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汇集湘教版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31678786 上传时间:2022-08-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汇集湘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汇集湘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汇集湘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汇集湘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汇集湘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汇集湘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汇集湘教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汇集湘教版班级:_ 姓名:_1. 阅读理解。陪 客钮儿在家,有客访其父。父适他往。儿邀客入,请客上座,己在下位陪之。客有问,则谨答之。客去,儿送至门外。及父归,以客所言,告之于父。1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父适他往。( )A.合适B.恰好C.舒适2你认为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读了文章后,你有什么感想?_2. 课内阅读。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1本文选自_。2解释词语少女:_ 故:_ 溺:_3翻译画横线的句子。_4精卫的什么精神值得我们学习?_5你还知道哪些神话故事写上两个。_3. 文言文阅读。王充求

2、学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也,其先自魏郡元城徙焉。充少孤,乡里称孝。后到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注释)徙:迁徙。孤:小时候父亲去世了。 太学:中国古代最高学府。 师事:以师礼相待。 扶风:古地名,今陕西境内。 肆:店铺。辄:就。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王充的祖先是会稽上虞人,后迁到魏国的元城郡。B.王充到了京师后做了班彪的老师。C.王充小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在乡里因孝顺被称颂。D.王充虽然读了大量的书,但是仍旧不熟悉各家学派。2王充的“好博览而不守章句”是指王充的( )。A.学习态度B.学习方法C.

3、学习目的D.学习范围3王充家境_(a贫困 b富裕),他是通过_的方法来读书的。4王充求学的故事给你哪些启示?_5请写一则关于读书的名言。_4. 小古文阅读。智子疑邻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注释)宋:宋国。坏:毁坏,损坏。筑:修补。盗:小偷。亦云:也这样说。暮:晚上。家:指这家人。智:认为聪明。1(朗读停顿)下面这句话的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是( )A.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B.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2(翻译句子)下面的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翻译:宋国有个富人,天下大雨毁

4、坏了墙壁。B.暮而果大亡其财。 翻译: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钱财。C.不筑,必将有盗。 翻译:不把它修好,一定会有小偷进来。D.其家甚智其子。 翻译:他家的儿子十分聪明。3(整体感知)富人家被盗的原因是_。面对相同的看法,富人认为孩子聪明却怀疑邻居的原因是(_)(填序号)。A孩子先说的“必将有盗”,邻居是跟着孩子说的B孩子和邻居与富人的亲疏关系不同4(品读感悟)这个故事主要是想告诉我们( )A.出现问题要及时补救。B.富人的儿子非常聪明。C.评价一个人要客观公正。D.做人不要多管闲事。5. 课内阅读。精卫填海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故为精卫,以堙于东海。1回忆课文,将课文内容补充完整。2解释下面加

5、点词的意思。炎帝之少女_ 以堙于东海_3根据故事排列图画顺序(标序号),理清起因、经过和结果并完成填空。 (_) (_) (_)本文主要讲述了炎帝的_被海水淹死后化为精卫鸟,常叼着_投入海中,一心要把_的故事,表现了精卫_的精神。4下面的哪个神话故事中的主人公和精卫有相同的精神?( )A.愚公移山B.后羿射日C.嫦娥奔月D.八仙过海5如果你们班要开“中国神话故事”读书交流会,你会推荐什么故事?注意把理由说清楚。_6. 阅读囊萤夜读选段,回答问题。胤恭勤不倦,_。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_以照书,以夜继日焉。1把文章补充完整。2翻译:胤恭勤不倦。_。3你还知道古今中外哪些有关读书的故事?_7. 文言

6、文阅读。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注释)至:等到,直到。操:拿、持。度(d):量好的尺码。1解释下面的字。郑人有欲买履者。欲:_履:_者:_2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1)而置之其坐。_(2)至之市。_(3)而忘操之。_(4)反归取之。_(5)何不试之以足?_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至之市,而忘操之。_(2)宁信度,无自信也。_4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A.做事之前要有充分的准备,不能丢三落四。B.做事

7、要有时间观念,否则就会像郑国人一样失望而归。C.遇到事情要懂得变通,根据情况采取合适的办法。D.要坚持原则,才能把事情做好。8. 课内阅读。一座座雪峰插入云霄,峰顶_。大大小小的湖泊,像颗颗宝石镶嵌在彩带般的沟谷中。湖水_,湖底石块_。从河谷至山坡,遍布着原始森林。每当天气晴朗时,蓝天、白云、雪峰、森林,都倒映在湖水中,构成了一幅幅_的图画,难怪人们把这些湖泊叫做“五花海”“五彩池”呢。由于河谷高低不平,湖泊与湖泊之间恰似一级级天然的台阶。由此形成的一道道高低错落的瀑布,宛如白练腾空,银花四溅,蔚为壮观。1把原文补充完整。2照样子,写词语。一座座雪峰一幅幅_一道道_3选文主要描写了_、_、_、

8、_这四种景物,这些景物各自的特点是_、_、_、_。4用“横线”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这句话用_来比喻_,写出了_。5瀑布是怎样形成的?用“横线”标出文中的语句。6这些湖泊为什么叫做“五花海”“五彩池”?用“”在文中标出来。7九寨沟这么美,请你用一句简短的话来宣传它。_9.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女 娃 游 于 东 海,溺 而 不 返。2给下列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1)炎帝之少女(_) A少年女子。 B小女儿。(2)故为精卫(_) A事情,事故。 B因此。(3)以堙于东海

9、(_) A填塞。 B淹没。3用自己的话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_4下面能概括出女娃形象特点的一项是( )A.自不量力B.英勇顽强C.聪明能干5读了这个神话故事后,你有什么感想和体会?_10. 阅读理解。凿壁借光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起光,以书映光以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数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西京杂记)1解释下列词语。(1)逮_(2)愿_(3)给_(4)大学_2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并解释。(1)主人怪问衡_3用过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邻舍有烛而不逮。_(2)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_4阅

10、读文段,回答问题。(1)文段中写了那几件事来表现匡衡勤学?_(2)我们应该向匡衡学习什么?_11. 阅读课文,完成练习。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1)未成,弃去:_(2)逢老媪方磨铁杵:_(3)太白感其意:_(4)还卒业:_2“问之,曰:欲作针。”这句话的意思是:_3“铁杵成针”的故事最后成为一句俗语:_12.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颜回好学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曰:“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史记)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1)发尽白,蚤死_(2)今也则亡_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1)孔子哭之恸_ (2)门人益亲_(3)弟子孰为好学_ (4)不贰过_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不迁怒,不贰过。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