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KV降压站综合保护器招标文件技术条件书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31650909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2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5KV降压站综合保护器招标文件技术条件书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35KV降压站综合保护器招标文件技术条件书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35KV降压站综合保护器招标文件技术条件书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35KV降压站综合保护器招标文件技术条件书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35KV降压站综合保护器招标文件技术条件书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35KV降压站综合保护器招标文件技术条件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5KV降压站综合保护器招标文件技术条件书(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5KV降压站综合保护器招标文件技术条件书公司二一一年 月1总则1.1本技术规范书适用于限公司项目35KV变电站站用高压系统微机保护装置。它提出了保护装置的功能设计、结构、性能、安装和试验等方面的技术要求。1.2本设备技术规范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对技术细节做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供方应提供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和本技术规范的优质产品。1.3 如果供方没有以书面形式对本技术规范的条文提出异议,则意味着供方提供的设备完全符合本规范书的要求。如有异议,不管多么微小,都应在投标书中以“差异表”的形式加以详细描述,“差压表”见附件一。1.4本设备技术规范所使用的标准如遇与供方所

2、执行的标准不一致时,按较高标准执行。1.5 本设备技术规范经供需双方确认后作为订货合同的技术附件,与合同正文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1.6 本设备技术规范书未尽事宜,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2 技术要求 2.1应遵循的主要现行标准所有设备及其备品备件,除本技术条件中规定的技术参数和要求外,其余均应遵循最新版本的国家标准(GB)、电力行业标准(DL)和国际单位制(SI),这是对设备的最低要求。如果厂方有自已的标准或规范,应提供标准代号及其有关内容,并须经需方同意后方可采用,但原则上采用更高要求的标准。以下为设备设计、制造及试验所应遵循的国家、行业和企业的标准及规范,但不仅限于此:GB420893 外壳防

3、护等级GB/T13702-92 计算机软件分类与代码GB/T15532-1995 计算机软件单元测试GB/T 14537-93 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冲击和碰撞试验GB616285 静态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电气干扰试验GB2423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GB1428593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GB501719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结线施工及验收规程GB2887-89 计算站场地技术条件GB/T 6593-1996 电子测量仪器质量检测规则GB/T 13729-92 远动终端通用技术条件GB/T 13730-92 地区电网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通用技术条件GB/17621

4、.1-199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抗扰度试验总论GB/17621.2-199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17621.3-199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GB/17621.4-199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GB/17621.5-199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GB/17621.6-199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GB/17621.8-199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GB/17621.10-199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阻

5、尼振荡磁场抗扰度试验GB/17621.11-199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抗扰度试验GB/17621.12-199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振荡波抗扰度试验 DL/T 634-1997 基本远动任务配套标准DL/T 667-1999 继电保护设备信息接口配套标准DL/T 630-1997 交流采样远动终端技术条件DL/T 621-1997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 DL 5002-91 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设计技术规程 DL 5003-92 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设计技术规程 DL/T 5136-2001 火力发电厂、变电所二次接线设计技术规程DL/T 659-199

6、8 火力发电厂分散控制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程 DL 476-92 电力系统实时数据通信应用层协议DL/T 5137-2001 电测量及电能计量装置设计技术规程 DL/T 719-2000 电力系统电能累计量传输配套标准2.2 环境条件项目参数多年平均最高气温:()21.3月平均最高气温:()25.5 极端最高气温:()35.7极端最低气温:()-2.5最热月平均相对湿度:()82平均风速:(米/秒)3.9历年平均雷暴日:(天)86.9海拔高度:(米)1800变电所设计抗震设防烈度:(度)8污秽等级:II安装方式:户内2.3 电源、接地及抗干扰2.3.1 电源项目参数交流电源频率:(Hz)50波形

7、:正弦波额定电压:(AC V)220波形畸变不大于:-15%+10%直流电源额定电压:(DC V)220电压波动范围:(V)220(80%110%)纹波系数不大于:5%备注:装置应有自己的直流快速小开关,并与装置安装在同一柜上。直流电源回路出现各种异常情况(如短路、断线、接地等)装置应能正常工作,拉合直流电源以发生重复击穿的火花时,装置不应误动、误发信号。2.3.2 接地计算机监控系统不设置单独的接地网,遵照“一点接地”原则,接地线连接于变电所的主接地网的一个点上。站控层设备之间用16mm2软铜线相连,并用160mm2软铜线与主接地网连接。监控系统应满足接地电阻不大于1的要求(若有特殊情况,双

8、方协商解决)。监控系统的机箱、机柜、以及电缆屏蔽层均应可靠接地。计算机监控系统各间隔之间,间隔层与站层之间的连接,以及设备通讯口之间的连接应有隔离措施。不同接地点的设备连接一定要采用电气隔离措施,不破坏“一点接地”的原则。2.3.3抗干扰设备安装于无电磁屏蔽房间内,设备自身应满足抗电磁场干扰及静电影响的要求。在雷击过电压及操作过电压发生及一次设备出现短路故障时,卖方设备均不应误动作。对于变电所,所有设备抗扰度均应满足规程要求。2.4系统性能指标项目参数计算机监控系统应具有的最低性能指标:模拟量测量综合误差:0.2%电网频率测量误差:0.01Hz事件顺序记录分辨率(SOE):1ms遥测信息响应时

9、间(从I/O输入端至工作站出口): 3s遥信变化响应时间(从I/O输入端至工作站出口): 2s控制命令从生成到输出的时间: 1s画面实时数据更新周期模拟量: 2s画面实时数据更新周期开关量: 1s控制操作正确率:100系统平均无故障间隔时间(MTBF): 30000hI/O单元模件MTBF: 50000h测控单元平均无故障间隔时间(MTBF): 40000h模数转换分辨率:(位)12GPS对时精度:(ms) 1现场保护装置额定参数额定交流相电压:(V)57.7额定交流线路抽取电:(V)100/57.7额定交流电流:(A)5额定交流频率:(HZ)50信号回路接点载流容量:(A)5电压切换回路接点

10、载流容量:(A)5信号回路接点断弧容量:(VA)60(DC220V)电压切换回路接点载流容量:(VA)60(DC220V)直流电源回路容量:(VA)30交流额定电压100V时 容量:(VA/相)1 交流额定电压57.7V时 容量:(VA/相)1交流额定电流5A时容量:(VA/相) 1跳、合闸电流:(A)自适应于各种跳、合闸电流回路保护回路主要技术性能项目参数采样回路范围保护电流:(A)0.220(额定值)保护电压:(V)1120测量电流:(A)0.11.2(额定值)测量电压:(V)1120测量模拟量精度电流、电压:()0.2%(不含主CT、PT误差)功率:()0.5%频率:()0.01Hz功率

11、因数:()0.01保护模拟量精度电流、电压综合误差:()2%功率:()0.02Hz过载能力交流回路:承受15倍额定电流,冲击间隔2分钟,冲击持续15秒交流电压回路:1.2倍额定电压持续工作直流电源回路:70%130%额定电压持续工作2.5 系统配置2.5.1系统结构计算机监控系统包括两部分:站控层和现场层,网络结构为开放式分层、分布式结构。站控层为全所设备监视、测量、控制、管理的中心,通过以太网与现场层相连。在站控层及网络失效的情况下,现场层仍能独立完成间隔层的监测和断路器控制功能。站控层主要设备包括监控主机、远动工作站、VQC机、打印机、GPS对时装置、网络设备等。2.5.2 网络结构计算机

12、监控系统由单层网络构成。其网络协议应符合国际标准化组织OSI模型。现场层设备(如测控装置、保护管理机、微机五防等)直接接入监控系统网络。站控层、现场层网络必须安全可靠,具有足够的抗电磁干扰能力。且应具有基本的管理能力,对网络的工作状态能自动选择、协调、以及自动监测。2.5.3 硬件设备计算机监控系统应采用新的、可靠的、符合工业标准的硬件设备。2.5.4 监控主机(工程师站)监控主机具有主处理器及服务器的功能,为站控层数据收集、处理、存贮及发送的中心。监控主机是所内计算机监控系统的主要人机界面,用于图形及报表显示、事件记录及报警状态显示和查询,设备状态和参数的查询,操作指导,操作控制命令的解释和

13、下达,及系统组态等等。2.5.5 操作员站 运行值班人员能实现对全所生产设备的运行监测和操作控制。2.5.6 时钟接收和时钟同步系统全所设卫星时钟同步系统,接收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的标准授时信号,对所内计算机监控系统和继电保护装置等有关设备的时钟进行校正。各单元之间的对时误差应小于1ms。应采用软硬对时的组合方式,时钟扩展采用分同步,提供220V/110V/24V有源/无源脉冲接点及秒差分接点(提供全站微机保护、故录及其他智能设备的分脉冲对时接点)2.5.7 声光报警系统所内计算机监控系统应提供一套声响报警装置。系统根据事故信号和预告信号驱动声响报警装置发出不同的声音报警。2.5.8 软件系

14、统计算机监控系统应采用国际上流行的先进的、标准版本的工业软件,应为模块化结构、开放性好、可靠成熟、方便适用。用户能对软件系统进行安装和生成。2.5.9 系统软件站控层各工作站应采用成熟的、开放的多任务操作系统,它包括操作系统、编译系统、诊断系统以及各种软件维护、开发工具等。编译系统应易于与系统支撑软件和应用软件接口,支持多种编程语言。现场层采用符合工业标准的实时操作系统。操作系统能防止数据文件丢失或损坏,支持系统生成及用户程序装入,支持虚拟存储,能有效管理多种外部设备。2.5.10 支撑软件支撑软件主要包括数据库软件和系统组态软件。数据库软件系统应满足下列要求:实时性:能对数据库快速访问,在并发操作下也能满足实时功能要求;可维护性:应提供数据库维护工具,以便用户在线监视和修改数据库内的各种数据;可恢复性:数据库的内容在计算机监控系统的事故消失后,能迅速恢复到事故前的状态;并发操作:应允许不同程序(任务)对数据库内的同一数据进行并发访问,要保证在并发方式下数据库的完整性;一致性:在任一工作站上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