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21秋《小学语文教学论》复习考核试题库答案参考套卷35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31702954 上传时间:2022-09-2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3.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师范大学21秋《小学语文教学论》复习考核试题库答案参考套卷35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福建师范大学21秋《小学语文教学论》复习考核试题库答案参考套卷35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福建师范大学21秋《小学语文教学论》复习考核试题库答案参考套卷35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福建师范大学21秋《小学语文教学论》复习考核试题库答案参考套卷35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福建师范大学21秋《小学语文教学论》复习考核试题库答案参考套卷35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师范大学21秋《小学语文教学论》复习考核试题库答案参考套卷3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师范大学21秋《小学语文教学论》复习考核试题库答案参考套卷35(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建师范大学21秋小学语文教学论复习考核试题库答案参考1. 课程强调: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2. 语文教学方法的选择不必考虑教师的特长与风格特征。(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3. 凡将篇千字文是汉朝时期的作品。(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4. 完整的口语交际活动必然包括以下三个构成要素:( )A.交际主体B.交际载体C.交际的环境D.交际客体参考答案:ABC5. 综合性学习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课程组织形态,它是超越了传统单一学科的界限而按照水平组织的原则,将人类社会的综合性课题和学生关心的问题以单元的形式统整起

2、来,通过学生主体的、创造性的问题解决学习过程,有机地将知识与经验、理论与实际、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它强调从外在的内容形式转化为内在实际的结果,实现从内容到形式、从手段到结果的统一。(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6. 引导启发型语文教学方法源自于( )的“愤启悱发”思想。A.荀子B.孔子C.孟子D.老子参考答案:B7. 认知性目标是美国的学者艾斯纳(EwEbon:r)认为的目标之一。(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8. 看图说话教学要注意以下几点:( )A.选图要贴近儿童生活,要有情趣B.教给看图的方法,训练思维的条理性C.培养联想和想像的能力D.

3、训练之前,要根据观察的对象,提出明确要求参考答案:ABC9. 自主学习是教育活动之核心,因为学生不能被动地接受知识。(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10. 语文教材依传统手段区分有:语言类教材非语言类教材。(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11. 复习方式也应多种多样。为了有效地安排复习,做好练习以巩固识字,要注意几点:( )A.采用螺旋式识字复习法B.使学生及时地清楚地了解自己练习的结果C.注意练习的普遍性和综合性D.注意练习的实效参考答案:ABCD12. 阅读教学要以学生( )为基础。A.认真观察B.独立思考C.强迫记忆D.坚强意志参考答案:B13. 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包括( )。A

4、.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相统一的原则B.语言文字训练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原则C.语文知识教学与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相结合的原则D.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统一的原则参考答案:ABCD14. 学习语文知识,有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知识和能力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知识(陈述性知识)的获取离不开能力,能力(程序性知识)的培养和使用也离不开知识。(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15. 优秀散文“形散而神聚”的特点,体现在结构上是有一条贯串全文的线索,这条线索把一幅幅迥然不同的画面、一个个纵跨时代的历史事件和天南海北的风土人情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16. 五四之前,“国语”

5、改为“语文”。(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17.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口语属于外部言语,它是用于交际的言语,一般包括对话言语和独白言语。(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18. 练习法就是在语文教学中有讲有读,讲读结合的一种语文教学方法。(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19. 语音是语言的结构规律,反映着人类思维的逻辑规律。(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20. 2001年制定的课程标准提出了“口语交际”,但是对“交际”所具有的互动的特点强调得还不够,在具体表述时仍然是将听和说分开的。(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21. 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必须具有专一的注意力,瞬间的记忆力,丰富

6、的想象力和联想力,以及准确、敏捷的辨别能力,随机应变的能力和高度的概括能力。(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22. 个人本位类型的教材,重视学生自身的经验和感受。以学生生活为轴编写教材。对于语文教材来说,就是把学生生活、活动所经验的内容编入教材,成为学习的材料。目的在于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主动、积极的状态中实现个体人格、素养的完善。这种类型的教材,也有人叫它为“儿童中心”类教材。(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23. 音义联系法主要用于多音字教学中,帮助学生通过音、义的有机结合及运用来定音。(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24. 作文训练是积蓄材料、思维、语言的统一。( )A.正确

7、B.错误参考答案:A25. 课内是源,课外是流,要以教材为本,鼓励学生大量课外阅读,在课外阅读中提高审美能力。(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26. 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A.理解课文培养想象能力B.读懂课文培养记忆能力C.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D.从读学写,培养作文能力参考答案:C27. 千家姓三字经是宋朝时期的教材。(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28. 教科书把口语交际内容分两个系统编排,一个是与阅读结合在一起,另一个是与综合性学习结合在一起。(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29.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写字能力,养成写字习惯:( )A.加强写字教学,教给写字方法B.采取强制措施

8、C.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D.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参考答案:ACD30. 与读写相比,口语交际更需要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逻辑性、开阔性。(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31. 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有:( )A.家庭伦理B.个人修养C.职业道德D.社会公德参考答案:ABCD32. 急就篇是古代语文教材著作。(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33. 朗读和诵读都能促进学生对语言的吸收、积累和发展,促进学生良好语感的形成; 但不有利于写作能力的提高、智力的发展、情操的陶冶。(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34. 精读和略读是两种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阅读方式,在培养阅读能力方面各有侧重。但不论精读还是略

9、读,突出的都是一个“读”,每个训练阶段都离不开读, 读贯串阅读教学的始终。(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35. 讲读法是教师依据教学目的要求,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技能等,通过自己的感官活动和实际操作,巩固知识、技能和形成习惯的方法。(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36. 教科书之所以为口语交际设置话题和情境,是因为“口语交际”重在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并把这种能力作为公民的必备素养。(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37. 语文知识能转化为语文能力。语文知识是语文能力提高的必要条件,是人们达成的共识。(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38. 一部理想的语文教材不但需要具有很强的教学性和科

10、技性,还要具有趣味性。这是由学生的年龄段和接受心理所决定的。(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39. 审美悟道型是感知体验型语文教学方法的类型之一。(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40. 语文教材理论研究分为:打好研究基础,通读语文教材选准研究方向,确定研究课题构想研究思路,提出理论依据理论与实践结合,展开具体研究汇总研究成果,形成文字著述。(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41. 练习法就是指在语文教学中,有讲有读,且讲读结合的一种语文教学方法。(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42. 作文教学是书面表达的培养。(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43. 依技能训练区分的语文教材:理解教材作

11、文教材口语交际教材。(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44. 语文教材理论研究分为:打好学习基础,通读语文教材选准研究方向,确定研究课题构想研究思路,提出理论依据理论与实践结合,展开具体研究汇总研究成果,形成文字著述。(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45. 语言是由( )三部分构成的符号系统。A.语音(及文字)B.词汇C.语法D.语句参考答案:ABC46. 语文教材的科学性包括:( )。A.传达的知识要准确B.表述的事物要真实C.阐明的观点要正确D.所作的分析要客观参考答案:ABCD47. 议论文的结构一般是依据“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原则来安排的。(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48. 人的美有内外两个层次,内层次的美就是“情”,也可以叫作“美德”。(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49. 词汇是语言的结构规律,反映着人类思维的逻辑规律。(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50. 语文教材具有的价值是:语文教材对学生的价值语文教材对教师的价值语文教材对国家的价值语文教材的其它价值。(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