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第二单元讲学稿9、10、11、12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31687236 上传时间:2022-12-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下第二单元讲学稿9、10、11、12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七年级下第二单元讲学稿9、10、11、12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七年级下第二单元讲学稿9、10、11、12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七年级下第二单元讲学稿9、10、11、12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七年级下第二单元讲学稿9、10、11、12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下第二单元讲学稿9、10、11、1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下第二单元讲学稿9、10、11、1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第9课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学习目标】1、掌握五代、辽、宋、夏、金各政权的基本情况 2、总结这一时期并立的各政权之间关系的特点,认识民族友好、民族融合始终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学习重点】 契丹与北宋的关系、女真建金和岳飞抗金【学习难点】 正确性评价澶渊之盟【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阅读教材50页概括契丹势力不断强大的原因2、阅读教材5052页在课本上标出并记住契丹(辽)、北宋、西夏各政权的建立民族、时间、人物、都城民族、 时间、 人物、 都城契丹(辽)北宋西夏3、列举宋辽、宋夏和与战的事例、议和的内容及影响4、阅读教材5354页,标记并记住金、南

2、宋的建立民族、时间、人物、都城,辽、北宋灭亡的共同原因及时间、讲述岳飞抗金的故事 、简述宋金议和的时间、内容、影响二、合作探究结合课本页的两种观点,你怎样评价澶渊之盟?岳飞抗金的故事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这什么?你怎样看待岳飞?三、拓展延伸、宋辽、宋夏、宋金之间的战争与后来的鸦片战争、抗日战争是同一类性质的战争吗?你如何看待本课所学习的民族之间的战争的性质?、你对少数民族政权与汉族政权的并立有何看法?四、巩固训练 、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兵变废掉后周皇帝,建立北宋政权。历史上称这次兵变事件为。、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中有“唐宗宋祖”的诗句,其中“唐宗”“宋祖”分别指的是、。、你读过岳飞的满江红一词吗?

3、词中的“靖康耻”指的是金灭北宋,此事发生在年。、对于澶渊之盟的评价,不正确的是()、澶渊之盟反映了辽宋双方实力相对均衡、澶渊之盟使辽得到了大量岁币,可以说收入颇丰、澶渊之盟对北宋来说是一个屈辱的和约,使其背负了沉重的负担、澶渊之盟使宋辽对峙,不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毫无积极意义 第课经济重心的南移【学习目标】、唐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明确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完成于南宋、理解南方商业繁荣的条件和表现。、正确分析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关注当今经济的发展。【学习重点】 南方商业的繁荣【学习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找出南方农业发展的条件有哪些?2、一句话

4、总结南方农业发展的概况。3、划出南方农业发展的表现。4、阅读教材页的内容,标划出南方手工业兴旺的表现。5、阅读教材页 总结宋代南方商业的繁荣表现在哪三个方面?(可组内讨论)6、绘一下临安的商业发达的情况。7、划并记住宋代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海外贸易的范围、政府的政策、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8、界上最早的纸币叫什么?出现于何时何地?它的出现有什么意义?9、用简洁的语言总结南方经济发展的影响。二、合作探究10、宋代商业的繁荣与唐代相比表现在哪些方面?11、你认为哪些条件促成了宋代商业的繁荣?12、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从什么时候开始?何时完成?三、拓展延伸想一想,一个地方的经济要得到发

5、展,需要具备哪些条件?我国古代自唐中晚期到宋朝,南方经济得以持续发展,超过北方,又具备哪些因素?对我们今天经济建设有什么启示?四、巩固训练1、下列关于宋代经济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北宋时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得到推广B、北宋时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为著名的瓷都C、棉纺织业于南宋后期迅速发展D、南宋前期的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2、“苏湖熟,天下足”这种现象最早应出现于我国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3、北宋时期纸币出现的直接原因是A、铸造钱币的金属紧缺B、商业活动频繁C、江南经济的发展D造纸技术成熟4、南宋最大的商业都市是 5、阅读下列材料“苏湖熟,天下足” 南宋谚语“朝廷

6、故都时,实仰东南赋。”南宋诗人陆游 请回答:材料中的“苏湖”“故都”分别指今天的哪儿?两则材料反映了一个怎样的史实?这种局面形成于何时?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 第11课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学习目标】、了解宋代衣食住行的变化以及娱乐活动、节庆风俗、分析宋代社会风貌出现万千气象的原因、认识经济繁荣发展是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础【学习重点】 衣食住行的变化、瓦子的含义【学习难点】 瓦子【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官员贵族由节俭到奢侈 衣 衣 劳动者多受北方少数民族影响,多穿短衣 食 妇女( )的陋习逐渐传开 住 种类繁多:有小吃、冷饮等 行 食 肉食 北宋以( ) 为多 的 南方人多吃鱼 变 农村:

7、百姓多住( ) ,富裕的以茅屋和瓦房结合 化 住 城市 平民住房多为长方形,以草或瓦覆盖 富裕的有四合院,贵族官僚宅地相当宏丽 行:多用牛车、驴车、乘轿;交通比较发达;( ) 兴旺2、瓦子 含义:东京城内 ( )兼营商业的场所,内有“勾栏”3、节日:今天传统节日宋代都有( )、( )、( )、( )。 宋代称春节为 ( ) 二、合作探究妇女缠足是对人身心的摧残,为什么这种现象却存在了近千年?你有什么看法?宋代社会风貌出现万千气象的根源是什么?三、巩固训练、如果你生活在宋代普通百姓家,所穿衣服的颜色应该是、蓝色、红色、黑白色、自己喜欢的颜色、两宋时劳动者多穿小袖狭身的短衣,主要是、政府做出了严格

8、的规定、受北方少数民族的影响、便于从事生产劳动、劳动人民生活十分贫困、中国妇女缠足的陋习逐渐传开是在、汉朝、唐朝、宋朝、元朝4、宋诗里“数辰竞一夕,邸店如云屯”反映的是哪一行业的兴旺、饮食业、建筑业、旅店业运输业5、假如时光倒流,你在北宋初年来到东京,不可能做到的是、到瓦子听书、购物、吃冷饮、在酒店里用交子买单、乘牛车去郊游6、宋代社会风貌出现万千气象的根源是、各民族的融合进一步加强、我国的经济重心南移、科学技术的发展的繁荣、社会经济继续向前发展7、阅读下列材料: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请回答: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反映了人们正在欢庆什么节日?当时的人们称它

9、为什么?这首诗反映了我国古代过这个节日的哪些风俗习惯?8、简答:瓦子是一个什么样的场所?为什么会出现在宋代?第12课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学习目标】1、简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及忽必烈建立元朝、水陆交通的发展、中外交往等基本史实际。、理解元朝行省制度的目的、内容和作用及对后世的影响,概括元朝在历史上的贡献。、探讨元朝民族融合的新特点,增强维护民族团结的责任感。【学习重点】 元朝的建立、行省制度、民族融合【学习难点】 行省制度【学习过程】 四件大事:统一蒙古建立元朝行省制度民族融合一、自主学习(一)“一代天骄”统一蒙古1、蒙古族生活在 上, 统一蒙古。 年,蒙古贵族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尊

10、称 ,建立 。蒙古草原结束了 的局面。2、思考:成吉思汗在历史上有什么贡献?(可组内讨论)(二)忽必烈建立元朝3、 年 建立元朝,次年定都 即今 4、简述元朝统一全国的过程。5、南宋抗元英雄文天祥,他最著名的诗句 6、思考文天祥为什么受人尊重?7、元世祖在经济、对外交往、政治方面采取的措施(1)经济上:元世祖重视发展 (2)对外交往: 既是政治中心,也是闻名世界的 意大利旅行家 在元世祖时来华,其 描绘了大都的繁华景象。(3)政治上:A、实行行省制度。在中央设 ,在地方设 ,简称“ ”。 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 。B、加强对 的管辖,使其成为元朝正式的 。C、加强对 的管辖。8、元朝的水路

11、运输有哪两种方式?你能描述下运输的路线吗?9、读页地图,了解元朝的疆域,元朝政府是怎样对全国进行有郊管辖的?(三)民族融合的发展10、元朝时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发展表现在:开发边疆边疆各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杂居相处黄河流域的 、 与汉族融合,形成新的民族 。二、合作探究1、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到“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你认为毛泽东的评价正确吗?说明你的理由。2、元朝在历史上有哪些贡献?3、元朝实行的行省制度有什么作用?对后世有什么影响?三、巩固训练1、下列各项活动属于成吉思汗业绩的是统一蒙古建立蒙古政权发动大规模扩张战争定国号为元A、 B、 C、 D、2、下列历史人物实现国家统一

12、的是A、赵匡胤 B、元昊 C、铁木真 D、忽必烈3、元朝商业繁荣,其中国际性商业大都市是A、长安 B、泉州 C、大都 D、杭州4、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开始于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元朝5、我国历史上西藏成为我国正式行政区是在A、西汉 B、东汉 C、唐朝 D元朝6、元朝创设的行省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圳特区远影响。主要是指这一制度继承和推广了秦汉的郡县制度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巩固和发展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奠定了今天中国行政区划的基础A、 B、 C、 D、7、“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这首诗写于元末,反映了元朝A、统一全国,疆域辽阔 B、文化事业发展C、中外交往频繁 D、民族融合发展8、一位生活在元朝大都的商人,他不可能有的经历是A、到江南贩运棉布 B、经运河到杭州游览C、从刘家港海运大米到直沽 D、到西藏经商受到驻藏大臣的热情接待9、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