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教学设计33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31671577 上传时间:2023-09-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戊戌变法教学设计33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戊戌变法教学设计33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戊戌变法教学设计33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戊戌变法教学设计33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戊戌变法教学设计33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戊戌变法教学设计3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戊戌变法教学设计3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戊戌变法教学设计 教材依据本课是2017部编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第六课戊戌变法。一、课标内容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史实。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对于历史事物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以及比较能力都有所提高,同时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自觉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因此,对于八年级的学生除了仍然要加强以上这些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自学一部分教材上编写得较详细的内容,对于重难点我采用了问题探究法和讨论法,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主动参与、大胆质疑、创新等思维,使

2、学生的智能和认识水平都得到发展。三、教材分析本课主要阐述了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为首的知识分子为挽救民族危亡而进行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分为康有为与公车上书和百日维新两个子目,主要讲述了公车上书、维新派的活动及百日维新的相关内容。四、教学目标1.核心素养: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分别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本课教学活动主要通过讲解、自主学习、课堂探究讨论的方式,进行问题探究教学,以此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2.学习目标目标1:阅读教材,观察教材图片,自主学习,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列举公车上书的时间、背景、内容;影响。列举出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派进行的活动。培养

3、自主学习,归纳问题的能力。(重点)目标3:阅读教材,小组合作探讨,列举出百日维新的内容并进行分类,说出维新变法的结果?小组讨论变法内容会产生的作用?学习维新人士的进步立场和为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事迹,激发爱国热情。(重点、难点)五、教学活动1、讲授新课导入:出示图片狱中题壁。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多么好卖悲壮的一首诗。这是谭嗣同在戊戌政变后作于狱中的一首诗,不久之后,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斩杀于菜市口刑场,临刑前谭嗣同高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在围观的人群中有敬仰者、有悲涕者、有愤怒者、也有茫然不解者19世纪末的中国发生了

4、什么?这节课我们一起回顾那段历史-戊戌变法 康有为与公车上书教师: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知道,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了马关条约。马关条约的签订直接引发了公车上书,下面请同学们依照课文整理出公车上书的基本知识点。学生阅读课本了解公车上书,并回答有关知识点。教师补充:汉代用公家的车马接送应试的举人,后来就把参加科举考试的举子叫做“公车”。在这里,由于这次上书是康有为等人组织参加科举考试的各省举子所为,因此被称为“公车上书”。公车上书虽未成功,但影响深远。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运动的领袖人物登上历史舞台,拉开了戊戌变法的序幕。教师: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派又做了哪些活动,即戊戌变法运动的发展。生1:组织学会生2

5、:创办报刊教师:出示时务报、国闻报图片,并指出影响最大的报刊是上海的时务报和天津的国闻报,并展示变法通议及材料帮助学生理解维新派的思想。宣传的是维新变法的思想,说明中国只有进行变法才能走向富强。 学生活动:历史情景剧表演与顽固派论战学生李夺兴、杨岩淞等。 学会和报刊所宣传的维新变法思想,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有利于资本主义思想的传播,同时也为维新派进行变法运动做了思想准备。出示材料:若不及时图治,数年之后,四邻交逼,不能立国瓜分豆剖,渐露机芽,恐惧回惶,不知死所。 乱机遍伏,既无强敌之逼,揭竿斩木,已可忧危。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请学生思考回答:1、清帝是谁? 2、“瓜分豆剖”和“揭竿斩木”分别指什

6、么? 教师引导分析:清帝是光绪帝,瓜分豆剖指列强的侵略,揭竿斩木指国内人民的起义和反抗。时人有一张时局图反应了当时中国的现状。出示:时局图过渡:为了不做亡国之君,光绪帝决定变法。 百日维新(讲授法)教师: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以后,国家的民族危机更加严重,光绪帝又深受康有为等人爱国主义精神的震动,表示“不甘作亡国之君”,所以支持变法。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阅读课本第3031页“百日维新”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百日维新的时间、内容、结果、意义分别是什么?学生回答时间。教师:戊戌变法从1898年6月11日开始,到1898年9月21日被手握大权的顽固派镇压

7、,光绪帝被囚禁,参与变法的维新人士遭逮捕杀害。此次变法历时103天,所以又称“百日维新”。出示问题:列举维新变法的内容学生回答,教师出示答案。出示问题:通过变法内容来看变法会产生什么作用?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教师补充总结。设计意图:表格呈现戊戌变法的内容,条理清晰,便于学生掌握。教师:维新变法的结果是什么?学生回答:失败了。1.囚禁光绪帝于中南海瀛台2.逮捕维新人士,参与朝政的“戊戌六君子”血洒菜市口3.康有为、梁启超仓促逃往海外教师:谭嗣同为变法血染菜市口,舍生取义,杀身成仁,表现了爱国志士们为了国家进步不惜牺牲生命的英雄气概。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与历史责任感。出示:京师大学堂图片。

8、指出;戊戌变法保留下的唯一成果,辛亥革命后改为北京大学。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但还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思考: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学生思考回答,教师补充总结。1、寄希望于无实权的皇帝身上。2、清朝的大权掌握在顽固派手中,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3、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过于单薄,脱离人民群众。(软弱性)(主要原因)戊戌变法的性质、意义、教训?学生小组讨论,派代表回答。教师补充总结。性质: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意义:传播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启示:资本主义的改良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4)课堂小结甲午中日战争后,马关条约的签订引起了公车上书,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康梁等创办报刊、组织学会宣传维新变法的思想,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变法达到高潮,然而由于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反扑,戊戌政变发生,变法最终失败。在当时的情况下,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新派挽救民族危亡和发展资本主义所进行的改良运动,是爱国的,进步的,符合历史发展潮流,是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巨大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