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临洮县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31651354 上传时间:2023-12-27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4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临洮县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甘肃省临洮县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甘肃省临洮县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甘肃省临洮县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甘肃省临洮县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甘肃省临洮县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临洮县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甘肃省临洮县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9题;共18分)1. (2分) (2017高三下北京期中)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 垂涎(xin)三尺 岁丰年稔(rn) 寒伧(chn) 瘦削(xio)B . 强(qing)人所难 悄(qio)然无声 脊(j)背 哺(b)乳C . 高翔远翥(zh) 及笄(j)年华 灼(zhu)痛 憎(zng)恶D . 衣钵(b)相传 同室操戈(g) 桅(wi)杆 祈(q)祷2. (2分) (2017珠海模拟)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 剪彩 绊脚石 罄竹难书 苍海一粟B . 盅惑 和氏璧

2、 门可落雀 繁文缛节C . 梗概 跑龙套 夙遭闵凶 仓皇北顾D . 涅槃 雨霖铃 红襟翠袖 计日程功3. (2分)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诺贝尔文学奖问题一度成了当时文坛一个 的话题。钱钟书也因此成为被议论的一个 话题。境内外不少媒体千方百计想要钱先生就这个问题开口。鉴于各种传闻和猜测,钱先生认为 不实不正确, 把意思讲明白。A . 热衷 热点 即使 也要B . 热点 热衷 与其 不如C . 热衷 热点 与其 不如D . 热点 热衷 即使 也要4. (2分)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 . 人生如潮水,起起落落,若处高处,不必浊浪排空,目空一切,

3、睥睨众生;若处峰谷,也不必显得分外落寞,一蹶不振,妄自菲薄。B . 父亲遭遇车祸,重病卧床,五岁男童带父行乞,稚能的肩膀扛起抚养父亲的重担,让人感动且又让人心酸。C . 尽管中央和地方政府在处理私挖滥采、治理矿难等问题上的态度是坚决的,措施是严厉的,但实际效果却差强人意。D . 后悔是一种耗费精神的情绪,后悔是比损失更大的损失,比错误更大的错误,所以我们不必为曾经犯过的错误而在心里一直耿耿于怀。5. (2分)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 不法分子打着假记者的幌子,四处寻找问题单位,以曝光相威胁,强拉广告,敲诈勒索,聚敛钱财,令人痛恨。对这些假记者施以重拳,严惩不贷,实在是太有必要了

4、。B . 从舌尖上的中国一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人与天地万物之间的和谐关系,感动我们的不仅仅是食物的味道,还有历史的味道,人情的味道,故乡的味道,记忆的味道。C . 博大精深的红楼梦堪称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其内容之深邃,思想之丰富,不是我们轻易能够领会的。D . 在今年自主招生的面试选拔中,对于沪浙苏以外地区的考生,同济大学主要依据联考笔试成绩为基础,择优确定自主选拔录取对象。6. (2分) 下列有关红楼梦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A . 元春送来一个灯谜,大家猜了写在纸上,又各作一首送进宫去。第二天太监传话说只二小姐和三爷猜得不对。贾母也组织大家猜谜,贾政见屏风上大家所作之谜皆是

5、不详之物,心内愈思愈闷,只有宝钗一首让他略觉心宽。B . 宝玉到王夫人房中,王夫人在午睡,金钏儿在给她捶腿,宝玉便和金钏儿逗乐调情。此进王夫人醒来打了金钏儿一个耳光并训斥了她一顿,要赶她出府。金钏儿苦求无果,含羞被逐,后投井自尽。C . 探春有倡办诗社之意,于是宝玉和众姐妹聚在秋爽斋商量起社。大家起了别号,推李纨为社长,当日探春做东在秋爽斋先开一社。时值贾芸给宝玉送来两盆白海棠,便以此为题作诗。李纨评论以宝钗为第一,黛玉为第二。D . 秋分时节,黛玉又犯病,宝钗前来探望。建议她吃燕窝粥滋补。黛玉十分感激,说自己往日太多心,当宝钗是心里藏奸。宝钗说两人是同病相怜,黛玉说自己原是寄人篱下,这会子要

6、吃燕窝粥,担心众人说闲话,宝钗说自己会从家里取燕窝送来,不会惊师动众。7. (2分) 对下列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 克服B . 举类迩而见义远 事例C . 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可爱D . 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越,更加8. (2分)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 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B .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C .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 然此可为智者道 , 难为俗人言也D . 近自托于无能之辞 亦欲以究天人之际9. (2分) 下列句子按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7、)故不我若也则何以哉洎牧以谗诛鸡栖于厅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覆之以茆 燕坐于华堂之上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A . /B . /C . /D . /二、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8分)10. (6分) (2017高一下广东月考)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建安风骨,作为中国古典诗学的重要范畴之一,不仅指代汉魏之际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文学风格,也一直是南朝以讫宋明批评家品评文学的主要标准。千年以来,这枚鲜活而真实的文化种子,历经流变,由狭入广,自道德而审美,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族群认同与生活想象,成为了解我们文化特性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符号,折射出时代迁移与诗学理念的复杂关系。自汉末延至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

8、上一个漫长的阵痛时期。社会的动荡和分裂,政权的瓦解和崩溃,以及儒学衰微和玄风炽盛,共同构成了士人人格裂变与心灵超越的主要原因。人才选拔的标准在悄然发生变化,“德”不再是唯一的尺度,而“才”或与才华相伴的性灵之美得到重视。这显然就是“风骨”脱颖而出的时代背景。“风”,指风姿、风韵和风神,用于品鉴人物的姿态和气质;“骨”,指骨相,用于赞赏人物的体格和形象。而这种评判风骨的视角与标准一旦形成,迅速影响到魏晋时代的审美自觉,并对绘画、书法以及文学的鉴赏与创作产生深远影响。对“建安风骨”进行理论总结并提炼其美学精神的,首推南朝齐梁时代文学理论家刘勰。众所周知,文心雕龙的基本立场是从儒学古文派的视角审视文

9、学的起源与创作。由此出发,刘勰首先将“风骨”概念从带有玄学色彩的人物品藻功能拓展至“明道”“宗经”的文学批评尺度。他继承曹丕所揭橥的“文以气为主”的理念,既强调作家的生命体悟对创作的关键作用,又鲜明地突出文学与时代的内在关系。刘勰以“慷慨以任气,磊落以使才”来概括建安文学的美学特征,在时代的大脉动中突出生命的悲剧意识,进而推送出“建安风骨”这个中国诗歌美学的批评典范。唐王李世民在平定隋末社会大动乱之后即位,逐渐建立起一个统一、稳定和强大的新王朝。毫无疑问,帝国的繁盛对诗歌创作与品评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刚健、雄壮而又辞采华茂的诗风成为诗人自觉的追求。在“建安风骨”流变史上,唐代两个标志性人物是初

10、唐的陈子昂与盛唐的殷璠。陈子昂最早标举“汉魏风骨”的旗帜,将“兴寄”与“风骨”联系起来,张扬“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的美学,达到与“建安作者相视而笑”的境界。这使得他在继承建安诗歌慷慨苍凉的风格之外,又富于壮大高昂、寥廓雄浑的气概。盛唐诗人对传统进行了创造性转化,以“盛唐风骨”或“盛唐气象”替换了“建安风骨”,使刘勰“风骨”说焕发了生机。这种流变既呈现为从文、辞到兴象、境界的迁移,又体现为自道德而审美的流转,折射出时局变迁对诗学风格的深刻影响。“建安风骨”的流变史,一方面恰切地说明了时局变迁与文学格局、气度之间的内在关联,另一方面也提醒我们应该更客观地看待文学与政治的关系这个

11、古老命题。对政治的参与和理解,深化了诗人的生命体悟;文学的温情与浪漫,又赋予政治一种别样的情致。当“建安文学”走出建安,当“建安风骨”不再只是某一个时代的符号,而成为整个民族对“壮美”与“崇高”的生活想象时,我们才更为深沉地洞察了“文变染乎世情”的深意。(选自王洪琛“建安风骨”之流变,光明日报2016年08月26日)(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建安风骨既指汉魏时期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文学风格,也是指从南朝到宋明时期批评家品评文学的主要标准。B . 建安风骨历经流变,深刻地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与生活想象,成为了解中国文化特性的一个重要的符号。C . 不再以“德

12、”为唯一尺度,还开始重视“才”或与才华相伴的性灵之美,这种人才选拔标准的变化,正是建安风骨形成的时代背景。D . 刘勰对“建安风骨”进行了理论总结和美学精神的提炼,他将建安文学的美学特征概括为“慷慨以任气,磊落以使才”。(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从汉末到魏晋南北朝,由于社会的动荡和分裂、政权的瓦解和崩溃、儒学衰微和玄风炽盛等原因,造成了士人人格裂变与心灵的超越。B . 评判风骨的视角与标准形成后,很快地影响到魏晋时代的审美自觉,也深远地影响到绘画、书法以及文学的鉴赏与创作等方面。C . 刘勰从文心雕龙的基本立场出发,将“风骨”概念从带有玄学色彩的人物品藻功能拓

13、展至“明道”“宗经”的文学批评尺度。D . 既强调作家的生命体悟对创作的关键作用,又鲜明地突出文学与时代的内在关系,正是曹丕“文以气为主”理念与刘勰“风骨”说的本质区别。(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统一,稳定和强大的唐朝对诗歌创作与品评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此后,历朝历代的诗人都追求刚健、雄壮而又辞采华茂的诗风。B . 刘勰的“风骨”说能够焕发出新的生机,得益于盛唐诗人对传统进行创造性转化,并用“盛唐风骨”或“盛唐气象”替换了“建安风骨”。C . 从“建安风骨”的流变史中,可以清楚地了解时代变迁与文学格局、气度之间的内在关系,也提醒人们更客观地看待文学与政治的关系。

14、D . 当“建安文学”走出建安时代,当“建安风骨”成为整个民族对壮美与崇高的生活想象时,人们才能更深切地理解“文变染乎世情”的深意。11. (9分) (2019高一上吉林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徐志摩的另一面1897年1月15日,徐志摩出生在浙江省海宁县硖石镇。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是硖石镇首富,对于儿子,徐老先生不仅给他丰厚的物质、无私的爱和呵护,更多的是给他优越的教育条件。徐志摩上的小学、中学,都是当地最好的学校。1914年,徐志摩中学毕业,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班,攻读法律专业。在北京求学期间,徐志摩最重要的收获是他在父亲的支持下,由内兄张君劢介绍,于1918年夏拜在了梁启超的门下。带着亲友的厚望,1918年8月14日,徐志摩赴美,进入克拉克大学学习历史,当时他的抱负是未来在中国的政治经济舞台上大显身手,改造中国社会,使之尽快走向民主、独立与富强。他选修了社会学、心理学、商业管理、19世纪欧洲社会政治学等课程,还参加了国防训练团,和同学一起携手并进,显示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