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比色检验基础知识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31702110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37.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光电比色检验基础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光电比色检验基础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光电比色检验基础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光电比色检验基础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光电比色检验基础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光电比色检验基础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电比色检验基础知识(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光电比色分析仪的基本知识概述:北京普朗公司的现有主要产品都是体外诊断医用设备(IVD产品),在医疗器械分类 目录中该类产品的管理类别是6840-11类。其注册工作由省级或直辖市药监局管理。是医 院、卫生防疫站、血站、妇幼保健站等临床实验室及食品安全、动物检疫及科研实验室对样 本进行检验的仪器。本公司现有主要产品属于光电比色分析仪器。仪器工作时检测到的原始信号是一个光信 号,通过分析计算得到最终检验结果。因此光学系统的好坏对仪器的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下面首先介绍一下光电比色的基本知识。一.光电比色检验的基本知识光电比色检验是指利用物质具有吸收、发射或散射光谱谱系的特点,对物质进行定性或 定量

2、的分析方法。它具有灵敏、快速、简便等特点,是生物化学分析中最常用的分析技术之。1.1物质的溶液对光的选择性吸收现象物质的溶液为什么会有颜色,人看到的不同颜色,是不同波长的光对人眼睛产生的不同 视觉效应。不同物质的溶液,只吸收与之对应的某个波长的光子能量,因此每种物质的溶液都有自 己特定吸收光谱,即某种物质对某种波长的光有最大吸收(吸收峰),而对其他波长的光几 乎不吸收或很少吸收,人看到的溶液颜色只是未被吸收的可见光。因为不同物质的溶液,只 吸收不同波长的光,所以人眼会看到不同物质的溶液呈现出不同的颜色。互补光:例如,紫(400430)与绿(500560);兰(430450)与黄(560590)

3、;青(480500) 与红(620700),互为互补光。如果看到的溶液是兰色,则溶液吸收的一定是黄色光。顔色光谨范围丿剖采红700640-750&20600-64Va580550-600510480-550470450-480紫420400-450垂2平同砸芭的液长及其光谱范團膚蓝光的厘补乔意圏紫外光:入小于400nm红外光:入大于760nm1.2比色原理:由于物质溶液颜色的深浅,是随溶液浓度的改变而改变,浓度越大,颜色越深。所以可 以根据溶液颜色的深浅,来判定有色溶液浓度的大小。a)目视比色:即将待测溶液与已知浓度水平的,相同物质的标准溶液进行颜色比较,根据标准液的已知浓度和颜色深浅,从而判

4、定待测溶液中所含待测物质的多少,达到进行 定性分析和定量检验的目的。举例:目视比色法。TTTTTTnb)光电比色法:显然目视比色法只能大概判定浓度,不能准确定量。为了解决准确定 量的问题,科学家创建了光电比色检测法,用光电探测器代替人的眼睛,进行比色检验。c)不同物质的吸收光谱曲线:下图是用分光光度计测得的A、B、C三种物质的吸收光 谱曲线,可以看到A物质在390nm处有一吸收峰,而C和B在此处无吸收,由于A物质在 390处具有高的吸收,因此用390波长的光检测该物质时,会得到很高的灵敏度。d)工作波长:为了提高仪器检验的灵敏度,应该选择待测物质的吸收峰波长作为检验 波长,这样只要待测溶液中含

5、有被测物质,就会对入射光产生明显的吸收(检测信号)。如 果浓度变化,则会引起对入射光的吸收(检测信号)产生明显变化。因此在上图中选择560nm波长作为检测波长,就容易测得C物质浓度变化引起的吸光度 变化值,并依此计算出浓度值。很显然如果需要检测A,B的浓度,则应分别选择390nm,470nm 作为工作波长。如果待测容器中既有A物质,又有B物质(伴随物),在需要检测A物质时,却选择了 410nm作为工作波长,则必定受到B物质的干扰(因此时测得的吸光度值是A和B的总和)。e)单色光:为了减少其它物质对检测的干扰,检测波长的光谱范围应该越窄越好(但光谱范围越窄,在同一光源的情况下,获得的光能量会越小

6、,信号会越弱)在检验仪器中, 一般利用干涉滤光片(一个滤光片只提供一种波长)或者光栅(可连续选出不同的波长)来 获得高纯度的单色光。(为什么要选择物质的吸收峰波长作为工作波长?)f)常用生化滤光片透射光谱曲线示例:常用标准生化滤光片的主要波长有:340, 380, 405, 450, 480, 492, 505, 510, 546,578, 620, 630, 700nm等;中心波长误差为:l-3nm,半波宽度在612nm左右,最高透过率 30%60% (可视需要而选定)。1.3.朗伯-比耳定律:如果不把吸光度和浓度建立起量的联系,仅有吸光度则没有任何临床意义。朗伯-比耳 定律的创立,解决了吸

7、光度与浓度量的内在联系,该定律是光谱化学分析的理论基础。朗伯-比耳定律(光的吸收定律):在一定条件下,当入射光一定时,溶液对光的吸 收程度与溶液的浓度及液层厚度成正比。表达式如下:A=KC L(1)其中:A吸光度;K吸光系数;C溶液浓度;L液层厚度(光在溶液中走过的路径)。当液层厚度为1cm,浓度单位为1mol / L时,吸光系数K称为摩尔吸光系数,用表示。 是物质的特征性常数。(2)该定律的下列形式,为应用朗伯-比耳定律提供了方便:其中:I :入射光信号强度;It :透射光信号强度。o仪器只要分别测得入射光信号和透射光信号,就可利用(2)式计算出待测液的吸光度。关系式;匸MS -KCL 填

8、Ic=KCL除了溶液的浓度和温度以外,影响朗伯-比耳定律正常应用的主要仪器因素有:1.3.1仪器信号不稳定产生的误差(随机因素):I和It在仪器上一般是分时测定的(双光 o路可同时检测I和It)必须确保在测定It时,Io保持不变,这样才能保证计算出的吸光 o度A的真实可靠,这就对仪器的稳定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例如:酶标仪装配调试时一般将各路输出的入射光信号(对空AD值)调至27000左右, 当待测液的透射 AD 值=270 时:A=log27000/270=2.000 (A);假如入射光信号由27000降至26900 (降低1/270)时,若该待测物不变,透射AD值就 会变为269,如果入射光

9、仍按27000计算,则A=log27000/269=2.0016(A)。产生误差=00 016A。此种情况下,仪器对空检测时就可能出现A=log27000/26900=0.0016 (A)。即对空值不 是为零,而出现0.0010.002的偏差值。1.3.2 背景干扰(本底噪声) 背景干扰信号是指除工作波长光源以外的因素引起检测器产生的输出信号(关掉工作光源后得到的输出信号,是杂光和电路噪声的共同影响,用lb表示)。杂光干扰是指检测器接 收到的工作波长以外的光引起的干扰。在(2)式中,Io是入射光信号和背景信号的共同作用,It是透射信号和背景信号的共 同作用。因入射光信号Io比较强,Ib比较弱有

10、时可以忽略。而透射信号It可能很弱,甚 至可能与Ib处于同一个数量级。可以看出Ib将对大吸光度(小透射信号)的检测产生明显 影响,因此在(2)式的实际应用中,都在检测信号中将Ib扣除(仪器都设计了背景检测功能),扣除背景干扰的计算公式如下:A = log10 - IbItIb3)所以仪器的工作稳定性和防干扰能力应给以充分关注(结构设计消除杂光、电路设计 减少电磁、噪声干扰及软件设计)。例如:I 0=7.5V,It=0.012V,Ib=0.007V,不扣除 Ib 时:A=logI0/It=log7.5/0.012=2.796(A);扣除 Ib 时:A=logI0/It=log7.493/0.00

11、5=3.175(A);引起的吸光度偏差=0.379 (A)对光学检测系统的基本要求是:a)确保检测光的能量(样本前、后)尽量被探测器全部接收;b)确保非检测光(杂光)的能量尽量不被探测器接收。1.3.3空白吸光度干扰:空白吸光度(Ab)的定义:除待测物以外所有伴随物(含比色容器,溶剂,干扰物质等) 产生的吸光度。为了克服伴随物对检验结果的干扰,应注意将空白吸光度从检测值中减掉即: 待测物的实际吸光度值等于原始吸光度值减去空白吸光度值。空白吸光度(Ab)的引起的误差主要体现在小吸光度(小浓度含量)检测时举例如下:线性一点定标计算公式为:Cu=Au/As*Cs (其中:Cu:样本浓度,Au:样本吸

12、光度;Cs:标准 浓度,As:标准吸光度)如果 As=1.3, Cs=100, Au=0.2; Ab=0.1; (Ab:试剂空白吸光度)不减去 Ab 时:Cu二Au/As*100=0.2/1.3*100=15.4;减去 Ab 时:Cu=(Au-Ab)/ (As-Ab) *100=0.1/1.2*100=8.333。 两者计算出的样本结果几乎差一倍。1.3.4 样本空白吸光度干扰:样本中除了待测物以外,还存在一些其他物质-样本基质,样本基质对检测光产生的吸 光度叫样本空白吸光度,会对检测结果产生影响。为了消除样本中的干扰物质对检验的影响, 可以在待测物与试剂反应之前,先检测一次,得到待测液的初始

13、吸光度。待测物与试剂反应 结束后,再检测一次,得到最终吸光度。最终吸光度减掉初始吸光度,得到待测物反应后的 实际吸光度,这样就可以克服样本基质产生的干扰。生化仪检测时采用终点两点法是克服样 本空白干扰的常用方法。1.3.5 为什么要进行双波长检测: 当被检溶液混浊或存在较多的干扰物质时,测定时会出现光散射和非特异性光吸收,从 而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此时可用双波长测定,以提高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即在临床检验 时除了用吸收峰波长(主波长)对待测液检测外,再用一个偏离吸收峰波长的辅助波长检测 一次,用两次检测值之差作为本次检测的结果(A=A -A )。这种方法可排除每个待测样 主辅本中干扰物质的实际

14、影响。辅助波长的确定原则应符合以下两点:a)待测物对辅助波长吸收很小,b)干扰物质对 辅助波长和主波长有基本相同的吸收。双波长测定在酶标仪检测中用得比较多(因其不易检测样本空白),同时还用来减少孔 间差异的影响。双波长检测的作用:双波长(di-wavelength)测定优点是消除噪音干扰;减少杂散光影响;减少样品本 身光吸收的干扰。从光源,到比色杯、单色器、检测器的整个光路系统中,均存在着随时间 发生变化的不稳定的检测信号,即噪音, 所以双波长检测应是同时进行的 ,同一时刻两种 波长检测产生的噪音基本上相同,因而能消除噪音干扰(但目前酶标仪无法实现)。当样品 中存在非化学反应的干扰物如甘油三酯

15、、血红蛋白、胆红素等时,会产生非特异性的光吸收, 而干扰测定结果的准确性。采用双波长方式测定可以部分消除这类干扰,提高检测的准确性。1.3.6.扣除试剂空白的计算公式:A样二A原始-A空白log半空(4)式中:Io蒸馏水的透射信号值;I样一待测样品的透射信号值;I空一试剂空白透 射信号值;(4)式成立的前提是:Io在检测试剂和检测样品时保持不变。1.3.7待测溶液浓度的计算:根据比色原理,首先配制已知浓度的系列标准溶液,并在相同的条件下,分别测出标准 溶液的吸光度(此即检验项目的定标过程)和待测溶液的吸光度,然后应用朗伯-比耳定律, 即可计算出待测溶液的浓度。a)如果在一定范围内溶液的浓度与其吸光度呈线性关系:利用公式(1),可推导出 计算公式(3):因为标准品和样本是相同物质,并且在相同条件下检测,所以由:As二K.Cs.LAu二K.Cu.L有:Cu x AuAsCs扣除试剂空白吸光度时的计算公式:Cu x(Au-Ab)As - Ab式中:Cu:样本浓度,Au:样本吸光度;Cs:标准品浓度,As:标准品吸光度;Ab:空白吸光度b)如果溶液的浓度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