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治理机制下的内部控制及优化对策毕业论文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31716312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企业治理机制下的内部控制及优化对策毕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现代企业治理机制下的内部控制及优化对策毕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现代企业治理机制下的内部控制及优化对策毕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现代企业治理机制下的内部控制及优化对策毕业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现代企业治理机制下的内部控制及优化对策毕业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企业治理机制下的内部控制及优化对策毕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企业治理机制下的内部控制及优化对策毕业论文(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开放教育试点会计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现代企业治理机制下的内部控制及优化对策姓 名: 朱艳霞学 号: 1141001262420学 校: 洛阳电大指导教师: 任晓倩写作时间: 2013-6-10摘要现代企业内部控制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随着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及社会需要而不断丰富和发展起来的,它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企业内部进行有效管理的工具,也是企业的自动预警系统和维护系统。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己成为当前理论界和实务界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由于长期计划经济的束缚,我国企业缺乏从整体上对内部控制进行研究,内部控制机制和制度都很欠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国外先进管理思想的引入,提高

2、管理水平和效益已蔚然成风。尤其是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情形下,我国企业面临更严峻的挑战,对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现代企业治理机制下建立全方位的内部控制已成为我国当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本文从现代治理机制和内部控制的关系入手,通过分析现代企业治理机制下的内部控制的现状及明确内部控制的构成要素,进而提出从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等多个角度提出优化现代企业治理机制下的内部控制的对策。关键词:现代企业治理机制;内部控制;优化对策目录引 言1一、现代企业治理机制与内部控制的关系1(一)现代企业治理机制的含义1(二)内部控制的含义2(三)现代企业治理机制与内部控制的关系2二、内部控

3、制的必要性2(一)有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成长2(二)切实维护国家和投资人的利益以及履行法律法规的必然要求3三、我国现代企业治理机制下的内部控制现状分析4(一)企业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缺乏应有的认识4(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科学5(三)公司结构不完善5(四)制度的执行力度不够5四、我国现代企业治理机制下的内部控制制度薄弱的原因5(一)公司内部缺乏制衡机制5(二)股权结构不合理6(三)激励机制不健全6(四)内部审计薄弱6五、优化现代企业治理机制下的内部控制的对策9(一)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9(二)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10(三)强化外部监督与约束机制10(四)建立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11现代企业治理机

4、制下的内部控制及优化对策引 言内部控制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内容是随着单位对内强化管理、对外满足社会需要而不断丰富和发展起来的。内部控制最初称为内部牵制,其主要特点是以个人或部门不能单独控制任何一项或一部分业务权力的方式进行组织上的责任分工,从而使该项业务权力通过发挥其他个人或部门的职能进行交叉检查或交叉控制。内部牵制侧重于单位组织分工的控制,是内部控制的最初形式。随着经济的发展,适应单位和组织内部管理的需要,内部牵制的内容不断丰富、范围不断扩展,从而使内部控制概念经过几十年的演变,已从单纯的内部牵制发展为内部控制结构,其内涵也从管理控制和会计控制发展为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

5、三个部分。1994年,由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美国会计协会、内部审计师协会等共同组成的“防止虚假财务报告全国委员会(COSO)”,提出了最新的内部控制定义:内部控制是受企业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职员的影响,旨在取得经营效果和效率、财务报告的可靠性、遵循适当的法规等而提供合理保证的一种过程。内部控制的体系包括五个方面: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本文旨在优化现代企业治理机制下的内部控制方面做一些有益的探索,以现代企业治理所处的现状为出发点,结合企业内部控制的必要性,通过对国内企业内部控制的调查与分析,最终提出优化我国现代企业治理机制下的内部控制的建议和对策。本文着重分析了处在经

6、济转型期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就其不合理部分提出中肯建议。一、现代企业治理机制与内部控制的关系(一)现代企业治理机制的含义对国有企业进行公司化改制,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其中一个关键就是要建立起有效的企业治理机制,即要在产权关系清晰和责权利统一的基础上,实现企业控制权的合理配置,在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形成相互制衡的机制和对经营者的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公司的运营效率。企业治理机制本质上表现为一种双层的嵌套关系结构:第一层是股东通过股东大会与董事会之间的信任托管关系,构成了出资者对公司的一级控制权的配置与行使;第二层是董事会与经理人员之间委托

7、代理关系,形成了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二级控制权的配置与行使。 优化企业治理结构,必须在现代企业所有权与控制权(经营权)分离的前提下,确保所有者在位, 控制内部人控制。但是,控制并不是目的。优化企业治理结构的最终目的,是在所有者不直接经营和管理企业的情况下,追求所有者资本收益的最大化。 (二)内部控制的含义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续与措施的总称。内部控制是经济单位和各个组织在经济活动中建立的一种相互制约的

8、业务组织形式和职责分工制度。内部控制的目的在于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它是因加强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完善的。最早的控制主要着眼于保护财产的安全完整,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侧重于从钱物分管、严格手续、加强复核方面进行控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生产规模的扩大,经济活动日趋复杂化,才逐步发展成近代的内部控制系统。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等五个相互联系的要素。(三)现代企业治理机制与内部控制的关系首先,内部控制的内容可以看作是企业治理内容中关于生产经营方面的延伸和具体化,内部控制的内容是统一于企业治理的内容的。健全的企业治理机制是内部控

9、制有效运行的保证。内部控制处于企业治理机制设定的大环境之下,企业治理机制是内部控制的制度环境。内部控制能否有效运行,与企业治理机制是否完善有很大关系。只有在完善的企业治理机制中,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系统才能真正发挥它的作用,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与效果,并加强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反之,若没有科学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无论设计如何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也会流于形式而难有好的效果。 其次,企业治理机制中一些内容也属于内部控制,如组织规划控制实际上就包括两个层面:一是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即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等之间的组织规划,二是经理领导的内部管理机构、岗位和人员之间的组织规划。前一个层次实际上是企业治理机

10、制问题。因此,内部控制与企业治理机制在内容上有一些重合的地方。二、现代企业内部控制的必要性(一)有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成长内部控制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现代企业深化改革、完善公司治理和运作机制、实现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地内部控制能使企业不断降低经营成本,合理配置资源,增加对优势业务的投入,改善关键业务的管理,以便能更好的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化的趋势。内部控制是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为实现财务报告真实可靠、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达成企业发展战略以及遵循使用的法律、法规等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一种管理过程。1.提升企业形象,增加企业价

11、值在企业制度下,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投资者往往不能亲自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因此无法真实了解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也不能准确判断企业提供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企业能根据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标准合理设计内部控制并定期进行评估,将有助于提高企业的透明度,增强投资者对企业的信心,提升企业的公众形象,从而吸引投资者投资甚至溢价投资增加企业价值。2.有效防止发生舞弊和低效率行为随着企业经营规模的扩大和经营业务的不断扩展,企业管理层级增多,企业管理层很难对企业各种经营活动进行直接管控。为了确保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经营管理效率、保障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防止发生舞弊和低效率行

12、为,企业管理层需要通过内部控制加强对次级管理层和内部员工的管理和控制。3.有效的防范企业风险企业要想实现生存发展的目标就必须对经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类风险进行全面的防范和控制。内部控制可以促使企业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广泛开展风险的识别、评估、分析、报告等工作,帮助企业不断加强对薄弱环节的控制,将各种风险对企业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4.维护财产和资源的安全完整内部控制通过限制接近、定期盘点、记录保护、财产保险等手段可以对财产物资的采购、计量、验收、仓储等各个环节进行科学有效的监督和制约,确保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并能有效的防止和纠正各种损失浪费行为5.促进企业的有效经营一个企业要想

13、达到经营目标,就必须全面配合以发挥整体作用。内部控制下是基于这种指导思想,利用会计、统计、业务、审计等各部门的制度、规划及有关报告,将企业的生产、营销、物资、财务、人事等各部门及其工作结合在一起,使它们之间形成协调统一、制约监督的关系,从而顺利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同时,内部控制通过对企业的各项经营管理活动进行严密的监督与考核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及潜能,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最终实现企业整体效益与效率的提高。(二)切实维护国家和投资人的利益以及履行法律法规的必然要求1.保证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规范的贯彻实施,保证企业的经营决策、规章制度的有效执行遵循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律规范是企业合法经营的先决条件

14、。内部控制可以对企业的任何部门、任何环节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有利于国家的政策法规在企业内部的实施。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决策以及与此相关的各项规章制度,不仅是国家政策法规得以贯彻执行的基础,也是实现企业预定目标的纲领和规范。内部控制通过对各项经营管理活动的监督、检查来揭示经营决策和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及时制止和纠正偏离决策规章的行为,使其在经营管理活动中得以有效实施。 2.及时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 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有助于企业的管理者、投资人、债权人等相关各方作出正确的经济决策。内部控制通过职务分离、岗位轮换、内部审计等方法对财务信息的采集、归类、记录和汇总过程进行全面监控,及时发现和纠正

15、各种错弊,保证财务信息能够真实完整的反映生产经营活动的实际情况。3.切实维护投资者和国家的利益为维护社会投资者和国家利益,保证社会公平和市场有序竞争,政府机关要求企业加强内部控制,提高规范运作水平。美国于2002年颁布了萨班斯法案,香港联交所修改了上市规则中的公司管制常规守则第C.2.1条的相关规定,日本发布了与内部控制相关的金融产品商业法,中国财政部和上交所相继颁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规定均要求企业家里和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上市公司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三、我国现代企业治理机制下的内部控制现状分析建立和完善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是当前国企改革的重头戏,国内各界人士都在深入思考和偿试着实践这一重大改革措施,但是到目前为止,人们对内部控制的认识还远未取得共识,尽管政府有关部门正在制定相应的规则,我们认为有些重大的问题还有深入讨论的必要。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也决不是“一日之寒”,既有人的素质原因,也有制度原因,大致分为如下几种:(一)企业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缺乏应有的认识有些企业在思想上对内控制度不够重视,使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各职能部门和各位员工往往简单地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