被打破的方式。这里的制度是一个广义的概念, 它泛指

3、决定人们相互关系的一系列约束, 它由正式制度(如宪法、法律等) 和非正式制度(道德、习惯、禁忌等)构成。在对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上, 传统上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制度创新依赖于技术创新。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技术创新依赖于制度创新。笔者认为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是相互联系, 相互推进的一个有机整体, 因而也就很难绝对地说谁是主导的, 谁是从属的。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发展中国家奋起直追、后来居上的必由之路。我国是人口大国,资源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面临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不可能依靠资源耗费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006 年党中央、国务院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审

4、时度势做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将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 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以推动我国经济增长从粗放的资源依赖型转向集约的创新驱动型,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创新”被提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这标志着我国社会进步和经济增长进入了一个历史性跨越。“创新”概念最早是由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JSchumpeter)提出。所谓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创新是一个系统,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是它的两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虽然熊

5、彼特没有明确地将创新划分为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 但在其关于“新组合”的创新定义中,“引入新产品”、“引进新的生产方法”、“开拓并利用原材料新的供应来源” 等都偏重于技术创新,“实现工业的新组织”则属于制度创新的范畴。关于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的概念,普遍认为:技术创新是指从新产品或新工艺的设想产生到市场应用的完整过程,由新设想的产生、研究、开发、商业化生产到扩散等一系列活动组成;制度创新是指制度的创立、变更及随着时间变化而被打破的方式,是个人、团体、政府等制度创新主体为获得潜在收益而进行的制度安排。创新是经济增长的主发动机。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历史演化过程中,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二者孰优孰先,一直以来都

6、是理论争执的焦点。当前我国经济转型时期的创新型国家建设,也面临着如何处理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关系的决策问题,如果单纯从技术层面来考虑创新问题,不会形成有效的内生创新能力。因此,梳理已有相关理论,归纳明晰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对于经济增长的互动作用规律,对我国长期以来存在的“重技术轻制度”的指导思想做出客观评价,强调经济转型时期制度创新对技术创新的促进和保障作用,具有一定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2. 技术、制度都是实现经济增长的重要创新要素在新增长理论产生之前,新古典经济学框架内的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经济增长是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劳动力)积累的结果,但“索罗余值”是具体由哪些要素创造的却无从解释。1962 年

7、,阿罗(Kenneth Arrow)最早将技术进步看成由经济系统决定的内生变量,提出不仅进行投资的厂商可以通过积累生产经验而提高其生产率,其它厂商也可以通过“干中学”而提高生产率1。产生于20 世纪80 年代中期的新增长理论,主张经济增长是经济系统内生因素作用的结果,在影响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罗默、卢卡斯、格罗斯曼、赫尔普曼、克鲁格曼、阿尔文杨、贝克尔等人,分别从知识溢出、人力资本积累、产品品种增加、产品质量升级、技术模仿、专业化分工加深等多个角度,论证了内生的技术进步是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决定因素2,有助于我们认识技术创新在现代经济中所具有的至关重要的作用。将制度因素首先内化于经济增长模型的

8、是新制度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家认为,制度至关重要,制度决定着经济绩效。道格拉斯诺思指出,创新活动中存在个人收益与社会收益的巨大差距, 这使得个人的积极性大大降低,倘若产权制度未能得到界定和保护,则创新的积极性只能依赖于一点零星的自发性。因此,技术和知识存量只是决定了产量的上限,而实际产量还要受制度的约束。赫尔普曼综合了诺思对产权的强调、格雷夫对交易信用的考察、施莱佛等对法律的关注,以及阿西莫格鲁等人对殖民地的研究,来探究制度如何起作用,对“索罗余值”问题作出制度分析,从而将增长理论再往前推进一大步。在新制度经济学家看来,以往所认为的经济增长的原因,如技术进步、投资增加、专业化和分工的发展等,并

9、不是经济增长的原因,而是经济增长本身,经济增长的原因只能到引起这些现象的制度因素中去寻找3。继熊彼特之后,有关创新的理论基本上沿着以上两条主线展开:一条是以新增长理论为基础的“内生技术论”,另一条是以新制度经济学为基础的“制度决定论”4,前者强调技术是现代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后者强调对经济增长起决定作用的是制度因素而非技术性因素,二者分别从不同角度对“索罗余值”的要素贡献作出了有力的阐释,启示了我们:技术、制度都是实现经济增长的重要创新要素。显然,新增长理论里的“技术进步”是作为“技术创新”结果的一种表现形式而存在的,是对落后技术的替代,而新制度经济学所要寻找的“制度因素”,其动态的表征就是制

10、度创新了。实践中,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将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视为经济腾飞的一对有力翅膀,并因此获得了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美国硅谷的崛起就是高技术与新制度实现完美结合的典范。3. 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的互动关系从20 世纪60 年代起, 管理学家们开始将创新引入管理领域。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是较早重视创新的学者。他发展了熊彼特的创新理论, 把创新定义为赋予资源以新的创造财富能力的行为。德鲁克认为, 创新有两种: 一种是制度创新, 是指能够使创新者获得追加利益的现存社会经济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的变革, 从而产生一种更有效益的制度的变迁过程, 它在经济与社会中创造一种新的管理机构、管理方式或管理手段, 从而在

11、资源配置中取得更大的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 另一种是技术创新, 是科学技术进入社会生产与再生产运动的基本方式, 也是进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途径, 它在自然界中为某种自然物找到新的应用, 并赋予新的经济价值。技术创新已成为现代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制度创新之所以能够推动经济增长就在于: 一个效率较高的制度的建立, 能够减少交易成本, 减少个人收益与社会收益之间的差异, 激励个人和组织从事生产活动, 从而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和实现经济增长。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制度创新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那么, 在现代企业发展中, 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哪个更重要呢? 二者的互动关系如何? 对这个问题,

12、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认识。3.1 技术创新决定制度创新根据一般政治经济学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理论”, 制度创新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 技术创新属于生产力的范畴。生产力具有内在动力, 它经常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中, 是社会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与生产力不断发展变化的状态比较起来,生产关系一经建立, 则是相对稳定的。社会生产的变革和发展, 总是以生产力的变革和发展开始的。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上, 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有什么样的生产力, 就会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所以, 生产力( 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 是社会生产和人类历史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生产力发展了, 必然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13、即制度创新) 。因此, 社会生产力的水平、性质的变化及其发展要求,是决定一种制度形成和演变的最基本、最主要的客观条件。另一方面, 生产关系决不只是消极地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它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时, 就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时, 便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由此可见, 生产关系的形成、发展和变革, 都是由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的, 即技术创新决定制度创新。3.2 制度创新决定技术创新与一般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不同, 根据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决定论”, 新制度经济学将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都看作是一种“创新过程”, 经济制度的演变被认为是人为降低生产

14、的交易成本所作的努力。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动力都来源于某些经济变量所诱致的潜在利润, 而潜在利润的产生又源于外部世界的不确定性。新制度经济学认为, 以往被认为的经济增长的原因, 如技术进步、投资增加、专业化和分工的发展等, 并不是经济增长的原因, 而是经济增长本身, 经济增长的原因只能到引起这些现象的制度因素中去寻找。据此, 新制度经济学重新解读了历史。他们认为, 改进技术的持续努力只有通过建立一个能持续激励人们创新的产权制度以提高私人收益才会出现。因此, 制度创新决定技术创新, 而不是技术创新决定制度创新, 好的制度选择会促进技术创新, 不好的制度选择会扼制技术创新。3.3 社会制度环境决定

15、着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关系科学技术的创新为广泛获取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带来的低成本优势提供了客观可能性, 但是如果没有相应的制度创新作为支撑, 大企业充其量只是一种建立在低效率基础上的大型经济组织。从这个意义上讲, 大企业是制度创新的产物。有的学者从大企业的发展史角度, 比较了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二者的关系。他们认为, 美国现代意义上的多单位、多功能的大型工商企业产生于1840 年以后, 在此后的160 年里长盛不衰。那一时期的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已接近于完成产业革命, 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已开始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因此,他们认为, 把大企业看成是技术创新的结果是不对的。相反, 大企业是美国的社会、经济及政治制度变革的结果。在新的科学技术革命条件下,美国大企业的崛起得益于在生产、经销及管理上的巨大投入。为什么美国的企业和企业家会有如此大的投资热情? 深层次的原因在于, 美国当时的制度环境, 确保了在上述三个方面进行投入能够获得足够高的回报。也就是说, 它比较有效地解决了对企业发展来说至关重要的激励问题。美国企业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为争夺市场份额而进行的功能性和战略性的竞争上。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 必须在生产、经销及管理上进行大规模的投入, 以提高企业的总体效率, 保证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优势。相反, 在同一时期, 英国政府却对企业间的共谋行为持肯定态度, 单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