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节好课有如下基本特征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31713061 上传时间:2022-09-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节好课有如下基本特征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一节好课有如下基本特征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一节好课有如下基本特征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一节好课有如下基本特征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节好课有如下基本特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节好课有如下基本特征(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节好课有如下基本特征成都师范大学陈大伟教授教学的本质是一种学习活动,其根本的任务是促动学生的发展。教师教学活动是否有效,取决于学生是否有效的学习。所以,学生学习活动的表现以及经过学习活动后得到的结果势必成为评价课堂教学好与坏、优与劣、成功与失败的关键要素。1、积极探索,主动参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主动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还学生以学习的主动权。所以可把课堂中学生主动参与的水准作为评价一堂课好坏的一个维度。2、有效互动,合作学习(我想在这里需要解释一下的是,这里的合作学习决不是我们经常在课堂教学中看到的摆架子,有形式的简单的,无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对于这样的小

2、组合作学习我们是持反对态度的)陈教授称现代的课堂教学非常注重课堂中表达出来的群体间人际关系的交流活动,而这种这种交流是基于有效的师生,生生之间互动基础上的,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实现有效互动与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密切相关。假如教师创设的问题与布置任务绝大部分是回忆、描绘事实(课本上有的)、教学判断(对不对,是不是)和教学程序性的(每课都如此的机械重复)、或一味纯模仿性的,那么这样的问题和学习任务很难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真正的交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创设一些具有思考性、探索性、思想性、趣味性的(四性)或能引起学生理解冲突的问题与讨论话题(张振海教师曾说,教师不要充当课堂上矛盾的解决者,而应成为

3、课堂上矛盾的制造者),才能够实现师生,生生之间有效的互动。第二、交流应是双向的,教师创设有效的问题,学生经过思考或讨论,在完成问题回答后,教师应给予有效的反馈,而不是仅仅简单地判断学生回答的对与错,或简单地给予更正。教师的介入行为应是:假如学生回答的准确、完整,则一定要给予明确、积极的评价。假如学生回答不周、缺乏甚至错误,则要引导学生找出错误并加以改正,或指导学生弄清楚回答的根据和理由,通过再思考修正先前的回答;或要求学生补充或修正他人的回答。教师这个行为的介入,有助于发展学生评价、判断和交流的水平,有助于他们建构知识。好的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建构学习主体的过程,它通过多样、丰富的交往形式,有意

4、识地培养学生学会倾听、交流、协作、分享的合作意识和交往技能。3鼓励创新,体验成功在表达现代教学思想的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并以学生的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实行评议,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和独特性的见解,让学生在体验成功中持续发展。(表达以学定教)4尊重差异,促动发展好的课堂教学非常注重学生自主学习水平的培养,通过学生自我选择、自我监控、自我调节,逐步形成自我学习的水平。通过通过讨论、交流、辩论、竞赛等多种活动形式,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会自我评价。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承认学生发展存有的差异性,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在不同起点上获得最优发

5、展;承认学生发展的独特性,要尽可能捕捉他们身上表现子网掩码闪光点,发现他们潜在的优势,让每个学生形成独特而鲜明的个性。5发现问题,引发思考他说,一堂好课有三点特别重要:不但让学生掌握了这节课的绝绝大部分内容,而且不能学到其他更多的内容。学生上完这节课后很长一段时间,仍然在研究这节课的内容。学生的学习是主动探究,而不是被动、机械的。其中提到一节好课能让学生在课后很长一段时间仍在思考回味,这个点的形成,与与在课堂教学中设计恰当科学的提问与引导有很大关系。课堂教学要提升思维层次,必须从提升问题的“含鑫量:入手。一个好的教师,一节课,若能提供或引发学生提出一系列哪怕是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其价值绝不低于教学内容本身,这样的课能够说是好的。6学习反思,总结提升通过反思,有利于学生实行深层次的建构。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要这样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为什么做出这样的选择,所选择的解题途径是否最正确,是否还有更好的解题途径,这些知识(或问题)之间有什么联系?这样做,能够培养学生反思的意识和习惯,有人甚至把一个人是否具有反思水平作为评价一个人是否聪慧的指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