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叶集区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31656114 上传时间:2023-11-0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6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叶集区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安徽省叶集区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安徽省叶集区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安徽省叶集区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安徽省叶集区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叶集区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叶集区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徽省叶集区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9高二上宾阳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美学是一门高深难懂的学问,有一些名家能 , 深入浅出,把高深的道理明明白白介绍给普通读者。谈美就是朱光潜先生写的这样一本雅俗共赏的美学佳作。它写于1932年,此前,他写过一本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以书信形式漫谈文艺、美学、哲学、道德等问题, 平易亲切,在青年中引起了很大反响,成为重印了三十多次的畅销书。谈美讨论了许多美学问题。譬如美和距离问题,作者认为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须把它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抛开实际生活中的物欲去看,真正

2、沉浸在艺术的美感当中,才不会焚琴煮鹤, 。又如讨论“移情作用”,他把美学上的移情现象称为“宇宙的人情化”。宇宙本来是无所谓情的,“天若有情天亦老”,是人赋予了天地万物以情,所以花会笑,还会哭,所以世界因此而 。朱先生曾说“文章忌俗滥,生活也忌俗滥”,他借用阿尔卑斯山路上的著名标语“慢慢走,欣赏啊!”赠送给青年朋友,劝告年轻人,体味生活,让人生有味道。他将自己对艺术与人生关系的深刻体悟渗透在质补清新的文字中,当年为谈美作序的朱自清先生说“孟实先生引读者( )”。(1) 依次填人横线里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举重若轻 娓娓道来 暴殄天物 多姿多彩B . 登堂人室 侃侃而谈 暴殄天物 有声

3、有色C . 举重若轻 侃侃而谈 玉石俱焚 多姿多彩D . 登堂人室 娓娓道来 玉石俱焚 有声有色(2) 文中划线句子修改后恰当的一项是( ) A . 如果真正沉没在艺术的美感当钟,才能抛开实际生活中的物欲去看B . 只要抛开实际生活中的物欲去看,就能真正沉没在艺术的美感当中C . 必须抛开实际生活中的物欲去看,才能真正沉漫在艺术的美感当中D . 只有真正沉浸在艺术的美感当中,才能抛开实际生活中的物欲去看(3) 填人文中括号处的语句,补写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由人生走入艺术,又将艺术纳入人生之中B . 由艺术走入人生,又将人生纳入艺术之中C . 将人生纳入艺术之中,又由艺术走入人生D .

4、 将艺术纳入人生之中,又由人生走入艺术二、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2. (6分) (2017温州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非常注重整体关联。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在一起的。这就像一个太极图,里面有阴也有阳,阳长阴消,阴长阳消,而阴阳又是互根的。中国的思维方式不是简单的非此即彼,而是强调此离不开彼,彼离不开此,强调此中有彼,彼中有此,强调彼此转变。在古人心目中,不论有多少事物,不论现象有多么复杂,都可以用一个东西贯通,这就是“道”,孔子讲“士志于道”,庄子讲“道通为一”,佛教华严宗讲“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可以说,中国文化就是“道”的文化。汉代河

5、上公注的老子很有意思,他认为老子的很多道理,既可以用在治身上,也可以用到治国上。“论病以及国,原诊以知政”,就是说我们可以把对人体的认识运用到政治这个集体上。范仲淹以“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为人生志向,也早已成为千古佳话。中国文化强调中庸之道,为什么要讲“中”?因为“中”就是事物的平衡。如果失去了平衡,就会产生偏差。事物的平衡不是静态的、固定不变的,而是变动的、相对而言的。在这个时间地点取得了平衡,到了下一个时间地点又不平衡了,又得再调整,达到新的平衡,这就是动态平衡。近代哲学家章太炎讲到,西方哲学关注的是物质世界,物质世界相对来讲是静止的,因此可以对它进行细致的精确的静态的分析;中国哲学关注人

6、,人世间的事情是变动不居、瞬息万变的,不可能用静止的方法,而只能用动态的方法整体把握。中国文化主张自然合理。只有符合事物的本来状态才是最合理的,这就是自然合理。这里的“自然”,是指自然而然,是万事万物的本然状态。从大禹治水到李冰治理都江堰,指导思想就是顺其自然、自然合理。大禹治水,看到水总是要往下流,就疏通河流,让水能够顺畅地流下去,所以水就治好了。李冰看到水是波动的,就不用死的、硬的坝栏,而是用竹篓子装上石头,放在那里,随着水的波动,它也会起伏。汶川地震中,新修的钢筋水泥的水坝都震坏了,而李冰留下的装着石头的竹篓子却没有坏。顺其自然的思想,可以适用于一切方面,适用于人身,适用于社会,也适用于

7、整个大自然。大自然本身也在不断调整,我们要顺应它本身的发展趋势,帮助它取得平衡,而不是去破坏平衡。现实中的人和人是有差别的。荀子曾引用尚书中的“维齐非齐”来谈他对平等观念的理解,认为要达到社会的平等,就必须“非齐”;一味追求“齐”,结果可能反而是“不齐”。孟子说过“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如果都按照同一个标准去对待的话,那当然就“不齐”了。究竟是“齐”还是“不齐”,不能只看表面现象。“维齐非齐”4个字背后蕴涵着自然合理的思维方式。先秦儒家讲“维齐非齐”,宋明理学家讲“理一分殊”,其根本精神指向是一致的。“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是对“理一分殊”哲学思想的形象化表达。(1) 下列说法不

8、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整体关联、动态平衡、自然合理是中国人思维的三大特征,也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中国哲学的基本概念。B .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之所以可以成为范仲淹的人生向并获得广泛认同,是因为中国人有将对人体认识运用到政治集体上的传统。C . 中国文化强调动态平衡,是因为相对西方哲学,中国哲学更关注变动不居、瞬息万变的人生,也主张符合事物的本来状态。D . 孔子讲“士志于道”,庄子讲“道通为一”,虽然“道”的具体语境和涵义不同,但在复杂现象中寻求贯通的思维方式是一致的。(2) 根据文意,最适合做选文标题的一项是( )A . 中国人的传统思维方式B . 中西哲学思维方式比较

9、C . 中国哲学思维的辩证思考D . 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底蕴(3) 结合全文,谈谈你对“一味追求齐结果可能反而是不齐”的理解。3. (9分) (2019高一上曲靖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中华美德的别样呈现李捷纪录片记住乡愁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观众的目光,让人看完后回味无穷。一部纪录片为何会给人如此大的冲击力?这部纪录片抓住了当今时代最强音,即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这部纪录片是中华美德的微缩版。片中展现了各地大小不一、历史悠久的乡村,以小见大阐述了乡村的丰富内涵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在美丽山村中积淀的中国传统文化。这些山村里涵养着我们民族优

10、秀的历史文化,这些历史文化凭借其顽强的生命力一直流传至今,在现代仍然在发挥着它的价值,传递着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这种传统文化价值,让所有中国人看后激动、兴奋。因为乡愁是人们长大之后,最能触碰到内心深处的情怀,最能勾起民族记忆的情感。在乡愁中,每个人都会产生共鸣,每个人都能找到民族价值与民族认同感。乡愁,展现出来的是当代中国人的中国精神,这种精神发人深思,让人看后深受感染且受益匪浅。这种精神饱含“情”“义”“理”“美”,让人看后不禁落下思乡之泪。“情”就是思乡之情,或为乡思之情,包括忠孝之情、父母之情、亲朋之情、手足之情等。中国人最讲究情理,现在华夏儿女遍布世界各地,但一个“情”字便能将我们的心

11、连成一片。换言之,不论哪一个人走到任何一个地方,最后他都会时刻挂念养育自己的那片土地。不论是山村,还是社区,不论是乡镇,还是城市,他总会回家看看。这种情,就是中国人代代传承下来的。“义”是为人的要领。族谱里渗透着乡规民约,为人的要领在这里展示得非常充分。何谓合格的中国人?不一定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但一定要有道德、有修养,经得起各方人士的评头品足,对得起列祖列宗和自己的父老乡亲。做人立住了,才能再谈干事业、做学问。修身、齐家做好了,才有资格去治国、平天下。“理”是家国之理,这是中国人思想中最认可的一个理,也是最能打动人的一个理。每个人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要尽忠、尽孝、报国,这里面渗透了很多故事。

12、一个个小山村里,出了太多的爱国将士,他们战死沙场、为国捐躯。因此,一定要把这些人写进族谱里,让人们永远缅怀他们。中国曾经有屈辱的历史,那个时候中国人还是一盘散沙,但是中国人从本质上来说不是一盘散沙,只要把家国结合在一起,中国人就能够创造人间奇迹。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为什么能赢得这场战争,很重要的一点是凝聚力。“美”不仅是外在的,更重要的是内在。片中展现了一个个美丽的小山村,这些山村中间不仅有乡约之美,更多的是人文之美。要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抓住“情”“义”“理”“美”四个字,抓住了这一核心价值,抓住了印记在心中的共有精神家园

13、。记住乡愁通过娴熟的影像表达手法充分展示出来一段段精美的篇章,触动了每一个中国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引发了大家的共鸣。(摘自光明日报2015年3月23日。有删改)(1) 下列关于“乡愁”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乡愁是人们长大远离家乡之后对家乡的思念,是一种最能触碰人内心、最能勾起民族记忆的情感。B . 乡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每个人都能在其中受感染,产生共鸣,找到民族价值与民族认同感。C . 乡愁展现出来的不仅是传统,也是当代中国人的中国精神。这种精神发人深思,需要代代去传承。D . 乡愁是印记在人们心中的共有的精神家园,是中国人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保证。(2) 下列

14、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文章以纪录片记住乡愁引人回味开头,引出“乡愁”这一话题,最后以肯定记住乡愁结尾,结构上前后呼应。B . 段紧承段,回答了记住乡愁让人看完后回味无穷的原因,即它呈现了美丽山村的内涵与积淀的传统文化。C . 段详细地介绍了乡愁的内涵,指出乡愁所展现的当代中国精神包含了情、义、理、美,统领段。D . 段分别从情、义、理、美四个方面解说了乡愁所展现的中国精神,解读了纪录片中的小山村的文化积淀。(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中所说的“情”指思乡之情。此“情”内涵丰富,也是将遍布世界各地的华夏儿女的心连接在一起的纽带。B .

15、 文中所说的“义”指做人的要领,着重指一个人的道德、修养要经得起人们的品评,积极齐家治国平太下。C . 文中所说的“理”指家国之理,即尽忠、尽孝、报国。在民族危难的时候,“理”具有强大的凝聚作用。D . 文中所说的“美”不仅指山村的乡约美,更指人文美。一个个大小不一、历史悠久的小乡村积淀了丰厚的人文美。4. (12分) (2019高一上吉林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距离安晓斯接到儿子从那座大城市打来的电话,张叔和张婶就没睡好过。儿媳生了个大胖孙子,这在农家可是大事。说啥也得去看看我们那大胖孙子。张叔和张婶没事就唠叨这话题。儿子张晖真争气。大学毕业后,顺利在城市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听说那个城市很大,距离张叔和张婶有五百多公里。工作了一年多时间,儿子就报喜来了。说在那个城市找了个对象,叫楚雪,家里就她一个女儿,条件很不错。张叔就说,那我和你妈去看看,替你把把关。张晖就说爸妈你们别来了,这么远的路,回头我带她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