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关于信任和离职倾向的文献综述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31652015 上传时间:2023-11-1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11.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力资源管理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关于信任和离职倾向的文献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力资源管理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关于信任和离职倾向的文献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力资源管理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关于信任和离职倾向的文献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人力资源管理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关于信任和离职倾向的文献综述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人力资源管理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关于信任和离职倾向的文献综述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力资源管理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关于信任和离职倾向的文献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力资源管理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关于信任和离职倾向的文献综述(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工商管理学院06级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关于信任和离职倾向的文献综述 摘 要:当前对于信任的研究各个学科都在不断发展完善,而对于离职影响因素的研究也成为当前人力资源领域的热点问题。本文旨在总结国内外各个领域学者对信任的研究进展,阐述他们提出的不同观点和研究方向。另外,针对目前导致离职的各个因素研究,总结前人对信任与离职之间关系各方面的理解和实证研究,重点揭示信任在影响员工离职中的巨大作用。为进一步研究信任建立与离职倾向之间关系的研究奠定基础。关 键 词:信任;影响因素;离职倾向 The literature preview about trust and demission tendencyAbs

2、tract: Nowadays, the research of trust is studied in several fields . Also,the research of demission tendency has become the focused in the society. This preview is aimed at summing up different studies on trust in different fields , and expound their various opinions and research directions . At th

3、e same time , based on existing studies of the factors that lead to demission tendency,and summing up part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trust and demission ,the preview will pay attention to the important effect on demission by trust . The main aim of the preview is to structure the foundation o

4、f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uilding trust and the demission tendency.Keywords: trust; psychological contract;demission tendency 目录一、关于信任的研究进展5(一)社会心理学的信任5(二)社会学传统的信任6(三)经济学角度的信任6(四)管理学角度的信任7二、关于组织内信任影响因素的研究7(一)员工对主管的信任8(二)员工对组织的信任8 (三)员工之间的信任8(四)主管对员工的信任9(五)主管对组织的信任9三、信任的作用9四、离职倾向的影响因素10(一)员工离

5、职的企业内部因素10 1、组织的规模、地位和绩效10 2、组织的内部分工10 3、工作本身因素10 4、组织的管理风格和企业文化11(二)员工离职的企业外部因素11 1、社会经济因素11 2、劳动力市场饱和度的影响11(三)员工离职的个人因素11五、 关于信任和离职的评述12参考文献14时下,受到2009年美国次贷危机的金融风暴影响,信任的问题再一次被重点关注,各个学科领域对于信任的研究可谓各有千秋,每个学科发挥自己所长,从不同角度多个层面提出对信任的理解,这些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当今学术界的研究。但每个领域的学者均立足本学科特点,提出的观点难免片面狭隘。同时以目前对信任的研究显示,所有的研

6、究仅停留在学术理论层次,很少能直接应用于解决社会的现实问题。因此本文在概括各领域对信任的理论研究基础上,以员工的心理契约为表现,结合当前另一社会热点问题,即企业内的离职倾向问题,重点寻找信任建立与离职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一、关于信任的研究进展信任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社会和心理现象,牵涉到很多层面和很多维度。有关信任的研究非常多,纵观目前西方学者对信任的研究,在大多数的文献中主要从社会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和管理学四个方面对信任作出分析。尽管研究者对信任概念进行了大量的界定(Barber,1983 ; Luhmann,1988 ; Mayer etal,1995),但是到目前为止仍旧

7、没有被普遍接受的定义。(一)社会心理学的信任心理学研究认为信任是对合作方的判断,这种判断容易受到任务特征和个人认知模式的影响(Malhotra,2004)。早期的社会心理学研究将信任定义为期望某件事的出现,并相应地采取一种行为(Deutsch,1958)。这种预期没有满足时所带来的负面心理影响,要大于与预期相符合时所带来的正面心理影响。后期的心理学研究者将信任从对情景和个体概化的信任转向特定交往下的人际信任。Mayer等人(1995)把信任定义为“基于信任客体会依照信任主体期望的方式行事的预期,信任主体不考虑自身防范能力,使自己处在易被信任客体上海的境地的意愿”。这一定义在管理领域研究中已被较

8、多采用。而Rousseau等人(1998).在总结1998年美国管理学会评论的信任专题论文基础上,将信任定义为:“信任是一种心里状态,指的是基于对另一方行为的正面预期而愿意暴露自身弱点,愿意接受被损害的风险”。心理学对于信任的研究普遍认为信任是个体层面的判断,基本上有两种观点对此进行争论。一种观点认为,信任应该是个体的认知态度,是一种观念;而另一种观点认为信任应该是个体的行为表现,是个体在人际两难情景中的行为选择,个体表现出具体的行为后,研究者才能够界定信任程度。(二)社会学传统的信任社会学传统基于人的社会性,强调行动者在具体社会交往中形成的社会关系对行动者有巨大影响,重视正式和非正式制度的作

9、用。社会学对信任的系统研究始于卢曼(Luhmann,1979),主要体现在信任与权力(Luhmann,1979)和熟悉、信赖、信任:问题与替代功能(Luhmann,1988)等书籍和文章中。卢曼(Luhmann ,1979)关注和分析了信任和不信任的功能,把两者作为功能上的选择机制;另外,他区分了人际信任和制度信任,前者建立在熟悉度(Familiarity)和人与人感情关系上,后者建立在诸如法律等惩戒性或预防性的机制上。巴伯(Barber,1983)继卢曼之后吸收前人的思想,提出信任概念在不同层面有不同的理解,对不同层面的信任有不同的构建。而吉登斯(Giddens,1984)将信任纳入前现代-

10、现代的维度考察,他将信任分为人格信任和系统信任。列维斯和维尔加特(Lewis&Weigert,1985)则直接将信任理解为人际关系的产物,提出了不同类型群体中信任的不同内涵。,其中理性(Rationality)与情感(Emotionality)是人际信任中的两个重要维度,而认知型信任(Congnitive Trust)和情感型信任(Emotional Trust)则是最重要的两种。祖克尔(Zucker,1986)从预期的经验型内容出发提出了信任关系的三种构建,她把预期分为存在性的(be present)、当然性的(be taken for granted)和选择性的(alternatively

11、)三类,分为基于交往经验的信任(process-based)、基于行动者具有的社会、文化特性的信任(characteristic-based)、基于制度的信任(institutionally-based)。(三)经济学角度的信任经典的经济学家早已认识到信任在经济交往中的特殊作用和位置。经济学传统基于人的“经济理性”,它对信任的理解主要从成本收益计算考察。个体被认为倾向于做出理性的、利益最大化的选择,信任决策是根据个体内在价值观对潜在收益进行精确计算从而得出的,是一种计算型信任。Kreps(1990)从囚徒困境博弈开始,进而研究重复博弈,提出在有可能持续进行重复博弈的情况下,“尊重信任”结果自动

12、产生。社会学家科尔曼(1992)借鉴这一思路和研究方法,以新古典经济学的理性选择理论为基础,研究了“法人组织”中的信任问题。科尔曼认为信任是一种风险行为,是在对信任风险和收益进行权衡以后的理性市场决策行为,从而构建了关于信任的理论以及模型(Coleman,1990)。从其研究范式来说是理性选择方式,更合乎经济学传统。威廉姆森(Williamson,1993)抓住人的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两大特征分析和认识信任,他认为:现实中的人都是契约人,他们无不处在交易中,契约人达到的是“愿望合理,但只能有限做到”的有限理性,人们为实现目标寻求自我利益必然会追求社会主义,组织是作为克服有限理性的经济工具来使用的

13、,为此他构建了企业的契约规制模型。总之,经济学视角倾向于沿用理性假设,一些研究者提出为了能够全面准确地解释信任,必须在对信任决策的考察中更加系统地嵌入一些社会和关系因素的考虑(Mayer,1995;McAllister,1995)。这类研究认为,信任不仅是个体面对风险的理性行为,更是面对他人和整个社会的一种社会性评估。这种新经济社会体系的“嵌入性”研究最早源于对经济交易的社会学研究,而后逐步扩大到对政府系统、组织间和组织内的信任建立与扩散的研究,成为信任研究的新趋向。(四)管理学角度的信任组织和管理理论本身就是从其他学科不断吸收和借鉴研究范式来推进其研究的,在这一领域进行信任研究也不例外。20

14、世纪90年代以来,管理学强调,必须用信任作为核心要素来开发管理和组织的新范式,对组织中信任关系和组织之间信任关系的研究成为管理学中的一个热点。论文集“Trust In Organizations: Frontiers Of Theory And Research”(1996)、“Trust Within And Between Organizations Conceptual Issues And Empirical Applications”(1998)展示了一些阶段性研究成果。学者Bradach &Eccles(1989)把信任当作一种组织控制的机制进行考察提出,价格、权威和信任是组织控制

15、机制的三个层次。Miles &Creed(1995)则把信任与组织和管理模式结合起来,提出不同的组织模式、不同的管理哲学和管理理念,对信任有不同的要求,他们强调组织如果进行网络式运行,信任既是其主要的组织原则(Miles &Creed,1995;Powell,1990)。另外,有学者将心理动机纳入构建信任的变量中,分析微观个体的形成和建构、破坏和维持。学者R.J.Lewicki和B.B.Bunker(1995)在这一研究领域,综合前人研究成果,详细探讨了工作中信任关系的发展和维持。二、关于组织内信任影响因素的研究组织内影响信任的因素众多,根据目前的研究显示,主要是从组织内信任影响因素的构面探讨。根据祁顺生、贺宏卿的组织内信任的影响因素,(心理科学进展,2006,14(6):918923)中的阐述,从理论和实证研究可以分为两个结构维度:一是组织中的人际间信任(interpersonal trust),另一个维度就是组织中的系统信任(organization trust & system trust),区别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