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大学生智能手机使用习惯与信息安全意识调查分析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31728299 上传时间:2023-04-0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论文:大学生智能手机使用习惯与信息安全意识调查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毕业论文:大学生智能手机使用习惯与信息安全意识调查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毕业论文:大学生智能手机使用习惯与信息安全意识调查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毕业论文:大学生智能手机使用习惯与信息安全意识调查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毕业论文:大学生智能手机使用习惯与信息安全意识调查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业论文:大学生智能手机使用习惯与信息安全意识调查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论文:大学生智能手机使用习惯与信息安全意识调查分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学生智能手机使用习惯与信息安全意识调查分析以兰州市高校为例【摘 要】智能手机已经逐渐成为了人们随身携带的移动信息中断,在人们的生活中尤其是年轻一代的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同时,各种各样的手机信息安全问题也逐渐显现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困扰。手机的使用习惯和信息安全的意识密切相关,本文选择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对于其智能手机的使用习惯和信息安全意识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在文中提出了相关结论。【关键词】智能手机 手机使用 信息安全 大学生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手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随着智能手机出货量和市场占有率的不断增长,手机功能早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电话拨

2、打与短信发送,而是已经成为了人们随身携带的移动信息终端。美国市场研究公司尼尔森不久前发布的2013移动消费者报告显示,中国的智能手机普及率已经达到66%,报告中同样指出,年轻的手机用户更青睐于智能手机。随着移动互联网搜索、游戏、阅读、音乐、互动社区、手机支付等业务的开发使用,移动互联网已融入普通百姓的生活。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2年1月发布的有关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底,我国手机网民数量超过3.5亿。移动互联网与手机的结合给人们带来了便利,但同时也给个人信息安全带来了严峻挑战。这种挑战不仅来自病毒、恶意软件对用户手机进行的非法自启动、私自联网、私自发短信、恶意扣费等威胁,同时,手机用户的

3、通话记录、通讯录、账号、个人私密文件都面临着被窥视与被窃取的风险。数据调查显示,从2005年到2011年,智能手机的恶意软件量已从206款增加到42869款,增幅达20800%,严重影响了用户的隐私安全,甚至造成了用户的财产损失。据腾讯发布的2012年手机安全报告指出,17.53%的隐私窃取类病毒行为可以通过后台上传用户短信、通讯录、照片、网银密码等关键强隐私信息,可通过联网上传到云端或者短信外发到指定号码,导致用户隐私大规模泄露。许多电子市场由于缺乏正版软件认证机制,使得山寨软件往往以假乱真、混迹其中,用户一不小心就会下载了山寨软件,尤其是网银类山寨软件,进而掉入恶意扣费或隐私窃取的陷阱。大

4、学生是对新兴事物非常敏感的群体,智能手机的系统更新换代快,并且不断有各种类型的应用软件出现在下载市场,因此更容易获得大学生用户的青睐。与其他年龄段的用户群相比,大学生往往更加乐于尝试各种不同功能的新的手机应用软件,同时手机中也会存储大量的个人信息。据我们初步了解,多数大学生对于手机信息的安全防范措施仅仅是下载一些市面上流行的手机卫士类的软件,认为这样就可以保障手机的信息安全,网秦CEO林宇指出,“软件再好,也只是辅助,根本是需要我们提高手机信息安全的意识。”可见仅仅依赖于手机安全软件并不能保证我们手机的信息安全,而是要在使用手机的过程中有良好的信息安全意识。基于这样的背景,我们选择对大学生智能

5、手机使用习惯和信息安全意识进行调查分析,了解大学生的手机使用习惯以及他们对于手机信息安全的认识程度,并针对调查所得的数据进行进一步的深入分析,在得出相关结论的基础上,也希望能够引起大家对手机信息安全的重视。一、大学生智能手机使用习惯现状分析1.大学生智能手机使用的基本情况本次对大学生智能手机使用习惯与信息安全意识调查分析中,我们以兰州市高校为例,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有90%的大学生在使用智能手机,并且智能手机在手机市场中的比重呈上升趋势。1.1大学生智能手机使用习惯基本情况通过调查,我们得到以下结果:同学们使用手机安全软件的比例较高,但对安全软件更新的重视度不高。有85%的同学选

6、择使用手机安全软件,并且以360安全卫士为主。但同学们对手机安全软件的升级更新却并不及时。普遍来说,同学们安装安全软件的比例较高,但却不能很好的使用安全软件。在使用安全软件修复手机漏洞的调查中,每周一次使用一次的同学为35%。而很少使用的同学为40%。并且对于垃圾短信的处理中,也有60%的人选择直接删除,仅有10%的人选择使用安全软件拦截。对于手机安全软件的下载渠道,相比使用等情况较好。有60%的人选择在软件的官方网站下载,有23%的人在手机下载平台下载,有13%的人用二维码扫描,有4%的人通过其他渠道下载。在对wifi的使用方面,即使同学们知道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但选择使用的频率还是较高。有

7、90%的人经常使用,有8%的人偶尔使用,有2%的人几乎不使用。可以看出,同学们对于无线网络的辨识度不高,通查是能够搜到无线信号便会选择连接,而不会考虑无线网络的来源和安全性,这一现象值得引起我们的注意。随着网上购物与智能手机结合的新兴购物方式的普及,使用手机购物和支付的人越来越多,这也成为未来网络购物的一个最大的趋势,在问卷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75%的人有用手机购物和支付的习惯,25%的人没有用手机购物和支付的习惯。总的来说,目前大学生的手机使用习惯不是很好。即使在知道可能不安全的情况下,依然选择用手机购物;下载手机安全软件但却很少使用等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手机使用中注意。2.大学生智能手

8、机使用习惯存在的问题2.1手机安全软件没有得到很好的使用一般的手机安全软件都有拦截骚扰电话和垃圾短信、查杀病毒、修复漏洞、软件下载和升级的功能。但是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同学们使用手机安全软件查杀病毒和修复漏洞的频率很低,只有10%的人每天进行一次查杀病毒和修复漏洞,更有超过50%的人是超过一周或很少想到用安全软件来进行查杀病毒和修复漏洞。同样地,在拦截骚扰电话和垃圾短信方面,也只有10%的人选择用安全软件拦截,更多人则是不接听骚扰电话或直接删除垃圾短信。2.2对于系统和手机安全软件的升级更新不够重视 一般来说,版本较新的手机系统和安全软件会有更多的功能以及更好的安全性。很多人抱着“新旧版本差别

9、不大,能用就行”的态度,不会对系统和手机安全软件快速地进行升级更新。但在系统和安全软件可以更新为最新版本时,只有8%的人选择立即更新,75%的人选择以后再说,17%的人选择从来不更新。2.3对公共场合免费wifi的选择和使用缺乏安全辨识的意识随着wifi使用越来越广泛,以及更多的公共场合提供免费wifi,选择用手机连接wifi的人也越来越多。在我们的调查中,有60%的人通常都会连接,有35%的人是有选择的连接,5%的人不相信其安全性。可见,大家对于无线网络的态度是尽可能的利用能够搜索到的无线网络信号,而对于未知无线网络的安全性则考虑较少,没有正确认识无线网络中所潜藏的危险性。二、大学生手机信息

10、安全意识对于手机信息安全的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手机的使用习惯,同时,人们的手机使用习惯也影响着自身的信息安全意识,本次调查我们使用问卷和访谈交流相结合的方法,采取了纵向和横向比较的手法,但因为考虑到关于信息安全意识的有些问题答案较多,难以量化,并且有些问题在理解上容易造成分歧,所以本调查旨在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分两种方法得出最终结论。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的有效问卷91份,男生41份,女生50份,文科院38份,理科院53份,其中使用智能手机的共79人,男生40人,女生39人,文科院35人,理科生44人。1大学生手机信息安全意识基本情况11男生的手机安全意识比女生差具体表现为

11、使用安全软件修复漏洞的频率上,对待垃圾短信的方式上,数据分析如下: 由两个图标的比较明显可以已经看出,男生使用安全软件修复系统漏洞的频率较低,接近一半的人超过一周,这与男生的慵懒、大大咧咧、不注意细节的性格有很大的联系,当然也与他们过分依赖手机,忙于其他操作,忽略这一方面有很大关系。 由上述两个表的比较可以看出,虽然在使用安全软件拦截方面,男女生都较欠缺,可见大家对安全软件功能的了解和对软件的使用习惯上还是有很大改进的空间,但就整体而言,选前两项的男生占到约64%,女生占不到5成,所以看见女生的警惕性更高,也应证了女生在使用安全软件方面频率更高。1.2文科生的手机安全意识较理科生高根据我们的访

12、谈可以看出,手机安全意识不仅取决于我们是否了解智能手机可能存在的诸多个人信息泄露等问题,泄露的渠道,处理的方式,如何未雨绸缪,更重要的是这一切的根源都来自我们对手机的使用频率上,就如从某种程度上看,拥有电脑的人office的操作会比没有电脑的人要好很多,在访谈中我们了解到,首先文科生的学习压力较小,拥有的自由学习时间较多,与手机的接触机会相应较多,而在进行上网娱乐时,一些科技前沿的网络知识,手机安全知识都会给使用者很大的触动,而且往往不是刻意去追求的东西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其次,文理科生相比,理科生更加理性,在对待小事上心思不够细腻,所以更加容易忽略小的细节,而且他们自由学习时间不充裕,多

13、关心的是自己学科领域的知识要闻,对于手机安全问题的了解较少。1.3大学生总体的手机安全意识较差在访谈中,约6成的学生有出现过收到垃圾短信,个人身份信息被泄露,通话费用无故减少,显示不安全网站等情况,但约8成的同学都会选择置之不理,当被问及原因时,他们认为周围的很多同学都出现了类似的情况,而且造成的伤害并不大,没有引起大家的关注,自己提出来会觉得没面子,有的同学认为即便了解也不知道该向哪里去反映,加之估算由此造成的机会成本较大,最终选择放弃,也有的人认为,只要自己以后多提高警惕,上述情况就自然而然消失了。剩下的两成同学中也只会使用一些简单的安全软件,当被问及各种安全软件的优缺点及功能范围时时,他

14、们坦然承认并不了解。由此可见,大家虽然明白手机安全的重要性,但远没有与合理有效的安全措施相匹配,对于手机信息安全的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2大学生手机信息安全意识差的原因2.1学生自身信息安全素养不高在这个智能手机充分普及的时代,我们享受的便利越多,面对的威胁和漏洞也会随之增多。比如有的软件制作者会在编写软件软件时势必会有意无意的加入一些功能,而使用者在安装软件和点击使用软件的某些功能时,一些个人信息就会通过网络被泄露,而用户的使用界面上并不会出现任何提示。而通常我们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因此也不回采取有效的信息保护措施,如下载安全软件、对垃圾短信进行拦截等,因而也很容易造成更大程度的手机个人

15、信息的泄露。更为常见的是,许多人并没有意识到这种后果的严重性,认为信息安全情况在所难免,而过度紧张只是大惊小怪。还有部分人盲目从众,没有自己的想法,周围没有人关注自身手机的信息安全,自己便也会觉得无所谓。2.2社会环境中手机安全知识不足其实在智能手机的使用中,有不少的用户都会有支付宝或银行卡中钱财被盗,密码被盗,手机通话费无故减少,移动公司人员互相推诿责任等情况,但通常这种利益的维护仅仅是局限于个人,整个社会没有形成一个保护手机信息安全的大环境。很少有书籍或者媒体集中介绍手机信息泄露造成的危害和损失,也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保护个人的移动信息安全。当然,我们不能不承认手机的智能化发展迅速,相关的法

16、律规范的改革并没有跟上这个快速发展的步伐,而营造一个手机信息安全的良好氛围还需要整个社会的各个行业共同来打造。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购在大学生购物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因为手机比电脑更易携带,所以用手机购物和支付也越来越普遍。在调查中,我们发现75%的人有用手机购物和支付的习惯。免费wifi的使用和用手机购物和支付给我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但在使用过程中却很可能被窃取重要信息,尤其是在用手机支付时,如果被窃取了网银密码,那后果将极其严重。2.3学生手机用户逃避麻烦,贪图方便很多同学简单的认为手机只是一个通讯工具而已,并不会存在多大的安全问题。殊不知通过手机可能泄露个人隐私以及重要信息等,可能会给自己造成财产上的或心理上的伤害。有很多人虽然安装了手机安全软件,但并不加以好好使用,也不升级更新。他们觉得经常用手机安全软件来查杀病毒、修复漏洞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