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运载火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31689210 上传时间:2023-12-23 格式:DOCX 页数:129 大小:123.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市运载火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29页
吉林市运载火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29页
吉林市运载火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29页
吉林市运载火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29页
吉林市运载火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吉林市运载火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市运载火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泓域咨询/吉林市运载火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第一章 行业、市场分析7一、 全球运载火箭技术不断突破,火星移民、深空探索终将实现7二、 新兴应用涌现,商业航天打开成长曲线7第二章 项目背景、必要性11一、 产能、成本制约卫星制造发展,车企“跨界”造星成热点11二、 商业航天利好政策频出,国内外投融资活跃度不减13三、 我国商业火箭与SpaceX差距较大,民营航天企业任重而道远14四、 激发人才创新活力17第三章 项目概述18一、 项目名称及建设性质18二、 项目承办单位18三、 项目定位及建设理由20四、 报告编制说明21五、 项目建设选址22六、 项目生产规模22七、 建筑物建设规模23八、

2、 环境影响23九、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23十、 资金筹措方案24十一、 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24十二、 项目建设进度规划24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25第四章 建筑物技术方案27一、 项目工程设计总体要求27二、 建设方案28三、 建筑工程建设指标29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29第五章 项目选址31一、 项目选址原则31二、 建设区基本情况31三、 持续优化创新生态34四、 项目选址综合评价35第六章 产品方案与建设规划36一、 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36二、 产品规划方案及生产纲领36产品规划方案一览表36第七章 法人治理39一、 股东权利及义务39二、 董事43三、 高级管理人员49四、 监事5

3、1第八章 发展规划分析53一、 公司发展规划53二、 保障措施59第九章 运营管理模式62一、 公司经营宗旨62二、 公司的目标、主要职责62三、 各部门职责及权限63四、 财务会计制度66第十章 节能说明72一、 项目节能概述72二、 能源消费种类和数量分析73能耗分析一览表73三、 项目节能措施74四、 节能综合评价75第十一章 工艺技术及设备选型76一、 企业技术研发分析76二、 项目技术工艺分析79三、 质量管理80四、 设备选型方案81主要设备购置一览表82第十二章 原辅材料分析83一、 项目建设期原辅材料供应情况83二、 项目运营期原辅材料供应及质量管理83第十三章 进度计划方案8

4、5一、 项目进度安排85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一览表85二、 项目实施保障措施86第十四章 投资计划方案87一、 投资估算的依据和说明87二、 建设投资估算88建设投资估算表90三、 建设期利息90建设期利息估算表90四、 流动资金91流动资金估算表92五、 总投资93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93六、 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94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94第十五章 经济效益评价96一、 基本假设及基础参数选取96二、 经济评价财务测算96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96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98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00三、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100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02四、 财务生存能力分析103五、

5、偿债能力分析103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05六、 经济评价结论105第十六章 项目风险分析106一、 项目风险分析106二、 项目风险对策108第十七章 项目招投标方案111一、 项目招标依据111二、 项目招标范围111三、 招标要求111四、 招标组织方式112五、 招标信息发布113第十八章 总结说明114第十九章 附表116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116建设投资估算表117建设期利息估算表118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119流动资金估算表119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120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121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122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23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24项目投资现金

6、流量表125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26本报告基于可信的公开资料,参考行业研究模型,旨在对项目进行合理的逻辑分析研究。本报告仅作为投资参考或作为参考范文模板用途。第一章 行业、市场分析一、 全球运载火箭技术不断突破,火星移民、深空探索终将实现全球火箭推力提升显著,我国最大推力火箭长征九号有望在6年后完成首飞。以美国商业公司SpaceX(未上市)和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未上市)的火箭推力发展为例,推力的提升主要靠两个方式实现:1)提升单台发动机推力;2)增加单枚火箭的发动机数量。目前,SpaceX(未上市)将单台“猛禽”发动机的推力提升至230吨的同时,还成功将33台发动机塞入星舰中,使得星舰推力

7、远超NASA土星5号,成为目前全球推力最大的运载火箭,并为未来的火星移民奠定基础。此外,我国在研的长征九号重型运载火箭将以5873吨的推力刷新中国航天记录,并计划于2028年到2030年完成首飞。二、 新兴应用涌现,商业航天打开成长曲线区别于卫星互联网、卫星通信、卫星导航三大传统商业航天应用领域,商业航天行业的快速发展催生了新兴的应用领域,也引发了人们对商业航天未来的更多应用场景的需求。以太空殡葬、太空旅游为主的应用已初步实现商业化,而火箭洲际货运、太空挖矿等应用也已进入设计研制阶段,更长期的展望,如洲际交通运输、火星移民、太空基地等应用或将成为人类航天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太空殡葬是指将死者的

8、小部分骨灰放入一个唇膏大小的太空舱内,而后将其放入卫星利用运载火箭送入太空。2022年4月,中国科学院博士生导师徐颖的一段航天公开课视频将太空殡葬带入国人视野。虽然国内听说过太空殡葬的人很少,但将骨灰送入太空的行为在1997年就已经存在。成立于1994年的美国Celestis公司(未上市)是最早发明太空殡葬的公司。2022年5月,Celestis公司(未上市)借助SpaceX(未上市)猎鹰九号第5次商业拼车任务,将装有47人骨灰的卫星发射到太空。该卫星将围绕地球运行十年,同时Celestis还为各位家庭提供该卫星的GPS位置数据,能够让亲属了解逝者何时经过他们上空。我国太空殡葬先行者、民营商业

9、航天企业星愿航天(未上市)在2021年的清明节也发起了中国太空殡葬计划并注册了“星葬”商标。第一颗星葬卫星预计会在2022年第四季度发射,卫星发射成功后,公司会开放手机客户端让逝者亲属定位卫星并向卫星留言和虚拟扫墓祭祀。太空旅游是将人们送到太空中使人类可以去亲眼观赏太空风光、体会失重感觉的旅游活动,其基于人类自古以来遨游太空的理想。太空旅游业务主要有4种,包括:太空边缘游、零重力游、亚轨道太空旅游和轨道太空旅游。太空边缘游是指地球大气层与太空交界处的旅游活动;零重力游是指利用飞机做抛物线飞行让游客体验约半分钟的太空失重感觉;亚轨道太空旅游是利用载人飞船在火箭发动机熄火和再入大气层期间而产生几分

10、钟的失重,其是在100km高度以内进行的旅游活动;而轨道太空旅游是真正意义上的太空旅游,既包含乘坐载人飞船在轨道上飞行,也包含到国际空间站上的旅游。2001年,首位太空游客美国丹尼斯蒂托乘坐俄罗斯“联盟”TM32号载人飞船到国际空间站上旅游观光了9天,成为全球第一位太空游客。太空挖矿是指从太空中获取丰富的矿产资源并将这些太空资源带回地球使用,是未来缓解人类资源需求的一大方向,并与人类文明的延续息息相关。天文学家曾在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中发现数百个矿产含量丰富、值得开采的小行星。以1852年发现的金属小行星16Psyche为例,该颗小行星直径约为226公里,距离地球约3.7亿公里,其上包含的

11、铁、镍、钴等金属含量已经超过了地球的储量,价值高达千万万亿美元。我国商业航天公司起源太空(未上市)目前已成功发射国内首个紫外波段商业探测载荷、首个大视场新技术紫外波段太空望远镜“仰望一号”以及全球首个太空采矿机器人NEO-01等,并计划于2025年完成小行星探测任务。从美国纽约购买特斯拉跑车,40分钟后在上海收货;从东京筑地市场买蓝鳍金枪鱼,15分钟上桌这是对火箭洲际运输发展的构想。2019年,我国商业航天公司蓝箭航天曾与淘宝达成战略合作协议,该协议共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的目标是研制具备洲际运输能力的“宝箭号”大型运载火箭,达成“地球1小时送达”;第二阶段的目标则是研制小型化的“小宝箭号”,实

12、现国内秒级送达。“宝箭号”运载火箭全长48.8米、直径3.55米、运力为5-10吨,加速后能够达到第一宇宙速度,并有望在2030年前投入使用。而“小宝箭号”运载火箭载重量为100kg,30公里范围内仅需60秒即可运达。第二章 项目背景、必要性一、 产能、成本制约卫星制造发展,车企“跨界”造星成热点供给端呈现产能不足、成本过高的问题,银河航天、吉利发挥民营效率供给端的产能相对不足,商业卫星公司大有可为。Starlink星座建设步伐领先全球,SpaceX卫星工厂交付速度突破每月150颗。SpaceX已通过37次发射部署了1944颗卫星(含两颗试验卫星),发射频次从2019年的1年2发,快速增长至2

13、020年的1年14发,2021年上半年实现峰值20天4发,2021年全年19发。按此推算,Starlink卫星工厂交付速度已突破每月150颗。根据USC数据库2022年1月1日更新的数据显示,全球共有在轨运行的卫星数量为4852颗,其中美国拥有2944颗,中国包括商业卫星在内拥有499颗,约占总数的1/10。国内的商业卫星有着丰富的制造发射、在轨运营经验,但还未实现量产,整体产能不足。全球卫星发射数量稳步增长,2021年全球共发射卫星1336颗,包括989颗Starlink卫星。2021年我国共发射102颗卫星(占比7.6%),与未来七年平均每年国内市场对卫星需求428颗差距较大,卫星产能缺口

14、约75%,这部分缺口是商业卫星公司的主要市场。国内卫星制造依赖国家队,单星制造成本远高于SpaceX,卫星成本问题亟待解决。从2021年我国卫星成功发射情况统计表来看,目前我国卫星总装主要由国家队完成,相关元器件很多也是由国家队制造的,且按照宇航级标准生产的,有一套严格的生产规范,如果达不到规范就无法出厂供货,这导致研制周期较长、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具体到单星制造成本上,国内的单星制造成本的成本远高于SpaceX。2020年4月,马斯克表示目前Starlink的单颗卫星制造成本已经低于50万美元。但根据中国经营报2022年1月份的数据,目前行业内较为公认的国内单星制造成本约在每颗500万1000

15、万元人民币不等。国内的单星制造成本远高于SpaceX,成本还需大幅优化。发挥民营效率优势,以银河航天、吉利为典型标杆的商业卫星公司有望重塑产业生态。银河航天通过核心元器件自研来降低卫星成本,在02批低轨宽带通信批产卫星的研制过程中,银河航天自研产品涉及约4000种元器件,国产化率达到90%以上,其中关键器件、核心部件实现了100%国产。银河航天通过通信载荷、卫星平台及其核心单机的自主研发,构建基于民用工业体系的商业化供应链,构建卫星生产线和精益生产管控系统,创新探索“卫星设计生产线供应链”的量产铁三角模式,提供了卫星低成本批量研制的重要实践经验。而吉利今年也以“一箭九星”方式成功发射从台州卫星超级工厂量产出厂的高性能低轨卫星。台州卫星超级工厂是中国首个深度融合航天制造和汽车制造能力的卫星量产工厂,已于2021年9月实现批产,其借助吉利造汽车的管理工艺和产线,打造国内首个商业化卫星AIT(集成总装测试)中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