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段、归纳段意阅读综合练习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31726603 上传时间:2023-02-1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段、归纳段意阅读综合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分段、归纳段意阅读综合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分段、归纳段意阅读综合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分段、归纳段意阅读综合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分段、归纳段意阅读综合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分段、归纳段意阅读综合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段、归纳段意阅读综合练习(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位美国的教育家要在我国的小学生中做一个实验。一天,她来到一所学校,请校长找来三个四年级的学生。她从手提包里拿出一只瓶子,又取出系着绳子的小铅锤。她把瓶子放在地上,把三个小铅锤分给三个学生,让他们拿着绳头,先后把小铅锤都放在瓶子里。她对三个学生说:“这只瓶子是一口井,不过现在井里没水。你们手里拿着的铅锤代表你们自己,你们现在正在一口没有水的井里玩。井口很窄,一次只能让一个人上来。”说完以后,她又问:“记住了吗”三个小朋友齐声回答:“记住了!”美国教育家拿起茶杯向“井”里灌水,她一边灌,一边喊:“危险,快上来!一、二”小梅低声对两个同伴说:“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三”字刚喊完,三个小朋

2、友各自安稳地把小铅锤提了出来。那位教育家问小梅:“你刚才跟他们说了些什么”小梅如实地告诉了她。“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教育家又问。小梅不假思索地说:“有了危险当然让别人先出去!”那位教育家激动地抱起了小梅。抱了好久才放下,她对校长说:“美国这样的实验我做过多次,但每次都由于争着先往外拉铅锤,总要把瓶子掀翻。”1. 给短文加一个题目,写在短文前的横线上。2. 分段并归纳段落大意。你从这个故事中受到什么启发二任弼时任弼时同志的整个生活里渗透着原则性。他是很喜欢打靶的。有一次,他住在陕北的一个乡村里,让警卫员给他(创造、制造)一个靶子。警卫员在老乡家里找到了一张芦苇席,做成一个靶子。他问清芦苇席的来历

3、后,马上叫警卫员送回去,他说:“我们不能随便用老乡的一点东西。”他在北京养病时,常到景山散步,他的身体不宜走远路,警卫员建议从一个较近的小门进去。这个小门前面横着一条铁丝,挂着“游人止步”的牌子。他(反对、拒绝)了这个善意的建议,说:“这是园里的制度,我们不能违反。如果(必须、需要)这样做,也得和人家商量,得到(答应、同意)。”去年,任弼时同志的妹妹从湖南到北京来看他,临走的时候,请他写一封信给湖南省委,给他丈夫介绍一个工作。他觉得这样做不合乎组织原则,断然拒绝了。1、在括号中选择一个恰当的词语。2、用“/”给这段话分层,层次间是()关系。3、这段话写任弼时同志的()件事。写出每件事的大意。4

4、、写出中心句。清晨,推开窗户。好大的雾呀!哗一哗一我循声望去,看见一个人影。是她,就是我天天看到的那个年轻的女清洁工。我去菜场,特意走过她的身边。她戴着手套,不停地挥动着扫把,把枯枝败叶、纸屑、果皮扫成一堆一堆从菜场回来,太阳出来了。雾开始散了。我特意从她身边走过。她披了一身密密的细细的小水珠,连眉毛上也是,被阳光一照,闪着五彩的光。我望着她,她也望着我。啊,这两只眼睛多么坦然,多么明亮。转眼间,她又专心地把一堆堆垃圾装上了车,拉走了,消失在晨雾中。我想,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在她年轻的脸上,也会像母亲那样留下皱纹,在她头上也会出现白发。但是,她给我们创造了清洁的生活环境。这和医生给人们健康

5、,演员使人们欢乐,教师让孩子成长,是完全一样的。啊,年轻的女清洁工,我尊敬你。1. 给短文加上题目为。2. 给短文分段,概括每段段意。3. 年轻的女清洁工外表是什么样子的4. 她闪光的心灵是从哪些地方表现出来的5. 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有人喜爱娇艳的牡丹,有人喜爱芬芳的茉莉;我,则喜爱那平凡的牵牛花。乐于向高处攀登,这是牵牛花的本色。开始,她那纤细的茎蔓围着篱笆杆向上缠。慢慢地,篱笆被牵牛花占满了。只要从屋檐下拴几根绳子连在篱笆上,牵牛花又会沿着绳子向上爬去。那翠绿的叶片,红的、白的、紫的花,组成了条条花索,像是在屋前挂上了条条彩带。牵牛花是凭着坚忍不拔的毅力向上登攀的。她把自己的身体全部缠绕

6、在篱笆上,一点也不游离。正因为她缠得牢,攀得紧,风吹雨打也不会掉下来。偶尔被大风吹下来,她也不灰心,一有机会,就借助风的力量再次攀上去。牵牛花一生一直在攀登。一天、两天,一月、两月,直到霜打叶落,生命到了最后一息才罢休。到了深秋,她虽然枯萎了,却留下一粒粒饱满的种子。明年,篱笆上、屋顶上,又将爬满奋力向上攀登的牵牛花。丁/-PH-H找发牢牛花。1. 用短文中的句子给文章加上标题。2. 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乐于:本色:坚忍不拔:游离:3. 写出文章中的一个比喻句。这句话中把()比作()。4. 写出文章中的一句拟人句。5. 把短文分成三段,写出段落大意。三段之间的关系是()。作者写这篇文章是

7、为了赞颂牵牛花()的精神,抒)的感情,所以作者把()作为主要内容来写。每当林巧稚回忆起她中小学时期的生活,总要称赞老师讲授知识时注意联系实际,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比如上地理课时,老师就把她们带到海边,在海滩上做地形的沙盘。大家边玩边做,兴趣盎然,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而且深深地印在脑子里,经久不忘。林巧稚从小对生物课就有很大的兴趣。有一次,老师上生物课时,问道:“树叶是什么颜色的”“是绿色的。”林巧稚和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老师又问道:“树叶是什么形状的”不少同学答道:“椭圆的。”生物老师胸有成竹,并不急于对学生的回答作结论,而是把她们带上山去,采集各种树叶标本。采集回来,大家把树叶放在课桌上

8、,老师让大家重新回答上面的两个问题。原来树叶不仅有绿色的,还有红色的、黄色的、紫色的树叶的形状更是千奇百怪,锯齿形的、针状的、扇形的什么样的都有。一堂生物课结束了,林巧稚不仅学到了知识,更体会到了一种人生的哲理:世界上的任何事情都不是像“树叶是绿的”那么简单,因而自己的头脑也要复杂一点,你要认识它,就要到实际中去调查了解,不能人云亦云。1. 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1)异口同声:(2)胸有成竹:2. 给短文分段,概括各段段意。3. 本文主要叙述了(),告诉我们()。六、溪水与石头片段一块石头顺着山势又蹦又跳地落到小溪里,挡住了溪水前进的路。那天然生成的棱角,像一把锋利的钢刀,保护着躯体,大有

9、不可侵犯之势。溪水唱着歌,由远而近。石头说:“伙计,你还是绕道而行吧,不然,我会把你劈得落花流水。”溪水说:“我前进的道路是不会改变的,宁可粉身碎骨!”说完挺身向前,后面的伙伴犹如千军万马,前赴后继。不知过了多久石头锋利的棱角变秃了高傲的身躯变小了溪水依然唱着歌儿淙淙地流着1、给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填入标点,恰当的一组是()。2、写出文中表明溪水决不绕道的坚定态度的3个词语。3、石头阻挡溪水,最后的结果是()。(答案不超过13个字)4、下面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请选择正确的答案。一块石头顺着山势又蹦又跳地落到小溪里,挡住了溪水前进的路。A.比喻B.夸张C.拟人5、在文中画出和下面一句话互相照应

10、的句子。溪水唱着歌,由远而近。6、根据故事情节发展顺序,把文章分成三段,用“II”表示。7、这则寓言你认为说明了什么道理,在正确的选项后打“V”。(1)说明了做任何事情,只要有决心,有信心,就一定能克服困难取得成功。()(2)说明了自满骄傲的人是没有好下场的。()(3)说明了无论做任何事情,都要坚持不懈,勇往直前。()七、傍晚,小珍在后院瓜棚下做功课。凉风送爽,飘来一阵阵袭人的茉莉花香。小玲起身到花坛边,见到满枝洁白的茉莉花儿。有的张着花瓣,有的打着苞蕾。她不由得凑近花儿闻了闻,可是不小心作业本被茉莉花枝戳破了。小珍忽然想起教语文的张老师:他身体不好,但经常废寝忘食地备课,批改作业。一次,他牙

11、疼,连续三个晚上彻夜未眠,但每天还照常给学生上课,同学们真是又心疼又感激。想到这些,小珍不由自主地摘起茉莉花来。不一会儿,就摘了许多,她用心爱的花手帕,小心翼翼地把茉莉花包好,决定送给张老师。到了学校,办公室亮着灯。张老师正在批改作业。小珍怕打搅老师,就轻手轻脚地走近窗台,踮起脚把茉莉花放在窗台上,让茉莉花香解除老师的疲劳。小珍退到一棵树底下。张老师似乎闻到花香,发现窗台上放着的茉莉花,便捧在手里,脸上露出了笑容。小珍看到这情景,心里十分高兴。回到家,小珍浮想联翩:老师不正是辛勤的园丁吗他们用汗水培育了祖国的花朵,一旦鲜花开放,造福人民,老师将感到多么欣慰啊!她决心不辜负老师的期望,要做一个对

12、建设祖国有用的人才。1. 给文章加一个恰当的标题。(须用上“茉莉花”一词)2. 把文章分成三段,并写出各段小标题。最后一个自然段是描写“小珍”的。“辛勤的园丁”“祖国花朵”用的是的修辞手法。3. 说说文章中画线的句子所表达的含义。八、风筝和线风筝升上了天空,低头一看,房屋和树林全在自己的脚底下,觉得很了不起。便对线说:“哈哈,世界上只有我最高了。”/忽然飞来了一架飞机,风筝对线说:“就怪你牵住我的脖子不放,要不,我肯定比飞机飞得更高。”“要不是我牵住你,你只能躺在地上。”线对风筝说。风筝不以为然。/一阵风吹来,风筝拼命往上窜。正当窜得起劲时,线断了。风筝想乘机追上飞机,可是身不由己飘飘悠悠地跌落在地上。风筝这才明白:1. 仿照“飘飘悠悠”这种构词形式写五个叠词。2. 已用“/”把短文分成三段,写出各段大意。3. 下面三句话,哪一句填在文章的结尾处最合适(1) 不听别人的劝告是不对的。(2) 自高自大,把自己估计得太高,必然要失败的。(3) 只有谦虚,才会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