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关于我国西部开发的法治对策(下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31703528 上传时间:2023-03-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关于我国西部开发的法治对策(下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1年关于我国西部开发的法治对策(下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1年关于我国西部开发的法治对策(下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1年关于我国西部开发的法治对策(下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1年关于我国西部开发的法治对策(下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年关于我国西部开发的法治对策(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年关于我国西部开发的法治对策(下(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年度安庆市数学学科教学论文评选参评论文 小学生数学作业评价的几点改革 高艳 枞阳县义津镇杨湾小学 评价是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是与教学紧密相联系的。评价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检验,也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察。新课程标准倡导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提倡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因此,在数学教学实践活动中,如何通过正确、合理的评价来实现这些目标,就需要教师大胆推成出新,不断的尝试、摸索。而以往单一的以分数来鉴定学生学习能力的手段显然过于粗糙。数学课程评价改革涉及的方面很多,本文主要针对学生数学作业评价提出几点建议。数

2、学作业评价是学生评价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每天学习的新课内容,都必须及时通过数学课堂和家庭作业予以巩固和提高,教师也是通过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来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因此作业是学生和教师之间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桥梁,那么教师如何科学有效的评价作业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着指南针的作用。 一直以来,教师对学生作业的批改和评价呈现一种模式化、私有化的局面。而学生似乎对作业本上出现的“优、良、中、差”这种一刀切的等级,也已习以为常。在这样单一的等级评定下,学生的个性差异便被忽视。同时也造成学生对教师花大量时间批改后的作业,关注的只是等级,而没有深入反思。因此,小学数学作业评价方式,应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下面是几点尝试:一、二次评价作业学生数学作业不够好,很多是由于做题经验不足、粗心等原因造成的,所以,对他们进行“二次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对出现题意理解错误、计算错误及粗心的学生,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对出现有错误的作业可以先不写成绩,在做错的地方可以不打叉,而是在旁边坐上记号,在学生订正好以后打勾,然后记上成绩。例如,在一次数学作业中,有这样的一道题目:小亮买了一个练习本用去6角,他付出1元,应找回多少钱?我班里的很多小朋友,确实知道还剩4角钱,但列出的算式却是:1-6=4(角),所以针对这样的错误,我并没有在这些同学的作业上打叉,而是在1的底下划伤横线,打

4、了个问号,逐个将这些同学叫到身边订正,让他们自己先观察思考老师这样做记号的用意,结果很多同学都能发现原来1-6这种写法是错误的,应该是10-6。还有个别同学虽然算式正确,但是单位写成了元,我也用同样的方法批改,订正,再登记成绩。经过这样的重复修改,既加深了学生的印象,也照顾到了不同类型错误的及时订正。因此“二次评价”突出了学生的纵向发展。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这种评价能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变化和进步,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二、尊重学生差异,分类评价作业素质教育大背景下提倡的让学生全面发展,并不意味着让每个学生,每个方面都达到统一的标准。学生的学习能力肯定有差别,这也会导致在

5、作业质量上的不统一。由于教师工作对象的特殊性,虽然每天面对很多学生,但我们既找不到两个完全相似的学生,也不会找到能适合任何学生的一种通用的教学方法。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去关注、去研究学生的差异,在评价学生的作业时予以分类对待。对成绩较好的同学,作业的要求及评价标准相应的就会有所提高。对成绩中等的同学,若能在平时的作业中积极动脑,对某些较难问题有不完全正确的尝试时,也应当予以鼓励和表扬。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我们应重点放在基础题方面,不放过任何一个会做的题目。那么做到这些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因此我做到尊重

6、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个性差异。三、 鼓励有创意的回答和解答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多样化能否对学生起到效果,在学生的作业上便能直观生动的检验出,这既是对教师教法尝试的肯定和鼓励,也是对学生创新思维的锻炼和提高。例如:两辆汽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5小时候相遇、一辆汽车的速度是每小时55千米,另一辆汽车的速度是每小时45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多数学生这样解答:先计算一辆汽车行驶了多少千米?555=275(千米),在计算另一辆车行驶了多少千米?455=225(千米),最后计算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275+225=500(千米);少数同学采用第二种思路:先求出两辆汽车每小时共行驶了多少千米,再

7、乘以相遇的时间,即得出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55+45=100(千米)1005=500(千米);以上两种做法都正确,也是绝大数人采用的方法,但在作业评讲时,我特意表扬了一位同学,因为他敢于打破常规,用了方程的思想来解这道题:解:设甲乙两地相距X千米。 X-555=455 X-275=225 X=275+225 X=500答:甲乙两地相距500千米。 因此在作业评价中,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予以鼓励和表扬,不仅能调动该同学的兴趣和信心,也能调动其他同学的学习热情,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再如比较三支铅笔的长短,如下图: 大部分学生的比较方法是观察与数格子:第一支有5格,第二支有7格,第三支有

8、3格,所以第二支最长,第三支最短。但有一位学生却用数空格子的办法比较的:第一支空2格,第二支没空格,第三支空4格,所以第二支最长,第三支最短。对于这位学生与众不同的思考方法,教师应该及时予以在全班交流和表扬。四、 鼓励性的评语更能触及学生的心灵平时他们似乎没有烦恼,玩得自由自在,似乎不在乎别人的眼光。但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渴望被肯定,被尊重,幼小的他们也不例外。在批改学生作业时,教师应该改掉“挑三拣四”的纠错习惯,而应带着欣赏的眼光和心态去批阅学生的每次作业,发现学生点滴的闪光点,并用鼓励性的评语予以肯定。往往教师的一句简单赞美,也许对学生来说意义深远,使他们从内心觉得得到了教师的肯定,让他

9、们变得越来越优秀,越来越有自信。 例如:对有独特见解和解答的学生作业评语可以是: 这种方法真是妙极了! 你独到的见解,真让人眼前一亮! 你教会了老师这么灵活的方法,真棒,老师应该感谢你呢! 你的头脑真灵活,这种方法比老师的方法强多了。而对于头脑灵活,但有点小马虎的同学,评语是:方法很好,但仍是美中不足!希望聪明的你能更细腻一点! 如果再仔细一点,相信成功一定属于你。 而对书写潦草,态度不认真的学生,给的评语是:上课积极发言的你,如果作业做得更工整干净些,就更让人羡慕了!鼓励性的语言不一定要针对某次作业,某个题目,也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适时表达如: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你的每一寸进步,老师都为你

10、感到高兴! 这么难的题,你还做对了一道,真是好样的! 百尺竿头,更近一步! 都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语言如钥匙,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如火炬,能照亮学生的未来;如种子,能深埋在学生的心里。要想真正了解学生,就必须走进学生的心灵,密切关注学生的发展,发自内心的欣赏每一位学生,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让学生获得一种自我认同与成功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体验着理解、信任、友爱、尊重和鼓励。五、将作业评价与日常行为评价相结合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数学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

11、。因此,评价的结果应具有激励导向作用,更应具有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评价时教师应尽量从积极的方向,把鼓励和批评两者巧妙的结合起来,在表扬时指出进一步努力的方向,在批评时又肯定了其进步的一面。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比如,对上课爱做小动作,思想开小差学生说:“最近上课没有以前坐得端正,听得认真了,能告诉老师是什么原因吗?其实你是一个懂事、聪明的孩子,所以老师肯定你能继续认真听课,把数学学好。”对于因为成绩退步,而散失自信的学生说:“这次没考好,不要否定自己,只要你一如既往的坚持,下次肯定会进步,老师相信你!对于表现有进步的学生,老师可以对他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每天的坚持练字,终于初见成效,现在的字比以前进步了很多呢!老师非常开心看到你的进步,只要继续努力,会有更大的进步的!” 无论是一个称赞的词语,还是一句赞美的话,是一则善意的批评,还是一句温馨的提示,在学生的眼里都是老师对他的重视和肯定,学生阅读后,能够从内心深处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鼓励,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方向,倘若改用“上课不听讲,连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做”等语言责备,学生将会产生挫败感和逆反心理,由此也会影响其学习数学的信心。总之,数学作业的评价关系到学生学习的诸多方面,以上只是我在实践中对评价的一些粗浅认识,相信经过不断努力,数学作业的评价方式一定会得到不断的完善与提高。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