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学业水平考试命题走向例谈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31724711 上传时间:2022-12-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学业水平考试命题走向例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语文学业水平考试命题走向例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语文学业水平考试命题走向例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学语文学业水平考试命题走向例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学语文学业水平考试命题走向例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学业水平考试命题走向例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学业水平考试命题走向例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语文学业水平考试命题走向例谈湖南省株洲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帅晓梅内容摘要:本文试结合具体案例,提出新课程视野下小学语文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的新走向,即注重语言积累、联系生活实际、考察课外阅读、加强多元整合、重视“学力”检测、优化命题形式。关键词: 学业考试 命题走向 举例小学语文学业水平考试是对小学阶段学生语文学习情况的一种综合检测。作为学生学业评价的重要工具,考试对于课程教学和学生学习具有较强的导向功能。考试的导向功能能否得到有效的发挥,关键在于我们如何科学地命题。然而,我们发现,即使是在新课程考试与评价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仍然存在着命题功能单一化,命题形式模式化,命题内容重记忆轻感悟、重知

2、识轻能力、重应试轻应用、重机械训练轻综合运用等倾向。在考试这根“指挥棒”的影响下,不少老师热衷于在考前大搞“题海战术”,不厌其烦地让学生抄抄写写,死记硬背,严重影响了课程教学目标的落实。在新课程视野下,如何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有效发挥学业考试命题对教与学的正确导向功能?结合本人编制的一份小学毕业检测试卷,笔者谈谈小学语文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的基本走向。一、注重语言积累,体现母语的习得性。“习得性”是母语学习的一个很重要的特征,一个人语言规则或者说语言模型的建立,往往是“习得”而来的,只有“储存”了大量的语言材料,才能形成语感,才能“厚积薄发”。从这个角度来看,积累无疑是学习语文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因

3、此语文命题应高度重视对语言积累的考查,包括积累的意识、习惯、方法和能力等,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语言、在生活中积累语言,养成读、记、背、摘、抄等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这种“储存”越丰厚,基础越扎实,运用就越自如。例一:今年是十二生肖中的鼠年,请写出三个带有“鼠”字的成语,并选择其中一个成语写话。 例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游可以使我们开阔眼界。当我泛舟西湖,欣赏着美如画卷的景色时,情不自禁地想起“ , ”的诗句;当我手抚长城砖,想到孟姜女哭长城的凄婉故事时,出塞中“ , ”的诗句便回荡耳边;当我面对大海,看潮起潮落,长歌行中“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 ”的诗句令我警醒;当我置身庐山云雾中

4、时,更加深了对题西林壁 , ”中这一朴素道理的认识;而当我来到壶口瀑布,看到黄河的雄伟气势,我不禁大声吟诵起诗人李白的诗句 “ ”。上述两题把课内外的成语和古诗进行归类,引导学生联想、拓展,把积累与运用统整起来,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广泛的语言积累。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语言积累型”的命题中不能单一指向纯粹的“记忆”和“知道”,而要立足于在记忆基础上的“领会”、“理解”,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尝试运用。如例二即是将古诗的记忆、理解和在具体语境中的灵活运用合而为一,以达到综合检测语言积累和运用的目的。二、联系生活实际,强调语文的实践性。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知和学习,与其所发生的情景

5、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现代认知或学习理论都强调学习的真实性、情景性。语文命题应遵循这一原则,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考查学生运用语文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情况,强化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关注生活、观察生活,主动建构“大语文观”。例三:今年3月29日,株洲市第二届“樱花节”将在石峰公园正式开幕,回想上届樱花节“一日折花上百朵”的尴尬,请你替主办方拟一条宣传标语,呼吁市民文明赏花。(不超过20个字)株洲市工商银行汇款单汇款人全 称收款人全 称账 号账 号汇出地址省 市/县 汇入地址省 市/县 汇出行名称汇入行名称金额人民币(大写)亿千百十万千百十元角分上述试题直接选

6、取学生生活中的真实素材,将学生置身于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来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及知识活用的能力,并且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的引导渗透其中,充分体现了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如例一的“写宣传标语”;例二的“填写汇款单”都来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需要,不仅考查了学生运用语文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意识到语文不仅是“学校语文”、“教室语文”和“课本语文”,语文更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语文”;语文不仅是“有趣的”,而且还是“有用的”和“有意义的” ,“生活处处皆语文”,从而树立正确的语文学习观。三、考查课外阅读,落实语文的开放性。吕叔湘先生说过,学习语文“三分课内,七分课外”;“得法

7、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朱永新教授也曾说过:“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是一个人的阅读史”。毫无疑问,课外阅读是学习语文乃至提升人的精神品质的一条美妙的捷径。因此,语文命题要切实关注课外阅读的考查,引导学生重视课外阅读,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引导教师营造书香班级,让阅读形成一种风气,一种氛围,一种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自由发展的人文环境和生活方式。例五:选一选1、“宋江”这一形象出自( )。 A.水浒传 B.封神演义 C.三国演义 D.西游记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描写的是( )的壮观景象。 A.泰山 B.庐山 C.黄山 D.华山 3、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写的一部日记体小说,小说的主

8、人公是( )。 A. 爱德华 B.汤姆索亚 C.安利柯 D.海伦 4、盘古、女娲、夸父、后羿都是我国古代神话中的人物,其中创造人类的是( )。 A.盘古 B.女娲 C.夸父 D.后羿 例六:填一填古往今来,许多文学作品写过石头:女娲曾以石补天, 曾以石填海, 曾名为石头记, 笔下的美猴王竟是一尊石猴子。上述试题通过对课外阅读篇目、作者姓名、人物介绍等内容的考查,涉及到了古今中外不同体裁、不同题材的经典书籍和篇章,如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四大古典名著、唐诗宋词、外国名著等。这类试题给师生传达的信息是:语文是开放的,语文学习不能只局限于教材内容,还要放眼课外;阅读不能只局限于读课文,还要读整本的书,读

9、经典的书。要让青少年的成长与好书同行,要让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经典文化不断浸润和滋养青少年的心灵,为他们的终身发展打亮精神的底色。四、加强多元整合,实现语文的综合性。学生的言语实践是一种综合实践活动。而考试的过程,就是把各种语文知识、技能、能力进行相互交叉渗透,以衡量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的过程。因此,语文命题要加强整合,改变以往一道题只能考查一种知识或能力的单一功能,在有限的试题中注入多元的考查功能,以综合检测学生全面的语文素养。例七:你们班组织“毕业晚会”活动,你经历了下面些事情,你是怎么解决的?1、班级征集晚会主题语,要求是简洁、形象的一句话或一个短语。你写的是什么? 2、根据节目表,合唱“

10、让我们荡起双桨”之后是舞蹈“友谊地久天长”,请你为连接这两个节目写几句串联词。3、活动结束后某同学为校广播站写了一则消息,交稿前,他请你做些修改: 为了活跃毕业班同学的课余生活,加强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六年级(一)班最近组织了毕业晚会活动。同学们踊跃参与,认真准备,各逞其能。晚会内容丰富,节目形式多样,有歌舞、朗诵、合唱、相声、小品等。活动中,大家增进了友谊,展望了未来。晚会过后,该班同学又精神饱满地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之中。(1) 句中,有词语搭配不当,可将“ ”一词改为“ ”。(2) 句中,词语“ ”使用不当,应改为“ ”。 (3) 句中,有词语并列不当,应删去“ ”。 4、晚会后,

11、你感到收获很大。第二天上学路上,邻班一位同学问你:“学习这么紧张,花那么多时间搞活动,划得来吗?”请你用一两句话得体地回答他的提问,表明你的看法。 这组试题涵盖了多种训练功能。从知识与能力维度来看,有语言概括能力训练、主题归纳训练、修改病句训练、写话训练、口语交际训练;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维度来看,还包含了价值取向的引领。这样一组题目对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是有价值、有意义的。这类试题还给教师带来有益的启示:语文课程资源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教师应有强烈的资源意识,用敏锐的眼,智慧的心捕捉、开发、利用好身边的课程资源。五、重视“学力”检测,突出学习的自主性。纵观以往的考试命题,主要考查的是

12、 “知识和能力”目标的落实,也比较重视 “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的目标渗透,而 “过程和方法”却往往成为命题中的“盲区”。事实上,作为“三维目标”中涉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最重要的维度,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应该也必须被纳入命题者的视野中,将之作为必测内容,渗透在每个命题环节中。小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的语文学习能力包括自主识字能力、自主阅读能力、使用工具书查找资料的能力、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 例八:阅读短文奇迹(略),回答问题。1、查字典第三自然段中有个生字“攥”,如果你不认识,应按( )查字法查字典,先查( ),再查( )画。2、文中第七自然段中 “一头雾水”的意思是: ,你是用 的方法理

13、解的。3、读了短文你有什么问题?选一个你认为最有价值的写下来。4、请你用一句话来评价朱莉亚和医生给你留下的深刻印象。朱莉亚: 医 生: 以上试题鼓励和引导学生关注和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在此过程中选择和运用有效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同时,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命题中注重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渗透,如例八中涉及的学习方法和能力就包括了运用部首查字法识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根据阅读材料质疑、用人物评价法归纳阅读感受等。同时,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六、优化命题形式,渗透语文的人文性 近年来语文试题人文化已渐成趋势。试题一改过去的机械、呆板、冷漠和乏味,更加关注学生的精神和情感需要,试卷描述变得更加趣味化、人性化,这样能有效缓解考试压力,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完成答卷,体现了命题者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例九:卷首语:亲爱的同学们,光阴似箭,六年的小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