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部安全应急预案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31717327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X 页数:151 大小:97.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项目部安全应急预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51页
项目部安全应急预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51页
项目部安全应急预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51页
项目部安全应急预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51页
项目部安全应急预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项目部安全应急预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项目部安全应急预案(1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项目部安全应急预案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切实加强本项目工程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管理工作,建立完善应急管理体制和机制,当发现安全事故重大隐患或发生安全事故紧急情况时,能够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有效地实施应急救援工作,抑制事故苗头或防止事故蔓延扩大,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证我项目部经营、生产等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满足有效应对生产安全事故的需要,特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 1.2.1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国务院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国家安监总局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河北省安全生产条例; 河北省公

2、路水运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实施办法;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1.2.2相关的应急预案 河北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河北省安监局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浙江省公路水运建设工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1.3 适用范围 本应急救援预案适用于项目经理部及所属各施工生产部门可能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和突发紧急事件的控制、处理和应急救援。 1.3.1类型和级别 重特大事件是指项目经理部及各施工生产部门管辖区域内发生,或经过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后认为可能发生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或).影响的重特大事件。 1.3.1.1 类型 根据应急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

3、分为以下三类: 生产类突发事件:包括重大人身伤亡事故、重特大火灾、重大 环境污染、重大设备损坏等。 突发性自然灾害类事件:包括破坏性地震、突发性地质灾害和 气象灾害等。 公共安全类突发事件:包括重大食物中毒、急性职业中毒、群 体性事件、恐怖袭击事件等。 1.3.1.2 事故级别 事故按照人员伤亡、涉险人数、经济损失等因素,一般分为四级: 特别重大(级)事故、重大(级)事故、较大(级)事故和 一般(级)事故。 生产安全事故等级标准 事故级别 死亡失踪人数 涉险人数 重伤(或急性中毒)人数 经济损失(万元) 特别重大(级) 30 及以上 30 及以上 100 及以上 10000 及以上 重大(级)

4、 10-29 10-29 50-99 5000-10000 之间 较大(级) 3-9 3-9 10-49 1000-5000 之间 一般(级) 1-2 1-2 1-9 1000 以下 1.4 预案体系 1.4.1项目部预案:包括项目总体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包括现场处置方案)、危险性较大工程的专项应急预案。在项目开工前,按照地方主管部门的要求,根据建设单位的总体预案,结合工程特点、施工工艺、地质、水文和气候等实际情况,编制本项目应急预案,经监理单位审查后报建设单位和公司备案。项目部的应急预案与建设单位相衔接。 1.4.2应急启动条件 遇到下列任一情况时,启动相关应急预案: 上级单位指令启动应急预

5、案; 发生级及以上生产或突发事件; 其它需启动应急预案的情况。 1.5 工作原则 根据本工程施工工序多,施工作业交叉、交替实施,部分路段不能断交施工等特点,在项目经理部指导下,坚持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快速反应,保障有力的原则,建立“项目经理部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和“各施工生产部门(班组)、项目部应急救援队”的两级应急体系,认真做好事故预防、应急准备和响应的准备工作,做到统一指挥、分级管理,项目自救与.援助相结合的应急体系。 1.5.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居安思危、预防为主。 应急工作要保障施工人员和其他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为首要任务。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以预防为主,实施

6、施工安全风险评估,落实事故预防和隐患整改措施,加强应急培训和演练,做好应对事故的各项准备工作;采用科学的预测、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提高预测、预防水平;做好与各施工所在地的地方政府、单位的横向联系,建立互相支持、救助网络,提高对重大事件发生时的处置和应急救援能力。 1.5.2属地管理、统一指挥,分级响应、各负其责。 项目部在施工地政府的领导下,通过与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应急指挥机构,开展应急准备检查审核、事故抢险、应急救援、维护.稳定等工作,当发生事故时,项目部应由“应急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各施工生产部门(班组)、项目部应急救援队各负其责;负责本辖区内的生产事故应急管理工作,建立应急救援、处置体系

7、,制订、完善与施工生产相适应的应急预案和应急机制,实行项目分工负责制,组织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准备和处置工作,依法组织事故救援,服从现场指挥,配合事故救援和调查处理工作。 1.5.3整合资源、协调应对,快速高效、保证重点。 项目部应急体系与施工地的地方政府、业主的应急体系相联系,融入体系管理、运行,建立应急处置的联动协调机制,形成相互支持、互相支援的联动体系衔接;同时在项目经理部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统一指挥下进行准备与响应,提高自救、互救和应对生产安全事故的能力,形成快速高效的应急反应机制。在事故处理和控制过程中,应做到以人为本,将员工和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事故的扩大、伤害的

8、扩大;在救援抢险中,要指挥得当,保证参加救援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被救人员不受到第二次伤害,防止事故的能量释放,造成更大伤害。 1.5.4应急救援应做到责任明确、分工清楚,制订的措施要正确有效,施工过程预防控制事故,应急响应要准备充分,行动迅速,立足自救,当事故无法自救和控制时,应及时寻求.力量的支持和援助,实现通过应急准备,及时应急响应,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目的。 2危险性分析 2.1工程概况 第3合同段起自宽城镇缸窑沟经垭口沿邦宽线至终点龙须门,路线全长5.73km(K11+440-K17+170),其中:K11+440-K11+800段0.36km路基宽度15m,为新建段,设计行车速度80

9、Km/h,双向二车道,荷载等级:公路-级,设计洪水频率:大中桥1/100;小桥、涵洞1/100,地震烈度:基本烈度为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K11+800-K13+520段1.707km路基宽度32m,本段路线为利用金山街,设计行车速度80Km/h,双向四车道,荷载等级:公路-级,设计洪水频率:大中桥1/100;小桥、涵洞1/100,地震烈度:基本烈度为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K13+520-K17+170段3.69km,路基宽度49.5m,本段路线为利用原有邦宽线拓宽改造,设计行车速度80Km/h,双向八车道,荷载等级:公路-级,桥面宽度:净-18.5m+0.5m防撞护栏

10、+2.5m人行道(单幅),设计洪水频率:大中桥1/100;小桥、涵洞1/100,地震烈度:基本烈度为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 2.2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2.2.1土方开挖 2.2.1.1适用范围 (1)土方开挖工程是指开挖深度超过5m(含5m)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 2.2.1.2、土方开挖工程危险源识别与监控 (1).土方开挖工程事故的类型 1)影响边坡附近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 2)引起机械事故; 3)边坡土堆放材料倾落; 4)土方塌落直接伤人。 (2).引发事故的主要原因 1)开挖较深,放坡不够;或通过不同土层时,没有根据土的特性分别确定不同的放坡坡度,致使边坡失去稳定而造成塌方。

11、 2)在有地表水、地下水作用的土层开挖时,未采取有效的降、排水措施,土层受到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影响而湿化,内聚力降低,在重力作用下失去稳定而引起塌方和滑坡。 3)边坡顶部堆载过大,或受外力振动影响,使坡体内剪切应力增大,土体失去稳定而塌方。 4)土质松软,开挖次序、方法不当而造成塌方。 (3).危险源的监控 1)根据土的种类、力学性质确定适当的边坡坡度。 2)当基坑深度较大时,放坡开挖不经济,或环境不允许放坡时,应采用直立放坡,并进行可靠的支护。 3)做好地面排水和降低地下水位的工作。 4)在基坑(槽)边坡上侧堆土或材料以及移动施工机械时,应与挖方边缘保持一定距离,以保证边坡和直立坑壁的稳定。当

12、土质良好时,堆土或材料应距边坡边缘0.8m以外,高度不超过1.5m。 2.2.1.3土方开挖工程安全技术措施 (1).对定位放线的控制 1)控制内容主要为复核建筑物的定位桩、轴线、方位和几何尺寸。 2)根据规划红线,按设计总平面图复核建筑物的定位桩。可采用经纬仪及标准钢卷尺进行检查校对。按设计基础平面图对基坑、槽的灰线进行轴线和几何尺寸的复核,并检查方向是否符合图纸的朝向。工程轴线控制桩设置离建筑物的距离一般大于两倍的挖土深度;水准点标高可引测在已建的沉降已稳定的建筑物上,或在建筑物稍远的地方设置水准点并妥善保护。挖土过程中要定期进行复测,校验控制桩的位置和水准点标高。 (2).对土方开挖的控

13、制 1)控制内容主要为检查挖土标高、截面尺寸、放坡和排水。 2)土方开挖一般应按从上往下分层分段依次进行,随时做成一定的坡势。在接近设计坑底标高或边坡边界时应预留200300mm厚的土层,用人工开挖和修整,边挖边修坡,以保证不扰动土和标高符合设计要求。遇标高超深时,不得用松土回填,应用砂、碎石或低强度等级混凝土填压密实到设计标高;当地基局部存在软弱土层,不符合设计要求时,应与堪察、设计、建设部门共同提出方案进行处理。 3)挖土边坡值应按有关规定确定。截面尺寸应按照标出的中心轴线和边线进行,经常检查挖土的宽度,检查可用经纬仪和挂线吊线锤进行。挖土必须做好地表和坑内排水、地面截水和地下降水,地下水

14、位应保持低于开挖面500mm以下。 (3).基坑的防护 1)土方开挖要探明地下管网,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2)在距基坑边0.6 m周围用48钢管设置两道防护栏杆,立杆间距4m,高出自然地平1.2m,埋深0.8m。 3)基坑上口边1m范围内不许堆土、堆料和停放机具;在锚喷支护上口5m范围内不许重车停留。 4)各施工人员严禁翻越护身栏杆;基坑施工期间设警示牌,夜间加设红色灯标志。 5)基坑外施工人员不得向基坑内乱仍杂物,向基坑下传递工具时要接稳后再松手。 6)坑下人员休息要远离基坑边及放坡处,以防不慎。 7)施工机械一切服从指挥,人员尽量远离施工机械,如有必要,先通知操作人员,待回应后方可接近。 2.2.2施工场地场容管理及环境保护 (1).施工现场的用电线路、用电设施的安装和使用必须按照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架设,严禁任意拉线接电。 (2).施工现场的各类机械,必须按照规定的位置停放整齐,定期进行保养。 (3).现场的施工道路保持畅通,禁止路面堆放材料、设备。 (4).运载工程土方最高点不超过车辆槽帮上沿50cm,边缘不高出车辆槽帮上沿10cm,装载其他散装材料不超过槽帮上沿,禁止沿途遗撒,必要时车上土应严密遮盖。 (5).在现场配置洒水车,根据现场情况对现场及生活区进行洒水,防止扬尘。 2.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