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案优秀名师资料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31720079 上传时间:2023-12-03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9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案优秀名师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最新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案优秀名师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最新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案优秀名师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最新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案优秀名师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最新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案优秀名师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案优秀名师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案优秀名师资料(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讲 数与式1.1 数与式的运算1.1绝对值绝对值的代数意义: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仍是零即绝对值的几何意义:一个数的绝对值,是数轴上表示它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两个数的差的绝对值的几何意义:表示在数轴上,数和数之间的距离练 习1填空:(1)若,则x=_;若,则x=_.(2)如果,且,则b_;若,则c_.2选择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则 (B)若,则 (C)若,则 (D)若,则3化简:|x5|2x13|(x5)1.1.2. 乘法公式我们在初中已经学习过了下列一些乘法公式:(1)平方差公式 ;(2)完全平方公式 我们还可以通过证明得到下列一些乘法

2、公式:(1)立方和公式 ;(2)立方差公式 ;(3)三数和平方公式 ;(4)两数和立方公式 ;(5)两数差立方公式 对上面列出的五个公式,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去证明例1 计算:例2 已知,求的值练 习1填空:(1)( );(2) ; (3 ) 2选择题:(1)若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等于 ( )(A) (B) (C) (D)(2)不论,为何实数,的值 ( ) (A)总是正数 (B)总是负数 (C)可以是零 (D)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1.1.3二次根式 一般地,形如的代数式叫做二次根式根号下含有字母、且不能够开得尽方的式子称为无理式. 例如 ,等是无理式,而,等是有理式1分母(子)有理化把分母(

3、子)中的根号化去,叫做分母(子)有理化为了进行分母(子)有理化,需要引入有理化因式的概念两个含有二次根式的代数式相乘,如果它们的积不含有二次根式,我们就说这两个代数式互为有理化因式,例如与,与,与,与,等等 一般地,与,与,与互为有理化因式分母有理化的方法是分母和分子都乘以分母的有理化因式,化去分母中的根号的过程;而分子有理化则是分母和分子都乘以分母的有理化因式,化去分子中的根号的过程在二次根式的化简与运算过程中,二次根式的乘法可参照多项式乘法进行,运算中要运用公式;而对于二次根式的除法,通常先写成分式的形式,然后通过分母有理化进行运算;二次根式的加减法与多项式的加减法类似,应在化简的基础上去

4、括号与合并同类二次根式2二次根式的意义例1 将下列式子化为最简二次根式:(1); (2); (3) 例2计算:例3 试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1)和; (2)和.例4化简:例 5 化简:(1); (2)例 6 已知,求的值 练 习1填空:(1)_ _;(2)若,则的取值范围是_ _ _;(3)_ _;(4)若,则_ _2选择题:等式成立的条件是 ( )(A) (B) (C) (D)3若,求的值4比较大小:2 (填“”,或“”)1.1.分式 1分式的意义形如的式子,若B中含有字母,且,则称为分式当M0时,分式具有下列性质:; 上述性质被称为分式的基本性质2繁分式像,这样,分子或分母中又含有分式的

5、分式叫做繁分式例1若,求常数的值 解得 例2(1)试证:(其中n是正整数); (2)计算:; (3)证明:对任意大于1的正整数n, 有例3设,且e1,2c25ac2a20,求e的值练 习1填空题:对任意的正整数n, ();2选择题:若,则 ( ) (A) (B) (C) (D)3正数满足,求的值4计算习题111解不等式: (1) ; (2) ;(3) 已知,求的值3填空:(1)_;(2)若,则的取值范围是_;(3)_12 分解因式因式分解的主要方法有:十字相乘法、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另外还应了解求根法及待定系数法1十字相乘法例1 分解因式: (1)x23x2; (2)x24x12

6、; (3); (4) 解:(1)如图121,将二次项x2分解成图中的两个x的积,再将常数项2分解成1与2的乘积,而图中的对角线上的两个数乘积的和为3x,就是x23x2中的一次项,所以,有x23x2(x1)(x2)图124图123图122图121 说明:今后在分解与本例类似的二次三项式时,可以直接将图121中的两个x用1来表示(如图122所示)(2)由图123,得x24x12(x2)(x6)(3)由图124,得图125 (4)xy(xy)1(x1) (y+1) (如图125所示)2提取公因式法与分组分解法例2 分解因式: (1); (2) (2)= =或 = = =3关于x的二次三项式ax2+b

7、x+c(a0)的因式分解若关于x的方程的两个实数根是、,则二次三项式就可分解为.例3把下列关于x的二次多项式分解因式:(1); (2)练 习1选择题:多项式的一个因式为 ( )(A) (B) (C) (D)2分解因式:(1)x26x8; (2)8a3b3;(3)x22x1; (4)习题121分解因式:(1) ; (2); (3); (4)2在实数范围内因式分解:(1) ; (2); (3); (4)3三边,满足,试判定的形状4分解因式:x2x(a2a)第二讲 函数与方程2.1 一元二次方程2.1.1根的判别式我们知道,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用配方法可以将其变形为 因为a0,所

8、以,4a20于是(1)当b24ac0时,方程的右端是一个正数,因此,原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x1,2;(2)当b24ac0时,方程的右端为零,因此,原方程有两个等的实数根 x1x2;(3)当b24ac0时,方程的右端是一个负数,而方程的左边一定大于或等于零,因此,原方程没有实数根由此可知,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的情况可以由b24ac来判定,我们把b24ac叫做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的判别式,通常用符号“”来表示综上所述,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有(1) 当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x1,2;(2)当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x1x2

9、;(3)当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例1 判定下列关于x的方程的根的情况(其中a为常数),如果方程有实数根,写出方程的实数根(1)x23x30; (2)x2ax10; (3) x2ax(a1)0; (4)x22xa0说明:在第3,4小题中,方程的根的判别式的符号随着a的取值的变化而变化,于是,在解题过程中,需要对a的取值情况进行讨论,这一方法叫做分类讨论分类讨论这一思想方法是高中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在今后的解题中会经常地运用这一方法来解决问题2.1.2 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 若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有两个实数根,则有 ; 所以,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之间存在下列关系: 如果a

10、x2bxc0(a0)的两根分别是x1,x2,那么x1x2,x1x2这一关系也被称为韦达定理 特别地,对于二次项系数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x2pxq0,若x1,x2是其两根,由韦达定理可知 x1x2p,x1x2q, 即 p(x1x2),qx1x2, 所以,方程x2pxq0可化为 x2(x1x2)xx1x20,由于x1,x2是一元二次方程x2pxq0的两根,所以,x1,x2也是一元二次方程x2(x1x2)xx1x20因此有 以两个数x1,x2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二次项系数为1)是x2(x1x2)xx1x20例2 已知方程的一个根是2,求它的另一个根及k的值例3 已知关于x的方程x22(m2)xm240有两个实数根,并且这两个实数根的平方和比两个根的积大21,求m的值例4 已知两个数的和为4,积为12,求这两个数 例5 若x1和x2分别是一元二次方程2x25x30的两根 (1)求| x1x2|的值; (2)求的值;(3)x13x23 例6 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xa40的一根大于零、另一根小于零,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练 习1选择题:(1)方程的根的情况是 ( ) (A)有一个实数根 (B)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C)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D)没有实数根(2)若关于x的方程mx2 (2m1)xm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