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诗歌鉴赏知识点梳理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31712116 上传时间:2024-02-2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4.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知识点梳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知识点梳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知识点梳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知识点梳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知识点梳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知识点梳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诗歌鉴赏知识点梳理(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语文诗歌鉴赏知识点梳理诗歌鉴赏知识梳理(一)意象诗歌中的形象,我们又称之为“意象”。是指诗人根据现实生 活中的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所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 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人、物和自然景象。意象是诗歌形象的重 要组成部分,它是指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客 观的自然景物即“物象”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了诗人的 情感色彩,赋予它灵性,便成了浸透着主观意愿的“意象”。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 输,而是多采用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刚托物言 志,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 的“情”,咏物所言的“志”,

2、即为主观的“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 就是“意象”,即作者的主观之意和客观之象融为一体的艺术形象 由此可将诗歌中的形象分为四类:(一)人物形象,既指诗歌中作 者创造的人物形象,又指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即作者的形象;(二) 事象,事象即动作形象;(三)物象,物象即事物形象;(四)景象,景 象即景物形象。在古典诗歌中最为普遍与常见的就是后两种。因此,鉴赏具体作品的时候,只有抓住作品的意象,以及意 象所包含的旨趣,意象所体现的情调,意象的社会意义和感染作 用,才能真正地鉴赏古代的诗词作品。意象色彩的冷暖传递着诗人不同的情感体验。一般暖色预示 着热烈活泼,积极向上,意气奋发;冷色代表着冷漠低沉

3、,消极颓 唐,孤寂凄凉。准确理解修饰词。客观物象是没有情感倾向的, 诗人让客观事物“皆着我之色”后便蕴涵了丰富情感。诗人着我之 色往往更鲜明体现在某些描写景物的修饰语上,使景物带有倾向 色彩。如: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曲中的藤、树、鸦、桥、道、风、马,除鸦有特定意象外, 其他看不出情感倾向,但分别用枯、老、昏、小、古、西、瘦等 一系列带有倾向色彩的词修饰后,藤是干枯的毫无生气,树是衰 朽残败,鸦是傍晚暮鸦,桥是狭小少人经过,道是荒凉古道。曲 子通过描写富有特征而又互有联系的景物,物象变为有倾向的意 象,整个融入萧条荒寂之中,意

4、境顿生,以概括而巧妙的艺术构 思构成一幅弥漫着阴冷气氛和灰暗色彩的秋效夕阳图。常见的意象1、松柏松柏生长环境恶劣、经寒不衰、枝干坚韧,具有 一种凛然正义。在文人笔下,松是坚贞、孤直和高洁的象征,古 人常通过咏松来表现自己对高风亮节的赞美和追求。如:李白赠 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 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三国人刘桢赠从弟: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送松柏那 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2、竹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绿竹葱茏正直谦虚,坚 贞高洁隐士君子。如:“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张九龄), 赞美竹的气节与虚心。

5、“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瘦, 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苏轼于潜僧旅筠轩) 可见将竹视为名士风度的最高标识了。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 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隐士、诗人喜欢在绿竹葱茏的 环境谈经论道。3、柳“柳”者,“留”也,柳枝依依缠绵悱恻,离愁别 绪送别怀人。如: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送 元二使安西表达对分别的眷恋。“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 园起情。”“折柳”寓有惜别怀远之情。“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 风残月。”在杨柳依依的岸边,离别之情油然而起。4、梅最先开放,傲霜斗雪敢为人先,不畏权贵 君子。如: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6、。诗 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 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 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陆游的著名词作咏 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 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 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5、菊临秋而开,凌冰傲霜不畏权贵,坚守晚节 志士。如:郑思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菊 颜色淡雅淡薄名利,不求闻达隐士。如:“采菊东篱 下

7、,悠然见南山”“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 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 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 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6、大雁春秋迁徙思乡之情。鸿雁是大型候鸟,每 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如:隋人 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早在花开之前, 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故乡渺何 处?归思方悠悠。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韦应物闻雁),“晓 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赵寒塘)。 鸿雁传书。如:“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天末怀李白作

8、 为送书信的使者。7、杜鹃(子规、布谷)叫声凄切悲凉凄清忧愁忧 思。(哀怨、思归)如:“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 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 寄起句写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 情。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丰富想象,表达对友人的无限怀念与 深切同情。宋人贺铸忆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 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三更月光照在庭院里雪白的梨花上, 杜鹃鸟在凄厉地鸣叫着,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亲人,伤心欲绝。 词人通过描写凄清的景物,寄托了幽深的乡思。 “可堪孤馆闭春 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唐人秦观踏莎行)“子规夜半犹啼血,不 信东风

9、唤不回”(宋人王令送春)等,都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 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苏轼浣溪沙)诗人在逆境中对人生抱着乐观、 豁达的态度,所以在萧萧暮雨中传来的杜鹃的啼鸣,让人感到其 境颇为清远,其情颇为恬适。8、月(残月、明月、新月、孤月、冰镜、蟾兔、玉盘)它 在许多诗人笔下都是思乡、念亲的标志,多传达离愁别恨、寂寞 思归之情。如: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 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刘禹锡石头城: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张九龄望月怀远:“海 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

10、 泊秦淮近酒家。”9、斜阳给人以凄凉、沮丧、失落之感。游子思妇善用夕 阳抒他们的情思。如范仲淹:“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 斜阳外。”“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秦观满庭芳)“夕 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在特定的环境中,给人以苍茫沉郁之感。 故古人也常以夕阳意象塑造气象浑然、辽阔、苍茫的意境。如: 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边塞诗)夕阳与 时序流转有关,故诗人常借夕阳发思古之幽情。(怀古诗)王安石 桂枝香-金陵怀古以“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为 现实背景,感喟“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的物是人非。10、登高、凭栏。多传达相思之情、报国之志和壮志难

11、酬的 悲伤与激情。如: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 登台。”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诗歌鉴赏知识梳理(二)答题技巧(一)炼字技巧:炼字型: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 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 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

12、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 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 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 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 “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二)表达技巧的内容: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修辞方 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文艺表现方法)、篇章结构。1、修辞方法: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有突 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更加生动感人。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

13、物来描写叫 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 形象、生动的作用。设问一一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 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反问 一一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 达强烈感情。借代一一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 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 言简练、含蓄。对偶一一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 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 意义集中含蓄。夸张一一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 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

14、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互文一一“互文”即古代诗文的相邻句子中所用的词语互相 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修 辞手法,在古诗词中的运用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A为了避免词 语单调重复,行文时交替使用同义词,这种互文的特点是在相同 或基本相同的词组或句子里,处于相应位置的词可以互释。这样 可以从已知词义来推知另一未知词义。B是出于字数的约束、格 律的限制或表达艺术的需要,必须用简洁的文字、含蓄而凝练的 语句来表达丰富的内容,于是把两个事物在上下文中只出现一个而省略另一个,即“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以收到言简意繁的效果。理解这种互文时,必须把上下文保留的词语结合起来,使之互相补充

15、、彼此映衬才能现出其原意,故习惯上称之为 “互文见反复一一叠字叠词叠句: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 或是起强调作用,更加生动形象。思想感情的表达更为绵密曲折, 音节流美,增强语言的音乐美、修辞美。排比一一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 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双关一一在有些诗歌尤其是民歌中,作者为了表达出一种委 婉含蓄的情感,往往采用隐语、双关的修辞手法。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表达方式: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 现,我们要了解一些常见的艺术手法。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 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情与景关系:诗人写诗来表达他的思想情感。为了达到这侧目的,他需要 写景自然界的或周围阙景,来引起情,把情感传达给读者。 情与景的处理很重要,如果处理得恰当,他就会激起读者的感情, 使读者与他发生共鸣。这样的诗就写得好,能动人。抒情手法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直抒胸臆直抒胸臆就是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怀,不假 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愁绪。这种方式比较直观。间接抒情诗人们往往借助多种修辞艺术,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分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 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