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与前瞻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31708379 上传时间:2023-09-0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与前瞻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与前瞻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与前瞻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与前瞻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与前瞻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与前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与前瞻(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回忆与前瞻8月以来,国际油价在经历了一种高涨期后,开始逐渐下跌,这对于正在酝酿中的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来说,无疑是一次较好的机会,全新的定价机制很有也许在近期出台。新的定价机制将以原油价格为基准来制定,它对于国内成品油市场各利益关系方将会产生如何的影响,发展前景如何? 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历程回忆 1998年6月,国家对原油、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进行了重大改革,变化了以往单一政府制定固定价格的模式。此后,国内便有了“成品油定价机制”这一名词。从1998年6月起到目前,国内的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开始的标志是1998年6月的原油、成品油价格改革方案的

2、出台。这次价格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成品油(汽油、柴油)零售价实行政府指引价,由原国家计委按进口到岸完税成本为基本加国内合理流通费用制定各地零售中准价,两大石油集团公司在此基本上在上下5%的幅度内拟定具体零售价格。通过这次改革,确立了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国际油价变化相适应,在政府调控下以市场形成为主的价格形成机制。 第二阶段始于6月,政府对国内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进一步改革,国内成品油价格开始进入与国际成品油市场“挂钩连动”的阶段,即国内成品油价格参照国际市场价格变化相应调节,当时参照的是新加坡成品油市场价格。 第三阶段始于11月,国内成品油价格“挂钩连动”机制进入进一步完善阶段,重要内容是由单纯根据新

3、加坡市场油价拟定国内成品油价格改为参照新加坡、鹿特丹、纽约三地市场价格来调节国内成品油价格。国内成品油价格以纽约、新加坡和鹿特丹三地市场一揽子价格加权平均值为定价基本(新加坡:鹿特丹:纽约=631),根据基本杂费及国内关税,加上由国家拟定的成品油流通费用,形成由国家计委制定的国内成品油零售中准价。两大石油集团可以在中准价上下8%的范畴内制定具体的成品油零售价。该机制始终沿用至今,简称为“三地成品油定价法”。 据最新消息,今年初中国将也许实行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国家对零售油价的统一管制将有所放松。新的定价措施将放弃本来紧盯纽约、新加坡和鹿特丹三地成品油价的计算措施,而基本锁定“原油成本法”,即改

4、以布伦特、迪拜和米纳斯三地原油价格的平均值为基准,再加上炼油成本和合适的利润空间以及国内关税、成品油流通费等,共同形成国内成品油零售基准价。这表白,采用了5年的“三地成品油定价法”走到了尽头,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将迎来第四个发展阶段“原油成本法”阶段。 三地成品油价格浮动的定价机制存在的问题 11月制定的随三地成品油价格浮动的定价机制,虽然比筹划经济时代和单一价格时代的机制适应国内经济发展的需求,但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由于国际成品油价格剧烈变动,现行的国内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具有明显的“时滞”性,必然导致国际价格向国内价格的传导效应滞后,使得国内外成品油的价格水平浮现了“时间差”;国内成品油价

5、格与国际成品油价格“挂钩连动”措施过于直接和透明,再加上十分突出的“时滞”效应,为市场投机和走私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不利于国内成品油市场秩序的稳定;国内成品油价格以国际成品油价格为参照根据,而国内成品油市场事实上与国际成品油市场在流通上还没有接轨,因此必然导致国内成品油价格变化常常浮现与国内市场消费构造和市场供求关系相背离的现象;近年来国家调节成品油价格的决策程序和调价“频率”中存在的问题,使民众对调节价格存在诸多误解和不理解,加上媒体炒作等因素,使价格制定部门成为众矢之的;国家在成品油价格改革与成品油流通体制改革之间缺少有效的协调,各政府部门和公司主体拥有各自利益,忽视了价格改革的系统性;成

6、品油零售中准价格在全国各地区之间不统一,导致成品油的“同质不同价”现象;政府不也许掌握调节成品油价格所需要的所有信息,石油生产公司和石油消费部门哪一方面的游说更有力,就对拟定成品油的调节时间和调节幅度产生重要影响。 底至8月,国际油价一路飙升,既有定价机制便不堪重负,国家在调价过程中,考虑到大众的利益,没有按照相应的变化幅度调节,于是,新的弊端又暴露出来:国际油价的高位运营以及波动的频繁性,使得成品油价格刚性更加强烈,只涨不落的矛盾非常突出;成品油价风格节幅度低于国际油价,还没有真正与国际市场接轨,容易误导消费行为,很难达到节省能源的目的;定价机制易于导致油价倒挂,特别是使得石油加工业亏损严重

7、,产量上不去,石油零售公司也许会浮现油源短缺或“油荒”现象;容易激发囤油欲望,助长石油流通体制中的投机现象。 “原油成本法”定价新机制的特点 3月26日,发改委等部门出台了石油综合配套调价征求意见方案,预示中国将开始实行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但目前发改委尚未发布新机制的具体内容。市场消息显示,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的基本框架涉及如下内容:以布伦特、迪拜和米纳斯三地原油价格的加权平均值(布伦特:迪拜:米纳斯=433)为基准,再加上炼油成本和合适的利润空间以及国内关税、成品油流通费等,共同形成国内成品油零售基准价。调价周期将会缩短,但具体缩短到多长时间还不拟定。中石油、中石化批发给社会经营单位的油价将按

8、照零售中准价下调4.5%执行(此前是5.5%)。 那么,为什么要选用布伦特、迪拜和米纳斯原油价格作为定价基准呢?这重要是由于:布伦特、迪拜和米纳斯三地位于世界重要产油区,向来是国际原油价格的指向标;国内与俄罗斯接壤,且每年该国向国内出口大量原油,此后还将增长,而俄罗斯目前成品油的价格是参照英国布伦特原油价格制定的。而国内炼厂用于炼油的原油重要以轻质油为主,英国布伦特生产原油重要是轻质油,因此国内成品油价格参照布伦特原油更多;国内沿海炼厂的原油重要从阿联酋迪拜进口,而国内炼厂制定的原油价格是参照该国米纳斯原油交易市场价格制定的,因此,国内成品油价格与迪拜和米纳斯原油价格有关性也很高。 这种新的成

9、品油定价机制与国内现行的定价机制相比,有了很大的改善,重要体目前如下几种方面: 一是体现了“渐进式”改革的长处。虽然同国际市场接轨是大的发展趋势,但是就国内目前国情来说,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一步到位是不现实的。虽然价格完全放开由市场来调控,也不见得会使整个成品油消费市场呈现良性发展的态势。通过多次改革后,目前的成品油定价机制仍然是“有限接轨”,这种“有限接轨”的定价机制为减少国际油价大幅升高对国内经济的冲击,保障国家经济的平稳运营有积极作用。因此,合适的政府指引是合理的。 二是成品油价格与“原油价格”挂钩对于保障炼油行业利益有很大的好处。在此前的成品油定价机制下,国内的成品油价格一般低于炼厂成本

10、,炼油行业亏损严重。 三是更能体现成本定价的原则。原油成本占成品油成本的80%90%,以原油价格为基准定价比以国外成品油价格为基准定价更符合一般商品的定价规律。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原油价格挂钩更显科学性。 四是更能反映国内成品油市场状况。国内重要进口的是原油,原油价格与国际挂钩比成品油价格与国际挂钩更能直接地反映市场供需状况。 五是加大了价风格节频率,减少了成品油价格的时滞效应。此前规定是一种月调一次,目前也许会缩短为22天、一周或更短,甚至有也许是即时调节。 虽然新的定价机制有以上长处,但是在执行过程中仍然也许会浮现某些问题:炼油行业平均成本、行业平均利润难以拟定,即便可以拟定,公司也会不断以增

11、长成本为由规定涨价,政府难以对这些理由进行鉴别;虽然布伦特、迪拜和米纳斯三地原油的加权价格从理论上说应当比纽约、鹿特丹、新加坡三地成品油加权价格同国内成品油市场价格的有关性大,但仍然不可以如实反映国内能源供应状况;国有石油大公司加工的原油并不是完全来自进口,尚有很大部分的国产原油,由于国内资源税的税率非常低,国有公司的原油开采成本远远低于国际期货市场的价格,即便在国际采购中,国内公司也常使用长期合约的模式,交割价格远远低于短期合约价格;价格的透明度和灵活度仍然不高,价格重要由政府掌控,由市场调节的限度仍然不高,炼厂成本和销售行业合适的利润空间这两个部分很难把握,由政府把握,不拟定性很大,不利于

12、社会公众的知情和监督。 改革的前景 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一旦出台,原有的市场格局将会发生变化。新机制也许带来的影响涉及: 对炼油公司来说,这是一种利好消息。新机制根据三地原油价格浮动,虽然最后制定的定价机制中未知会否考虑了炼油公司加工成本,但贴近原油价格已经比本来要考虑周详,原油价格高企,油品价格不涨而导致炼厂严重亏损的局面将大为改观。 对于两大石油集团的销售公司来说,新机制也许是一把双刃剑,在油价高企的时候,可以获得更多利益,但在油价较低时,也许会受损。机制中规定了成品油流通费用和一定的利润空间,销售公司利益应当可以得到保障。 对于成品油社会经营单位来说,更可以把握价格趋势,采用灵活多变的价格

13、方略,赢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就目前的成品油价格机制来看,批零差率由本来的5.5%下降到目前的4.5%,社会零售单位利润空间被压缩,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不排除进一步压缩批零差率的也许,这对于社会零售单位是不利的。但是另一方面,也不排除国家制定最高零售限价,放开批发价格的举动,这将更加增进市场的竞争,推动市场优胜劣汰,有助于消费者。 对于外商来说,更有助于她们进入中国市场。新机制使得国内价格与国际价格接轨更紧密,国内外市场也会逐渐连为一体,实力强大、服务质量高的国际出名石油公司将在中国市场获得更大发展空间。 对于市场玩家,可以通过同步理解国际市场价格,预测国内价格变动,预先采用某些囤油,期货等手段保

14、证自己的利益。市场投机行为相应增长。 对于整个成品油市场,新机制将会导致竞争加剧。由于价格更接近市场,变化更快,各类经营单位将采用一切也许的手段进行市场竞争。如果按照新机制进行定价,目前的柴油价格也许不会变化,汽油价格也许有小幅下调,和目前的国内市场状况比较相符,由于目前全国诸多地区柴油相对比较紧张,而汽油过剩。 对于消费者来说,这也许是一种利好的消息。由于市场竞争更剧烈,油源供应渠道增长,这将促使批发单位注重自己的公司形象,提供质量更好的油品和更佳的服务。 成品油新的定价机制虽然在原有机制的基本上做了改善,但只是成品油价格机制改革中的一种环节,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应当向着更加市场化、更加国际化

15、、更统筹全局的方向改革。中国石油大学董秀成专家觉得,从长远看,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的最后目的应当是:在整个成品油流通体制改革到位的基本前提下,完全放开市场价格,最后由市场竞争来形成市场价格。要达到这一目的,尚有很长的路要走。将来也许的改革方向涉及: 进一步加大价风格节频率,减少国内外成品油价格的时滞效应。可以考虑将价风格节时间缩短为半个月或一周。在此基本上,甚至可以考虑做到隔日调节,但前提是监管体系比较健全。 在全国范畴内统一成品油零售中准价格,合适扩大成品油零售公司在中准价基本上上下浮动范畴,增强零售公司的自主性,国家甚至有也许完全放开对批发价的控制,由公司自己拟定批发价。 增长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的公开性,让社会公众有足够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以弥补政府监管的局限性。 进一步转变政府管理方式,以法律和经济手段为主实行宏观调控,更大限度地发挥市场配备资源的基本性作用,建立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国家由价格制定者转变为价格监管者。 协调各个能源行业的发展,统一考虑各个能源行业的市场化改革进程,在价格机制、产业组织、资源配备等方面要形成互相增进、互相协调的关系,变化目前某些能源行业生产集中度过低,而某些能源行业生产集中度过高,某些能源行业以市场定价机制为主,而另某些能源行业仍由政府掌控产品价格的状况。 国家用三大石油公司的部分国有股分红设立石油价格风险基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