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年级联考习题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31697494 上传时间:2024-02-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版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年级联考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语文版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年级联考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语文版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年级联考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语文版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年级联考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语文版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年级联考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版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年级联考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版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年级联考习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版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年级联考习题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选自孟子告子1对第一句中“通”与“善”的解释正确的是( )A.整个 善良B.通过 善于C.整个 善于D.整个 熟悉2弈秋教两个人下棋,这两个人的表现是( )A.两个人都很专心B.两个人都不专心C.一个人很专心,另一个人不专心3画线句子采用的主要写法是( )A.比喻B.对比C.联想D.照应4“为是其智弗若与”应读出_的语气。“

2、非然也”应读出_的语气。A疑问 B反问 C否定 D肯定5这则文言文告诉我们的是( )A.做任何事都可以一心二用。B.做事要专心致志,不能一心二用。C.做事时要想着天上的鸿鹄。2. 阅读理解。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1为什么说“三到之中,心到最急”?(用文中原句回答)_2用自己的话写出画线句子的意思。_3下面停顿正确的一句是( )A.则眼不看仔细B.却只漫浪诵读C.记亦不能久也D.眼口岂不到乎3. 阅读古文,完成练习。观书之法三则(节选)(宋)朱熹读书,始读,未知

3、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有疑。过了这一番后,疑渐渐解,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注释):始:开始。其次:读着读着。中:读到一半的时候。方始:才能称得上。学:学习。1短文中的“疑”字可真多,我知道它的意思是_,我还能写一个带有“疑”字 的四字词语:_。2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句子的大意。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有疑。_3朱子读书法是古代最有影响的读书方法论,是宋代理学家朱熹的学生汇集他的训导概括归纳出来的。短文内容体现的是“朱子读书法”中的(_)(填序号)A循序渐进 B熟读精思 C虚心涵泳 D切己体察E着紧用力 F居敬持志4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短文

4、对你有什么启发?_4. 课外阅读。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悦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闵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注释:使人:叫人。必:总是。处士:没有官职的普通知识分子。请:要求。廪食:公家供给粮食。以:跟别人相同。好:喜欢。1联系注释与上下文解释句子。(1)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_(2)廪食以数百人:_2南郭先生逃跑的原因是:_3读了这则寓言,你有什么启发?_5. 阅读与理解。嫦娥奔月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羿妻姮娥窃之奔月,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

5、。注释:羿(y):尧时的善射者,山海经有后羿射日的记载。请:求。西王母:仙人名。姮(hng)娥:即嫦娥,羿之妻,汉代避文帝讳改姮为嫦。斫:砍。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羿请不死之药(_)(2)谪令伐树(_)(3)蟾蜍(_)(_) (4)常斫之(_)2“嫦娥奔月”的“奔”用音序查字法应查_,再查音节_;“奔”在这个词当中应念(bnbn),意思是_(奔走,急跑;直向目的地走去)。3翻译下面的句子。羿妻姮娥窃之奔月,托身于月。_4请你写出四个带“月”字的成语。_5“嫦娥奔月”是神话,可人类登月却已经变成了现实,2003年,我国航天员_进入了太空,2005年我国航天员_和_又进入了太空,对此,你有何

6、感想?_6. 课外阅读。守株待兔韩非子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li)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注释)株一一扭出地面的树根和树茎。走一一奔跑,逃跑。耒(li)古代的一种农具,形状象木叉。翼希望。而身为宋国笑而他自己却被宋国人耻笑。1根据注释,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_(2)冀复得兔。_2请你用现代汉语把这个小故事翻译出来好吗?_7. 课内阅读。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1写出文中加点字的意思。甚聪惠(_)

7、为设果(_)2“孔君平诣其父”中的“其”指的是_。3文章的第一句话点明了人物以及人物特点,起到_作用。4杨氏之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_8. 课外拓展阅读。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1解释括号里的词。(1)众皆弃去(_)(2)破之(_)2翻译下面的句子。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_3“破瓮救人”的故事反映了司马光的机智聪颖。机智聪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创新思维。创新思维的事例古今中外不胜枚举。请举一例。_9. 古文阅读。荔枝生巴、峡间,树形

8、团团如帷盖。叶如桂,冬青;华如橘,春荣;实如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其实过之。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1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是()A.大略如彼,其实过之。译文:荔枝的特点大致如上所说,它实际上比我介绍的还要好。B.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译文:如果离开了树的枝干,一天就会变颜色。C.树形团团如帷盖。译文:它的树形呈圆的形状,很像古代用来遮蔽东西的“帷盖”。D.叶如桂,冬青;华如橘,春荣。译文:叶子像桂树,冬天青翠;华丽像橘树,春天一片繁荣。2下列对本段层次的分析正确的是()A.CB.D

9、3填空题(1)文章写树从_、_、_再写到_。写果实是由_写到_、_、_。(2)文章大量运用_,连用十个“如”字从_、_、_、_各个方面加以描述。4文段中作者采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十种物体作比,依次进行具体生动地说明,请你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_10. 阅读与理解。昔者,有馈鱼于郑相者,郑相不受。或谓郑相曰:“子嗜鱼,何故不受?”对曰:“吾以嗜鱼,故不受鱼。受鱼失禄,无以食鱼。不受得禄,终身食鱼。”注释:郑相:郑国的宰相。或:有人。子:您,对人的尊称。对:回答。禄:做官的俸禄。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1)昔者:_(2)何故不受:_(3)吾以嗜鱼:_2将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_3请给这篇小古文

10、拟个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_4郑相为什么不接受别人送来的鱼?(用自己的话回答)_11. 阅读理解。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1解释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漫浪:_三到之中,心到最急。急:_2读书中的“三到”指的是_3为什么说“三到之中,心到最急。”(用原文句子回答)_4第一句名言启发我们读书要_,由此,我想到了许多名人读书的故事,例如:孔子“韦编三绝”、_、_。你有什么好的读书方法,请写出一两点来。_12. 古诗文阅读。程门立雪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注释)见:拜见。盖:大约。瞑坐:打瞌睡。侍立:恭敬地站在一旁。既:已经。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